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張小奎

    說到深度工作,可能我們還不是特別清楚到底怎樣才算深度工作,楠哥在一本書中看到過一個定義,感覺不錯,分享給大家。

    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此類工作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且難以複製。

    這個定義顯然是非常高的一個要求,我們很多時候只要能抵制住外界各種誘惑,比如手機、電腦、同事間的八卦就能比較投入地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了,至於是不是一定能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且難以複製還要看做的具體工作內容。那我們如何能夠讓自己投入到深度工作呢?楠哥認為可以先從下面幾點入手,

    1、形成你自己深度投入的哲學

    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將深度投入的哲學分為四類,

    1、禁慾主義式哲學:一般而言,禪師可能比較接近這一境界,即完全脫離外界的干擾,只沉浸在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中,這一種可能不太適合現代人;

    2、雙峰式哲學:這一模式是指將自己的生活安排成兩大版塊,一部分時間專注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擾,比如很多大老闆有固定的時間是絕對不接受外人來訪,只做自己的事情;而在這部分時間之外,你仍然可以與外界進行互動;

    2、把自己的投入的哲學變成習慣

    剛剛說的每一種投入哲學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反人性,會讓你感到不爽的,但你要相信習慣的力量,只要你能堅持21天,度過剛開始的不適,這種哲學就會融入你的生活。為了養成這個習慣,你可以給自己創造一些有益的條件,比如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明確的規則(比如要投入多長時間、不看手機、不回郵件等)以及適當的能量的補充。

    3、敢於投入大手筆

    這個大手筆既指金錢也指時間。比如現在很多在假期舉辦的禪修班,都價格不菲而且要花一週甚至更多的時間。很多人都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才捨得去參加,但是參加過後往往對生活的意義和價值有了不一樣的思考(前提是你報的禪修班靠譜兒,不是騙錢的)。所以,很多時候,花錢和時間給自己的深度投入創造條件和儀式感也是很重要的。

    4、要有明確的反饋機制

    我們要避免陷入自己創造的假相,比如透過投入錢和時間創造了一種深度投入的景象,但如果實際效果或產出很差,那這種深度投入也是無效的。所以,對於深度投入,我們要有明確的目標以及可以評價的指標,定期覆盤和思考,這樣才能保證效果。

    5、適度放鬆

    沒有一個人能夠保持長久的深度投入,研究表明,一個正常人每天能夠深度投入的時間大概是4小時,所以也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勞逸結合反而效果更佳。

    以上就是楠哥對於如何抵制誘惑,保證自己能夠更好地深度投入到對我們真正重要的事情的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職場是個大江湖,不是能力強就可以平步青雲、一帆風順。這裡面的門道有很多。

  • 2 # 商學架構

    小 A 看看上午的工作:有幾個重要的郵件要回,還有幾個會議要開,先做什麼呢?先回郵件吧。郵件還沒有寫完,微信就閃了起來,點開以後,和一些人聊“一會”,不知不覺開會時間到了,於是匆匆的去開會,開會的時候還總是忍不住收收郵件、看看即時通訊工具,生怕錯過什麼資訊。一天就在這樣忙忙碌碌中過去了…

    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卡爾·紐波特教授稱小 A 這種工作稱為 “浮淺工作”: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也許你還沒有認識到,這種“浮淺工作”,正在讓你逐漸失去職場競爭力,因為長期處於這種浮淺狀態下,你的工作都是沒有價值或者價值很低的,而你的能力也沒有得到提升。

    網際網路時代,人們深度工作能力的逐漸喪失。

    J.K.·羅琳在寫作《哈利·波特》小說期間會遠離社交媒體,儘管這段時間恰逢社交網路迅猛發展,公眾人物也多對此趨之若鶩。羅琳手下的工作人員最終還是在 2009 年秋天用她的名字開設了推特賬戶,當時她正在寫作《偶發空缺》,開設賬戶之後的頭一年半里,她只發布了一條推特訊息:“這是我的實名賬戶,但恐怕我不會經常發聲,因為當前紙筆仍是我的最愛。”

    當然,深度工作不僅僅侷限於歷史人物和厭惡電腦之人,比爾·蓋茨每年都要進行兩次“思考周”,在這段時間裡,他會遠離世事(通常是在湖邊小屋),只讀書,思考大局。正是在 1995 年的一次思考週中,蓋茨寫下了著名的“網際網路浪潮”(Internet Tidal Wave)備忘錄,將微軟的注意力轉移到一家名為網景通訊(Netscape Communications)的新興公司。

    卡爾·紐波特提出的深度工作假設認為: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幾乎同時,其在社會經濟中的價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夠培養這項技能,並將其內化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將會取得成功。

    什麼是深度工作呢?

    深度工作的含義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進行專注的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深度工作,是資訊碎片時代的自控力、專注力、精力管理和時間管理指南,是在新經濟形勢下取得成就必備的核心技能。在這個以快為先的網路時代,深度工作能力日益稀缺,所以它也變得比以往任何時代更有價值。

    比爾·蓋茨、西奧多·羅斯福、理查德·費曼、馬克·吐溫、伍迪·艾倫、J. K. 羅琳、喬納森·弗蘭岑、卡爾·榮格、唐納德·克努特、查爾斯·達爾文,這些引領時代潮流的行業翹楚,都是深度工作的踐行者!

    如何做到深度工作呢?

    深度工作準則一:工作要深入

    全心投入和無干擾的工作主要障礙是將注意力轉移到某種膚淺事物上的衝動。大多數人都能意識到這種衝動會使專注於困難工作的努力變得無效,但是大多數人低估了這種衝動出現的頻率及其力量,因為有可能一整天你將會遭受到各種慾望的連番攻擊。

    你需要佈置一些慣例和固定程式,比如每天下午安排特定的時間或安靜的場所用於完成深度任務,就只需很少的意志力便能啟動工作並保持下去。從長遠看,你會因此更成功地實現深度工作。

    一次練習很難養成深度學習的狀態,需要培養習慣,確保每一次練習開始之前保持高度關注。利用簡單的啟發法控制你大腦的刺激中樞,另有一些則旨在以最快的速度補充你的意志力。

    深度工作準則二:擁抱無聊

    如果你不同時減少對分心事物的依賴,增強專注度的努力(準則一)可能就會白費。就如同運動員在訓練時段之外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一樣,如果在自己其餘的時間裡有一點無聊,你就打發時間,那麼你將很難實現最大程度的專注。

    不管你怎麼計劃網路時段,都必須保證在這些時段外儘可能遮蔽網路,接受並享受這種“無聊”的感受,進而為增強專注度而努力。

    深度工作準則三:遠離社交媒體

    工具選擇的手藝人方法:明確在你的職業和個人生活中決定成功與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種工具對這些因素的實際益處大於實際害處時才選擇這種工具。

    深度工作準則四:減少浮淺工作

    一定量的浮淺工作在大多數知識工作中是必要的。你應該可以避免每 10 分鐘檢查一次自己的電子郵件,但是不可能永遠不回覆重要的資訊。從這個意義講,我們應該明白該準則的目標是減少浮淺工作在我們日程中的分量,而不是將其消除。

    學會恰當分配時間。如果有瑣事要處理,儘量把瑣事搓到一起,集中去辦。剩下的大段時間,給自己做最重要的事。

    深度工作不是一項過時的技能,而是將人們從技術壟斷導致的精神異化狀態中解救出來的良藥。在當前這個以網路為中心的浮淺資訊時代,倡導深度工作無異於呼喚一種匠人精神的迴歸。

  • 3 # Net

    我的總結就是站在局外深入思考,對待工作要有一個全域性觀念

    真實經歷:從事財務工作,換工作前是財務主管,換工作後無職務(公司性質不同,薪資待遇比之前好,所以請忽略職務)大抵是因為之前公司的財務總監對待工作要求比較高,導致我們人人都害怕犯錯。所以,總監只要佈置了工作,我都是準備了B方案……直至現在換個工作,我仍舊有這種習慣……剛開始我很不理解總監對待工作的苛刻程度,覺得做了很多的無用功。比如工作中我們會進行財務資料分析,我認為只要把相關原因寫清楚就可,但是總監一定會在分析完原因後追加一問:為什麼會出現此類原因~…我也不清楚這究竟是另一種的追根究底還是真的在做無用功。但是每次我們總監在與上面大領導彙報完分析後,都會就這個原因提出很多意見對企業進行一些策略上的調整。我認為我們總監就是在深入工作,她會真正的從源頭解決問題,深入思考問題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銀行買貨幣基金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