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歷往事

    首先歷史這東西,大多是當朝說前代,沒有一個朝代的執政者會真正允許史官大放厥詞,很多東西不是一兩個字就能表達清楚的。 明朝的“官-方認證版”歷史不是明朝人記錄的,是100年後,清朝乾隆時期組織人“編寫”的,明朝自己的史官記錄的歷史被認定為“野史”

    那麼,有人說清人修的《明史》,就是一部“黑明朝”的黑歷史!果真是這樣嗎?

    事實上,清朝諸帝,對明太祖特別推崇,順治帝至認為他力壓唐宗宋祖,“明太祖立法可垂永久,歷代之君皆不及也”;一個野史甚至說,順治帝因為大臣讓他不痛快,竟與崇禎帝惺惺相惜,跑到他墳上,拍著墳頭大哭:“哥哥耶,如何如何!”後來的康熙、乾隆都曾多次到南京孝陵(朱元璋陵寢)謁陵。

    清朝修《明史》,歷時九十年,康熙多次對《明史》的纂修表達關注,包括一些提法、一些評價,他都親自提出指導意見,總體來說,對明朝及明帝的體面,是有所關照的,而不是一心要“黑”它。

    大家想想,清朝號稱是繼承明朝的,它不僅不承認是大清滅明(是“流賊”亡明),它還宣稱是大清為明覆仇(剿賊),其實是沒理由“黑”明朝的。而清帝的態度,也決定了《明史》的大方針以及普通清朝人對明朝評價的總基調。

    清朝人以治學謹嚴著稱,或許會明朝人有一定的偏見,比如他們經常說,明朝人做學問太粗疏、學問太差,但他們很少故意去“黑”明朝的。

    那麼,明朝的人有沒有寫明朝的歷史呢?肯定有。

    比如: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大家都知道他好遊玩、親信奸佞、任用太監,整天住在豹房裡,不理政事,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這是清朝人黑的嗎?不是,全都記在《明武宗實錄》裡呢!這部實錄是嘉靖初年修的,是明朝人修的明朝史。為什麼史官對先帝武宗那麼不客氣,不僅寫他的“童昏”、嬉戲無度,就連他的身世之謎都洩露出來?一個重要原因,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對武宗有惡感,所以放任臣下這麼“胡寫”(其實是老實地寫)。

    另一個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有一個叫雒於仁的小官,公然上疏罵他,說他“酒色財氣”四病纏身。這要是在清朝,雒於仁恐怕當即就送西市凌遲斬訖了,幸虧他是明朝人,只是罷官為民的處分,然而,更不可思議的是,這本“酒色財氣疏”,竟然原原本本錄入《明神宗實錄》裡!

    其實,明朝皇帝不堪的形象,主要是明朝的史書造成的,明朝人修史,有意氣、挾私心,但刻意造假的,卻不是太多。

    明朝修史不怎麼替本朝皇帝洗地,直接就把大明給黑透了。

    明朝修史的哪些人呢?一個是官修史書,另一個是私家修史。

    明朝時,文人流行寫筆記、修私史,出版業發達,思想自由、文化昌盛。大量關於本朝的傳聞流言,未經“審查”,就寫入書中,傳播久遠。我曾經編過一個表,專門蒐集有關朱元璋的記事,很快發現,明朝人的記載,包括他們“二祖”(太祖和成祖)的記載,有許多是來路不明的野史,是不經、誇大和不可信的。比如成祖朱棣凌遲宮女三千,把朱棣刻畫成大暴君的形象,純粹就是放屁。

    明朝人寫書,基本上沒有禁忌,他們隨便寫,自然容易往“黑”的路上奔了。而清朝實行嚴格的文化專制,不許人亂寫,寫史的基調必須與“正史”和官方態度(所謂的“二十四史”就是清朝形成的)保持一致,否則有殺頭的危險。於是一個“康雍乾盛世”就在歌功頌德中形成了,轉而去翻明朝的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眾人筆下的明朝肖像,自然就像剛剛從非洲出差回來——真黑!

  • 2 # 柳莊莊主

    史書都是更替後的朝代編寫的。。在明代及以前,文官是有尊嚴的,是與皇帝共治天下。到了清朝,文官徹底成了奴才。比如紀曉嵐就曾經被乾隆劈頭大罵:“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何況還有文字獄的思想禁錮。所以文官自保還來不及,怎麼敢說明朝的好話。

  • 3 # 曹老師xixi

    明朝也有自己的史書,有記錄皇帝日常工作生活的《起居注》,也有記錄歷史的《實錄》。

    而我們今天看到的二十四史,一般都是後一個王朝為前一個王朝編撰的史書,由於上一個王朝已經滅亡,因此這套史書編著的比較系統,內容也非常豐富。

    既然是後一個王朝編著的歷史,那必然含有一定的政治因素,比如自己代替前朝,是天命,是民心等等。

    至於明朝歷史為何被清朝黑的一塌糊塗,不知道從何說起,如果你看過清朝編著的《明史》,你就會這樣說了,清朝由於是少數民族的王朝,因此清朝編撰《明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籠絡漢人士族之心,因此把明朝皇帝寫的都不錯,在《成祖本紀》中還說“治隆唐宋,遠邁漢唐”,但明朝到底和漢唐誰強誰弱,我們心裡其實都是明白的。但明朝遺民漢族士人看著爽就好,野史中記載的朱元璋弒殺在《明史》中基本沒有提到,著名的朱元璋送徐達吃老鵝的故事,要想黑朱元璋,完全可以引用在《明史》當中,但也沒有說,連英宗這樣典型的昏君,都評價為較為正面,寫道“有治平之象”,連被瓦剌俘虜,都寫成“英宗北狩”,反而是明代自己的史書,無底線的在黑明朝,什麼蛐蛐皇帝,都是明代自己人的小說筆記自己記載的,再看《明史》評價所謂的蛐蛐皇帝,沒有一句負面的。為了給明朝的腐敗背鍋,還搞了一套《奸臣傳》。

    至於為什麼如今我們覺得明朝的歷史那麼黑暗,原因是兩個,一個是明清民間野史確實黑明朝的多,二是明朝確實有不少黑點可以黑。

  • 4 # 我不是一百分1203

    明朝是有史官的,而清修《明史》並沒有黑明朝。有這樣認識的人基本上是人云亦云,或者是為了黑而黑,就是純粹的看不上清朝。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對比,比一比就知道誰在黑了。舉幾個大家比較熟知的歷史事件讓大家自行判斷。

    第一朱標的出生之謎?

    據明朝編纂的《南京太常寺日誌》記載,太子朱標並非馬皇后所生,而是李淑妃所生。但李淑妃他爹是朱標出生後才投奔朱元璋的,況且朱標出生時李淑妃才八歲左右,怎麼可能生下朱標?

    《明史》記載朱標和生母存疑的朱棣同為馬皇后所生。

    第二應州大捷死亡人數之謎。

    應州大捷大概的情況(就不細說了)就是蒙古小王子率領五萬鐵騎犯大同,正好碰見了偷跑出來的,自稱威武大將軍朱壽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率領五萬明軍和蒙古軍隊鏖戰一天多,並親自上陣殺敵手刃一名敵軍,擊退了蒙古小王子。但最後雙方的傷亡數字就有點意思了,《明武宗實錄》記載“蒙古軍陣亡16人,明軍陣亡52人”雙方十來萬人在一起打了一天,而明武宗還親自殺了一名敵兵,結果加在一起死了不到一百人。你可以想一想。而清朝人大概也和你一樣不相信這種奇葩的事,但又找不到具體的傷亡數字,所以《明史》直接選擇不寫傷亡數字,只寫戰鬥的過程。第三方孝孺滅十族事件方孝孺滅十族最早的出處是祝枝山寫的《野記》,之後有一些民間的,半官方等等記載則越寫越邪乎,說方孝孺被殺十族,共計873人,最後只有一幼子逃脫,隱姓埋名存活於世。而《明史》並沒有說過方孝孺被殺十族的事,只說他被夷其族(大概率是隻有父系親戚跟著吃瓜烙了),並沒有說夷了幾族,殺了多少人。至於其它的比如火燒慶功樓,送徐達蒸鵝什麼的,《明史》根本就沒說過。所以大家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看看《明史》,自己做出判斷,看看到底是不是在黑明朝。

  • 5 # 寒蕭99

    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或者說是不準確的。

    首先,任何一部史書都無法真實的反應當時的歷史,或多或少都會帶有一些時代或個人的喜好和偏見,這是無法避免的,無論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所以,如果你認為《明史》中有錯誤或偏見就否定其歷史價值,那麼只能說要麼是不懂歷史,被人忽悠了。要麼就是故意對清代寫成的《明史》有偏見。

    因為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任何一部史書都對前朝是有偏見的,都會將前朝黑的無法認可。那麼,還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呢?歷史已經被你搞壞掉了!

    事實上,《明史》的編纂是相對比較嚴謹的,在整個24史中,其評價也是非常靠前的。而且,在編纂過程中,本來編寫人確實故意損毀明皇帝的一些行為,但是康熙對此做過評判,要求編寫人不能故意黑化明皇帝。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一些明皇帝的問題才在《明史》中被推到了大臣身上。

    任何一部史書都有缺陷,《明史》也一樣,但是總體上講,《明史》的記載是比較準確和嚴緊的。如果你還懷疑其真實性,可以去讀讀《明實錄》,這是明代自己編寫的記載皇帝及大臣主要行為事件的書籍。你可以用其來核實《明史》的記載,看看是否真的黑了明朝。

    另外,明代還有其他一些史書,都可以拿來對比。之所以《明史》被認為嚴緊和細緻,就是因為在眾多明史的記載中,相對來說是比較中肯的。

    所以,認為清朝黑明代史書,完全是一些人自以為是的想法,或者是斷章取義而下的結論。記載歷史的書很多,如果《明史》真的黑了明朝,那麼早就被學術界否定了。

  • 6 # 蘭若湖底風雪月

    明朝有自己的歷史還很多,比如《明皇從信錄》比如《明朝記事》《明皇典要》《崇禎朝記事錄》《皇明事法錄》《皇明資治通記》《明末記事備》《明記編年十二卷》等等帶明的一百多本記事書籍,可惜都被清朝修明史,和乾隆修四庫全書全毀掉了,甚至有人私下記下的史書《明末記事》等也被滿門抄斬,毀掉。除了紀事類,如《天工開物》《明軍武備志》等軍事科技類書籍,只因為裡面帶了夷狄字眼,統統被毀。

    下面我發幾張《四庫禁燬書叢刊目錄》記載被四庫全書毀掉的書名目錄,這只是一小部分,後面還有一大堆被毀掉的書名目錄。

  • 7 # 魏東雙

    太史(監/局/院)在明、清兩代稱欽天監,主司天文曆法,而修史則歸翰林院。一修前朝史(宋濂等修元史、張廷玉等修明史),二記當朝事。

    《明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後一部,共332卷,僅次於《宋史》496卷(脫克脫等,清收錄於《四庫全書》),說明了宋、明的文化社會發達程度。

    《明史》的編纂水平很高,但由於滿清貴族的器量所限和文字獄,很多史料甚至《宋史》、《元史》被大量刪改。僅編纂四庫全書時銷燬了13600卷、15萬冊,銷燬版片170餘種、8萬餘。銷燬檔案1000萬份,三千餘件。“十不存一”。大量珍貴古籍失傳。

    如此以來,《明史》的史量和真實性就大打折扣,否則以編纂者的水平,其卷數應超過《宋史》。

    同為外來入主,對漢文化的態度,滿清比蒙元相差甚遠,也說明了其文化的貧乏和不自信,而掩蓋出身等事實,造成強於前朝的印象,殘斷文化利於統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這幾天遇到了一件事,很難受,可以開導開導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