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小升

    1.在日常生活中,滲透規則意識。積極引導孩子參與日常規則的制定。例如,在家閱讀圖書時,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圖書擺放、閱讀、分享、等待以及不遵守閱讀規則的懲罰等。若規則實施後產生矛盾,則同樣與孩子進行討論,對規則進行修改、完善。較之傳統的常規制定方式,孩子參與後的常規能夠得到孩子的理解與接受,在提升孩子規則意識的同時也使規則真正得到執行。

    2.家長以身作則。孩子的思想純淨得如同白紙,因此其也具備較強的模仿能力。孩子會將家長視作自己的榜樣,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的發展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樹立積極、正面的形象。首先,在外貌上要素雅大方、乾淨整潔,切忌濃妝豔抹。

    3.加強心靈溝通。父母、家庭同樣對孩子自律性的養成有較大幫助。研究表明,父母的陪伴與溝通能夠有效促進孩子自律品質的養成。但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必須講究溝通技巧,其中最關鍵的是心靈溝通。心靈溝通,顧名思義即用心進行溝通。心靈溝通能夠使父母有效瞭解孩子心中的疑問與困惑,引導孩子解決問題,走出困惑,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因此,父母應加強與孩子之間的心靈溝通,在第一時間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透過引導來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想法的對錯,進而培養孩子的自律品質。

    4.引導自我管理。只有當孩子真正進入需要自律的環境時,才能體會到自律的重要性,才能學會如何自律。創設適宜的環境,在特定的環境中逐漸引導孩子脫離家長的束縛與管理,進行自我管理。在這一過程中,家長不能直接進行具體的指導,只能進行宏觀干預,將時間與空間真正地交予孩子。唯有如此,孩子的自律性才能真正養成。

  • 2 # Hiter666

    很多人認為,自律就是一種自我約束的行為,但他們卻忽略了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孩子的自律是如何形成的,孩子為什麼會自律,一個孩子自律的背後,又究竟需要什麼內容進行支援?關於以上的問題,大部分家長都不能回答,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單向的懲罰與規定,便足以讓一個孩子發展成熟完整的自律。

    一個孩子在自律的發展過程中永遠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在他們的心理發育過程中最初往往是需要他律的,只有在日後道德感與認知漸漸成熟的時候,才能做到自律,而父母的作用,就是引導孩子做到自律,可以說在孩子自律的過程裡,父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您可以回想一下,您是否也經不住手機的誘惑,早晨起床也很費勁,因為工作勞累不願做飯只想點外賣等等。首先,想讓孩子自律要從自律開始!

    父母,不是一個稱呼,而是一種責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先崇拜和模仿的物件。想要孩子自律而優秀,父母必須從有了孩子那一刻開始二次成長,用自律砍掉自己身上那些不好的枝枝杈杈,先把自己培養成為一顆筆直偉岸的參天大樹。孩子這株小樹苗才能照著父母的樣子去生長,也長成自律而優秀的模樣。要記得: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差。

  • 3 # 雛菊幼教

    孩子是沒有自律的。孩子多數時間是他律透過他人的約束。或者說是束縛。我回答這個題目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訴大家自己的想法。孩子高興做什麼就做什麼吧!只要她不傷害自己,傷害他人,不破壞環境。就可以了。

  • 4 # 給力的曉青

    在太小的年紀, 表現出與年齡不相仿的自律,我認為並不是多好的事情!平常多一些鼓勵,並制定循序漸進,容易實現的規則,或許是個好辦法!

    無論如何 ,童真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漫長的很,保有熱情,慢慢培養毅力,多參加體育運動,靜待花開吧

  • 5 # 之小諾說育兒

    家長需要明確以下幾點:

    1、自律的習慣養成需要很長的時間。無論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沉迷其中,想要把他拉回正軌都需要很長時間。尤其是家長已經苦口婆心得勸過很多次、教訓過很多次的情況下。這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保持理智,儘量不再對孩子撒火,給予他足夠的耐心。(因為,他如果肯聽你的,早就聽了,也不會拖很長時間。)

    2、找到阻礙孩子不自律的原因。是因為單純得喜歡還是為了緩解焦慮,又或者逃避現實。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導致不寫作業,有的孩子會因為作業難,自己不會做而選擇逃避,所以回到家先看電視,磨蹭到最後隨便寫寫了事;有的孩子是因為劇情好看,總是忍受不住誘惑,或者就是感覺學習一天太累了,想和家長一樣擁有放鬆時間。

    3、“堵不如疏”,適當寬限,給孩子自由。無論是處於什麼年齡段的孩子,都會有逆反、鬥爭的狀態。有時候,他們就是為了和家長“賭氣”,你不讓我幹,我非要幹,明白這種心理後,家長可以反其道而行。

    如果是課業相對不緊張的小學階段,家長可以直接告知:“你想玩就玩吧,可以隨便玩。”孩子往往驚詫於這種意外之喜,會非常高興,在他放縱玩耍時告訴他,必須玩到幾點或者必須玩夠幾個小時,中間不能停,停的話就不準玩了。讓孩子在玩得過程中從盡興到討厭,自己厭惡。此時,家長千萬不能說刺激的話,影響他的“享受”,至於作業要怎麼辦,讓他自己決定權衡利弊。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持續時間比較長,如果正好趕上考試測驗一類的,可以透過成績說話,讓他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當然,家長必須有足夠的忍耐力才行。

    如果是初高中的學生,或者家長的忍耐力也不好,想要急切看到效果,可以和孩子談判。“你必須保證每天完成作業,這樣你想幹什麼都行。時間由你自己掌控,是熬夜是早起還是回家先寫作業都行,但是必須完成作業,我會檢查的。”這種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掌控時間,獲得相對的自由,等持續一段時間後,再和他談論感受,讓他自己意識時間管理。

    4、家長以身作則,避免雙重標準。這個很好理解,要求孩子做什麼的時候,家長可以陪他一起做,實在做不到也要儘量不打擾他。家長在客廳看電視卻要求他學習,家長玩直播很起勁兒卻要求孩子放下手機,孩子怎麼能聽從呢?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劃分:孩子寫作業時家長不玩手機不看電視,並且互相監督,誰做得不好就扣分,一次一分,夠十分就被懲罰打掃衛生、刷鍋洗碗等,正好勞逸結合,鍛鍊能力。等孩子完成後,有放鬆時間,家長可以玩手機,孩子也可以玩手機。這個方法就是保證孩子做作業時不被打擾,是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不要設立雙重標準,孩子才能感覺到被尊重,才更願意遵守規則。

    說明:每個孩子都是嚮往優秀的,家長平時教育時不能惡語相向、挖苦打擊,以免給孩子造成錯誤的示範,讓他感覺自己就是“壞孩子”,根本變不好。

    另外,和孩子交談時一定要在孩子什麼事兒也不幹的時候。他如果正玩得起勁兒,你和他說自然會當作耳旁風,此時如果強制關掉或者斷網,孩子也只會“恨意大發”,看著好像是正常了,開始寫作業了,但其實心根本沒有飄回來,沒準還會挖空心思想“對策”。

    總之,家長必須好好說話,保持耐心,親自示範,才會讓孩子最終走向正軌。

  • 6 # 大寶的小海疼

    很多家長忽略了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孩子的自律是如何形成的?

    孩子為什麼會自律?

    一個孩子自律的背後,又究竟需要什麼內容進行支援?

    關於以上的問題,大部分家長給不出答案,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單向的懲罰與規定,便足以讓一個孩子發展成熟完整的自律。

    一個孩子在自律的發展過程中永遠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在他們的心理發育過程中最初往往是來自父母的他律

    只有在日後道德感與認知漸漸成熟的時候,才能做到自律

    而父母的作用,就是引導孩子做到自律。

    可以這麼說孩子是否自律家長起關鍵性的作用

    媽媽:“我想減肥但是我不想運動”

    兒子:“我想要好成績但是我不想寫作業”

    媽媽:“一定要按寫作業才會有好成績的”

    ......

    這段話看起來很好笑,實際上也是在反應一個事情:很多時候父母非但要求孩子做自己無法做到的事情,還在孩子提出質疑的時候回以猛烈的譴責

    當孩子詢問父母“你都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要求我做到”時

    家長通常會發火 —— 他們會訓斥自己的孩子“好的不學,盡學壞的!”

    “連你爸媽都敢教育”

    “我說的都是為你好,你居然敢提出質疑,你眼裡還有沒有你這個爸/媽了?”

    但這種譴責對於孩子往往是毫無作用,甚至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 —— 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都是他們的第一面鏡子,家長做什麼,孩子就會學著去做什麼,這起源於孩子本能的模仿行為,作為家長應該做的事去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而不是樹立完壞的榜樣卻要求孩子學好,在孩子學壞後,一味地譴責孩子而忽視自己本來的錯誤,這樣的行為不但不會得到孩子的理解和認可,反而會讓親子關係進一步的僵化。

    所以孩子不自律家長應該要反思一下自己,和孩子一起做出改變,而不是單單想著改變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將黃金運回國之後,黃金便不具備國際儲備的性質了,為什麼還有國家要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