-
1 # 別夢
-
2 # 達姐電影
個人理解這句話每一小句都有意義,但不應該是遞進的關係,而是並列的關係,應該辯證統一得看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前人指路:讀書是打理論基礎,間接經驗,透過自己的吸收消化思考,能快速得了解外界的各種資訊,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讀書的諸多好處就不一一贅述了;行路讓理論付諸實踐,讓知識理解更為深刻,內化為自己的經驗,但是缺點就是受時空的限制,百年之軀不能每一個角落都走到,由於個人資歷資質,即使行萬里路不能全部瞭解路上的精彩,讀書重要,行路也重要,兩者不能分割,互相促進;人不可能獨立於社會之外,在讀書和行路過程中,不可避免得就要閱人,和人打交道,也是透過直接經驗讓自己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和技巧,但是往往要吃一塹長一智,理解深刻;前人指路的間接經驗恰恰可以讓你避免很多誤區,快速透過雷區,到達勝利彼岸,但往往就事論事,理解不那麼深刻,所以也不能獨立看待,四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
3 # 六德君子
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先不說現在還有多少人能真的靜下心來讀萬卷書,大多數人真實的情況恐怕是連行萬里路的機會都幾乎沒有吧。
這個世界很大,大到我們很多人一輩子都看不完這世界上的風景,甚至我們連很多地方的名字都沒聽說過。這個世界也很小,小到就那麼一丁點大的地方,就讓很多人花光了一輩子。
有人說,遇一人定心,擇一城終老。這似乎是我們都向往的愛情故事,不過現實卻是我們很多人都是先選擇了一座城市,然後才開始去遇見那個能夠讓你定心的人。
工作、家庭、事業和多年來的積累,太多的東西慢慢把你拴在了這個你當初選擇的地方,不是說我們沒有勇氣去打破現在的狀況,而是很多時候,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一個人的意願就能決定的。
時間總是在跟我們開著玩笑,你擁有最多時間的時候往往青澀而貧窮,等你慢慢有了所謂的物質基礎,又鮮有多少時間能留給自己了。
所以,後來的我們,似乎都在羨慕那些能夠支配自己並且支配生活的存在。為數不多的旅遊,是我們延續曾經那些夢想的唯一方式,就像在窘迫的時候偶爾給自己加個餐,讓一切看起來似乎還沒有那麼糟糕。
在朋友或是家人聚會的時候,經常能夠聽到有人提起之前去過這裡去過那裡,每一段經歷似乎都有一些難忘的回憶,有時候還帶著鑑定的方式去驗證那些曾經的聽聞,總能成為檯面上很是吸引人的話題。
也許沒那麼生動,也沒多少豐富的內容,甚至很多事聽起來有些業餘也有點傻氣。不過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那些去過很多地方的人不管以前怎麼樣,後來都變得非常健談,很會找話題聊天,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比大多數人沉穩了很多。就像那句話說的,經歷不因你在哪裡而變得如何特殊,卻會因為你走過多少個不同的角落而變得多彩。每個人的改變,都是一段又一段故事累積起來的成長,待過的天地多了,自然後來的可能性就大些。
想想過去,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甚至有的人還讀完了研究生和博士,有的人去國外又深造了幾年。不過後來我們踏入社會的步伐似乎都是一樣的,找工作、奮鬥升職、組建家庭,每一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故事,卻驚人的走了一條非常相近的故事線。過程和結果這種東西不好評判,不過到很多年後看看自己身邊的那些人,似乎混的最好的偏偏是那些經歷了多的,而不是把書讀多了的。
在現實裡,實踐這東西似乎真的比知識高了半個層級,就拿招人這事情來說,每個公司的招聘廣告裡都有著學歷這道門檻,似乎把這塊敲門磚看得無比重要。但是如果你自己去試了就會知道,那些真正重要的崗位以及所有的管理層上,招人的時候談的最多的還是過往的履歷。倒也不是說學習沒用,只是相比較於培養那些帶著文憑的新人,很多公司沒有那麼多的耐心而已,就算偶爾有幾個新人的名額,也是個優中選優的過程。要知道,摘果子可比種樹要容易多了。
做人很難,生活更難,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在奮鬥和迷茫中纏綿的史詩,可惜很多時候,我們寫下的這段故事往往不夠完美。
天才這東西也許會有,不過天賦再好也得有個現實的基座來給你發揮。在往日的那幫朋友裡,你會發現很多後來混得好的人,往往是那些本來起點就很不錯的傢伙。都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算成功,不過有人給你搭橋,總好過自己造橋不是?
名門望族不是一輩子就有那個高度,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也沒脫離老一輩的影響,很多時候,我們反對的不是前人指的那條路是否正確,而且你心中多少還想給自己的未來加點夢想和獨立之類的東西。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前人指路。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故事,真正有幸能夠享受到的才知道有多少幸運在裡面。不是說借了別人的光會讓你顯得多麼無能,而是很多東西,他帶給你的除了少走彎路省下來的時間,還有你在這條路上跑得更遠的可能。
願每一個夢想都有彼岸,每一段青春都沒遺憾!
-
4 # 趙永0
4、“萬法皆明”:(1)學一法,知萬法,法法互通。“佛、佛法”只是渡人的“法船”,如果不及時、儘早的“棄舟登岸”,就是在法海迷航、葬身法海的法奴。“是諸法空相”,因此“法”是不能修、不用修的,所有的修法都是對“空法”的玷汙與歪曲。(2)“萬法”是因為人有八萬四千煩惱,如果沒有八萬四千煩惱也就沒有八萬四千法門。學法、修法的是死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凡夫,覺者是不學法、修法的。(3)用《金剛經、道德經》作為“照妖鏡”去揭露魔王的真面目,就是有著“火眼金睛”的齊天大聖在降妖除魔,就是鬥戰勝佛在行動!這就是“萬法皆明”的表現。
5、“這便是慧眼開通也”:你把上面這些對“四句話”的解釋弄明白,牢記心中,作為你人生的“指南針”,及時修正自己的思想,管住自己的習氣,化去自己的稟性,只有這樣你才能保證不會偏離“不二正法”,才不會偏離大道而入魔,這便是慧眼開通也。有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通,這便是慧眼開通也。【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稟性、三習性。(1)天賦的性是天性,天性是純善無惡的,孟子說的性善,正是指的天性。(2)人賦的性叫稟性,稟性是純惡無善的,荀子主張的性惡,正是指的稟性。(3)後天的性叫習性,習性是可善可惡的,“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告子說的性“可東可西”正是指的習性。(4)天性不清不能明,要想清天性,先去私慾。稟性不化不能正,要想化稟性,先去我見。習性不去不能立,要想去習性,先去不良嗜好。人若能以天性用事,自然“和其光,同其塵”啦!(5)稟性有根,前生的習性,就是今生的稟性。稟性(怒、恨、怨、惱、煩)就是陰命。習性是物慾所繞,稟性是人間的煩惱。】
“你大學畢業後”達到什麼水平?你上學之前沒考慮過嗎?你家人也沒告訴過你嗎?!在師父那裡學習完、在學校畢業,你卻沒什麼水平,怨你自己書呆子缺乏實踐、不知道把理論付諸於實踐,是你自身的問題,並不是師父沒能保證你得到“高收入的工作”!
老師在學校教完你課程,再安排你到老師的單位去上班,你們那裡都是這樣的嗎?!“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走出校門後”,一切都要靠你自己用所學的東西去創造、去奮鬥,這樣的道理你家人都沒告訴過你?!你也沒有看到你身邊的人都是這樣嗎?難道你是個瞎熊嗎?!
結論:既然最高境界是“心死神活”,心死了哪還會知道境界是怎麼回事?只有心沒死的時候才慕求“最高境界”,心沒死的是人,是沒得道的“道外”!
人最多隻能論有“品位”高低之說,真正有境界的人極少,不到百分之一,幾乎沒有境界能言。因為“大隱隱於市、塵囂試修人,鬧市煉道客、身在紅塵不染塵”,所以離開“紅塵”去“仙山”上尋找“有境界”的人學道,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回覆列表
讀萬卷書真的不如行萬里路嗎?行萬里路真的不如閱人無數嗎?閱人無數真的不如前人指路嗎?
其實這些“不如”並不是指後面的比前面的更重要,而是強調前後的關聯性,不要把前後看作矛盾體,而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要讀書來沉澱心靈,也要走出家門去看大千世界來開展眼界。如果你的心是浮躁的,走一千萬裡的路都不會讓你開闊;如果沒有“走路”的實踐,讀千萬卷書都也只是“紙上談兵”!
那麼我們行“萬里路”是要做什麼?識人查事!兩者更是如此,前者是基礎,後者是目的。沒有“走出去”就無法“閱人無數”,做不要識人查事,行萬里路也只是空有景色觀賞,而無法昇華人生!
最後,“閱人無數”真的不如“前任指路”嗎?我們心中若無“數”,就不怕前人給你指的路是岔路嗎?可這也是在提醒已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的優秀人才們,永遠要保持一顆求問的心,保持謙虛的態度,這樣若得“前人”靠譜的“指路”,即化為人生的加速器,一躍龍門,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