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研習社
-
2 # 庭州行者
馬爾維納斯群島,自其被歐洲殖民者發現之後,其佔領者可以說是換了好幾茬。馬爾維納斯群島(以下簡稱馬島)最初是英華人戴維斯於1592年發現的。但是,其第一批殖民據點卻是法華人布干維爾於1764年建立的,此後,英華人也於1765年在該島建立殖民據點。
然而作為老牌殖民帝國的西班牙,由於其殖民勢力範圍主要在南美洲,所以因為離自己勢力範圍較近,也是出於對英國的敵視,於是在1776年從法華人手裡買下了所有的法國殖民據點,並且在1770年驅逐了英華人。但是英國畢竟已經是世界第一帝國,而西班牙此時已經開始衰落,英華人以武力威脅西班牙,由此西班牙人迫於壓力讓出馬島(英華人稱為福克蘭島)。但是,英華人由於經濟原因,又於1774年撤出,於是西班牙人捲土重來。
到1816年,阿根廷從西班牙獨立,與此同時宣佈基礎西班牙對馬島的主權。但是,英國在撤出馬島之後一直強調英國對馬島擁有主權。1832年,美國與阿根廷發生衝突,為報復阿根廷扣押美國船隻,美國海軍炮擊阿根廷在馬島的居民點,英華人趁機再次佔領馬島。後來英華人越來越多,在島上也建立了行政管理機構,並宣稱馬島為英國殖民地。然而阿根廷一直反對。
可以說,一直到馬島戰爭之前,馬島都處於英國的實際控制之下。二戰後,由於雙方都沒有就馬島主權歸屬問題達成一致,於是馬島一直維持著英國實際控制的局面。
透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馬島問題,實際上是由於其歷史上的各種原因而導致了其主權歸屬長期存在爭議。然而,馬島戰爭之所以發生,直接原因,卻在阿根廷一邊。
1976年,阿根廷發生軍事政變,隨後軍人出身的加爾鐵裡建立了軍政府,實行獨裁統治。然而,其在統治期間,大肆捕殺反對派人士,搞得社會人心惶惶;在經濟上,他為了應對阿根廷經濟衰退的局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售國有公司,實行嚴格貨幣制度,並且凍結工人工資。結果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工人失業,而經濟形勢也愈發嚴峻。
加爾鐵裡在國內經濟,人權等問題突出,社會矛盾嚴重激化的情況下,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所以希望透過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於是,他便打起了馬島的主義,於1982年4月突襲馬島,戰爭正式爆發。
然而由於英阿兩國國力的差距,加上加爾鐵裡的統治不得人心,以及軍事指揮等因素,戰爭僅僅進行了8個星期便以阿根廷的失敗而告終。而加爾鐵裡本人也因此下臺,並接受審判。
以上,便是英阿馬島衝突的由來。爭端之所以發生,透過總結,可以概括為三方面:
其一,由於歷史原因,該地區的主權歸屬遲遲懸而未決,這給戰爭的發生買下了伏筆
其二,阿根廷軍政府為轉移國內矛盾,提高國內支援率,因此發動戰爭,這是直接原因。
其三,英國也對此有所預謀。撒切爾夫人的保守黨政府為了贏得選舉,需要以一場戰爭來體高自己的支援率;同時,也強調英國在世界的存在感。
-
3 # 琺大庶吉士
嚴格的說,馬島爭端已經持續到了今天,二者爭端的巔峰自然就是1982年馬島戰爭。
歷史上,馬島究竟是誰先發現誰先佔領已經不好確實,這就是一筆糊塗賬。誰都能舉出一堆證據。在實際上,馬島軍民更認為自己是英國領土,而非阿根廷,但馬島本身離阿根廷更近,英國則遠在千里之外。英國與阿根廷圍繞該島的鬥爭一直不斷,都可以稱作為兩國的爭端,但兩國表示會用和談的方式解決爭端。直到1982年,阿根廷的加爾鐵裡政府治國無方,國內經濟崩潰,青少年實業,物資短缺。阿根廷民眾對軍政府十分不滿,加爾鐵裡於是選擇了軍政府更擅長的方式,就是採用武力奪島,以轉移阿根廷國內的不滿情緒,將仇恨傳遞給英國。然而,阿根廷政府並沒有準備好戰爭,加之英國國內的強硬派也佔據主流。英國畢竟還是英國,選擇遠洋戰爭,重奪馬島。
戰爭初期,阿根廷因地利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其投入的兵力遠超英國,但英國的動員能力,情報通訊能力,武器裝備,兵員素質上遠超阿根廷。同時西方國家陸續選擇站在英國一方,特別是美國導向英國,成為壓垮阿根廷的重要因素。雖然英國贏得了戰爭,但仍不能說就佔據了馬島,阿根廷仍沒有放棄對馬島的聲索。此外,世界上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聲援的物件是阿根廷,立場上也更偏向阿根廷。
-
4 # 奇君看國際
馬島地是大西洋的咽喉要道,周邊油氣資源豐富,無論從軍事還是經濟角度,馬島都是兩國眼中的一塊肥肉。
阿根廷新興國家挑戰:一邊是二戰後英國等老牌帝國實力不斷下滑,阿根廷迫切需要改變自己的國際地位,得到國外國內認可,而一場勝利戰爭的光榮無疑會成為國家崛起的加速器。
國內不穩定:上臺的阿根廷軍政府無力應對國內經濟問題,面對一些列棘手事件,卻採用強力手段壓制人民反對意見,在處理社會生產,民眾生活問題上束手無策,毫無威信。面對這越來越糟糕的國內情況,軍政府卻希望於一場外部衝突轉移矛盾,穩定局勢。
阿美蜜月錯覺:美蘇爭霸的背景下,蘇聯在拉美影響力提高給了美國很大壓力,為了不失去這一地區影響力,美國同包括阿根廷在內許多拉美地區國家建立了友好關係,這一短暫的蜜月期也給了阿根廷一種外交上的錯覺,也使得阿根廷鋌而走險。
對英國的錯覺。二戰後英國實力的下滑,外圍殖民地逐步喪失,開始在軍事、經濟、政治上保持著有節奏的收縮,恰逢當時英國又頒佈了一條不允許持英國護照的殖民地人在英國本土定居的法律,讓阿根廷誤認為英國已經管不了外圍領地,種種行為讓阿根廷誤判了英國的決定,在國內一團糟的情況下,倉促走了一步錯棋。
雖然英國實力不斷下滑,傾向於歸還島嶼,國內一直有聲音表示:本來就該失去的領地冒險干預並不明智,儘量透過談判可以爭取到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結果,比較體面。但在阿根廷“莽撞”的進攻下,英華人骨子裡那股榮耀又被激發了出來,果斷反擊。
總的來說,阿根廷太著急了,就算是要打,也要準備好再打,而不是軍事冒險。
回覆列表
在1982年的中英香港問題會談中,素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公然在鄧小平面前提出了以主權換治權的無理要求。這位英國首相之所以敢於在華人面前這樣肆無忌憚,與前幾年發生的英阿馬島海戰有著密切的關係。
殖民地的遺留問題
馬爾維納斯群島(又名福克蘭群島),位於距阿根廷海岸450公里的南大西洋水域,面積1.1萬多平方公里,由兩個大島及100多個零星小島組成。馬島的發現始於歐洲人的地理大發現,但是馬島早期曾經幾度轉手,最早發現該島嶼的荷蘭人與英華人並沒有建立起統治,第一個搶佔先機的法國將軍德布甘維爾將該島嶼命名為馬爾維納斯群島。
隨後,當時統治阿根廷及大部分南美大陸的西班牙將這一地區從法華人手中買下。1820年,在拉丁美洲革命後獨立的阿根廷理所應當的繼承了西班牙對馬島的管轄權。
1829年,英國以馬島最初是由英華人戴維斯在1592年首次發現為由,要求阿根廷交出馬島,在遭到阿根廷拒絕後,1833年1月,英國派遣“史詩女神號”護衛艦搶佔了馬島地區。阿根廷對這種強盜式的侵佔拒不承認,卻因為軍事實力的差距而無可奈何。就這樣,馬島問題一拖就是一個多世紀,在這期間,英華人成功完成了對馬島居民的轉化,使島上居民全部變成了信仰新教、說英語的英國移民及其後裔。
圖/英國的馬爾維納斯群島旗幟
戰端不可避免
馬島扼南大西洋通向太平洋的航道要衝,直接瀕臨麥哲倫海峽,附近海底還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戰略位置和經濟地位都很重要。這一重要區域在英國手上可謂讓阿根廷人如鯁在喉。二戰之後,隨著英國國際地位的相對下降,阿根廷開始萌發了收復馬島的想法。
圖/阿根廷民眾的抗議活動
1958年,關於馬島主權問題被提被阿根廷提交聯合國大會討論,以後聯合國大會4次決議要求兩國談判解決爭端。但是在20多年中,兩國談判時斷時續,卻在原則問題上雙方各不相讓。1982年2月26日,英阿雙方又開始了中斷10年之久的談判,但是這次談判一開始就讓阿方明白英方不可能把到嘴的肥肉重新吐出來,這種談判其實毫無意義。在這種情況下,阿根廷不得已只得訴諸武力。
英阿馬島問題的出現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任何談判都不能解決一個一方已經完成實際佔領的領土爭端問題,因為談判桌上的外交官絕對不會為了所謂的和平對話而拋棄自己的既得利益,國家利益是指導外交的永恆目標。
參考文獻:1. 張世平著,史鑑大略:對當代中國戰略問題的歷史思考,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年
2. 劉名揚著,世界熱點縱橫,軍事誼文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