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K君

    1.是焚書、坑儒,不是焚燒儒書。

    儒家只是先秦諸子百家的一個流派,儒家的書籍並沒有多少,歷史上並沒有出現專門焚燒儒書的歷史事件。

    2.秦始皇焚書一次,坑儒一次。

    (1)秦始皇滅山東六國,統一中國後,為了控制思想,為了維持社會穩定,對先秦的書籍進行集中焚燒,很多先秦的書籍失傳,包括《六藝》等,秦始皇到底都燒掉了哪些書籍沒有確切的記載。

    具體記載大致是這樣的: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有私藏《詩》、《書》且勒令三十日之內不交者殺!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2)秦始皇想長生不老,永遠做皇帝,就迷信各種採集仙藥、煉丹的方士,結果被方士欺騙,因而遷怒,坑殺讀書人和學者,並不專門坑殺儒生。

    具體記載大致是這樣的:公元前212年,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之後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故而遷怒於方士,下令在咸陽搜查審訊,抓獲460人並全部活埋。

    3.歷史上,還有過幾次大規模的焚書事件

    (1)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公孫鞅——即後來的商鞅實行變法。商鞅提出“燔《詩》、《書》”的主張,商鞅也因此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焚書的人。然而這一主張並沒有得到嚴格認真的執行,因此對古代文化並沒有多大的破壞性。

    (2)公元554年,西魏派常山公於謹、大將軍楊忠率軍5萬南下攻南梁。10月,魏軍攻破江陵(今湖北江陵)。被圍困的梁元帝認為,自己讀書破萬卷,仍免不了亡國,讀書還有何用。梁元帝一看大勢已去,便將14萬卷藏書付之一炬,之後想要縱身跳入火海里,卻被臣僚阻止,但是最後還是被殺了。

    梁元帝是在個人陷入絕望境地而做出的非理智舉動,與秦、清等朝代的愚民政策有著本質區別。

    (3)乾隆從公元1773-1782年,歷時十年時間組織了360多位著名文人學著編纂了《四庫全書》,同時以編撰《四庫全書》為由,從全國各地徵集大量書籍,運抵京城的圖書就達上萬餘種。乾隆皇帝編書的根本目的在於推行文化專制主義,鞏固皇權。所以乾隆兩次提出對強行徵收的古籍“譭棄、刪改”——該“譭棄”就“譭棄”,該“刪改”就“刪改”。

    同時,乾隆下達了禁書令,在全國範圍內將有違礙字句的圖書盡行燒燬。

    據不完全統計,在編書的10年中,僅浙江省就毀書24次,被毀書籍多達538種,13862部之多。1776年,江西巡撫海成,搜繳焚書8000多部。

    乾隆在位60年,又訓政4年,大規模的焚書一共延續20多年,共焚燬各種書籍達71萬卷之多。所以就全國而言,乾隆的焚書數量可謂數量浩繁,實則是中國文化的大災難。

    可以說,乾隆焚書是中國封建帝制社會規模最大的、最多的一次焚書,他給中國的文化典籍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4)近代,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焚燒過很多書籍。其中就包括《永樂大典》,本來就被清朝統治者焚燬了很多,只留下一部副本,近二萬卷,到八國聯軍時再次被焚燬,現僅存八百卷。

    (5)文革期間,除四舊,燒燬了大量的書籍…………………………

  • 2 # 中級珠寶鑑定師

    1.是焚書、坑儒,不是焚燒儒書。

    儒家只是先秦諸子百家的一個流派,儒家的書籍並沒有多少,歷史上並沒有出現專門焚燒儒書的歷史事件。

    2.秦始皇焚書一次,坑儒一次。

    (1)秦始皇滅山東六國,統一中國後,為了控制思想,為了維持社會穩定,對先秦的書籍進行集中焚燒,很多先秦的書籍失傳,包括《六藝》等,秦始皇到底都燒掉了哪些書籍沒有確切的記載。

    具體記載大致是這樣的: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有私藏《詩》、《書》且勒令三十日之內不交者殺!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2)秦始皇想長生不老,永遠做皇帝,就迷信各種採集仙藥、煉丹的方士,結果被方士欺騙,因而遷怒,坑殺讀書人和學者,並不專門坑殺儒生。

    具體記載大致是這樣的:公元前212年,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之後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故而遷怒於方士,下令在咸陽搜查審訊,抓獲460人並全部活埋。

    3.歷史上,還有過幾次大規模的焚書事件

    (1)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公孫鞅——即後來的商鞅實行變法。商鞅提出“燔《詩》、《書》”的主張,商鞅也因此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焚書的人。然而這一主張並沒有得到嚴格認真的執行,因此對古代文化並沒有多大的破壞性。

    (2)公元554年,西魏派常山公於謹、大將軍楊忠率軍5萬南下攻南梁。10月,魏軍攻破江陵(今湖北江陵)。被圍困的梁元帝認為,自己讀書破萬卷,仍免不了亡國,讀書還有何用。梁元帝一看大勢已去,便將14萬卷藏書付之一炬,之後想要縱身跳入火海里,卻被臣僚阻止,但是最後還是被殺了。

    梁元帝是在個人陷入絕望境地而做出的非理智舉動,與秦、清等朝代的愚民政策有著本質區別。

    (3)乾隆從公元1773-1782年,歷時十年時間組織了360多位著名文人學著編纂了《四庫全書》,同時以編撰《四庫全書》為由,從全國各地徵集大量書籍,運抵京城的圖書就達上萬餘種。乾隆皇帝編書的根本目的在於推行文化專制主義,鞏固皇權。所以乾隆兩次提出對強行徵收的古籍“譭棄、刪改”——該“譭棄”就“譭棄”,該“刪改”就“刪改”。

    同時,乾隆下達了禁書令,在全國範圍內將有違礙字句的圖書盡行燒燬。

    據不完全統計,在編書的10年中,僅浙江省就毀書24次,被毀書籍多達538種,13862部之多。1776年,江西巡撫海成,搜繳焚書8000多部。

    乾隆在位60年,又訓政4年,大規模的焚書一共延續20多年,共焚燬各種書籍達71萬卷之多。所以就全國而言,乾隆的焚書數量可謂數量浩繁,實則是中國文化的大災難。

    可以說,乾隆焚書是中國封建帝制社會規模最大的、最多的一次焚書,他給中國的文化典籍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4)近代,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焚燒過很多書籍。其中就包括《永樂大典》,本來就被清朝統治者焚燬了很多,只留下一部副本,近二萬卷,到八國聯軍時再次被焚燬,現僅存八百卷。

    (5)文革期間,除四舊,燒燬了大量的書籍

  • 3 # 谷老師

    歷史上出現過三次焚燒儒書。

    第一次,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變法。“焚詩書而明法令”。儒家經典被燒,目的是推行法家思想,減少阻力。

    第二次秦始皇時期。實行“焚書坑儒”,大量儒家經典被焚燬。目的是在全國推行法家思想,給文化造成極大的破壞。

    第三次,東漢末年,以袁紹為首的18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帶兵把漢獻帝挾持到長安,臨行前把洛陽放了一把大火,結果皇家的古代典籍幾乎全部被燒。這是最嚴重的一次文化大破壞,給中國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 4 # 80後阿旭

    樓主的提問,稍微有點懵啊。

    焚燒儒書,印象中沒有一次大規模的去焚燒儒書的,但是焚燒銷燬的書籍倒不少,不光是儒家的。

    歷史上比較出名的,秦始皇的焚燒書籍。是為了利於統治,國家已經大統,又是在古代。沒必要保留那麼多黨派。就像現在你所知道的美國,南韓,臺灣,有名有實力有幾個黨派,也不過三幾個而已。

  • 5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是問的焚燒儒書嗎? 秦始皇時是一次 宋朝一次 清朝修四庫全書時又一次 小的不計其數

    原因 通俗說只有一個 就是這些儒書造成的社會影響或者輿論影響或是其他種種原因對統治階級的統治造成了一定的不穩定因素甚至影響到統治的安穩 所以 燒之而後快

    具體說 都是令當朝不滿 或者正好有儒士干涉朝政或者觸怒龍顏 一句話 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的種種行為會招來暗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