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就比如我知道的患者小李飯量小體型消瘦,胃藥除了PPI質子泵抑制劑有效,其餘均無效,最後在精神科吃米氮平和SSRI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痊癒,臨床很多患者胃不舒服,在消化內科治療效果不佳,最後在精神科治癒,什麼原因?
5
回覆列表
  • 1 # 全科D醫生

    你好我是D醫生,我來回答您。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卻經常被一些消化專科的醫生忽略,那就是患者的心理因素。部分患者的胃部不適可能只是表象,深層次原因為各種隱性因素引起的焦慮和抑鬱狀態,這些心理因素可影響機體功能,於胃部的表現多為引起胃酸分泌增多,所以透過PPI等藥物抑酸可以暫時解決問題,但治標不治本。而三環類抗抑鬱藥和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對於焦慮抑鬱療效好,您提到的草酸艾西西酞普蘭就是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透過您的描述,我判斷這位“小李”可能就有心理方面的問題,如果有條件的話不妨和他聊聊多瞭解一下他的生活,可以的話給他做一些心理量表,可能會發現一些問題。

    我想我應該回答了您的問題了。

  • 2 # 老劉談胃腸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許多胃腸疾病包括一些心臟疾病常常是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多與心理因素有關,因此服用胃腸病的藥物效果不顯著,如果同時心理調理常常會達到非常好的效果甚至能夠痊癒。

  • 3 # 一盞茶的恬靜

    我是精神科醫生,也在內科學習進修過,確實發現消化科有不少抑鬱症,焦慮症,以及胃型神經官能症患者。也發現,內科醫生對這些疾病已經可以達到很好的認識和治療。

    這是因為一個人情緒不良時,也會出現食慾不振;而軀體化障礙首先就會表現以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什麼是自主神經官能紊亂?機體一些腺體分泌,平滑肌活動是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支配的,神經遞質是腎上腺素,乙醯膽鹼這些激素物質。消化腺就是腺體,胃腸肌就是平滑肌,因此當植物功能紊亂時就會胃腸蠕動減弱,腺體分泌增加,便秘等。具體到症狀就會沒有胃口,食慾不振,消瘦,甚至胃炎胃潰瘍等。

    就像我們所說的胃型神經官能症也就是這個意思,諸如的相近情況是心臟神經官能症等。實質開始也不是胃腸有器質性的問題,但是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症狀持續久了,人就會變得消瘦、憔悴,長期的胃酸分泌過多,繼發胃炎、胃潰瘍等,也是實質性改變。如題所述,“小李”就表現消瘦,食慾不好。

    治療上除了消化科專業的藥物治療,比如制酸,保護胃粘膜,促進消化,增加活性雙歧桿菌等。我們也說過包括心內科,消化科醫生也會應用黛力新給病人治療,顯然這個疾病的認知在醫學層面是公認的,對於軀體化(一般這些考慮神經症裡面的軀體化障礙)也好、抑鬱障礙也好、焦慮障礙也好,黛力新短期有效,因此在綜合醫院應用有效緩解病人的精神方面症狀。但具體還是需要規範專業的心理專科治療會比較好。

  • 4 # 生命召集令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來了解一下植物神經,它所涉及的是自主神經,由內臟神經纖維的傳出神經組成,主管大部分內臟、心血管、腺體的活動。內臟活動又包括迴圈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各大系統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反應。那麼可想而知,當植物神經功能發生紊亂時,內臟活動失常,各個系統就會出現問題,其中就包括胃腸道反應。

    臨床上如果有發生胃部不適的情況,需要考慮兩方面原因,一是胃腸道系統疾病本身所引起的症狀,這時需要藉助輔助檢查確診,以胃腸道內窺鏡檢查為金標準,此外還有幽門螺旋桿菌檢測、上腹部CT、呼氣試驗等,病因明確後,方可對症治療。

    二是當患者在描述發生胃腸道症狀時,常常伴發有其他系統症狀,例如:心煩、心慌、氣短、多汗、疲乏無力感、尿頻、甚則肢體感覺及活動不利等,在經胃腸道藥物系統診治後,症狀未見明顯好轉時,需要高度懷疑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胃腸道反應。此時,需要專業醫師選擇調整植物神經藥物,臨床絕大多數患者服用後,症狀可明顯改善,這也就是為什麼胃部不適患者在精神科治癒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長期患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後期多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焦慮症”。這時,聯合應用抗焦慮藥物,效果更佳,症狀恢復更快,但需要強調的是要按照醫囑服藥。

    所以說,當有胃部不適症狀,考慮為胃腸道系統疾病,治療效果不佳時,不妨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方向思考,尋找另一種方法,減少疾病帶來的痛苦,使患者獲益更多。

    本期答主:霍曉曉 醫學碩士

  • 5 # 於際敬身心健康專家

    十幾年前我在精神科工作時,這樣的情況很常見。胃部不適者在進行了各項檢查之後,並沒有什麼突出的病症,服用一些藥物也不見有好轉,這時他的消化科醫生就會建議患者去精神科或者心理科就診。這樣的情況我們稱為心理問題軀體化,也叫做身心疾病。

    為什麼身體問題會和心理聯絡上?

    相信這一點是很多朋友無法理解的,我明明就是頭疼、胃疼、胸口悶,為什麼內科醫生治不好,說我是心理有問題?

    其實我們的身體是情緒的一個抒發口,如果你的心結長期得不到疏通,找不到發洩口,那它就會的在體內淤積,最終會以身體的不適來表現出來。而這種身體上的痛苦其實是在抗議,是在提醒你需要調整自己。

    小薇的案例

    小薇是15歲的中學生,本來學習成績還不錯,可是最近兩年總是受頭痛和胃痛的困擾,導致正常生活受到影響,學習成績也明顯下降。母親帶著她到處尋醫問藥,看過的醫生不下20個,檢查的結果報告也有後後一沓,可是卻沒有查出任何毛病,吃藥也不見有好轉。

    無奈之下,其母親帶著小薇找到了心理醫生。

    在與心理諮詢師交談的過程中,諮詢師瞭解到,小薇在這兩年多一直都情緒低落,除了偶爾上網之外,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並且與父母之間關係產生危機,對他們的任何言行都會感到煩躁。而且小薇會經常性的有頭痛、腹痛、睡眠差等身體症狀。

    心理諮詢師對小薇做了一些心理評估,發現她有明顯的抑鬱和焦慮情緒,同時嚴重缺乏自信,在人際關係方面也存在問題。諮詢師根據小薇的症狀和心理評估,診斷其為抑鬱症。

    我們要關注和愛護自己的身體,覺察自己的情緒,身心疾病是我目前大力研究的方向,甚至是包括癌症,都可以用心靈上的輔導來減緩痛苦,之前也談到過很多次,練習正念對身心疾病有著良好調節作用,希望各位朋友可以去嘗試。

  • 6 # 氣場很隨和

    這個問題可以研究,希望這類患者深入瞭解,消化科醫生認真負責,胃炎不嚴重,但是很難受,我就是這類人,胃口好,不長胖,,消瘦,胃有時就不舒服,基本上一會舒服一會不舒服!我精神情緒我自己覺得不算好,所以調節情緒我很重視,不是所想象的這麼容易。但願自己能調理好,胖起來。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好!!

  • 7 # 我說精神

    你好,有意思的問題,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來回答你。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我們說胃腸道功能屬於消化科疾病,而所有的消化科疾病在醫學上都屬於心身疾病。所謂心身疾病,就是發生發展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但以軀體症狀表現為主的疾病。其實很多胃腸道疾病並不是存在器質性改變,而是受著我們平日的情緒變化而變化。比如胃腸功能紊亂也就是我們說的胃腸神經官能症,就是在緊張、焦慮、煩躁的情緒下出現的。

    我們在來看一看治療的兩種藥物,米氮平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癒了小李多年的胃部不適,也改善了小李飯量小的問題,說明小李的體重有明顯的增加了。米氮平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都是目前一線推薦的抗抑鬱劑,米氮平屬於NaSSA類,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則是SSRI類,米氮平確實存在一定增加食慾的作用,但草酸艾司西酞普蘭作為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是有可能對胃腸道產生不適的不良反應的。那為什麼原本可能產生不適的藥物卻治療了患者的胃部不適和不思飲食的毛病?

    我認為更多的可能是兩種優秀的抗抑鬱劑適時改善了小李的情緒障礙。也許小李的胃部不適不同於抑鬱症的食慾減少,但即使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的緊張、焦慮和煩躁,抗抑鬱劑的療效同樣優秀。所以改啥了情緒障礙的小李,告別了多年困擾自己的胃部不適,自動為自己的飯碗裡添量的行為就不難理解了。

    所以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我也常常在來診的患者中遇到患者存在明顯的胃腸道不適症狀,通常來診的患者之前已經有常年的消化科就診經歷,但始終未解決自己的胃腸道問題。通常我都會詳細詢問患者的情緒有無明顯的變化,是否生活中遇到了讓人倍感壓力的事情,或者工作壓力大,或者感情方面有沒有讓人難以解決的情況。發掘患者可能存在的社會心理因素,就容易找到心身疾病的切入點,改善焦慮、抑鬱情緒的同時軀體表現出的症狀自然會逐漸緩解了。

    很多患者很恐懼精神專科醫院,甚至我們的同行對於精神科的瞭解也很少。其實精神科同很多醫學的分支學科,尤其是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經內科等內科分支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交集,很多上述學科的慢性疾病治療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就可能與患者始終未能得到有效緩解的情緒障礙有直接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蜜獾憑啥這麼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