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哈哩嘎哆

    兩宋期間,雖然武備屢屢被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完虐,但是經濟卻空前繁榮,發達的製造業生產出來的商品內需供大於求,真貨都用不完,遍地白菜價,假貨怎麼會有市場?

  • 2 # 14885143955

    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約束。宋代沒有經過市舶司港口許可,任何人都無權發放和接待外貿商船。外貿商船進入中國國境,邊防軍首先確認商船身份,認可後,承擔接待與護行任務直到他們停泊港口。宋朝要求持有本國政府頒發護照,證明他們身份表格。外商船到後,要有邊防軍與地方政府申報所帶商品種類和數量,接受一系列檢查,有無違禁物品等,出示該國頒發簽證和出海許可公據,無證擅自出海船上人都要受罰。各程式完後,外商還耍在宋海港當地找人擔保,從宋市舶司取後就可各地通行交易。

  • 3 # 歷史本就有趣

    宋朝設立了市舶司,市舶司的長官叫做市舶官。由市舶司的官員查驗貨物的質量。 我給各位說一個有趣的野史。宋朝的上海的一個市舶司的故事。當時外來的洋布在海運過程中進了海水,這種布時間長了質地變差變脆,而當時的市舶司沒有任何辦法檢測。只能眼巴巴的看著這種偽劣的洋布流入。因為這些被海水泡過得布,外商會把它們找個小島晾曬乾了,再運過來,所以肉眼很難看出布到底有沒有泡海水。當時的市舶官想了個法子,他召集所以有的布商去衙門,說是去赴宴,其實是命人重點懷疑物件的布商的布煮了,然後叫各位布商嘗水喝。水是鹹的,最後這個外國布商只能認錯賠款。 由此可見,宋朝的市舶司類似於現在的海關,對貨物的優劣,真假有審查的權利。

  • 4 # 惜緣小歷史

    市舶司的設立及職能提到宋代的海運經濟,那麼市舶司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宋太祖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大宋的第一個市舶司在廣州設立,隨後宋徽宗崇寧元年七月,杭州、明州(今浙江寧波)、秀州(今上海淞江)、密州(今山東膠州)紛紛設立市舶司。

    其職能如下:

    禁榷,對舶來品實行全部或部分專賣的政策,即外商只能與官府交易,民間買賣視為違法。根據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的法令,珠貝、玳瑁、犀象、鑌鐵、皮、珊瑚、瑪瑙、乳香、紫礦為禁榷物品。抽解,按照貨物的種類,徵收10%以上的實物稅。抽買,國家對舶來品進行部分徵購,主要的利潤為朝廷所用,其餘的地方政府出售獲利。公驗,即出海許可證,確定貨物的種類數量,船上人員及要去的地方,發給公憑。點驗,不定時的突擊檢查貨船,防止夾帶兵器、銅錢、女口、逃兵等。宋代的航海技術簡析首先是船體的造型,船底呈尖底狀,從橫截面來看,就是一個“V”形。這種面寬底尖的海船吃水深,抗風浪穩定性好,可乘坐數百人,裝載貨物數百噸。相較於隋唐時期的船,宋朝的船多了一個水密艙的設計。其連線的部位用的木榫結構,粘合劑用的是桐油、麻絲混合物。因此即使有一個水密艙漏水,也能確保整條船無傾翻之虞。掌握了季風的盛行時間,靠調整船帆的角度來省力。宋朝處於太平洋的西岸,因此5月到8月是夏季風光臨的時間,由東南往西北吹,9月到次年1月,起源於的西伯利亞的冬季風則反其道而行之。再加上羅盤與航海圖的配合使用,讓宋朝的船具有了途徑東南亞遠行至歐洲的能力!END

  • 5 # 蘑菇雅說

    市舶司不容小覷

    提到宋朝的海港貿易,不得不談市舶司,宋朝商業繁榮,對外交流頻繁,有時就難免有一些外國商人和國內奸商會造假售假或者走私了。為了打擊這種行為,宋朝先後在廣州、臨安府(今杭州)、明州(今寧波)、泉州、嘉興府(今秀州)澉浦鎮(今海鹽)和嘉興府(今秀州)上海鎮(今上海市區)等地設立市舶司專門負責管理國際貿易。

    商品進出口的護照

    除了市舶司,宋朝還給進出口商品給了一個護照,只有已經發放了牌照的商品才可以入港,外國商船到達後,要向邊防軍和地方政府申報自己帶來商品的種類和數量,接受檢查和出示“護照”,透過這種方式,很好的讓走私行為得到了監管。

    關稅的設定

    “關稅”問題在最近可謂是沸沸揚揚了,但是在宋朝,我們也對船上進口商品徵收進口稅,這在當時被稱為“抽解”。在宋代,這個稅多以現錢的方式徵收,一般稅率是10%~20%。除了抽稅外,宋朝還會將某些商品定為不可進口,如果發現了,這要面臨很嚴重的處罰。

  • 6 # 二曲人

    宋朝時海外貿易非常發達,聯絡非常廣泛,進出口貨物數量之多,遠遠超越了前代。宋朝是當時最重要的海上貿易國家。那麼,宋朝是如何管理海外貿易的呢?這就不能不提到一個專門機構“市舶司”。

    市舶司起設於唐代,當時在廣州等重要口岸設定了市舶司,其主事可由朝廷專門委任或由當地節度使兼任。其主要職責就是檢查進出口船舶的貨物數量、質量,徵收關稅,確定貿易種類等。五代時取消,宋代重視海外貿易,在宋開寶四年(971年)重新在廣州設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貿易,後來又在杭州、明州(寧波)、密州(山東膠縣)、秀州(上海淞江)等地設立市舶司,負責檢查進出船隻的貨物、收購專賣品等。

    當時,宋朝輸出的商品主要有瓷器、絲織品、銅錢、金、銀、銅、鐵、鉛、錫等,輸入的商品主要有香料、藥材、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玳瑁、蘇木等。可以看出,輸出的貨物和輸入的貨物基本上都是資源性的物質,當時化學分析手段不具備,一般都用的是物理檢驗方法,如以牙咬、刀割、擠壓等檢查金屬硬度以確定品質,透過看外觀確定貨物成色,透過嗅、味辨識貨物屬性,透過水浸、火燒觀察貨物變化程度從而確定貨物真假等方法進行檢驗。

    南宋在軍事上是個弱國,但在海外貿易上卻是個強國。宋高宗在位末年,市舶收入達到了二百萬貫,超過了北宋最高額度近一倍以上。當時的海外貿易是非常艱難的,南宋的大海船,每年十一月至十二月,趁東北風從廣州、泉州等地出海,經過南海,越過馬六甲海峽,航行四十多天到達蘇門達臘西北部的藍裡,在這裡貿易過冬。第二年再趁東北風開船,橫渡印度洋,約一月後到達印度南端的臨固。從臨固出發,再用大約一個多月的時間,越過阿拉伯海,達到波斯灣各國,往返一次大約需要兩年多時間。在那個靠自然風航行的年代,遠航貿易實在艱難。在現代天上、海上、陸上靠能源、機械動力高速航行的今天,益發激起我們對先輩的無限崇敬。

  • 7 # 飛哥講歷史

    宋朝的海關,名叫市舶司,起於唐玄宗年間的市舶使,宋朝時得到空前發展,尤其是南宋時期,幾乎成為宋朝的經濟支柱,曾一度佔到全國財政收入的50%以上,先後在廣州、杭州、明州(今浙江寧波)、泉州、密州(今山東膠州)、兩浙地區、福建、廣南東路等地開設市舶司

    宋代市舶官制變化十分頻繁,由所在地的行政長官和負責地方財政的轉運使共同領導,但具體事務由中央政府派人管理

    (泉州市舶司)

    至於這些舶來品,怎麼查假貨,有以下兩點方式

    首先,公據,即護照及簽證(證明檔案,出海許可證)

    與宋朝通商的國家多達50多個,不僅僅是來通商的外華人,還有本國商船,都攜帶該國政府頒發的“公據”在“熟人”的引薦之下,來市舶司備案。“公據”上的內容很多,包括貨物所屬國家,貨物品種,數量,人員,需要停靠港口,銷售地點等,而且每次都得攜帶

    商船進入中國境內後,出示“公據”,經過市舶司直屬軍隊確認,然後由軍隊負責保護及接引到需要停靠的港口

    (這張不是“公據”,實在找不到,見諒)

    其次,公驗

    即根據商人出示的“公據”,市舶司派人上船“點檢”“閱實”,宋朝對市舶司制度的統一﹑規定完整,對營私舞弊的行為也曾三令五申加以禁止,檢查相當嚴格,如果有問題,很可能以後都禁止通商(具體怎麼檢查,參考現在的海關)

    然後對進出口的貨物進行“抽分”,即將貨物分成粗細兩色;然後進行“抽解”,即按比例留下一部分貨物,以實物形式收稅(一般情況下是收現錢的,貨物的10%——20%);最後是“博買”,即按規定價格收買商船上的某些貨物(禁榷品,即不允許私人買賣的物品,包括:鹽、 鐵、 酒、 茶、 礬、 乳香、 銅、 鉛、 錫、 銅礦等商品)

    經過這一系列的政策後,商船才可以發往或進入各地進行銷售

    總結一下:宋朝的市舶司與現在的海關一樣權利巨大,沒有市舶司的允許,任何人都沒有權利發放和接待外貿商船,且宋朝造船技術非常發達,所造海舶載重量可達五千石(三百噸),可惜到元朝時,貴族官僚常常帶頭破壞規定,規定流於空文,明清是又一度禁海,導致昔日的古港一步步雄風不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媳問題從公公去世開始凸現,不知該怎麼處理,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