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立禪1
-
2 # 子衿讀歷史
中國自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的這兩千多年時間裡,王朝不斷在更迭。一個王朝初期,皇帝都吸取前朝滅亡教訓,以史為鑑,與民休息。做出很多有利於老百姓的政策,如減輕刑罰,輕徭薄賦等。因此在王朝初期都曾出現過盛世局面,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
一個王朝的衰落基本上都是從中後期開始,這主要原因是長期安樂的生活,使得皇帝駕馭的這個朝廷政權開始墮落。朝廷中樞決策一旦出了問題,地方上的行政組織就會混亂不堪,為所欲為。比如魚肉百姓,剝削壓迫。這樣勢必引起反抗鬥爭。
明朝萬曆皇帝親政三年後,便逐漸出現怠政現象。明初廢除宰相制度,皇權至上,內閣沒有決策權,皇帝不上朝,整個朝廷一片混亂,很多朝中大員紛紛離職。自上而下出現政府機制的紊亂,救災、官吏升遷、民生等情況都是地方官員私心壓榨,因為沒有朝廷的監管,膽子自然變大。
所以,中國傳統時代的政權更迭是一種必然,就是說一個王朝的滅亡是一種必然。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是這個道理。
-
3 # 基層農人
首先否定,一個朝代的滅亡,既沒有周期性,也不是發展週期的必然性。它的滅亡,是由當時的統治觀念和階級矛盾的最終激化所決定。
如果說是歷史發展的週期性,那為什麼有的朝代能延續二三百年,而有的朝代如秦皇朝,在聲勢赫赫下完成了六合一統,又在匆匆變革十幾年多統中滅亡。
所以它並不是歷史發展週期的必然,而是由當時的統治制度,政局狀況,社會現實和多種因素下,內部矛盾的分化直至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的進一步激化,所倒致的必然結果。
象夏桀王殘忍成性,流淫無度,激起人們強烈的怨恨,被商滅亡。周的大分封制,又給許多諸侯國創造了條件,隨著勢力的不斷強大,各自野心具增,自立小國,直至春秋戰國,連年征戰,互相兼併,互相被滅,從秦一統後,皇權至上,專制集權,以後各朝效仿沿用,至明清時,皇權專制更加強化,人們思想嚴受控制,特務機關亂立,文字獄等也牽連九族,對內酷刑殘暴,對外委屈求全,亂鑑不平等條約,對入侵者採取不抵抗行為,對勞苦貧民橫徵暴斂,無所適從,經濟狀況落後,國力物力相對潰乏,貧民生活被受奴役,朝庭之內,生活奢侈,互相攀比,流於朝政,政治腐敗,社會混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怨民憤進一步激化,各路仁人志士,揭杆而起,貧苦農民更是響應,風起雲湧,直至辛亥革命的爆發,清朝的瓦解,才結束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
-
4 # 達o芬奇密碼
糧食決定論。清朝以前,紅薯,玉米等高產料作物沒有傳入中國。中國面積雖大,但土壤肥沃的地方太少。古代又沒有糧種和化肥。所以養活不起一億以上的人口。從商朝到明朝。人口都是幾千萬。一個朝代進入盛世,人口增多。一旦出現饑荒。將會有很多人餓死,也有很多人造反,但老百姓都去打仗了,為什麼糧食還是夠吃?因為屠城或者搶老百姓的糧食。每次改朝換代,國家人口減少一半以上,上千萬的人口減少,他們可不是打仗死亡的。人口減少,耕地夠用,進去盛世
-
5 # 朕說
朝代為什麼會滅亡,看完本文,你將能回答以下問題:
· 為什麼朝代會滅亡?
· 為什麼王朝基本撐不過三百年?
· 為什麼朝代末期沒有蓋世英雄出來力挽狂瀾?
· 如果王安石、張居正等變法者還活著,王朝的壽命能不能繼續延長?
為了方便說明,先簡化模型,從前有個王朝,全國一共有六個人,分別是皇帝(由黃桑扮演)、官員(由保安、小太監扮演)、還有三個農民:一號、二號、三號。
全國總共有六塊田地,一開始皇帝宣佈,一人一塊土地不要搶,你們好好種地交糧,官員給朕好好監督——這叫國家控制戶籍。
一號二號農民老實地領了1塊地,三號農民卻偷偷領了3塊地——這叫隱瞞土地。
大家一人交一份糧食,所以此時國家收到了三份糧食,農民也有剩下糧食,大家都很開心——這叫開國盛世。
四號五號農民來了,四號農民領了最後一塊地,五號農民無地可領,只好向三號農民借地耕種,並答應把糧食給三號,反正有人幫忙上交糧食,三號乾脆不幹活了,五號就慘了,要交兩份糧食,一份給國家、一份給三號,生活比一號二號慘多了——這叫地主豪強與佃農。
於是國家一共有五份糧食,皇帝躺在家裡,看著糧食不斷變多,心想國家不斷髮展,朕也起不了什麼作用啊,還是躺著算了——這叫無為而治。
這裡這麼舒服,當然很吸引人,所以農民六號七號八號也來了——這叫人口快速增長。
六、七、八號也沒有土地,只好紛紛找三號租借土地,三個人耕兩塊地,三號農民膨脹了,他用糧食收買官員,讓官員不要登記這些人的戶口,國家就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了,於是這些人就專心為他耕作,不用再向國家交糧食——這叫隱匿人口。
官員也膨脹了,他叫每人交1.5份糧食,自己留下0.5份,剩下1份才上交給國家——這叫貪汙。
這時外邊出現了一個人,這人不會自己種地,專門過來偷糧食,還揍農民,大家都很頭痛——這叫外族入侵。
糧食被偷後,還連續下了幾天雨,土地都淹了——這叫自然災害。
四號的地淹得比較厲害,沒辦法上交足夠糧食,三號說,我有很多糧食,我用糧食買下你的地,你不就可以上交了嗎,四號迫不得已,只好把土地賣給了三號,三號轉手把土地租借給了五號,這下不用三個人耕兩塊地了——這叫土地兼併。
王朝畢竟還是有積蓄的,挺過了自然災害和外族入侵,但農民們紛紛哭窮,都說自己交不出糧食啊,皇帝這才反應過來,一琢磨,不對啊,怎麼農民越來越多,上交的糧食還少了?經濟還怎麼發展啊?——這叫盛世背後的危機。
可能有同學已經暈了,不明白為什麼少了,這裡我們先暫停梳理一下,首先三號已經是大地主不用工作了,四號賣掉土地暫時有糧食,不用、也不能工作了(可能以後就慘了)。
所以現在還在耕地的有一號二號五號六號七號八號,一共產出六份糧食。
國家實際上一共有八個人,但由於六、七、八號沒有被登記,國家以為只有五個人,實際上有六份糧食,國家只收到一號二號五號的三份糧食,六七八號的三份糧食被三號拿走了,於是在皇帝的眼中,明明農民從三個變成五個,怎麼還是隻收到三份糧食呢?還要多養兩個人——這叫中央與地區的資訊不對稱。
這時一位蓋世英雄橫空出世!他看穿了真相,他整頓經濟、調整稅法,清查戶口、重新丈量土地,將這些被隱匿的人口和土地重新找出來,他整頓行政、精簡官員,試圖減少貪汙受賄,讓行政效率變高——這叫改革變法。
但是三號農民不幹了,重新登記六七八號,他們就得把糧食上交了,給我的就少了,這是搶我錢啊,官員也不幹了,你監督我,我搞不了小動作,還怎麼掙錢——這叫觸動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三號和官員一看自己的糧食變少了,趕緊進一步剝削農民,好維持自己的利益,這下農民也不幹了,一開始變法還挺有成效,國家收到了一部分藏匿的糧食,但是所有人都開始消極抵制變法,所以變法也執行不下去了——這叫國家控制力減弱
偷菜的人來的更瘋狂了,皇帝一看之前的糧食也快沒了,沒糧食怎麼吃飽打架啊,沒辦法,只能下令,大家以後要交兩倍糧食——這叫苛捐重稅。
農民終於爆發了,拼死拼活都在養別人,自己都快餓死了,搞毛呢,老子不幹了,於是鋤頭一扔,頭巾一戴,大家紛紛響應——這叫農民起義。
終於連皇帝也不幹了,拉倒吧,到處都是自然災害,外面還有個瘋狂偷菜的人,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怎麼玩?
於是朝代滅亡了,這個劇情是不是很熟悉?
因為每個朝代的劇情都大同小異,一開始資源遠比人口富足,但是隨著人口增長,資源逐漸不夠,擁有更多資源的人很容易獲得更多資源,使得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最後只有透過戰爭或者瘟疫,把社會資源重新洗牌了,這個週期一般一兩百年就結束了,不超過三百年。
外族入侵、自然災害,宦官亂政、農民起義,都是表面現象,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中間階層架空了國家,最根本的原因也只有一個:資源分配不均。
可怕的是,自從王朝建立之初,這種分配不均就開始了,更可怕的是,它就只會朝一個方向不斷負迴圈,所以明白了嗎?
朝代的覆滅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三號一開始多佔了兩塊地啊。
回覆列表
我想,這個所謂的朝代,是指一個政權,不是指一個由生產力決定的生產方式。例如由銅器生產力決定的奴隸社會生產方式,無論誰當王帝都屬於奴隸社會生產方式時代。因此,這個朝代的變革,不是生產力決定的生產方式變革,而政權的變更,不屬於歷史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