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窗史話

    古文:

    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上又嘗謂侍臣曰:“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慾也。”

    譯文:

    皇上與群臣議論怎樣禁止盜賊。有的人請求使用嚴厲的刑罰來禁止他們。皇上微笑著說:“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盜賊,是由於賦稅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所以也就顧不得廉恥了。我應當去掉奢侈的花費,節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讓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餘,那麼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怎麼能用嚴厲的刑法呢!” 從這以後,過了幾年,天下太平,沒有人把別人掉在路上的東西拾起來據為己有,大門可以不關,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太宗李世民曾對身邊的大臣說:“君主依靠國家,國家依靠民眾。依靠剝削民眾來奉養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來充腹,腹飽而身死,君主富裕國家就滅亡。所以,君主的憂患,不是來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慾望興盛,費用就會增大;費用增大,賦役就會繁重;賦役繁重,民眾就會愁苦;民眾愁苦,國家就會危急;國家危急,君主就會喪失政權。朕常常思考這些,所以就不敢放縱自己的慾望。”

    觀點:

    我認為唐太宗所言的,對於我們今日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人民不會無緣無故的去偷盜,是因為朝廷的政策不得當,所用的官員不正當,才導致的。君王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著想,才會得到人民的愛戴。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民為本,治國應有民本觀念。

  • 2 # 隔窗聞夜雨

    原文: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唐太宗說的,其實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道理,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為此,他反對“重法”即嚴刑峻法。

    唐室起家於隋末烽煙,大亂方定,民不聊生,誘發犯罪的主要原因是飢寒,如行苛法,“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造反都不的,何懼犯法。當行寬仁之道,與民休息,民生安定後,治安自然平靖。

    當然,路不拾遺云云,不過誇張說法。現代社會誘發犯罪的因素錯綜複雜,單靠禮治顯然無效,必須德治加法治,綜合治理,方能達致治安。

  • 3 # 看不見的角落

    偷盜是中國古代刑法體系中較輕的罪行,它擁有較為寬泛靈活的量刑尺度。在先秦時期,秦國嚴刑峻法,偷竊輕則肉刑,重則斬首。漢初盜竊價值超過660錢的東西,要被處以黥面並罰做長期苦役的懲處。所以說,這個量刑尺度完全由國家掌握,受皇帝的的意志影響。

    李世民當政時期,慎刑剋己,體恤百姓因為戰亂或災荒食不果腹被逼偷盜的行為,以輕徭薄賦作為杜絕盜竊的手段。並且得出了統治者應該清心寡慾,輕徭薄賦,讓百姓能吃飽肚子,使他們不用流離失所,淪為盜賊的理論。這種想法是非常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在經歷了隋末農民戰爭和唐初對突厥的幾場大戰役,民間的生產力事實上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最重要的就是勞動力的短缺和糧食儲備的不足。所以,流民四起,小股為賊,大股成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於偷盜這類罪行加以重罰就很可能陷入嚴刑峻法的高壓之下,對於休養生息不利。

    所以李世民從自己入手,剋制自己的慾望,不過分的壓榨民力,減少徭役的時間和頻率,很快就使社會穩定下來。貞觀之治的優越性得到充分體現,李世民的仁德在這一政策上也得到了最大化的彰顯。

    從另一個角度看,在小農經濟為主的社會中,偷盜的主要物件是糧食與錢財,而且糧食的誘惑力更大。很多饑民盜竊的最初目的只是為了果腹活下去,而不是處於貪婪。這就是可以諒解的,因為當時人的目標就是能夠生存下來,是發自於天性的本能。但是,到了商品經濟年代,盜竊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貪婪。在商品經濟的大背景下,人的慾望被無限擴大了,人們不再只是滿足於填飽肚子,更多的是在貪婪和懶惰的驅使下去竊取本不屬於自己的勞動成果。這些人往往並非是徘徊於生死之間的難民而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小人。

    試想一下,如果是一個骨瘦如柴的難民偷竊了一個饅頭,相信很多人都會加以同情。但如果是一個四肢健全的正常人偷竊了一個錢包,那就必然會遭到法律的嚴懲和世人的鄙夷。這就是處於小農社會與商品社會的最大區別。所以說,李世民的寬容政策不是助紂為虐,縱容犯罪,而是考慮到了當時的社會實際情況所作出的判斷,幾年後,大唐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也說明李世民政策的正確性。這對於整個貞觀之治的發展與延續是有基礎性作用的。

    文:經典守望者

  • 4 # 開心有婉兒

    原文:

    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上又嘗謂侍臣曰:“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慾也。”

    此文出自北宋·司馬遷所寫的《資治通鑑》

    唐太宗論止盜翻譯:

    (唐太宗)皇上與群臣議論怎樣禁止盜賊。有人請求使用嚴厲的刑法來制止。皇上微笑著對那官員說:"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盜賊,是由於賦稅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於實際的問題,所以也就顧不得廉恥了。

    我應該不奢侈,節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用廉潔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餘,那麼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何必要用嚴厲的刑法呢!"從這以後,過了幾年,天下太平,沒有人把別人掉在路上的東西拾了據為己有,大門可以不關,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唐太宗)皇上曾對身邊的大臣說:“君主依靠國家,國家依靠民眾。依靠剝削民眾來奉養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來充腹,腹飽而身死,君主富裕國家就滅亡。所以,君主的憂患,不是來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

    慾望興盛,費用就會增大;費用增大,賦役就會繁重;賦役繁重,民眾就會愁苦;民眾愁苦,國家就會危急;國家危急,君主就會喪失政權。朕常常思考這些,所以就不敢放縱自己的慾望了。” 要說到唐太宗的止盜論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其實對於我們來說看待任何歷史事件和歷史典故都要深處到那個歷史背景之下。才會有一個更清楚的客觀認識!而唐太宗的止盜論對於現實的我們有什麼啟示。我們需要把他的搬過來理論。不單純以道論道。既不符合現實也沒有討論的必要!

    當時貞觀初期天下大定!百姓並不富裕。而當時實行盜竊之人大多以飢寒交迫為主!如順從官員所說以嚴厲的刑罰止盜則是官逼民反!而發展經濟 改善民生 重用廉吏 勤儉克己實為止盜的上策!盜賊不止而亡!

    現在的盜已不可同日而語!他們是基於溫飽之上有 貪慾、情慾、色慾、攀比、奢靡欲、而行的無恥之盜。廣泛的講比如說盜竊國家公共財產的大盜!

    這類盜賊國家以經有了很好的方法!中紀委的監察。人民的監督。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等等等等… 這就好比太宗的重用廉吏 勤儉克己 這裡的“”己”指的便是黨本身!

    最近看了一個新聞爆出了網際網路公司腐敗

    7月31日,百度釋出《職業道德——嚴重違紀處理通告》,通報近期公司內部查處的12起嚴重違紀案件。

    小米創意部總監索要供應商好處費700萬元,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阿里、京東、美團、360等網際網路公司均有員工貪腐訊息曝出。

    8月2日,滴滴公佈2019上半年內部反腐敗、反舞弊事件相關情況。

    7月17日,360周鴻禕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今年以來,網際網路“大廠”們相繼公佈所懲治的腐敗人員名單。

    其實這無疑不是現代社會的盜者!而他們相比於那些為了裹腹而行盜之人更加難以根制!還有那些黑惡之盜,翻牆越舍之盜,大多是沾染 黃 賭 毒而至貧瘠所染!而這些盜者必須以司法的力量使其得到外部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子星密度高達每立方厘米1億噸,是否意味著還存在未知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