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光之霖
-
2 # 鮑勃說萌寵
這個問題先拆解一下,沙漠不下雨,首先是水蒸氣哪裡來?其次這些水蒸氣又被蒸發了,怎麼回事?
首先沙漠裡是一般都是少雨的,但是偶爾也會下雨,年降水量比較小,年降水量在250ml以下,不過如果沙漠裡開始下雨,一般都是狂風暴雨,不過沙子不具備儲水能力。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沙漠中沒有水源,相反沙漠每天的水蒸氣是遠遠大於它的降水量的,這些水是如何而來的呢?
一個是來自沙漠周圍的大河的地下水,會流過沙漠。另外一個主要是從空氣中來的冷凝水。沙漠晝夜溫差很大。溼度高時,空氣中水蒸汽相對較大,到了晚上溫度下降較多,水汽會凝結成水,並滲入沙層下面。電視劇《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是有乾旱的山區人民在清晨用布到植物葉子上取水的嗎?也是這個原理
-
3 # 自然並不是孜然
當陸地上表面的水受到太Sunny的照射後,水會變成水蒸汽被蒸發到空氣當中去,水汽在上升到一定高度後,遇到冷空氣就會凝聚成小水滴。然而要形成雨滴降落下來需要什麼必要條件呢?
1、凝結和凝華增大。如果雲體內的水汽能源源不斷得到供應和補充,雲滴就能不斷吸收雲體四周的水汽來使自己凝結和凝華,這種凝結過程將會繼續下去,使雲滴不斷增大,形成雨滴。
2、雲滴相互衝並增長。當雲內的水汽含量有限,水汽往往供不應求,有些較小的雲滴只好歸併到較大的雲滴中去。較大雨滴下路過程中又會衝並增長,持續降落,形成雨滴。
從雨滴形成的條件中,我們可以推理出沙漠不下雨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1、蒸發快,水汽不容易集中。白天沙漠溫度過高,蒸發過快,可能就算有部分水滴慢慢下落,但因為沙漠表面溫度高,在半空中就被蒸發掉,不可能滿足衝並增長的條件。
2、水汽不集中,那麼雲體內的水汽往往不夠進行凝結或凝華,或者說沒有凝結核。
3、夜晚溫度雖然減低,但是氣壓並沒有降低。根據大氣流動的原理,伴有高山,形成大氣流動的迴圈,氣壓降低。
總結:白天的時候,水汽進入空氣中;到了夜晚,水汽會凝結成水,並滲入沙層下面。
-
4 # 地理縱橫
沙漠裡蒸發那麼多水蒸汽,不下雨去哪了?比如說塔克拉瑪干沙漠四周都是高大山脈,天山和昆倉山冰川儲量豐富,融化後產生的大量的融水,注入沙漠後,降水量很少,才不足100mm,這麼多水蒸汽沒能產生降雨,去了哪裡?
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成因,很多人都說是因為青藏高原的隆起,四周都是高山,地形的封閉,水汽難以進入盆地,使得降水非常稀少,是主因。其實在筆者看來,還有另一層含義,因為青藏高原的出現,西風環流遇阻後,分為南北兩支,北支急流經過塔克拉瑪干沙漠,往往是狂風大作,能讓沙丘移動,捲起的沙塵向東飄落,最後沉積成黃土高原。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明白了,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的冰川融水蒸發後的水汽,就隨大氣環流散失掉了,大氣中的水汽總是處於不飽和狀態,不能凝結,哪裡來的降雨?
這就是引藏水入疆沙漠不能變綠州的原因。是大氣運動帶走了蒸發的水汽,產生不了更多的降水。
如果我們放眼世界,撒哈拉沙漠裡蒸發的水汽去了哪裡?也是因為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之下,近地面受東北信風影響,即沒有帶來水汽,還把沙漠蒸發的水汽也帶走了,大汽永遠處於不飽和狀態,降水也就沒有可能了。還有南美洲秘魯,澳洲西部等沙漠地區,也是如此,概莫能外。
北疆因為有北冰洋水汽的進入,受天山的阻擋,水汽就集聚在了準噶爾盆地裡,凝結的機會就多了,就會產生很多降水。這也是北疆比南疆多綠洲的原因。
-
5 # 鍾銘聊科學
在介紹沙漠為什麼很少下雨之前,我們簡單瞭解兩個名詞:高壓帶以及低壓帶。
地球上不同緯度地區的冷暖變化並不一樣,一般來說由於水的比熱容較大,所以生活在海邊的城市晝夜溫差變化小、年度溫差變化也較小。
而陸地是由岩石已經土壤組成,晝夜溫差相對於海洋變化較大,年溫度差變化相對於海洋而言也很大。
根據阿伏加德羅定律:相同溫度相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含有的分子數相同,因為有4個相同,所以這個定律也被叫做4同定律。
由於海洋和陸地之間的溫度並不相同,根據4同定律,當陸地的溫度越高時,相同體積含有的分子數和海洋相比就會偏少,此時陸地就會形成低氣壓,而海洋形成高氣壓。
氣體和水流也一樣,都會從高氣壓流向低氣壓,也就是說海洋上方的空氣會流入到陸地上方,此時就會在中國地區形成東南季風或者西南季風。
由於海洋上方的空氣中攜帶著大量的水蒸氣,所以這些水蒸氣凝聚在陸地上方時就會形成雨,這也是為什麼夏季雨水多的原因
當冬天陸地氣溫變低時,由於海洋的比熱容較大,所以海洋溫度相對於陸地而言更高,以至於海洋會形成低氣壓帶,此時陸地上方的空氣會流入到海洋上方,此時就會在中國地區形成東北季風與西北季風。
但是陸地上方的空氣中,攜帶的水蒸氣較少,所以冬季時的季風水汽較少,很難形成降雨,這也是為什麼冬季降雨較少的原因。
理解了降雨的過程之後,我們再來看沙漠裡蒸發的水汽都去哪裡了?
沙漠裡蒸發的水汽去哪裡了?我們知道,沙漠的晝夜溫差特別大,這是因為沙漠裡主要都是沙子,而沙子的比熱容較小,導致白天會因接受過多Sunny而快速升溫;晚上又會快速降溫。而其他陸地上的植物以及湖泊等可以調節溫度,不至於讓溫度升的過快或者過慢。
當白天沙漠中的溫度升高時,沙漠中就會形成低氣壓帶,周圍的空氣就會進入到沙漠周圍。但問題是,一般沙漠都是位於內陸地區,也就是說沙漠周圍地區的空氣中攜帶的水汽較少,所以很難形成降雨。再加上白天時沙漠的溫度非常高,以至於沙漠上方的雨滴在降落的過程中又重新氣化,無法以降雨的形式落在沙漠地區。
等到晚上的時候,沙漠由於氣溫變低就會形成高氣壓地區,沙漠中的水汽就會吹向周圍地區。
除此之外,高原也會阻止水汽進入,比如:非洲撒哈拉沙漠,雖然撒哈拉沙漠靠近海洋,但是這裡的地勢較高,導致水汽無法進入,以至於這裡的降雨較少,最終形成了沙漠。
最主要的是,溫度越高的地區,蒸發量也越大,久而久之導致沙漠地區的水汽變得越來越少,形成超大型沙漠。
如何讓沙漠成為綠洲?雖然我們改變不了沙漠的位置,也無法改變地球上的水汽分佈,但我們卻可以透過植樹的方式來改變沙漠的環境。
一般而言,植物的比熱容比沙子要大,最直觀的體現是,在相同的時間摸沙子以及植物,你能明顯感覺到沙子的溫度更高;而晚上時沙子的溫度更低。
也就是說,較多的植物可以改變當地的溫度,使得白天“沙漠”的溫度變得不再像之前那麼高,這樣可以減少水分蒸發量。較低的溫度還可以導致上方的水分液化,形成降雨,而降雨又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固定在土壤之中,久而久之這裡就會形成稀樹草原地帶或者荒漠草原地帶。
其實,中國沙漠的形成一部分原因和地理位置有關,但另一部分原因和人類有關。
傳說在馬可波羅來中國時,中國西部地區曾經有過大型湖泊。但隨著人口增多,對環境的破壞以及對水資源需求較大,破壞了這裡的水汽平衡,使得這裡的降雨越來越少。
再加上人們過度放牧,以及開荒種糧,破壞了當地的植被,造成大量土壤裸露在地球表面。由於土壤的比熱容較小,導致白天時升溫非常快,而高溫又會加速土壤中的水分蒸發,最終導致惡性迴圈形成沙漠。
總結沙漠中蒸發了那麼多水汽其實都以降雨的形式降落在地球上,只不過由於沙漠地區溫度較高,造成雨水無法形成,所以沙漠中蒸發的水汽,都形成降雨但降落在別的地區。
回覆列表
沙漠一般分佈在內陸,而且都處於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緯30度附近)
既然分佈內陸,就是遠離海洋, 海洋效應少受到海洋的影響少,海面的蒸發,海面蒸發的水汽無法大量的進入內陸,同時也因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的特點無風高溫。從而使得水汽傳播的最重要的因素~溼度和移動的距離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沙漠幾乎無法擺脫乾旱,而且例如“阿塔卡馬沙漠”幾乎有幾百年都沒有下過雨……有的沙漠雖然下雨,但是年降雨量只在幾毫米……我們可以想象,雨滴甚至還沒有落到地面,就已經被沙漠表面的餘熱烤成了水蒸氣。因此像這樣的沙漠,往往很難找到植物的痕跡,乾燥與高溫甚至連細菌都無法生存!
雖然沙漠極度乾旱,但是總有人生活在那裡。人們在儲水層打井,取水生存。所以沙漠有時,只是表面看起來非常的乾燥。多數沙漠地下蘊藏著豐富的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