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Q財探

    先點題,我是相信的,為什麼呢?

    因為人的大腦其實有無限可能,而現在我們也只不過是用了其中 10% 的功能而已,或許你也聽過人在小時候是最容易學習各種語言的,可為什麼人長大後反而喪失了這種學習能力呢?然而事實只是我們遺忘了,又或許只是被我們埋藏在心底而已,因為我們失去了激發該學習能力的動機,而一萬小時定律就是其中之一。

    人之初什麼都可以學,我們每個人都有藝術細胞也有音樂細胞,只是你當初沒有去挖掘他而已。直至成人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有興趣去學一些新的東西,但接觸新的恭喜總會遇上自己不熟的,可在不斷地重複又重複後,我們還是可以突破自己,一萬小時讓你成為專家,說得也沒錯,你看看身邊有多少人此前是理財小白,現在還不是一樣在玩各種投資,再看看如今跳槽的人多得去了,可你若問他們他們也一樣是透過不斷地磨練來提升自己技能的。

  • 2 # 三農阿柯

    一萬個小時定律是指引我堅持不懈努力的精神支撐

    一萬小時定律出自著名作家格拉德維爾的《異類》,文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二十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個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10000小時,也就是五年。

    一萬個小時定律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堅持就是勝利。

    ①你或許沒有非常聰明的頭腦,你或許做事比別人慢點,就像萬米長跑一樣,每一位堅持到最後的都是成功者,你或許比別人慢,但對於你來說,你已經挑戰成功,你已經戰勝了自己。“龜兔”賽跑告訴我們,跑得快不一定能第一個到達終點,關鍵要有一個堅定的目標與持之以恆的努力。

    ②在當今浮躁的社會中,“一萬個小時定律”顯得那麼的珍貴,工作中急於求成,渴望飛速升遷,渴望快速漲工資,卻不知道工作提升、職位的提高、工資的增長都是源於自己不懈努力,一點點進步,最後才獲得。

    一萬個小時定律其實是告訴我們超準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有時候可能超過一萬個小時,有時候可能不用一萬個小時你就達到目標了。

  • 3 # 北夜極星

    關於10000小時的理論其實我之前也有所耳聞,但也只是耳聞,具體的並不是很瞭解。聽了吳軍老師的講解才知道,原來這個觀點是《異類》的作者格拉德威爾在書中的一個觀點。簡單說來就是任何事想要做好就得花至少10000小時。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10000小時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我理解的就是那種“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概念。任何事沒有量變的積累,絕達不到質變的飛躍。成功更是如此。

    關於很多人對10000小時理解誤區,吳軍老師提出了4個方面:

    誤區一: 簡單工作重複10000小時。 我想這就是赤裸裸的偽工作者的想法。沒有任何進步,只是原地重複,即使100000小時,甚至更久也不會有所突破,取得成功的。

    誤區二: 習慣性失敗 有些人一旦失敗了,就用“失敗乃成功之母”來安慰自己,但卻缺乏查詢失敗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的自覺性。說白了,習慣性失敗也只是在做重複性的無用功。

    誤區三: 林黛玉式的困境 吳軍老師提出的這個觀點讓我覺得眼前一亮。在我看來,所謂林黛玉式困境有點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感覺,就是隻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耕耘,不問時世。雖然深耕,但範圍卻越來越窄,最終將自己困於其中。

    誤區四:狗熊掰棒子 10000小時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是一個不斷重複性的開始結束的過程。我覺得吳軍老師打了個最好的比方,那就是中醫和西醫的區別。他說今天幾乎任何一個三甲醫院的主治醫師,水平一定比 50 年前所謂的名醫高很多。但是,今天沒有哪個中醫敢講自己比 500 年前的名醫水平高。

    或許只有跳出這些誤區,我們才能對10000小時理論有正確的認識,堅定不移地實施,最終成長一位專家。

  • 4 # 壹職說

    最近剛好看了這方面的書籍,10000小時定律究竟是否正確?為您簡單分析一下。

    01理論背景

    最早由著名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要把什麼東西做好需要花10000小時的時間練習。

    此外還談到了幾個必要條件:

    ①智商

    (如果智商低於120就很難成功,而高於這個值後,智商的作用並不明顯。勤能補拙並沒有科學依據)

    ②運氣

    (如果生不逢時,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如:蓋茨、喬布斯上了資訊時代)

    (好的環境有利於人在身體和心智上的成長,能夠培養對生活積極的態度、激發潛力。)

    ...

    遺憾的是,這裡面卻沒有一個充分條件,甚至加在一起也構不成充分條件。

    02常見誤區

    最早如果有了智力上的、時代大環境的以及家庭和周圍小環境的便利因素,簡單地認為在一個領域做夠10000小時就能出類拔萃,可能就大錯特錯了。

    10000小時只不過是一個必要條件而已,遠不充分,更重要的是,這10000小時不僅要花,更要看怎麼花。

    很多人在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上有四個誤區。

    A:簡單重複

    10000小時都是在從事低層次的重複。如:

    (如果在中學學習數學,不斷重複做容易的題,考試成績永遠上不去。)

    當然不會有中學生這麼做。但是,在工作中很多人卻犯了這個錯誤。守著一點點技能每天在低水平的重複,未來被淘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值得警醒。

    B:習慣性失敗

    迷信失敗是成功之母。

    好高騖遠,不注重學習,懶得總結教訓;同時臉皮很薄,也不好意思請教。常常花了很多時間,但是卻不見效果。

    喜歡一個人搗鼓東西,就是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C:林黛玉式困境

    林黛玉一個致命的弱點是想問題想的很深,她的才華越高,在自己的世界裡越精進,對外界就越排斥

    這樣,越到後來賈府裡只有寶玉能夠懂她。

    我們很多人做事也會這樣,越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耕耘,對外界所知就會越少,而自己的適應性也就越差。

    D:狗熊掰棒子

    10000小時的努力需要一個積累效應,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的複用第一次努力的結果,而不是每一次都從頭開始。

    03如何破四困境

    面對上文提到的4個誤區,三個方法助一臂之力。

    ①確立“願景—目標—道路”

    人要想進步,就必須給自己確立一個合適的願景。

    (既然我們花10000小時來提高專業水平是為了精進,而不是簡單的重複,就需要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

    有了願景,還需要有階段性的目標。

    戰略的核心就是設定階段性目標,以便實現願景。

    有了戰略,就還要有戰術。

    為了實現目標就要有通向成功的道路,這條道路可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驟。

    ②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

    第一層:換位思考。

    第二層:習慣回過頭來三思。

    (比如某個人和你說一件事,你第一感覺可能覺得他完全是胡說八道,但是,一定要想第二遍是否是我錯了、他對了。這一遍思考,一定不能假設自己是對的;如果有想了第二遍,還是覺得自己對、對方錯,要想第三遍,是否我的境界不夠,不能理解他。因為一個想要精進的人都要和比自己強的人多來往,需要深入瞭解對方那麼說的原因。)

    第三層:即使對方真是胡說八道,也要思考他為什麼這麼說,找出其中的合理性。

    (對人性的理解也會有提升)

    ③凡是做記錄,避免狗熊掰棒子

    做任何職業,都會遇到一些難題,解決了,我們就進步了。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容易走進過分相信自己記憶力的誤區,以為自己能記住,但實際上很快就忘記了,等到第二、三次遇到同一個問題時,還是束手無策,或者花很多實際去解決。

    做記錄的另一個好處是,能幫助我們在記錄的過程中又思考了一遍,進步會很快。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助大家避免一些誤區,能夠正確認識“10000小時成功理論”的關鍵。

    實踐是檢驗是否適合自己的標準,可嘗試著使用這些方法。

    對於這些簡易可行的方法,或許靈,或許不靈,但是即使不靈也能很快發現而去尋找到更有效的方法。

    本文來自吳軍老師《見識》讀後分享,感謝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女朋友老是要錢買化妝品,我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