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領導必修課

    不知道你家寶寶是因為什麼事情受到了驚嚇,這時候最需要做家長的我們給予比平時更多的安撫,不管是心理上的還是身體上的

    身體上多抱抱孩子,撫摸親吻擁抱都可以給孩子增加安全感,不要衝孩子吼叫控制自己的情緒。更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比如說你看看誰誰,人家為什麼擔心那麼大,你看看你這麼真沒用之類的話來刺激孩子

    那心理上的針對這次因為什麼事情受到的驚嚇來進行疏導,因為孩子現在的認知能力跟適應能力是較差的,那麼就需要我們合理的解釋所發生的事情,不能因為孩子小怕嚇著孩子就這麼翻篇了,那麼下次孩子再遇到這樣的事情還是會受到驚嚇,同時可以鼓勵孩子說出他自己為什麼受到驚嚇的原因,針對原因我們再具體的疏導,

    多陪伴孩子,多鼓勵多讚美,孩子受到驚嚇可能會變得膽小,黏人,這都是正常的,不要苛責孩子。多給孩子講一些勇敢,正義戰勝邪惡的童話故事,讓孩子慢慢從恐懼中走出來。

    膽子與其說練出來的不如說引匯出來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針對性的引導很重要。

  • 2 # echo小茵茵

    舉個例子,同樣是生活在嚴寒地區的人,穿的多的一定是比穿的少的更抗凍,而父母家庭給孩子的愛和安撫就好比是我們身上的衣服,在外界環境相同的情況下,一定是得到愛更多的孩子更能夠有勇氣核能力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安撫孩子的時候只會說不要哭了是不夠的,而且是不正確的,不要哭了這句話其實是堵住了孩子情緒表達的出口。

    對於很小的還不太會表達的孩子可以這樣做:把孩子抱在自己懷裡,撫摸孩子的後背,告訴他媽媽在,媽媽知道他害怕了,擔心了,媽媽會一直陪著他。年幼的孩子還不能夠很清楚的辨別自己的情緒,這時就需要父母先幫孩子試著描述出他的感受,當感受被命名以後孩子的負面情緒就會減輕很多。

    對於已經能夠和大人交流的孩子,可以先鼓勵孩子敘述出事情的經過,以及自己的感受,這個過程家長一定要耐心,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去阻止自己的語言。孩子敘述的時候可以把孩子抱在懷裡,也可以平視孩子,拉著他的手,表示我們的支援和陪伴。父母認真傾聽的過程是對孩子來說最有意義的,這說明你在乎他的感受,而不是隻是讓他別哭了。

    在這之後也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表示你的支援和理解,切忌對孩子說:這有什麼好哭/怕的,真是膽小。即使是用開玩笑的語氣也最好不要說,這樣會讓孩子在恐懼之餘又多了一份羞恥感,以後可能會更加不願意和大人吐露心聲了。

  • 3 # 馮塵

    膽子真的是練出來的嗎?

    我的答案是可以,但是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還要有正確的訓練方法,而不是粗暴訓練。

    一、有些大人在生活中可能會因為一些心理原因或者遇到某些事故後,出現應激反應,害怕坐車、坐飛機、恐高、怕黑等等現象。

    這種情況可以透過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刻意多練很多次,那種恐懼心理會逐漸減少,直至消失。但是這個練習必須是自己自覺自願並且特別想要改變的,而且在練習的過程中要告訴自己每一次的恐懼都是好轉的契機,這樣才能逐漸克服恐懼。

    如果自己克服不了自己的恐懼狀態,就需要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了。

    二、如果是孩子,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如果一味逼著孩子訓練,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導致孩子更加膽小怯懦。

    1、孩子膽小,首先要看孩子是否觸覺敏感。觸覺敏感的孩子大多有內向、怕生、怕擁擠、不喜歡觸碰、不喜歡接觸動物皮毛、不喜歡淋浴等等狀況。一般剖腹產的孩子多出現此種情況,因為剖腹產的孩子,面板、器官未經產道擠壓,缺失了第一節觸覺體驗課。

    此類原因,需要家長多陪伴,多撫摸孩子,也可以用觸覺刷做全身按摩,用刺球刺激孩子的腳心、手心等敏感部位;如果嚴重,就需要帶去專業的機構做觸覺敏感的訓練,切不可過於嚴厲或者保護過度。

    家長在生活中要接納孩子的現狀,給予孩子足夠的寬容和包容;幫助孩子找到屬於他自己的節奏,不要總講道理,儘量少去嘈雜的環境;要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急於責怪他。慢慢地,孩子的性格會有很大的變化。

    2、孩子嬰幼兒時期,大多害怕母親離開,不敢一個人睡,遇到陌生人會躲藏。

    這是認知水平沒有發育成熟的表現,這個時期的寶寶會覺得,他所看見的事物就會一直存在,看不見的就會徹底消失,媽媽有事離開,他們會擔心以後再也見不到媽媽,因此非常害怕。8個月左右的孩子會出現“陌生人焦慮期”,陌生人不是他每天見到的人,因此會產生焦慮情緒。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在家裡和孩子多玩藏貓貓的遊戲,引導孩子理解人不在這個空間並不代表已經消失的概念。天氣好時,也要多帶著孩子外出,多接觸陌生人,如果孩子害怕,要從語言和動作上理解孩子的情緒,而不是講各種大道理。隨著孩子的成長,這些表現自然會消失的。

    3、孩子在看一些比較害怕的鏡頭或故事後,會突然變得膽小怕黑,不敢一個人睡。

    七歲以下的大部分孩子,分不清虛構和現實,如果父母勸孩子說:“別怕,那不是真的……”或者責怪孩子什麼都害怕,他們會認為父母否認了他們的認知,因為在他們眼裡,那些東西是真實的,因此他們會更加煩躁不安。

    如果父母再透過逼著孩子獨自呆在黑房子或者看他害怕的畫面訓練孩子膽量,更會讓孩子產生恐懼的心理,甚至會產生心理問題。

    遇到這種問題,家長要給予共情,最好給孩子一個擁抱,詢問孩子看到什麼樣的鏡頭會害怕,告訴孩子出現這種情緒很正常,以後也要儘量讓孩子迴避此類的畫面,六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看電影和電視。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自然會慢慢接受以前接受不了的畫面。

    4、孩子害怕小動物、水等事物。

    孩子害怕這些外在的事物,有些是因為孩子性格天生膽小;有些是父母擔心動物或者水會傷害孩子,所以在生活中過於焦慮,導致孩子也會害怕;有些孩子被動物傷害過或者嗆過水,所以產生畏懼的心理;

    有些孩子是因為看過一些恐怖的影片或者書籍。

    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產生害怕的情緒,父母都不能強迫孩子接觸,也不能置之不理,期待他們長大後自動痊癒。

    父母要先理解孩子的情緒,然後引導孩子一點點靠近,每次到孩子的臨界點再多一點點即可,反覆練習很多次,孩子會慢慢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

    比如孩子害怕小狗,父母可以給孩子講相關的繪本和故事,告訴他小狗很可愛、正常情況下也不會咬人,然後遇到小狗,大人自己可以主動靠近,然後帶著孩子站在距離小狗很遠的地方一步步靠近,直到孩子感受到壓力的距離停住觀察一段時間,這樣反覆幾次後,等孩子可以接受這個距離,就帶著孩子嘗試再靠近一些。

    在此期間,父母要很放鬆,不要急躁,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情緒,看到孩子太緊張就要及時停止,如果孩子表現很好,要鼓勵孩子的行為,如此反覆一段時間後,孩子會有所突破,直到孩子敢於嘗試著碰觸小狗。孩子也會從自己的變化中感受到挑戰的力量,產生自信。

    當然,孩子膽小的原因千差萬別,處理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父母的耐心和接納。《父母效能訓練》中說:當一個人感受到自己被他人完全接納的時候,他就能破繭而出,開始思考自己希望做出什麼改變。

    孩子受到驚嚇後,大人怎麼安撫?

    孩子受到驚嚇後,大人應該在第一時間抱緊孩子,讓他感受到安全感,不要急著對孩子說:“沒關係,不要害怕。”此類的話,因為這種話只會讓孩子感受到不認同和不接納。

    大人要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害怕,爸爸媽媽和你在一起,我會和你一起面對它。”

    等孩子心情平復後,大人不要刻意逃避當時的場景,因為逃避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很長時間都走不出這個陰影,而且還會出現退縮、粘人等等狀況。

    如果孩子已經產生了陰影,變得膽小退縮,大人不能急於讓孩子擺脫陰影,逼著孩子訓練,因為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心理問題。

    大人應該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透過以下方式,讓孩子逐漸走出陰影。

    比如:孩子是在遊樂場被大孩子猛烈衝撞造成驚嚇,從此很長時間不敢去遊樂場,那麼大人就需要和孩子一起回憶當初的畫面,對他說:“寶寶昨天玩滑梯的時候被哥哥撞倒了,你感到很害怕。”如果孩子聽到後,還是會哭,那麼大人只需要抱緊孩子,讓他把情緒全部發洩出去。

    幾次後,孩子如果可以平靜的聽到這件事,大人就要給孩子講繪本或故事,透過故事中的人物告訴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

    如果孩子還是不敢去,也可以和孩子在家裡玩過家家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反覆重複這樣的場景,直到恐懼消失,幾次三番後,孩子便會從驚嚇中徹底走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女年齡相差十歲存在愛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