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就憑他在位54年就打了44年仗嗎?
11
回覆列表
  • 1 # 米南德王問道

    漢武帝之所以被稱為千古一帝,是因為他的確在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甚至可以說,他對於東亞大陸的歷史發展脈絡,有著超過秦始皇的作用。

    在習慣上,人們總是將漢武帝與更早的秦始皇相提並論,俗稱秦皇漢武。但秦始皇更像是一個理論提出者,搞出了很多供後人繼續開發的理念。漢武帝則是這個大一統集權理念的優秀執行者。他在實際上比秦始皇做的要更加徹底。

    秦始皇雖然在表面上統一了七國,但在地方上的基層,從未建立穩固而有效的統治手段。秦國只是將六國的末代王族綁票去了關中,並將部分商賈遷徙到自己原本的國內,發展經濟。而他們派駐在各地的軍隊,只能控制有限的範圍。很多地方官雖然是秦始皇任命的,卻在具體事務的執行中,需要依靠原本的六國土地貴族來幫助實施。陳勝吳廣起義後,各地冒出來的大批覆國者,就足以說明秦始皇的那些集權手腕是作用有限的。

    經過了秦末農民戰爭與後來的楚漢戰爭洗禮,漢朝接過了秦國留下的霸權真空。但他們已經意識到秦國失敗的原因在於無法有效的控制地方。所以,大量的同姓王與幾個異姓王被分封到北方前線與關東各地。他們在自己的領地內,擁有著類似以前諸侯王的權力。漢朝皇帝則只擁有最高權威與終極裁判權。

    劉邦在晚年大肆打壓幾個異姓王,最終將全國的地方諸侯都變成了自己的親戚和子孫。然後又有中央與地方矛盾總爆發後,造成的七國之亂。到漢武帝繼位時,關東大部分地方依舊是本地同姓王的地盤佔優勢。漢武帝就透過推恩令與各種經濟改革措施,一點點的將地方王侯的權力與實力消除。否則,漢朝在之後可能就是一個變相的東周模式。

    在漢朝的同姓王天下體系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勢力分佈在東亞大陸的邊緣位置。最有名的無疑是匈奴人建立的草原霸權。此外,還有西域的印歐人城邦群、東南沿海的眾多百越國家和部落、趙佗家族的南越國,以及西南的夜郎和滇國。更遠的海南島和北韓半島,更不可能在長安朝廷的掌握之下。

    所以,漢武帝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想辦法將更多非漢朝勢力消滅。東亞歷史上真正意義的大一統,就是由他一手操辦完成的。儘管對於群山阻隔,交通多有不便的西南各土邦與海南島,漢武帝都是在前期完成初步控制後,不得不撤退。但南越、閩越和甌越,就在他的統治時期被漢朝以郡縣化改革吞併。

    至於同匈奴的長期戰爭,也讓漢朝成功的擴張到河套、河西走廊,開始進入西域。長安的朝廷也開始對西域的印歐土著城邦,進行管理和控制,最遠已經越過蔥嶺抵達中亞的費爾幹納盆地。在東部,也是出於對抗匈奴的需要,他們消滅了衛滿北韓,佔據了半島北部。

    從各方面來看,漢武帝對於大一統的建立和鞏固,都比秦始皇做的要超出不少。這也奠定了此後2000年的東亞歷史發展脈絡。所以,稱其為千古一帝是非常準確的事情。因為他的確承擔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並因此成為被人們永遠記住的符號性人物。

  • 2 # 淺笑丶微殤

    漢武帝在位期間,開疆擴土,南平兩越、北伐匈奴解決了外患,經營西域、通西南夷、東定北韓,建立了空前遼闊的疆域以及絲綢之路的開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憑這也能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 3 # 暮暮召召

    古有“秦皇漢武”,可見古人認為漢武帝是和秦始皇一樣擁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被稱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也是華夏民族從此被真正稱為“漢人”的決定性人物,他將“漢”的威嚴傳播到天下。那漢武帝在位時有什麼功績呢?

    一、用武力征服匈奴等遊牧民族

    漢武帝繼位後,一改漢朝休養生息的政策,對待遊牧民族不在忍讓,強勢出擊,尤其針對強大的匈奴,全軍出擊,和匈奴決一死戰,最後在漠北之戰中,匈奴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被迫西遷。對外大規模用兵,對東越、閩越、南越用兵,樹立了漢武帝的威嚴,一舉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

    二、樹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正統思想

    太皇太后竇氏干政多年,去世後,韜光養晦多年的漢武帝終於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抱負,啟用董仲舒、主父偃等人,並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首次把儒家學說作為國家統治正統思想,此舉奠定了以後各朝各代治國思想,也使儒家思想發揚光大。

    三、開闢“絲綢之路”

    漢武帝是擁有遠見的皇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東起長安,西至羅馬帝國的絲綢之路,將目光投向西方,進一步促進了中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也讓西方認識到一個強大的東方帝國。

    四、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漢武帝登基後,開始收權,首先削弱外戚丞相田,提升尚書、中書的地位,使丞相成為有名無實的職位.自此,中書和尚書成了中央發號施令的機構。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藩屬勢力,規定藩屬不能僅僅把封地留給長子,還必須劃出一部分來分封給其他兒子,並且互不統屬.這樣一來,藩國的土地越來越小,勢力越來越弱,也就無法與中央對抗了.

    五、編纂《史記》

    漢武帝時期,下令編纂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為後代留下寶貴的財富。

    六、加強監察制度

    漢武帝加強原有的監察制度,他積極採納董仲舒的建議,規定各郡國每年舉孝、廉各一人,並用“公車上書”的辦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給皇帝建議國事,意見合乎治國要求的,就根據上書人的特長授給官職.為以後歷朝各代所沿用。

    七、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漢武帝在位時間,興修了漕渠、白渠、龍首渠,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徵發數萬士兵堵住了黃河決口,透過這次治理,大大減少了黃河下游發生水災的頻次,漢武帝大力推廣新田法和農具,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總之。漢武帝在位期間,充分施展雄才大略,將漢王朝推向巔峰。

  • 4 # 談古論今時

    漢武帝劉徹,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也是華夏民族從此被真正稱為“漢人”的決定性人物,他將“漢”的威嚴傳播到天下。

    漢武帝,關鍵就在一個“武”字,漢武帝時代,漢朝結束了多年的休養生息,對匈奴、東越、閩越、南越用兵,進行大規模對外用兵,漢武帝的威嚴,也幾乎都是以“武力”樹立起來。 的確,漢武帝是個非常愛打仗、會打仗的君主,甚至可以說是“窮兵黷武”。然而,漢武帝能夠被稱作千古一帝,絕不僅僅只因為武力征服。 自太皇太后竇氏薨後,蟄伏多年的年輕皇帝終於真正走到了政治舞臺的中心,隱忍多年的抱負,也開始逐漸可以變成現實。 漢武帝打擊漢高祖劉邦以來漢朝維持數代的黃老之道,啟用主父偃、董仲舒、公孫弘等人,進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設立“內朝”,將外朝官員的權力架空。 劉徹還仿照當年吳王劉濞等斂財手段,施行鹽鐵專賣,將鑄幣權收回中央。

    雖然漢武帝對匈奴的態度一向非常強硬,但公元前140年,因準備不足再加上內憂尚未平息,面對匈奴人的騷擾,漢武帝還是將一名宗室女子冊封為公主,加以大量金銀珠寶送往匈奴,與軍臣單于和親。 漢景帝“七國之亂”後,本就已經被剷除得非常薄弱的諸侯王勢力,劉徹還是本著“斬草除根”的原則,進行更進一步的剷除,以穩定後方。 皇帝的家庭方面,於私,竇太主貪得無厭漢武帝非常厭惡,而脾氣暴躁又沒有子嗣的陳皇后也不為他所喜,當年的“金屋藏嬌”已然煙消雲散; 於公,漢武帝看重衛青,為扶持衛氏一族,冊封衛子夫為皇后也是理所應當。 甚至丞相田蚡,就算是自己的母親王太后的親弟弟,漢武帝也同樣要剷除這個貪婪而擾亂朝政的舅舅。

    漢武帝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皇帝,靠得不僅僅是單純的喜歡使用武力,也不是單純的好大喜功。 因為,他確實威名遠播,打得匈奴從此遠遁,“漢”的光芒從此照耀天下。

  • 5 # 默凡

    漢武帝劉徹,西漢第7位皇帝,政治家、文學家。漢武帝被諸多史學家稱為“千古一帝”與秦始皇齊名。漢武帝的歷史影響深遠而複雜,評價存在爭議。漢武帝在位的主要成就:在政治上不僅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而且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文化方面更是採用董仲舒的建議頒佈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採擴張政策,除了與匈奴長年交戰之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北韓等國,又鑿空西域、派遣張騫開闢絲綢之路(對現代中國影響極大)漢武帝的一系列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制,給中國歷史程序和後世西漢王朝產生較大的影響。為後西漢盛世的孝宣中興奠定了基礎。綜上所述漢武帝被稱為“千古一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米茄手錶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