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邀你看影片

    看到這個問題第一時間就想到謝安琪的《年度之歌》,歌詞完美的詮釋了問題的答案。有興趣可以去聽一下,而且這也是很現實的一種狀況。

    要知道任何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有背離初衷、偏離原始軌道的風險,而且這種走向是很難把控的。這一點在粵語歌壇也是同樣的道理,在粵語歌曲最為流行的時期,也許很多人不會想到粵語歌曲會衰落得這麼快,也許有一部分人早已預料到盛極必衰的結局。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這都不是個人力量可以左右的,而是整個唱片市場長期以來的畸形發展導致的。在利益面前很難保持初衷,香港唱片公司為了賺錢而讓歌手摒棄自己的強項,捨棄發揚粵語歌的機會,為了迎合內地歌迷的口味,將市場大範圍向內地傾斜,從而導致粵語歌曲產量急劇下滑。與此同時,為了大規模的進軍內地市場,降低歌手門檻,導致香港樂壇的新人華而不實,最終落得後繼無人。

    而且90年代中後期開始,因為盜版唱片猖狂,導致唱片公司的收入減少。唱片公司於是與歌廳合作,推出獨家試唱歌曲,樂迷可在卡拉OK盒子觀看新歌的音樂影帶或試唱該歌。唱片公司為迎合一般人的口味,一般會要求音樂人在作曲時採用較簡單的音樂和重複易記的歌詞,令樂迷較易掌握該歌曲。而大部份歌曲以情歌為主並開始公式化,從而慢慢降低了歌曲的素質和大幅收窄了音樂人的創作空間。結果久而久之,香港樂迷開始對“K歌”生厭,不願再浪費金錢購買本地唱片,唱片公司卻又未有迎合這個市場趨勢去提升歌曲質量,結果導致香港樂壇持續低迷,不僅無法走出香港市場,甚至連本地市場也失守。

  • 2 # 綿綿i

    怎麼說呢,看你怎麼看。

    如果你看的是流行音樂領域,那確實衰敗了,不管是創作還是大環境都不如以前;

    如果你看的小眾獨立音樂,那就是蓬勃發展了,這些個型別歌曲放到十幾年前是沒有人聽不會火的

    總之,音樂現在都從實體轉成流媒體了,現在大環境就是這樣,光靠唱片賣不了幾個錢。歐美樂壇也一樣的,大創作人創作力日益低下,部分人重複或者不如之前,並且不乏偶爾冒出幾個新星之類的

    其實並沒有什麼衰敗甚至落幕…

    因為你聽不來現在的流行音樂是因為沒什麼能聽出情感的歌,都是快歌,或者亂七八糟的歌詞。

    我最近在聽以前的歌,今天迴圈了一上午的(最後一次的溫柔)這種直白的歌

    以前情歌的旋律,歌詞,人聲都是整體的,一首歌就是一首歌。

    現在他麼聽起來都一樣的旋律,強行押韻寫的歌詞,而且寫的都是啥啊。今天我抄你,明天抄我自己…

    現在的歌,聽過幾天就不想聽了,還是以前的歌有感覺

  • 3 # 一滴小雨珠

    1娛樂形式多樣化之後,流行歌曲或者聽流行歌曲已經不是當下大部分年輕人生活中的必然選擇之一,因此造成市場萎縮;

    2 更多的音樂的欣賞渠道是聽眾分流,產生了多樣化,小眾化的審美趨勢,從而使得審美能力一般的聽眾只能繼續聽那些沒有什麼創新型的歌曲,而這一部分人始終占人群的多數,進而使得熱門歌曲的質量下降

    4 本人的欣賞水平有限

  • 4 # 舟一曲

    這個華語樂壇,得看如何說起,畢竟大致可分為:八十年樂,九十年代樂,以及現代樂。

    而現代樂,又包括多種型別,比如搖滾樂,情感類,以及網路歌曲等。

    先說八十年代歌曲,如愛拼才會贏,歌詞勵志,曲子輕快,讓人很容易上口,且唱作人功力深,以及卓依婷甜女翻唱。

    九十年代樂,就更多了,不過大多從香港傳來,卻也讓人耳目一新,猶其“鐵血丹心”等,讓人聽得激情澎湃。

    而現代樂,先走情歌類,如等一分鐘,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以及千里之外等,這些現代樂,曲子悠靜,歌詞有深度,且唱作人功力深,可讓歌迷們較快記憶,繼而喜愛。

    再有搖滾,此類基於00後中盛傳,90後們以上,是較少喜歡的。

    說唱,此類另開風格,但說述之中,音色過急,以及歌曲不押韻,猶如小鳥嘰喳,果斷棄聽。

    網路歌,也有好聽的,比如一曲相思,詞好曲好,不過名分低,就有人貶,而我只覺得,歌為述人心,可表即好歌,不分出身。

    其實縱觀音樂發展,現在的一些音樂作者只會表達華麗詞藻而已,連中華韻詞可能都不知,而且面對演員們的盛世,以及創作之後抄襲使用等,故多少心中不平,也就是沒活路。

  • 5 # 是四喜丸子

    大陸由於經濟發展落後的原因,90年代大陸流行音樂,因為崔健等人是巔峰,還能撐起半邊天,與港臺流行音樂分庭抗禮。

    但2000年過後,隨著大陸加入WTO,正式進入市場經濟,港臺音樂從主流渠道進入大陸市場。

    2000年——2010年

    這十年間,大陸流行音樂,完全無法與港臺流行音樂相抗衡。直到2010年過後,隨著港臺經濟衰退,大陸經濟則飛速的發展,人民消費水平提升,開始大力推動內地文化市場的建立。

    雖然亂象很多,但大陸電影票房爆炸,在2012年《泰囧》過後。大陸音樂市場開始爆發,同樣是在2010年過後。

    比如,讓各種音樂人出道,打出名氣等等的音樂選秀節目,同樣是2012年《中國好聲音》後,後面有《我是歌手》《中國好歌曲》《中國之星》等等,數量實在太多了。

    2010年——2018年

    將時間推前到世界金融危機的2008年,這十年時間,華語流行音樂處於變革,再到過渡的階段,什麼樣的過渡階段?

    華語流行音樂中心,由原本的港臺開始迅速遷入內地,內地逐漸成為華語樂壇主流。

    不過,這十年雖然處在變革階段,但這也是一個非常尷尬的階段。

    第一,大陸音樂產業鏈不完善

    音樂唱片市場,因為網路數字音樂時代到來,從而崩潰。現在大陸音樂市場,近幾年逐漸建立起數字音樂付費模式,但仍然還不完善。盜版橫行,音樂人只憑音樂有高收入,相當困難。

    內地娛樂產業雖然快速發展,亂象仍然極多。比如快手,抖音等等亂象,此處不提了。

    第二,臺灣巔峰音樂人功成身未退

    香港不提,臺灣流行音樂最後巔峰,自然是周杰倫等代表的音樂人。雖然陶喆,王力宏和周杰倫發專輯不再那麼頻繁,林俊杰倒好一些(國籍新加坡,臺灣出道發展),但幾人畢竟年輕,經常出入綜藝節目,音樂餘威仍在。

    再加上比周杰倫等人出道稍晚的臺灣音樂人,如蘇打綠,蕭敬騰,楊宗緯,林宥嘉,徐佳瑩,鄧紫棋等港臺音樂人,仍然撐起華語流行音樂半邊天。

    第三、大陸新生代音樂人崛起遠遠不足

    可能因為歷史積累原因,或者其它的原因。這十年雖然華語音樂中心由臺灣逐漸到大陸,但大陸音樂人崛起,無論數量,質量,音樂作品,影響力等等,現在確實不夠,遠無法不如前十年的臺灣音樂人。

    如果有人不信,那些早早出道,因為大陸娛樂產業迅速發展,重新在音樂選秀節目翻紅的歌手和音樂人不提。比如汪峰,李健,宋冬野,李志,李宇春,張靚穎,譚維維,尚雯婕,張傑,李玉剛等等,其它大概有哪些。

    歌手有袁婭維,張碧晨,周深,蘇詩丁,再到學習日韓唱跳偶像的tfboys,snh48,張藝興,吳亦凡,黃子韜,王嘉爾,劉憲華等等。

    剩下2010年後出道,90後的音樂創作人,也就李榮浩(不是90後),華晨宇,霍尊,梁博,鄧紫棋,陳粒,徐佳瑩,蘇運瑩,毛不易等等。上述這些音樂人,誰能與前十年周杰倫,陶喆,王力宏,林俊杰,五月天,蘇打綠等人相比了。

  • 6 # 魚楽這些事

    個人認為導致華語樂壇衰落最大原因:音樂人收入已經不理想了。

    過去因為音樂傳播的載體有黑膠唱片、卡帶、md、cd等,都是實物,音樂人各種透過售賣這些載體獲利。但自從音樂數字化後開始炸裂了,mp3盛行,一個機器幾百首歌曲,各個網站上可以下載自己喜歡的歌曲,誰也覺得花錢買音樂是傻×,導致音樂人收入連連下降。

    2、取易舍難

    很多歌手,尤其新一代出道歌手翻唱舊曲成名,或者重新編曲推出。創作能力不體現,專業作詞作曲人難於生存。娛樂模式的改變,很多綜藝節目打著選秀,致敬經典等旗號讓新人唱舊歌。像beyond《喜歡你》翻唱無數,但每個版本聽眾都覺得有感覺好聽,但原來的創作人或者合夥人已經不能靠這首歌賺錢了,新一代的自創熱門歌曲難於進入一線視野。

    3、市場亂流

    某音得崛起,口水歌、混剪歌、經典歌亂入。導致熱門不知何為熱門,主流不知何為主流,這個歌曲侵佔主流市場,過往的創作人不知何去何從,熱門方向無從適應。加上外來的熱門音樂入侵,熱門的歌曲多了。

    電影業現在有很多新制作人扶持計劃,希望樂壇再多多湧現新力軍,已經盈利的音樂人多多幫助新人。我們能面對經典流逝,更能接納新經典的出現;我們能享受過去免費音樂的便捷,也能對面現在新生收費音樂的境況。

    加油,華語樂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蘭特防得住哈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