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寶寶生下來後該如何正確新增輔食
5
回覆列表
  • 1 # 明明萌萌亮

    母乳寶寶從六個月就可以開始新增輔食,奶粉寶寶可以早一些新增,但不要早於四個月。

    過早或過晚新增輔食都不利,過早容易增加寶寶腸胃負擔,不容易消化吸收,過晚不但營養滿足不了寶寶需求,也無法及時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寶寶可以吃的輔食比較多了,從第一口高鐵米粉開始,逐漸開始新增蛋黃膏,根莖類蔬菜泥,綠葉菜泥,果泥,肝泥,肉泥等,然後可以吃一些爛麵條,粥,水果等容易咀嚼的小塊食物,逐步鍛鍊寶寶咀嚼能力。

    對於一歲前母乳餵養的寶寶,輔食每天吃2頓即可,主要還是以母乳餵養為主,等到一歲以後可以每天吃三頓輔食,逐漸的用飯代替母乳,這樣才能給孩子足夠多的營養。

  • 2 # 麗沙英語趣味

    輔食,是寶寶成長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寶寶在4或6個月時就可以新增輔食了。給寶寶新增輔食時,麻麻記得要遵循從稀到稠,從細到粗的原則哦。

    6-8個月的寶寶應吃泥狀的、糊狀的和半固體的食物。在7-8個月,寶寶可以學會吃高質量的菜粥或爛麵條。這是寶寶學習咀嚼和吞嚥的好食材,在這關鍵時期學會吃菜粥或爛麵條,就可以順利過渡到吃軟飯或其他麵食。另外,新增輔食時,要注重微元素補充。鈣、碘不可少

    這個階段正是寶寶長牙期,鈣充足可以讓寶寶牙齒長得更快,更加健康堅硬,並且有利於緩解寶寶神經興奮,穩定寶寶情緒。

    另外,寶寶在這個階段發育比較快,如果沒有及時給寶寶補充碘就有可能導致孩子智力發育緩慢,毛髮結構異常甚至生長髮育停止等問題。所以,麻麻可以多給寶寶新增鈣、碘含量比較高的輔食。雖然鹽的含碘量高,但記得這個階段寶寶不能吃鹽哦!

    磷足,寶寶胃口好

    有不少麻麻表示,寶寶不喜歡吃輔食,其實,很有可能是寶寶缺乏磷元素。寶寶缺磷會導致寶寶食慾不振、身體虛弱,甚至出現神經中樞疾病。磷也是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媽媽給寶寶補鈣的時候也要觀察孩子是不是缺磷。

    下面給各位麻麻們介紹幾道適合6-8個月寶寶新增的營養輔食。

    一、魚泥豆腐

    原料:三文魚50 克,豆腐80 克,鹽、香油、澱粉各適量。做法:

    1、 三文魚洗淨,剁成泥,拌入少許澱粉;豆腐洗淨,切大塊。

    2、 在切好的豆腐塊上鋪上拌好的魚泥,放入蒸鍋,用大火蒸7 分鐘至熟,出鍋後加鹽、香油即可。

    營養功效:三文魚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等,並含有十分豐富的硒、碘、錳、銅等礦物質,對寶寶的生長髮育有利。

    做這個輔食時,記得將魚泥剁碎哦,如果麻麻覺得做這個輔食比較麻煩,可以使用輔食機來輔助,會更方便輕鬆。

    二、肝肉泥

    原料:豬肝和瘦豬肉,薑汁適量

    做法:

    1、將豬肝和瘦豬肉洗淨,去筋,放在砧板上,用不鏽鋼湯匙按同一方向以均衡的力量刮,製成肝泥、肉泥。

    2、然後將肝泥和肉泥放入碗內,加入少許冷水、料酒、薑汁和鹽攪勻,上籠蒸熟即可食用。

    功效:動物肝臟營養豐富,尤其含鐵質豐富,對貧血的寶寶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三、豬骨胡蘿蔔泥

    原料:胡蘿蔔1小段,豬骨適量

    做法:

    1、豬骨洗淨,與胡蘿蔔同煮,並滴2滴醋進去。

    2、待湯汁濃厚胡蘿蔔酥爛時撈出豬骨和雜質,用勺子將胡蘿蔔碾碎即可。

    功效:胡蘿蔔營養豐富,所含的維生素A是骨骼正常生長髮育的必須物質,有助於細胞增殖與生長。豬骨中的脂肪可促進胡蘿蔔素的吸收。二者搭配,是一款不錯的寶寶輔食。

    7、8個月正是寶寶精細動作黃金期,麻麻可以嘗試讓寶寶自己去抓食物吃,不僅能鍛鍊寶寶手部精細動作,還能鍛鍊了手眼協調能力,刺激寶寶大腦發育哦!

    麻麻要注意,給寶寶新增一種新的食材,要以少量多次的新增方式。比如蛋黃,應該先給寶寶吃四分之一個,連續吃幾天,如果寶寶大便正常,沒有過敏反應就可以放心給寶寶吃。如果發現有過敏反應就應該停下來,過一段時間再次嘗試。

  • 3 # 兒科楊大夫

    給寶寶新增輔食非常重要,方方面面都需要父母考慮到,那怎樣才能正確的給寶寶新增輔食呢?

    1、輔食新增訊號

    4~6個月是寶寶新增輔食的最佳年齡。過早新增,寶寶可能有食物過敏的危險。在給寶寶新增輔食前,可以先聽聽醫生的建議,另外寶寶的一些表現也是開始輔食新增的訊號,比如寶寶頭能夠立穩,會表示“我吃飽了”(主動把頭從媽媽的乳頭或奶嘴旁移開),或者對食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不過每個寶寶的時間表都不同,即使他到了4個月還只吃母乳或配方奶,你也不用過於擔心。

    2、輔食新增方式寶寶的輔食最好從單一的含鐵穀類米粉開始,把米粉和母乳或配方奶混合,放在碗裡,用勺子喂寶寶吃。我們不建議把輔食放在奶瓶裡,因為寶寶需要的是“吃”輔食,而不是“喝”輔食。“吃”的過程,正是寶寶口腔肌肉協調能力的發育過程。剛開始,喂到嘴裡的輔食可能會流出來,但寶寶會很努力的學習吃東西,直到能很好的把輔食吃到嘴裡。3、輔食新增時間安排在兩次餵奶之間,讓寶寶在熟悉的程式中完成用餐,對輔食新增很有幫助。也可以先喂一點奶,消除寶寶因飢餓而產生的焦躁和不安,再喂輔食,最後再讓寶寶吃奶,直到吃飽。這個程式下來,寶寶會覺得輔食是一道不錯的“開胃菜”,慢慢地,他會越來越喜歡吃輔食。4、新增輔食順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軟到硬、由細到粗、由泥到碎。每一種輔食的新增要適應2~3天。如果寶寶出現皮疹(食物過敏反應)、腹瀉,嘔吐,厭食、消化不良等症狀,媽媽要立刻停止新增,另外根據新增情況找出是哪種食物產生的異常反應,等到寶寶消化功能恢復,在重新開始,但數量和種類都要比原來的少。輔食每天新增一次時,建議選擇時間在中午,新增兩次時建議選擇時間在上下午。一歲後慢慢改為新增三次,時間為早中晚。5、不要用奶瓶給寶寶喂輔食

    注意不要給寶寶用奶瓶吃米粉,因為不僅會使寶寶嗆著,而且還不容易控制寶寶的食量,讓他吃得太多。口畏寶寶的時候要讓他舒適地靠坐起來,或者坐在媽媽的腿上,不過最好能給寶寶準備一套嬰兒餐椅,從一開始就訓練他在固定的地方吃東西,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千萬不要讓寶寶躺著吃東西,雖然最初這樣他會比較容易把食物嚥下去,可是躺著吃會更容易嗆著。

    6、嬰兒輔食中不要放過多調味品在家庭製作嬰兒食品時,不宜新增鹽、香精、防腐劑和過量的糖,以天然口味為宜。不放或少放調料,特別是新增輔食的初期,原則上不放調味品。那些口味或香味很濃的市售成品輔食,倒是有可能添加了調味品或香精,反而不能給寶寶吃。雖然有些食品的天然口味很淡,但對寶Bora說卻很可口,寶寶的味覺、嗅覺發育還不完全,不能用成人的口味來衡量。而且,經常吃口味重的食物會使寶寶養成不良飲食習慣,影響身體健康。罐裝食品因為含有大量的鹽與糖,因此不能用來作為嬰兒食品。7、寶寶患病後不要強喂輔食新增輔食要在寶寶身體健康的時候進行,寶寶生病或對某種食品不消化時應增加流質食品,並增加母乳餵養的次數。鼓勵進食軟、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病後應餵養比平時更多有營養的食物。

  • 4 # 小兒外科王曉軍

    關於寶寶如何正確新增輔食,首先再哺乳期先不要加,等孩子七八個月大的時候可以加一些,這時候寶寶的腸胃臟腑器官發育等較為成熟,而且免疫力也會高一些,不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感染。另外最好不要再夏季給寶寶新增輔食,一是胃口不好,消化也不好,其次是夏季容易滋生細菌,包括給寶寶的食物,會讓他們更容易受到感染。

    給寶寶新增輔食的一些建議:

    1、寶寶第一口輔食最好是強化鐵的嬰兒營養米粉,其營養價值遠超過蛋黃或者蔬菜泥等單一食物,市售嬰兒米粉比自制的更營養、更有益。

    2、不要給寶寶喂煮菜水。蔬菜表面的色素、化肥、農藥會溶於水內,菜水內甚至含有重金屬,這些都會危害到孩子健康,新增輔食後,蔬菜泥更適合寶寶。

    3、不建議用奶瓶餵養輔食。奶瓶餵養是吸吮和吞嚥的過程,而碗和勺有助於孩子開展咀嚼和吞嚥能力。

    4、給寶寶初添水果,不要選擇過甜或者過酸的水果,避免味道過重,出現厭奶和厭食。5、週歲以內的孩子輔食不需要加鹽,加糖。鹽影響血壓、增加腎臟負擔,糖分過多引發齲齒,應儘量少吃。

    6、不要常給三歲以下孩子喝純淨水、礦泉水,白開水對孩子是最好的。

    7、喝可樂等碳酸飲料會影響鈣吸收。孩子六歲後才可以喝茶。

    8、嬰兒每次輔食量可有20%左右的浮動差異,每天的進食量也不固定。

    9、別給孩子吹涼湯飯,這樣做容易傳播齲齒,如果大人嚼過的食物再讓孩子吃,齲齒率更高。

    10、不宜給嬰幼兒吃沒煮熟的雞蛋(煎蛋要3分鐘,煮蛋要7分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準確的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一天受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