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圈很多牌子都在做極簡主義和timeless,但The Row一直都能排到心目中的前三。起初瞭解The Row的時候,總覺得設計師應該是經驗豐富、世故深沉的時裝行家。後面知道是Olsen Twins,心裡難免驚訝,好像怎麼也沒辦法將青春喜劇片《紐約時刻》裡朝氣蓬勃的雙胞胎姐妹跟這麼成熟洗練的The Row聯絡起來。畢竟按年齡定義來算,86年出生的Olsen姐妹也還是“千禧一代”人。
The Row沒什麼歷史底蘊,2006年成立,那時候的雙胞胎才20歲,審美體系什麼的,也全憑兩姐妹的品味喜好來作為標準。只不過發展了十多個年頭,如今的地位卻可以跟Phoebe時期的CELINE,Jil Sander,LOEWE,Lemaire這些牌子並駕齊驅了。隨便挑一件單品出來,價格也賣得跟愛馬仕一個水準,但人家也不愁賣不出去。就國內來說,The Row的山寨不知道養活多少家淘寶店了。
隨意感受下The Row官網的價格
The Row造福淘寶和快時尚的兩雙鞋
所以太好奇年輕的Olsen姐妹是怎麼建立起成熟度這麼高的The Row的。
/
雙胞胎傳奇的成名經歷一直被媒體和網友們津津樂道。比起普通人,她們的人生進度條確實被拉快了許多:9個月就上電視,6歲成為製片人,16歲以高身價加盟索尼,18歲就成為美國雙星娛樂集團公司(Dualstar)的Quattroporte,20歲創辦自己的時裝品牌The Row,美國年輕人的追捧讓兩人成為了身價過億的小富婆。
童星出名後玩青春叛逆抽菸酗酒涉毒緋聞不斷flop的例子有很多,雙胞胎卻是個例外。從小就在娛樂圈耳渲目染的,但沒有長成熱鬧張揚的性格。父母都是精明的人,早早地就培養和訓練,幫襯著明星事業的規劃外,還堅持讓兩姐妹參加Dualstar的所有會議,儘管都是在一旁安靜坐著聽那些喋喋不休的討論。姐姐Ashley Olsen形容那時候的她們像海綿,在傾聽中學習和理解大大小小的公司決策。這樣的經歷在潛移默化中為她們經營The Row奠定了基礎。
一直都覺得Olsen姐妹聰明又低調且努力,明星當膩了,拍的電影也沒那麼叫座,乾脆宣佈息影,轉到幕後做起了設計師。外界覺得明星進軍時尚圈不過是玩票,但她倆是踏踏實實做衣服的人,不是專業出身,卻拿了好幾次CFDA大獎。知名時裝評論家CATHY HORYN寫:“知道Olsen的人說她們對時尚有著不可思議的直覺”,雙胞胎姐妹的好品味,都是公認的。
明星轉行來時尚圈分羹的不在少數,Kanye、貝嫂和Rihanna都算得上是成功案例了,更不用說很有生意頭腦的卡戴珊家族。按理說,打著明星設計師的旗號來賣衣服,噱頭和話題都在,不愁曝光和銷量。但在營銷這塊,Olsen Twins卻走了一條截然相反的路,她們喜歡隱藏自己。姐妹倆一直都堅定地避開風頭,給品牌取的是跟自己名字沒什麼關係的“The Row”,她們在前三年完全沒有接受任何採訪,刻意將兩人的明星身份和The Row分離出來,原因也很簡單,希望大家把所有注意力放在服裝上。
The Row秀場上的姐妹倆
“我們只想在幕後發揮功能”——姐妹倆早就表明了態度,這一點還挺讓人肅然起敬的。
創立The Row的初衷也沒有什麼複雜的意圖,只是因為想要做一件完美的、不被拋棄的T恤。必須還要佩服的一點是她們在一開始就將顧客群瞄準了有強大消費能力的熟齡客層,投資一個女人的力量和深度(這麼珍稀的品質,想想就覺得必須賣很貴了)。
雖然沒受過專業的系統訓練,做設計更多是憑著一些直覺,但成長經歷帶來的早熟和同為女性的身份讓Olsen姐妹太清楚擁有豐富和獨立內心的女性想要構建怎樣的衣櫥。她們有著自己的時尚信仰體系,The Row關注的是永恆的設計,風格里有很多男裝的影子,但仍舊輸出著女性柔軟的一面,有人用“溫和地清醒著”來形容其風格——這恰好是很多女性都醉心沉迷的狀態。
時尚圈一直都被洪水猛獸般的新生潮流衝擊著,timeless的東西就變成了像燈塔一樣的存在。年輕女孩們都渴望穿上The Row,雖然effortless如同“高階感”一樣被詬病,但它確實是一個充滿美感的形容,別人煞費苦心求來的那麼一點自洽感,The Row卻踮踮腳便唾手可得了。如同人的成長,總會在年輕的歲月經歷“很用力”的時期,The Row是隨著閱歷而增加的從容,靈魂豐富和坦蕩了,連穿衣服都是雲淡風輕的。
所以雖然是基本款,但大家對The Row都很“上頭”,越來越迷的那種。
很多時尚人士們看不來姐妹倆的“垃圾風”“流浪風”,雖說穿衣風格跟她們自己的牌子對不到一塊,但The Row的脾性跟Olsen Twins的性格確實是相仿的,低調、安靜、溫和。兩人不開社交賬號,不給The Row打廣告,不找明星帶貨,也不以instagram為導向。品牌的官方ins傲嬌地保持著高冷,只有很零星的更新,佔據最多的內容是藝術作品——果真是“less is more”。
The Row官方ins的畫風
姐妹倆很少接受採訪,也很少公開表達她們想要透過The Row傳遞什麼。但翻看那些秀場和lookbook,很容易就感受得出來The Row廣闊的價值觀。
比如在主流審美是年輕性感的市場環境下,The Row卻選擇用大齡模特來參與到走秀或是lookbook的拍攝中。翻看著The Row的秀場和型錄,很自然地就接收到了這樣的思想維度——老去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2014早秋系列,銀髮模特是當時65歲的Linda Rodin
2018早秋系列 滑動檢視圖片
比如在時尚圈流行用張揚醒目的slogan表明風格態度的時候,The Row卻選擇用微小的細節呈現靜默的力量。2017秋冬系列,袖口處、腰間的不起眼處、手臂處的側邊,縫製著“hope” “freedom” “dignity” “unity”這些字眼。看多了那些高談闊論的口號,瞬間就這種微妙感給捕獲了。
所以每一季等品牌的更新,期待的牌子寥寥可數,但The Row就是最不會讓人失望的那一個,永遠保持著穩定的水準,在風格上從來沒有過失誤。誠意之作如The Row,方方面面呈現出來的審美和氣質都高度契合。短短十多年間,Olsen姐妹就給一個高階品牌塑造出了令人信服的氣度。
當然,架構起The Row整體格局的也不只是憑姐妹倆的一己之力,這又要誇一誇她們的選才眼光了。The Row的團隊裡都是厲害角色,隨便扒了一下,在The Row團隊裡待過的有:
Samuel Drira:
在The Row,Hermès,Christophe Lemaire,Damir Doma做過創意顧問,也是《Encens》雜誌聯合創始人兼時裝總監,2014年加入Nehera
Nadege Vanhee-Cybulski:
2011年至2014年3月擔任The Row女裝設計總監,後來跳槽去了愛馬仕
Francesco Fucci:
曾擔任The Row首席設計師,現在是Theory女裝創意總監
不難發現,The Row跟他們供職的幾個品牌都有風格相通的地方,看到這麼多個名頭,也瞬間明白為什麼The Row把一件基本款賣到愛馬仕的價格了。
Olsen姐妹實在是太低調了,將The Row做得不顯山不露水的。很多人對它的印象,大概都是“基本款賣得很貴的牌子”“明星姐妹花Olsen Twins的牌子”“Phoebe離去CELINE後的替代品”.......諸如此類,但它的商業價值和情感牽連絕對是不能被輕易低估的。想當初The Row剛創立的時候,因為明星身份,又非專業出身,圈內人士並不看好,十多年過後,這個品牌早已經得到了莫大的認可。真正的長青都非常努力,對Olsen姐妹更刮目相看了。
時尚圈很多牌子都在做極簡主義和timeless,但The Row一直都能排到心目中的前三。起初瞭解The Row的時候,總覺得設計師應該是經驗豐富、世故深沉的時裝行家。後面知道是Olsen Twins,心裡難免驚訝,好像怎麼也沒辦法將青春喜劇片《紐約時刻》裡朝氣蓬勃的雙胞胎姐妹跟這麼成熟洗練的The Row聯絡起來。畢竟按年齡定義來算,86年出生的Olsen姐妹也還是“千禧一代”人。
The Row沒什麼歷史底蘊,2006年成立,那時候的雙胞胎才20歲,審美體系什麼的,也全憑兩姐妹的品味喜好來作為標準。只不過發展了十多個年頭,如今的地位卻可以跟Phoebe時期的CELINE,Jil Sander,LOEWE,Lemaire這些牌子並駕齊驅了。隨便挑一件單品出來,價格也賣得跟愛馬仕一個水準,但人家也不愁賣不出去。就國內來說,The Row的山寨不知道養活多少家淘寶店了。
隨意感受下The Row官網的價格
The Row造福淘寶和快時尚的兩雙鞋
所以太好奇年輕的Olsen姐妹是怎麼建立起成熟度這麼高的The Row的。
/
雙胞胎傳奇的成名經歷一直被媒體和網友們津津樂道。比起普通人,她們的人生進度條確實被拉快了許多:9個月就上電視,6歲成為製片人,16歲以高身價加盟索尼,18歲就成為美國雙星娛樂集團公司(Dualstar)的Quattroporte,20歲創辦自己的時裝品牌The Row,美國年輕人的追捧讓兩人成為了身價過億的小富婆。
童星出名後玩青春叛逆抽菸酗酒涉毒緋聞不斷flop的例子有很多,雙胞胎卻是個例外。從小就在娛樂圈耳渲目染的,但沒有長成熱鬧張揚的性格。父母都是精明的人,早早地就培養和訓練,幫襯著明星事業的規劃外,還堅持讓兩姐妹參加Dualstar的所有會議,儘管都是在一旁安靜坐著聽那些喋喋不休的討論。姐姐Ashley Olsen形容那時候的她們像海綿,在傾聽中學習和理解大大小小的公司決策。這樣的經歷在潛移默化中為她們經營The Row奠定了基礎。
一直都覺得Olsen姐妹聰明又低調且努力,明星當膩了,拍的電影也沒那麼叫座,乾脆宣佈息影,轉到幕後做起了設計師。外界覺得明星進軍時尚圈不過是玩票,但她倆是踏踏實實做衣服的人,不是專業出身,卻拿了好幾次CFDA大獎。知名時裝評論家CATHY HORYN寫:“知道Olsen的人說她們對時尚有著不可思議的直覺”,雙胞胎姐妹的好品味,都是公認的。
明星轉行來時尚圈分羹的不在少數,Kanye、貝嫂和Rihanna都算得上是成功案例了,更不用說很有生意頭腦的卡戴珊家族。按理說,打著明星設計師的旗號來賣衣服,噱頭和話題都在,不愁曝光和銷量。但在營銷這塊,Olsen Twins卻走了一條截然相反的路,她們喜歡隱藏自己。姐妹倆一直都堅定地避開風頭,給品牌取的是跟自己名字沒什麼關係的“The Row”,她們在前三年完全沒有接受任何採訪,刻意將兩人的明星身份和The Row分離出來,原因也很簡單,希望大家把所有注意力放在服裝上。
The Row秀場上的姐妹倆
“我們只想在幕後發揮功能”——姐妹倆早就表明了態度,這一點還挺讓人肅然起敬的。
創立The Row的初衷也沒有什麼複雜的意圖,只是因為想要做一件完美的、不被拋棄的T恤。必須還要佩服的一點是她們在一開始就將顧客群瞄準了有強大消費能力的熟齡客層,投資一個女人的力量和深度(這麼珍稀的品質,想想就覺得必須賣很貴了)。
雖然沒受過專業的系統訓練,做設計更多是憑著一些直覺,但成長經歷帶來的早熟和同為女性的身份讓Olsen姐妹太清楚擁有豐富和獨立內心的女性想要構建怎樣的衣櫥。她們有著自己的時尚信仰體系,The Row關注的是永恆的設計,風格里有很多男裝的影子,但仍舊輸出著女性柔軟的一面,有人用“溫和地清醒著”來形容其風格——這恰好是很多女性都醉心沉迷的狀態。
時尚圈一直都被洪水猛獸般的新生潮流衝擊著,timeless的東西就變成了像燈塔一樣的存在。年輕女孩們都渴望穿上The Row,雖然effortless如同“高階感”一樣被詬病,但它確實是一個充滿美感的形容,別人煞費苦心求來的那麼一點自洽感,The Row卻踮踮腳便唾手可得了。如同人的成長,總會在年輕的歲月經歷“很用力”的時期,The Row是隨著閱歷而增加的從容,靈魂豐富和坦蕩了,連穿衣服都是雲淡風輕的。
所以雖然是基本款,但大家對The Row都很“上頭”,越來越迷的那種。
/
很多時尚人士們看不來姐妹倆的“垃圾風”“流浪風”,雖說穿衣風格跟她們自己的牌子對不到一塊,但The Row的脾性跟Olsen Twins的性格確實是相仿的,低調、安靜、溫和。兩人不開社交賬號,不給The Row打廣告,不找明星帶貨,也不以instagram為導向。品牌的官方ins傲嬌地保持著高冷,只有很零星的更新,佔據最多的內容是藝術作品——果真是“less is more”。
The Row官方ins的畫風
姐妹倆很少接受採訪,也很少公開表達她們想要透過The Row傳遞什麼。但翻看那些秀場和lookbook,很容易就感受得出來The Row廣闊的價值觀。
比如在主流審美是年輕性感的市場環境下,The Row卻選擇用大齡模特來參與到走秀或是lookbook的拍攝中。翻看著The Row的秀場和型錄,很自然地就接收到了這樣的思想維度——老去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2014早秋系列,銀髮模特是當時65歲的Linda Rodin
2018早秋系列 滑動檢視圖片
比如在時尚圈流行用張揚醒目的slogan表明風格態度的時候,The Row卻選擇用微小的細節呈現靜默的力量。2017秋冬系列,袖口處、腰間的不起眼處、手臂處的側邊,縫製著“hope” “freedom” “dignity” “unity”這些字眼。看多了那些高談闊論的口號,瞬間就這種微妙感給捕獲了。
所以每一季等品牌的更新,期待的牌子寥寥可數,但The Row就是最不會讓人失望的那一個,永遠保持著穩定的水準,在風格上從來沒有過失誤。誠意之作如The Row,方方面面呈現出來的審美和氣質都高度契合。短短十多年間,Olsen姐妹就給一個高階品牌塑造出了令人信服的氣度。
當然,架構起The Row整體格局的也不只是憑姐妹倆的一己之力,這又要誇一誇她們的選才眼光了。The Row的團隊裡都是厲害角色,隨便扒了一下,在The Row團隊裡待過的有:
Samuel Drira:
在The Row,Hermès,Christophe Lemaire,Damir Doma做過創意顧問,也是《Encens》雜誌聯合創始人兼時裝總監,2014年加入Nehera
Nadege Vanhee-Cybulski:
2011年至2014年3月擔任The Row女裝設計總監,後來跳槽去了愛馬仕
Francesco Fucci:
曾擔任The Row首席設計師,現在是Theory女裝創意總監
不難發現,The Row跟他們供職的幾個品牌都有風格相通的地方,看到這麼多個名頭,也瞬間明白為什麼The Row把一件基本款賣到愛馬仕的價格了。
Olsen姐妹實在是太低調了,將The Row做得不顯山不露水的。很多人對它的印象,大概都是“基本款賣得很貴的牌子”“明星姐妹花Olsen Twins的牌子”“Phoebe離去CELINE後的替代品”.......諸如此類,但它的商業價值和情感牽連絕對是不能被輕易低估的。想當初The Row剛創立的時候,因為明星身份,又非專業出身,圈內人士並不看好,十多年過後,這個品牌早已經得到了莫大的認可。真正的長青都非常努力,對Olsen姐妹更刮目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