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罈子baby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型別。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抑鬱症人群應敞開心扉,吐露心聲,這個時候朋友和家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走出戶外,不要呆在陰暗的角落,運動也是不錯的選擇。避免受刺激,受干擾,如對令你傷感的地方不要去,對會惹你生氣的人敬而遠之,以避免生氣;對於不可抗拒的刺激,要提高承受能力,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沒有干擾時沒事,有干擾時就病了。

    得了抑鬱症到精神心理科請醫生幫忙很正常。無論病人還是家屬均應放下包袱”抑鬱症患者眼中的世界並不是世界真實的模樣。

    生活中患抑鬱症的人不在少數,那麼如何預防抑鬱症也應得到相應的重視,我們需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同時我們也需要多付出些關心,幫助抑鬱症患者走出陰霾的世界。

  • 2 # 韓娛沒有圈

    曾因為自己的原因,瞭解過抑鬱症,不過只知道一些皮毛。

    對於抑鬱症患者們來說,普通人眼中稀鬆平常的一件瑣碎事都可能導致情緒奔潰,甚至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不要再說讓他們自己調整了,這不是一句“好好調整”就能解決的事,不要站在上帝視角看待他們,你的一句話就可能“殺死”他們。

    親友們一定要積極對待,給他們希望並且不逼迫他們“康復”,也不要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的想法。

    心理諮詢非常重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積極配合醫生,配合藥物進行治療。

    即使做不到完全善意,但也希望不要傷害。

    對於藝人們也是如此,你可以看不慣某些藝人,也可以八卦他們的醜聞,但完全沒有必要對他們惡意滿滿,對他們口出惡言,甚至跑到人家的 sns 對他們進行人身攻擊。

    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傷害,就算無法完全避免,至少能減少一些吧。

  • 3 # 霍體清

    全球抑鬱症患者超過3億,崔雪莉的悲劇如何避免?

    剛看了一則訊息,說抑鬱症自殺已經成為中國青少年死亡的重要原因,排在第二位,數字是非常可怕的,並且抑鬱症患者中優秀的人比例高,如重點中學的學生,名牌大學的學生,各行各業的精英,影視明星等,這些人有名人效應,民眾的專注率高,知道的人,訊息傳播快,所以抑鬱症的負面效應要高於其他的心理疾病。

    患上抑鬱症的因素有幾個,一是從小形成的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遇事容易焦慮的個性,二是經歷某些失敗挫折失誤,三是很低的自棄評價體系。在這裡因素中,誰都要做事情,都會遭受挫折失敗,所以關鍵因素就是敏感、容易焦慮的個性,本來就自卑,失敗之後更加認為自己不行。但多數抑鬱症患者,在發病以前都是別人眼裡優秀的人,成功的體驗比較多,但他們雖有很多光環,但內心並不強大。

    看到抑鬱症發病的關鍵因素,就能找到對應的方法。現在治療抑鬱症的方法普遍低效,吃藥,講道理,安慰,這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解決的核心是是患者低階的自我評價系統,以及這種低評價形成的自動化思維,透過分析,理解,練習,體驗,改變這個自動化思維,變成一個積極的自動化思維,問題就會逆轉。

    更主要的是預防,預防的根本是家庭教育,孩子在小的時候就鼓勵為主,參與做家務,多體驗,做不好沒關係,委婉地指出問題,讓孩子更積極的參與,不怕失敗的孩子,內心才會強大,抗打擊,抗挫折的能力就強。

  • 4 # 名門書院之不二

    樓主問題提的好。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發病率約為11%,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當前抑鬱症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將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

      抑鬱症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殺手。嚴重的患者中有15%會選擇自殺來結束生命,2/3的患者曾有過自殺的念頭,每年因抑鬱症自殺死亡的人數估計高達100萬。

      如今,全世界患有抑鬱症的人數在不斷增長,在未來的一年裡,將有5.8%的男子和9.5%的女子會出現抑鬱症症狀。

    要治療抑鬱症,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抑鬱症。

    抑鬱症,抑是壓抑,長期壓抑著情緒,內心。鬱是鬱結,裝在心裡的負面情緒不能舒發,症是症候。

    顧名思義,抑鬱症是情志病,也就是心理病。這個情志不是肉體,病在內心,所以藥物不能達,儀器不能窺測。

    西方早就有心理醫生,研究此類病症。

    說實話,抑鬱症這麼多人數,並且在增加,和人失去文化素養有很大關係。

    一個人如果三觀正,懂得為家,為國,為社會做貢獻,擔責任,孝順父母,愛國敬業,義於社會,這樣沒有私心的人他能得抑鬱症嗎。

    唯有開啟心結,鬱氣舒發,抑鬱自然而然康復。

  • 5 # 口水雜談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抑鬱症患者已經超過了3億,約佔全球人口的4.3%,其中中國的抑鬱症患病率,是2.1%。這種病,離我們如此接近。而我們並不真的瞭解它。就像每次有抑鬱症患者離世的訊息,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好好的怎麼就這樣了?”其實,每一個抑鬱症患者,表面上都是“好好的”。前兩年,一個朋友確診中度抑鬱,聽到訊息的時候我很震驚,這人平時看著挺開朗啊,怎麼就抑鬱了?朋友反問我:看上去開朗,怎麼就不能抑鬱了?一瞬間我頓悟。有的人,只是在偽裝開心。多數人,包括曾經的我,對抑鬱症的一個誤區都是,抑鬱症等於“不快樂”。

    但抑鬱症患者並不是不快樂,他們是不知道什麼叫做“快樂”。對他們來說,一切情緒都是無意義的。高興、悲傷、憤怒、委屈,所有這些他們都無法正常感知,甚至無法描述,硬要用一個詞形容的話,大概是“虛無”。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不知道人為什麼要存在,不知道生活的樂趣在哪裡,不知道怎麼繼續自己的人生。如果說快樂是個水龍頭,那普通人都有它的開關,不開心了,做點兒開心的事擰開水龍頭,慢慢地負面情緒就沒有了。但抑鬱症患者,這個開關是鎖死的。這還只是我盡力用文字能呈現出來的表面。事實上,高功能抑鬱症患者,每天都在生死線上掙扎。有別的朋友曾經這樣給我形容什麼是抑鬱症:“你們覺得日常生活是喜憂參半,努力一下還能堅持,但我,每天早上只是起床,就已經耗盡了全部的能量。”這並不是一個段子。抑鬱症患者最大的痛苦,不是身體和情緒上的全面麻木,不是持續性的消沉或者伴隨自殘的衝動,是他們沒有任何出口。身邊的人不理解,你說你得了抑鬱症,大家都說你作,“最近缺錢了吧”。

    遠一點的人更不理解,“你看他一天天朋友圈發著,話一句沒少說,哪兒抑鬱了?想博誰的同情呢?”網路又無限放大了這種困境,你不知道你發出去的那些絕望的暗示會被誰看到,這其中就可能有個嘴賤的人,認為你是無病呻吟。可能你已經努力和抑鬱症對抗了很久,這一句話,就把你擊潰了。所以抑鬱症患者都很擅長“偽裝”。他們不敢不開心,不開心就有人指責你,於是平時都在強作快樂。你看他們在人前的行為舉止,是看不出任何東西的,甚至覺得他們都是無敵的樂天派,每天都有新段子,每天都發著微博和朋友圈,每天都能發掘出生活裡有趣的小細節,你傷心難過了,他們沒準兒還能開導你。你不知道的是,他們在強迫自己這樣做。只有這樣才能有一些存在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融入其他人的世界。他們太害怕不被理解了,所以每天都在行屍走肉的人,和你一起磕著新愛豆,每天都在否定自己的人,和你討論著流行的口紅色號,每天都在要不要去死的念頭裡掙扎的人,和你說著未來的計劃。坦白說,本身人和人之間就是不可能真的感同身受的,抑鬱症尤其如此。它是疾病,而非情緒。就像七七和我說,來月經很痛苦、很難受,我沒來過月經,我只能盡力去體會,我沒辦法真的知道這有多痛苦。但我們可以給予最大程度的理解。尤其是這幾年,我慢慢明白了,對待抑鬱症患者,最好的辦法永遠是陪伴。讓他知道,你雖然不懂他的感受,但你理解他的痛楚。讓他知道,在你面前他不需要強行偽裝,他真實的一面,你接得住。讓他知道,你不會和他說那些“高興起來”、“別矯情了”、“那麼多人都活得很難你有什麼資格抑鬱”之類傷口上撒鹽的雞湯,你就是默默地支援他,在他崩潰的時候安慰他,告訴他,你沒做錯什麼,你只是心理上感了個冒,可以治好的那種。再重申一遍,我不認為在明確的警方調查報告出來之前,要把雪莉的輕生跟“抑鬱症”或者“網路暴力”劃等號,這時候任何斷言都是不負責任的。我只是想說,也許藉由這件事,我們可以對抑鬱症多一點理解,對生活中真實的抑鬱症患者多一些認知和認同。畢竟,你永遠無法確定,此時此刻和你談笑風生的人,是不是正在往自己心裡面捅刀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蘭特加哈登加威斯布魯克,重新組成三巨頭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