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有論

    明朝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監視朝中大臣防止結黨營私,暗中謀反,設立了特務機構:

    1、錦衣衛

    錦衣衛由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轉變而來, 是明朝專有軍政蒐集情報機構,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其指揮使由皇帝心腹武將武將擔任,很少由太監擔任。日常工作主要負責監察百官,為皇帝刺探百官動向,調查百官有沒有貪汙、反叛行為,當然也負責保衛皇帝,有時候還會充當一下皇帝的儀仗隊。權利極大,一切事物直接向皇帝彙報。

    2、東廠

    東廠即東緝事廠,由明成祖朱棣成立,其設立與當時朝代的更替有很大背景關係,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中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權,登基為帝,改元永樂。在起兵奪權過程中得到過宦官及和尚的幫助(如鄭和、道衍等),於是對宦官頗為信任,加之在南京建立政權後,錦衣衛在皇宮外,沒有宦官聯絡起來方便。於是不顧太祖朱元璋祖訓宦官不得亂政的禁令,成立東廠,由宦官直接統領,東廠頭領稱廠公、督主。主要負責偵緝、抓人,刺探工作,“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可見其權勢之大。

    3、西廠

    西廠即西緝事廠,由明憲宗在位時設立,與東廠及錦衣衛合稱廠衛,太監汪直為提督,其權力超過東廠,不同的事,西廠的成員是由錦衣衛所選拔出來,人員為東廠一倍,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又把東廠與錦衣衛的職權包攬起來,它的職權比東廠和錦衣衛更大。而西廠的職務是偵查民臣的言行,並可以對疑犯進行拘留、用刑,西廠又把刑部以及大理寺混為一體(類似監獄和法院),而且可隨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請。由於其勢力之大,且殘害忠良,加速了明朝的腐敗。

    4、內行廠

    明武宗朱厚照繼位後,任用大太監劉瑾掌權,原本近乎被廢的西廠又得以重見天日,這時的劉瑾權傾朝野,西廠和東廠都是由劉瑾領導,但兩個機構為了各自利益明爭暗鬥。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劉瑾又自建了一個內行廠,由本人直接統領,其職能與東西廠一樣,但偵緝範圍更大,甚至包括東西廠和錦衣衛。內行廠設立的目的在於讓劉瑾更好的掌控東西廠,其監視範圍更廣,權力更大,最終引發了安化王朱寘鐇的叛亂,最後劉瑾被凌遲處死,隨之內行廠被廢。

    明朝的特務機構專權,使朝政混亂,朝臣百姓人心惶惶,大肆利用職務之便索賄受賄也直接導致了地方矛盾的激化,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無窮災難。官員們向他行賄後,必然要加重剝削百姓,逼得百姓走投無路,只好反抗。所有另有一種說法,明朝亦亡於廠衛手中。

  • 2 # 混元形意掌門人

    特務機構主要就是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注意,大家所熟知的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屬於正統的三法司,不是特務機構。

    錦衣衛

    朱元璋發明創造的,目的是蒐集情報、監督百官,是直接隸屬於皇帝的特務機關,替皇帝幹一些“見不得光”的齷齪勾當。因為從正統法理上講,國家有三法司就夠了,朱元璋為了方便殺人才獨創了錦衣衛。

    舉個例子來說,皇帝懷疑且看某個大臣不順眼,想殺害他,但是這個人又沒有什麼把柄,一不貪汙二不受賄的,透過三法司來審肯定達不到皇帝想要的效果,但是有了錦衣衛就好辦了,抓進去屈打成招直接搞死,不用透過什麼立案、偵察、取證、會審、裁定、宣判、結案、存檔這類公開繁瑣的程式。

    東廠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趕走建文帝奪取帝位後,借用錦衣衛(指揮史是紀綱)殺了不少不順從的人。待局勢穩定後,朱棣就卸磨殺驢殺了紀綱,不再重用錦衣衛,於是另起爐灶創立了東廠。

    因為朱棣比較信賴宦官,所以東廠首領主要由太監宦官擔任(手下人不一定是太監)。主要負責偵緝、抓人,刺探工作,和錦衣衛職能差不多的,只是職權更高一級,連錦衣衛也監管。

    西廠

    明憲宗時設立,目的是壓制錦衣衛和東廠,首領也是太監宦官(手下人多數是錦衣衛)。由於西廠的職權更大,所以更加肆意妄為,名聲也最臭。

    內行廠

    明武宗朱厚照時,由劉瑾創立,目的是壓制錦衣衛、東廠和西廠,所以內行廠權力就更牛逼了。你可能會問明朝為什麼會設立這麼多功能相同的特務機關,不是重複浪費麼?一個錦衣衛就足夠了啊。這是因為權力鬥爭的結果。這個部門不聽我的話,但我想撤又撤不掉,那我就再設一個權力更高的部門來監管你!

    內在邏輯

    綜合起來,就是:

    錦衣衛是為特務組織而生,東廠是為了壓制錦衣衛,西廠是為了壓制東廠,內行廠是為了壓制東廠和西廠。

  • 3 # 歷史守望者

    明代共有四個著名的特務機構,其中錦衣衛和東廠的知名度雖然比較高,但是就這四大特務機構的權力來說,錦衣衛其實是墊底的,其次就是東廠。西廠和內廠相對來說權力更大,不過存在的時間都不長,下文按時間先後來介紹下這兩個機構。

    西廠創立於明憲宗成化十三年,即1477年,當時京城接連出現了“妖狐案”和“李子龍弒君事件”,使得憲宗危機感大增,於是命親信宦官汪直設法瞭解宮外臣民的情況。就是在這種契機下,汪直藉機創立了新的特務機構西廠,和東廠一樣西廠的人馬主要也是從錦衣衛裡選拔,人數一度超過了東廠,職權更是包攬了錦衣衛和東廠的職權。但是由於西廠行事過於肆無忌憚,弄的人心惶惶,在其成立五個月後,汪直即被大臣們彈劾,憲宗見狀方知西廠亂來,於是把西廠撤銷了。三十年後,武宗即位,大太監劉瑾得勢,西廠又得以復開,但在五年後隨著劉瑾的倒臺,西廠亦被撤銷,所以西廠前後存在的時間加起來就六年左右。

    內廠也叫內行廠,也是明代特務機構之一,是明代四大特務機關中出現最晚的,也是存在時間最短的。內廠也是創建於明武宗正德初年,當時的東、西廠分別由“太監八虎”中的馬永成和谷大用掌管,又因劉瑾與此二人素有矛盾,於是另設內行廠,其權勢和偵緝範圍都超過錦衣衛及東西廠。五年後,劉瑾倒臺,內廠和西廠一併隨之被撤銷,所以內廠權勢雖大,但存在的時間不過五年左右。

  • 4 # 龍家小金

    說起明朝的錦衣衛、東廠,我們在有關明朝的歷史電影裡面看到過很多。

    那麼,除了除了錦衣衛、東廠外,明朝的特務機構有哪些?

    當時的明朝隨著不同的時期,分別出現了不同的特務機構,分工不同,直接頂頭上司不同。

    最早出現的明太祖時期的是錦衣衛,這個錦衣衛原來是軍事建制,後來朱元璋將其改造,成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據說當年朱元璋建立錦衣衛的初衷是用來做儀仗禮儀,但是後來她認為司法機構如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用起來都不順暢,於是將錦衣衛的保衛功能提升起來,使其成為皇帝的私人警察。

    第二是明成祖時期的東廠。當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之後,特別是朱允炆下落不明,這讓朱棣一直生活在恐懼當中。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朱棣決定設立一個新的機構,一個由宦官掌領的偵緝機構,由於地址位於東安門北側,因此得名東廠,“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

    第三是明憲宗時期的西廠 西廠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稱,全稱"西緝事廠"。明憲宗時為加強特務統治,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於東廠之外增設西廠,與東廠及錦衣衛合稱廠衛,用太監汪直為提督,其權力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後因遭反對,被迫撤銷。

    正德元年短暫復開五年後又被撤銷。 西廠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的節制。西廠作為一個短命的特務機構,前後只有兩任提督,分別是汪直和谷大用。

    第四是明武宗時期的內廠,朱厚照上位後,重用太監。當時為了鉗制東廠、西廠的勢力,在明武宗的許可下,設立了新的特務機構----內廠,偵緝的範圍比東廠、西廠、錦衣衛還大,並且具有監視這三個機構的職責。

    內廠在劉瑾的領導下,做了很多壞事,為人們痛恨。正德五年,劉瑾垮臺,內廠裁撤,退出了明朝的政治舞臺。

    第五 明朝萬曆年間,成立了一個集武林高手、密探、捕快和殺手於一體的秘密組織。

    因為這個組織的秘密性,又因為總部大殿東南西三面開門、每面兩扇門總共六扇,所以叫做“六扇門”。

    這個組織專辦大案,行動詭異,手段兇狠,威嚴恐怖。"六扇門"組織在查辦大太監魏忠賢的鬥爭中表現出色。

    不同 的特務機構之間爭鬥紛爭不斷,大到謀逆大案,小到雞皮蒜毛,為己謀私,他們經常誣陷忠良,扶持小人,以從中牟利。這種風氣很快遍佈全國,搞得老百姓們人人自危,見到騎高頭大馬穿著華麗的,就認為是朝廷密探,唯恐避之不及。

    失去了民心也是造成明朝快速明察滅亡的其中重大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個月二十多天的寶寶體溫三十七度五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