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釀松山閣舊主
-
2 # 您的心裡話
史話實說,為你回答
首先“周”這個字是怎麼來的,然後周朝為什麼叫周朝?
“周”的稱呼,可能就是商王武乙給予的。周族擅長農耕,於是“周”字卜辭寫成“田”,金文寫成“上田下口”。很像是在一大塊方形田界的農田中,農作物很茂盛的樣子。金文的“周”表示國家政令所出。“周”原是一個發達的農業區的美稱。周族即周人崛起於周原(周原即現在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縣和扶風縣),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
周朝。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首都為鎬京(今西安)。首都東遷到洛邑(今洛陽)叫東周(前770年-前256年),由周武王所建。
北周(557年—581年),南北朝時北朝的政權之一,國號為周,定都長安。宇文泰奠定基礎,宇文覺接受西魏恭帝禪讓後建立。581年,楊堅代北周,改國號為隋。北周叫周,首先定都西周古都鎬京,然後政治文化方面是學周朝的。
武周(690年-705年),女皇帝武則天稱帝時期,國號為周,定都神都(今洛陽)。侍御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請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武周時代來臨。這裡叫周,主要是因為定都東周的古都洛陽而來,當然主要是傅遊藝提的。
後周(951年-960年),五代十國時期最後一個政權,國號周,定都開封。951年後周太祖郭威開國,960年陳橋兵變後,被宋太祖趙匡胤取代。郭威自稱為周朝虢叔的後裔,因此以“周”為國號,史稱“後周”
吳周(1678年—1681年),清代三藩之亂時,吳三桂建立的政權,國號周。吳三桂自封“周王”,第一是打敗了朱氏王朝即南明朝,而朱氏王朝也都封為“周~王”,比如朱橚(1361年10月8日-1425年9月2日),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年)封為吳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就藩開封府;其諡號為定,故又稱周定王。第二吳三桂打敗了南明朝,那繼承了南明朝,然後又打起反清復明的口號,所以自然就自己封自己為周王。
周朝是中國最久的朝代,將近八百年的歷史,可想而知,這個朝代對中國的政治,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根深蒂固的,特別是對後來的中國朝代發展也是如此。另外後來的中國朝代都不超過三百年。
-
3 # 這些歷史要讀
實際上,後世最喜歡用的國號,應該是“漢”而不是“周”。
在中國歷史上,以“漢”為國號的政權有很多,除了西漢、東漢兩個大一統王朝以外,還有兩漢的尾巴王朝蜀漢(季漢)、西晉時期劉淵所建立的匈奴漢、東進十六國時期的成漢、北魏末年的邢漢、南梁侯景的侯漢、唐朝叛將朱泚的朱漢、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漢、南漢、北漢,元末陳友諒的陳漢......
因此,從使用率來看,“漢”這個國號才是最高的,比“周”要強得多。而且,在眾多以“漢”為國號的政權中,還擁有兩個強盛的大一統王朝——西漢和東漢,這也是“周”所不能比的。
其實,”漢“的文化認同是遠比”周“要強烈的。歷朝歷代開國,取“國號”都是頭等大事,畢竟這關乎到國家的長治久安,關係到國運的昌隆。而自兩漢以後,後世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政權選擇以“漢”為號,其實還是因為大漢王朝實在太優秀了。
西漢是中國歷史上首個能實現長治久安的大一統王朝,在漢武帝時期,漢朝北擊匈奴,南滅閩越,西通西域,開疆拓土,將中華文明推上全新的臺階。而西漢覆滅後,素有“位面之子”稱號的漢光武帝劉秀又成功的光復大漢,在續前漢的輝煌,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復國運動。
東西兩漢長達四百年的統治,不僅開創了輝煌的文明,同時也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時至今天,我們主體民族就稱漢族,中國的文字叫漢字,語言叫漢語。自兩漢以後,歷代漢族大一統王朝,儘管國號不盡相同,但皆以漢家、漢邦、漢人自居;歷代的軍隊也自稱漢軍、漢營、漢騎。
甚至連被大漢擊敗的匈奴人也產生對大漢的認同感(比如劉淵,就以漢自居),還有兩宋時期入主中原的金國,他們也自稱為”漢人“,以中華正統自居。
由此可見,”漢“的文化認同和影響力,都遠比”周“要強烈的!
也許,我們都說周朝八百載,周朝的國祚確實比漢要長。但東周時期,周天子不過是個象徵罷了,壓根就沒多少影響力。再說,東周的春秋戰國時期,中華四分五裂,諸侯之際相互爭霸,征戰不斷,也斷然沒有兩漢之輝煌氣象。
-
4 # 舊事舊人歷史說
國號大周,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政權統治者特別喜愛的國號之一。國號作為一個政權獨立性的名稱代表。具有深刻而又豐富的含義。而眾觀中國歷史。周是中國歷史出現最為頻繁的政權代號。西周,東周,武周政權(即唐代武則天掌權時期)北周。後周。等等等等!
為什麼不帶政權建立者都喜歡用周作為國號呢?、
時間的維度:對聖王時代的追溯儒家常常提三代之治,主要是堯舜禹;又最推崇西周的文武周公,因此,對古老王朝的追溯構成了後世一些王朝確定國號時的重要考量。、地理的維度:在什麼地方叫什麼國號
東周列國,造成了天下幾乎是個地方都有個“國”,所以後世一些王朝就會根據地理因素來確定國號。這其中又包括了多種情況,或王朝統治疆域決定國號,如五代十國的十國,基本上就是今天各個省的簡稱,什麼吳越閩蜀之類;比如北周,這是在先前周王朝的故地建立國家。
三、血統的追溯:即使沒有血統也能追溯最典型的就是中國歷史上兩個最重要、後代子孫最多的王朝,
-
5 # 五經博士
古代用“周”做國號的正統王朝一共有四個,周朝、北周、武周、後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公元前256年,秦國破洛邑,周赧王被殺,東周亡。兩週合計享國791年。周朝是第一個以“周”做國號的朝代。周先人起初並無“周”之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為國,國即是城。他們定居在以農耕為主的城邑。
自公劉起,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人受薰育戎侵襲,不得不離鄉遠徙。歷盡艱辛,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產生“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寫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後來演變為周字。周朝歷時之久,政治經濟文化諸多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影響,只周禮一項就被歷朝歷代奉為經典,所以新建立的王朝多會用“周”做國號,以示正朔,其中不無攀附嫌疑。北周是南北朝時期北朝之一。公元557年,鮮卑人宇文覺建立周朝,史稱北周,又稱宇文周,建都長安。公元581年,楊堅代周稱帝,建立隋朝。北周的國號源自宇文覺的爵號。公元556年,宇文泰去世,其子宇文覺承襲太師、安定公等官爵。同年,西魏恭帝拓跋廓又下詔以岐陽之地封宇文覺為周公。此周公亦指周公旦,假借周公之名,行周公之禮。
公元690年,唐睿宗載初元年,武則天革唐命,改國號為周,自加尊號為聖神皇帝,定都洛陽,史稱武周。公元705年,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退位,中宗復位,恢復唐朝舊制。
據《姓纂》記載,武姓得姓始祖是周平王少子姬武,一落孃胎,姬武手掌中便有一片特殊的紋路,形狀就像個“武”字,他便以武為名,後代子孫也以武為氏。武則天自認為是姬武的第40代子孫,所以稱帝后便以周為國號。關於國號的另一說法,武則天在稱帝之前曾下令仿照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邑造明堂,前後兩次在洛陽興建唐明堂和武周明堂以作宣明政教之所,向天下昭示她重興周禮的姿態,意喻效法周代,以“周”為國號。
五代中最後一箇中原王朝,開國於公元951年,郭威建立的周朝,史稱後周,都城東京汴梁。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逼柴宗訓禪位,後周只存在了僅僅十年。郭威自稱為周朝虢叔後裔,因此以“周”為國號,史稱“後周”,又別稱“郭周”,或以世宗柴榮之姓稱“柴周”。
除以上正統朝代外,還有元末義軍領袖張士誠在江浙一帶建立的大周,以及清初吳三桂雲南起兵反清時建立的大周。
回覆列表
古代確定國名,大體是依據這麼這個條件。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如上古的夏、商。來自建立者原有卦號、爵位,如唐、宋。源於建立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如上古三代的周。源於宗族關係,如秦。寓意吉祥,如元。
後世繼續選擇周為國號,大約有這幾種考量。周,代商而建,雖是以臣伐主,但是以有道伐無道,順應天意而興(打贏了才這樣說)。因此選“周”為國名,有政治定位的考量。
其次是周朝國祚綿長,共傳國君30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統治者都知道不能萬世一系,卻也希望自己的王朝儘量長壽。
然後就是延續正統,周作為上古三代,有天然的正統優勢,後世的人以“周”為國號,認為是周王室後人,有乘襲法統、恢復江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