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暢聊古今事

    趙武靈王改革胡服騎射就是為了,方便騎兵在馬上使用弓箭。就是因為趙武靈王的改革,才使趙國成為武力略遜於秦國的第二武力大國。

    透過對秦兵馬俑的挖掘,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秦國騎兵已經裝備了弓箭。弩箭,應該還沒有裝備,騎兵本是古代的機動靈活的作戰部隊。弩箭本身雖然殺傷力大,但卻有些笨重,嚴重影響騎兵的靈活。弓箭輕便適合騎兵攜帶,但弓箭是中遠距離的進攻武器,所以騎兵應該還會攜帶短劍,長槍一些近距離格鬥使用的武器。

    作為戰國時期的虎狼之師。秦國騎兵的裝備,在當時應該是最先進的武器。

  • 2 # 靜心匠道

    秦朝的騎兵使用的是什麼兵器,是弩嗎?如果是弩,據說弩要用腳蹬才能上弦,騎兵如何使用?

    首先我們要看看春秋戰國時候,騎兵主要的作戰兵器是什麼?

    其二才來說弩的使用問題。

    春秋時代,打仗以戰車為主,車戰作為主要的戰鬥模式出現,其中兵器發展也是按車站來設計,比如盾,戈,短劍,弓箭等,由於當時是兵器以青銅為主,鐵器比較少,所以兵器不多,由於當時大規模騎兵相對較少,而戰鬥多數為點到及至的戰鬥模式,相互都比較打的比較君子,所以較少有大規模殲滅戰發生。騎兵作用不明顯。

    但是到了戰國後期,鐵器經過發展,特別鐵劍出現,還有趙國經過改良後的胡服騎射,

    趙國為"四戰之國",周邊強國林立,東南為齊、中山;南為韓、魏。西為秦、林胡,北為樓煩、東胡,東北為燕。林胡、樓煩、東胡號稱三胡,是崛起於大漠南北的遊牧民族,勇猛剽悍,擅長騎射,對秦、趙、燕構成很大威脅,趙國受害尤烈。由於中國北部多山地,特別利於三胡的輕騎,而不利於中原的車戰。趙自建立騎兵以後,"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又"滅中山,遷其王於膚施,起靈壽,北地方從,代道大通"。趙國的騎兵部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列國也紛紛建立大規模的騎兵部隊。騎兵騎射作為新興的技術兵種出現在戰國時代。

    同時戰國時代戶外野戰的能力越來越強,戰鬥也越來越激烈,殲滅戰越大越大,兵器的改良順應時代有不同發展。

    戰國騎兵配有齊全的鞍韉,騎兵主要武器為弓箭、長矛、鐵戟、青銅或炒鋼短劍,馬鐙沒有,但作為嚴格訓練的騎士,馬上作戰沒有問題,看趙國把幾個胡國打殘就知道,沒有馬蹬其實也不影響戰鬥力,只是培養需要時間而已,在從出土的墓葬和隨身武器可知以及戰國到漢代筆畫可知,騎兵作戰均有用到叉刺的長杆兵器。

    所以,戰國時代的騎兵是長杆兵器和短劍為主,弓箭是必備,但是沒有弩。

    但是弓弩作用在那裡呢?

    就在於當時的箭陣和輕車,當時中國陣法戰術已經相當高明,對於箭陣技術達到一定水平,可以說在佈陣方面,完成當時大秦,而弩箭因為其容易上手,同時比弓箭更具有殺傷力,是對付步兵對付騎兵和攻城利器,特別秦國利用法家管理下,用最先進的流水作業加結構件技術,讓弩箭發展更快,更適用各團隊,讓新兵能快速上手,

    同時,當時還保留一定的車站技術,但是拋棄了笨重的大戰車,改成輕車模式,簡單的輕車是弩箭搭配最好的模式,在高機動性和弩箭的搭配下,秦王完成了對40萬趙軍的圍殺,這裡是不得不提給人忽視的輕車參戰的結果,所以弩的作用,更多是其步兵在使用,而不是騎兵。

  • 3 # 牧漁子

    題主對秦朝的兵器有誤解。騎兵當時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最多是騎在馬上的步兵。

    一、秦朝的騎兵不是主要兵種,使用金戈、利矛。

    秦朝時,馬鐙還沒有出現,所以,騎兵不能騎在馬上衝鋒陷陣,騎兵的作用是奔襲,打起仗來也是下馬作戰。贏在速度上,出其不意,把對方逼得沒有反應時間。但是秦朝時期,作戰的單元基本上是以戰車為中心,步兵形成方陣,前排為弩兵,後排為戈兵。騎兵一般不是作戰單元內,而是一支特種部隊,用作奇襲之用。

    秦朝的騎兵主要使用戈、矛等武器,其實作戰時和步兵並沒有太大區別。騎在馬上衝鋒作戰,還不具備穩定性。所以,一般馬的用途和今天的運輸車差不多,可以帶上更多裝備、糧食、兵器等。

    二、秦弩的裝備部分步兵還是騎兵,主要是遠端攻擊時使用。

    戰國時期弩機的誕生,讓戰場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往走近50左右的地方,才可以使用單兵裝備的弓箭,近身了才可以使用短兵器,但弩機讓遠端攻擊成為現實。秦朝的弩機較大,射程一般在300--600米,也就是說敵人在一里之外,你也有能力攻擊他。但射程較遠的弩機一般是蹶張弩,都需要腳踏弓身,臂拉腰拽,以全身之力上弦。也有一直用臂張弩,但射程較勁。弩的誕生,讓士兵在戰場上可以在提前瞄準,大大提升了殺傷的機率,但致命的缺陷是上彈速度慢。一般單兵的弓箭能射出去四支,弩機才能射出去一支。故而兩軍對峙經歷了第一波弓弩攻擊之後,短兵相交只時,它就沒用了。

    秦朝時,騎兵和後來的掄著馬刀的蒙古騎兵是兩個概念。真正意義上的重灌騎兵,人馬均有防護,馬鞍、馬鐙、護甲做裝備,長刀、長槍作用馬上兵器,可以騎在馬上對砍、衝殺。但秦朝時,士兵因為沒有馬鐙等原因,還不能在馬上作戰,多是追擊敵人的殘餘部隊,要麼追上用弓箭,要麼用標槍,或者乾脆追上了,下馬拿著長戈再打。

    騎兵既然是奇襲部隊,那麼他也需要裝備一些他需要的武器。比如大型的弩機。綁在馬身上託著走,到地方了,還是卸下來,加入步兵的作戰方針中。弩不是一定要裝備給地上走路來的步兵,其實也可以裝備給騎著馬來的“步兵”使用。

  • 4 # 不沉的經遠

    從目前考古發現來說,秦朝的騎兵使用的兵器可以確認的有弓,另外還可能有劍和槍。

    秦朝使用騎兵的歷史比較久遠了,《韓非子·十過》裡記載秦穆公派兵護送重耳回晉國時,就有疇騎二千。進入戰國後,秦軍裡騎兵數量日益增加,不過此時由於馬鞍還未完善,馬鐙還未出現,因此騎兵的使用還有一定的侷限性。

    秦軍騎兵使用的武器目前考古發現相關證據主要有兩個,一是大家熟悉的秦始皇兵馬俑,二是秦靜公墓穴中發現的壁畫。

    在秦始皇兵馬俑的騎兵俑裡,考古人員發現騎兵俑一手牽拉馬韁,一手作提弓狀,背後有釦環狀物體,其附近還發現了銅製的箭頭、弓和箭囊遺物,因此目前認為秦軍騎兵至少裝備了弓。同時在挖掘二號坑騎兵俑時,好出土了一些青銅劍或劍的部件,因此歷史學家王學理等認為秦朝騎兵還使用劍作為近戰武器,但是這一觀點目前還有一些爭論。比如袁腫一等學者對復原以後騎兵俑分心認為,騎兵俑身上並無能佩戴劍鞘的地方,而秦代的長劍也不適合揹負,因此這些劍並非屬於騎兵俑。

    而在秦靜公墓穴的秦子畫像磚上也發現了一些騎兵的壁畫,在這些壁畫中,出現了弓騎兵、劍騎兵和槍騎兵,後兩者還攜帶有盾牌。但是由於石板的真實性還沒有最後確認,因此還沒有最後的結論。

    綜合來看,目前比較可以確認的是秦代的騎兵攜帶了弓,但是也有可能當時存在使用劍和槍的騎兵。至於弩呢,目前尚未發現實物,因此還是存疑,而且在馬上使用重型弩不方便,所以即使使用弩,也不會是蹶張弩,而是比較輕便的弩。當然,這一切還有待更多歷史證據來證明。

  • 5 # 火器工坊

    這兩個問題我們分開來回答。

    先說秦朝的騎兵裝備。

    在秦代,騎兵是沒有高橋馬鞍和馬鐙的,因此騎兵在期數訓練上要花費更多的功夫。根據兵馬俑中秦軍騎兵的數量和擺放位置,可以大概推斷出在秦代,騎兵相較於戰車仍然屬於從屬地位,而且多是在大陣左右和後方機動作戰。

    根據騎兵俑的形象特點,認為秦國的騎兵同趙國騎兵一樣,穿戴胡服,不過這個胡服應該是改進版的,因為區別於其他胡服俑,秦國的兵傭身上的胡服衣物適合甲片連在一起了。不過騎兵俑沒有手甲沒有披膊,認為這是更方便於馬上騎射。

    因為秦國一統天下了之後,很大一段時間裡主要敵人就是北方的匈奴,因此對於騎兵的近戰也應該是有很大要求的。雖然目前出土的兵馬俑裡面騎兵俑周圍並沒有發現過近戰武器,但是根據漢初騎兵的作戰武器倒推,秦軍的騎兵至少是裝備長矛和短劍的。

    至於弩,秦代的騎兵尚不能裝備弩箭,原因是秦代的弩體型較大,很明顯只適用於車戰和步戰。對騎兵而言,秦弩過於笨重,而且不適於重新拉弦,再加上騎兵在沒有高階護具的情況下基本上無法完成在馬上換箭的過程,所以秦軍騎兵用弩,這個基本上是沒什麼可能。

    而後來唐宋騎兵所用的手弩,是可以利用馬鐙發力拉緊的,而且弩臂的拉動距離短,因此非常方便於馬上使用,尤其是在南宋的背嵬軍騎兵中,短弩曾經發揮過巨大的作用。

  • 6 # 銀浦太清下陳舸一匹夫

    記得有騎馬的兵馬俑,從姿勢來推測,應該是拿弓的。屬於輕騎兵性質,騷擾為主,由於當時沒有雙邊馬蹬,騎兵很難直接衝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圈養鵝和散養鵝各多少天出欄?它們的出售價格各多少錢1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