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ompleteCosmos
-
2 # 夢野豔齊
司馬懿真正獨攬魏國軍政大權,準確地說,是在魏嘉平元年正月初六,他發動高平陵兵變成功之後。
在這之前,他的權力並沒有達到頂峰。也就是說,儘管他有功於曹氏家族,也是明帝託孤之臣,但能夠制約他的還大有人在,曹爽就是一位。
曹爽當時的職務是,大將軍兼錄尚書事。大將軍統領朝廷內外諸軍,錄尚書事總攬朝政。這官職本身,在實權上就高過他當時就任的太尉一職。太尉只是全國軍事行動方面的決策人之一。
而且,一直把他視為倚靠的魏明帝死後,曹芳繼位的當月,他的現有權力又遭到了剝奪。
按照明帝臨終的意思,他和曹爽一起共鋪朝政,但曹爽很快鼓動曹芳下詔,將身為太尉的他升職為太傅,他的原職被一個叫滿寵的人取代。太傅為何職?掌管善導,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把手,名譽上好聽,但任何實權沒有。這明顯地是將他排斥於權力中樞之外了。
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曹氏家族的人對司馬懿早就有了防範心理。他們並不糊塗,他們早就看出司馬懿不會甘於久居人下,對他實施明升暗降這一步,正是防範他陰謀篡位的一項舉措。
也正是因為看出了這一點,不甘於大權旁落的司馬懿,借曹芳帶著曹爽去高平陵為明帝掃墓之機,與兩個兒子一起發動了兵變,然後,將曹爽及其黨羽一併誅殺,並滅了他們的三族,這才開始真正地全方位地獨攬了魏國的軍政大權,而曹芳這個皇帝從那天開始也才真正地成了任從他把玩的一個傀儡。
換句話說,這場兵變本身,就恰恰說明司馬懿早就有了取代曹氏的野心。否則,不讓他掌管軍機大事了,他正好就坡下驢,圖自在清閒去了。他這個時候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了,也該休息了。但他還不想休息,他還想著要實現自己的一個夢。他還不肯將苦心經營多年的事業至此讓其付之東流,因而,他才決意要先搬掉曹爽這個面前的絆腳石,也才發動了這場兵變。
那麼,當他清除了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已經獨攬了軍政大權,為什麼不立刻拋開曹芳,取而代之,而自統天下呢?
按常理說,他完全可以這麼做了,但他沒有這麼做。這中間,關鍵的關鍵,是他意識到,時機還不完全成熟。在他的頭腦中,取魏自立,早在他的計劃之中。但他這個人,城府極深。他要把事情做得水到渠成。換句話說,他還有所忌憚。
他洞察全魏國的形勢,發現儘管他掌控了中央政權,但地方勢力還遠未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下,要想在自己手上實現改朝換代,他還需要做進一步地鋪墊,進一步地夯實根基。正是在這一思路的導引下,他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加速籠絡人心,提拔心腹。
他先是以皇帝的名義晉升原司空王凌為太尉,接著又打著皇帝的旗號加封徵西將軍郭淮為車騎將軍,緊跟著,又讓曹芳把位居三品的尚書令司馬孚升為一品司空。
也就是在這過程中,他遇到了一件事,使他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忠於曹氏的人還大有人在。
而讓他清醒的人,叫王凌。
王凌,公元172年生人,漢末司徒王允之侄,在曹操在世時,任中山太守;曹丕即位後,任兗州刺史,建武將軍,後又升任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嘉平元年十二月九日,也就是司馬懿發動兵變,獨掌朝政大權之後的當年,司馬懿讓曹芳下詔晉升已位居司空的王凌為太尉。
司馬懿本想他這樣做了,王凌會感激自己的提拔,投入自己的懷抱,成為自己的一方勢力。但這個人卻沒有賣賬。
這個人也稱得上是三朝元老,他認準司馬懿幹掉曹爽,就是想架空皇帝,為實現篡權做前期準備。他為被殺的曹爽不平,更為當今的皇帝窩火。他覺得既然改變不了當今的皇帝一切聽任司馬懿定奪的局面,不如另立一個皇帝,徹底擺脫司馬懿的控制。於是,在三年之後的四月初二這天,他在淮南舉起反旗,要廢黜曹芳,擁立楚王曹彪為帝。
儘管這事是以王凌兵敗自殺而告終,但對司馬懿來講,無疑是等於上了一堂形勢課,使他知道曹家的根系還很深,要想徹底清除它,還需要時間,他還不能輕舉妄動。
只是時間不等他了。滅了王凌之後不久,他便病倒了。據史書記載,他是夜夢王凌找他來算賬而一病不起的。從王凌自殺到他去世,這中間只有四個月零3天,也就是123天,他著實顧不上再實施下一步什麼了,他只能將未竟的事業交給他的兩個兒子去做了。
也就是說,到這個時候,他的身體不允許他取魏自立了。就在這一年的八月初五,他離開了這個世界。
-
3 # 南門嶺的柿子樹
司馬懿是個智慧的人,也是個有職業操守的人,篡魏自立對司馬懿來說是根本不可能的答案。
因為司馬懿從來就沒有想過為曹魏做事,是被曹操一而再、再而三地強徵入仕,並威脅不從就要逮捕,有性命之憂的司馬懿才不得不為曹魏打工;“既來之,則安之”司馬懿選擇了在自己相應的崗位上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廢寢忘食,勤勞國事:軍事上南擒孟達、西破蜀漢、東滅公孫淵……經濟上發展軍屯、民屯,興修水利……出將入相,心憂國事,表現出了很好的職業素質;受文帝、明帝兩代託孤重任,文帝、明帝是魏國傑出的政治家,會傻到把魏國交到一個有篡位之心的野心家手裡?別把人都當成傻子,說明司馬懿根本就沒有染指的想法,相反行動表現出他是為國盡忠、有擔當的政治家,是深受他們上司信任的、可靠的、忠誠的人;
司馬懿還是不計個人得失、能忍辱負重的人,在被曹爽排擠架空、無所事事期間,司馬懿仍大局為重,在曹爽伐蜀、伐吳出現失誤的時候仍不計前嫌地提出正確建議,儘量減少損失,避免失敗……直到曹爽專擅朝政、逼遷郭太后、危急曹魏社稷的時候,作為託孤忠臣的司馬懿出於責任不得不發動“高平陵之變”,使魏國度過了危機,收到朝野的一致擁護;此後又平定了“另立中央”的司空王凌之亂……這樣一個人有篡魏之心,真讓人無法想象,現在的人不能因為他的子孫有篡魏之舉就說司馬懿有篡魏之心;鑑於司馬懿的安國功勞,曹芳要封司馬懿相國之位,司馬懿固辭,因為他認為只是盡了自己應盡該盡的責任,不久司馬懿就去世了,終其一生,篡魏的想法、行動……司馬懿哪裡做過呢?
司馬懿身上的髒水很大程度上是他不爭氣的子孫所致,因為他的子孫以後建立了短暫的西晉後馬上使中國進入“五胡亂華”的黑暗時代……但這真不是死去的司馬懿能掌控的,相信歷史會把司馬懿身上的髒水洗去的
-
4 # 有書共讀
公元249年,司馬懿誅殺曹爽架空皇室。司馬一族此時已經重權在握,實際掌握了曹魏政權。為什麼司馬懿沒有立刻自立為帝?
說司馬懿沒有野心那肯定是個笑話,他之所以在生沒有自立為帝,除了對曹魏可能存在一點知遇的情感外,更多的是出於實際形勢的考慮。
一、 缺乏政治合法性這個遮羞布。
曹丕雖然篡漢自立,然而在繼承製度的合理性上沒有問題,因為有一手漢獻帝禪讓作為背書。
所以,在曹家立下不世功業的基礎上曹丕接受“禪讓”,代漢自立,在政治合法性上沒什麼問題。
而司馬懿之於曹魏政權,只不過是可以當成封疆大吏的角色,就算兵變曹爽掌握了兵權,那也是得到一個讓朝堂上下口服心不服的局面,不可能得到曹魏的“禪讓”。所以司馬懿不可能赤裸祼地直接自立。
二、 還沒有得到朝臣的擁護。
司馬懿生性隱忍,為了誅滅曹爽,他等了整整十年,其中還裝病兩年,這才等來了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機會。
但是他能夠順利發動政變,不代表他能夠順利篡位,因為支援他誅滅曹爽的人中,有很多忠於魏室的重臣,這些人之所以在高平陵之變中,與他統一戰線,並非是支援他獨攬大權,只是看不過曹爽的獨斷專行,驕奢淫逸。
如果他在此之後,直接篡位,等同於主動將這些人,推到自己的對立面,這對司馬懿而言,是得不償失的。
三、 尚未完全掌握軍隊。
司馬懿一生都是文官,雖然最後曹睿讓其掌兵,但是實際上司馬懿的軍事才能並不是像三國演義裡寫的那樣特別突出。數年和諸葛亮的鏖戰,也只是讓他掌握了雍涼地區的兵權,在軍隊系統開始穿插進了自己勢力的人馬。
但司馬懿終其一生,也只做到了部分軍隊掌控。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自立,內有反對,外有吳蜀夾擊,局面定然失控,司馬懿的多年苦心經營必然毀於一旦。
四、司馬懿年事已高。
在掌握曹魏大權後,司馬懿已經70多歲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人生七十古來稀。
對於當時的司馬懿,活到70多歲已經是高壽了,照一般規律來看,他自知也活不了多久,如若此時自立,並沒有更多時間來管控局面,不如把稱帝大業交由子孫來完成。
司馬懿雖有野心,但更是一個謹慎的人。在年事已高,各方面條件尚不成熟的情況,他不會貿然自立,成為眾矢之的的。
-
5 # 八筆居士
曹魏在當時剛剛立國,法統還在,這時取而代之,為時尚早。
其次,司馬氏當時根基還不牢固,就像當年的曹操一樣,還要再靜候些時日。
-
6 # 清江團魂
歷史上司馬懿是曹操的謀士又是曹衝的老師後因曹衝被害,以師生 主僕之情為其守墓 。自保以求靜觀其變,在後來曹操死後曹丕稱帝,曹丕死後朝局不穩 國事不穩,獨攬軍政大權的他若貿然廢巍自立,落人話柄,國家必然內亂,所以他能做的就是為他的子孫稱帝鋪平道路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
-
7 # 暖言一句三冬暖
嘮嘮叨叨的都是屁話,司馬懿是個能人,知道他們士族開篇如何啊,但士族依舊不去創新發展,搬用那一套老的規則,他看到三國,尤其是曹孟德開創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啊,他想去迎合,他想去幫助,但是他也老了,他無法去完成了,而且他看到下一代如此不堪,他可能在感嘆曹公何在,沒用的說再多都是因果,但是他能不為後代做點?一樣的吧,歷史總會如此,我感覺,他如今如今就算是智者也是為他的後人著想,他不去改變是為了曹公,但是他變了是為了他的子嗣
-
8 # 名字都重啦
司馬懿非常清楚,曹操一直都防著他,即使去世前也囑咐繼承者曹丕小心司馬懿,曹丕也一直記著曹操的教誨,並沒有完全信任司馬懿,而且當時曹操的心腹還有幾個在世,這幾個人在軍中都威望頗高,他若要反未必能成,他能做的就是為子孫鋪好路,等待時機,這也是三國得善終的幾個謀士的主要方略,曹丕死後曹叡繼位,一來經過兩代換主,文臣武將的忠誠也沒有那麼高,二來曹叡相比曹丕更昏庸,這時的實際才成熟。
回覆列表
當他沒有條件的時候一直在蟄伏,條件一有就開始謀劃,所以不是他不想,是沒有條件,一旦有了條件,自己都在創造機會取代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