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數學蔣一刻
-
2 # 蒼浪若水
波斯灣是一個潛在的火藥桶。最近因為美國和伊朗槓上了,堆積的乾柴越來越多,烈火燃燒帶來的刺激越來越大,火藥味越來越濃,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可是,波斯灣位置特殊,火一旦點起來,燒到什麼程度,能不能控制住,會不會燒到自己,直接當事國—美國和伊朗都在反覆掂量。
雖然,前邊已經有美國大兵壓境,海灣油輪被炸,美國無人機被打,伊朗被網路攻擊等陸續點火的行為,但總體上雙方還是能夠有所剋制,還沒有完全撕破臉皮,還沒有完全喪失理智,畢竟牽一髮而動全身,發動戰爭,真的會點燃起波斯灣的熊熊大火。而波斯灣交織著很多國家的利益和關注,真把火燒起來,到時候,處在波斯灣的伊朗當然首當其衝損失最大,但美國的盟友以色列,沙特等也難獨善其身,就連美國恐怕也難置身事外。
而且,兔子急了還會咬人,一旦逼急了,弄不好,美國真會被伊朗咬上兩口,到那時可就得不償失了,美國不會幹賠本賺吆喝的買賣。目前,雖然,打擊伊朗的戰爭準備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但,赤膊上陣真刀真槍地一對一單挑,美國一般不願意這樣毆鬥;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所謂假借聯合國的授權,一意孤行地開戰,好像底氣也不是很足;開打後,會不會像越戰那樣陷入泥沼,或者螳螂撲蟬,有沒有黃雀在後?特朗普一班人就算再魯莽,也得反覆掂量。目前來看,把波斯灣這個火藥桶點燃起來的後果,美國權衡再三,還是猶豫未斷。不過,歷史上,戰爭往往會被一些意外情況所觸發,已經越來越滾燙的波斯灣隨時都可能被煽風點火的人故意擦出來的火星所引爆。局勢發展走向何方,取決於雙方領導人的判斷力和一些蝴蝶效應的影響力。
-
3 # 胡家成
伊朗近日擊落美國全球鷹無人機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鷹派勢力的鼓動下,本來準備動手,但在計劃實施前10分鐘收回了成命。特朗普24日簽署新制裁令,美國將制裁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及其辦公室,阻止其獲得財政資源。美國財政部還針對50家伊朗銀行、伊朗航運部門以及一家航空公司和超過65架飛機實施制裁。美國在暫時取消軍事打擊的同時,對伊朗還發動了網路攻擊。
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抨擊美國的行為是經濟“恐怖主義”,伊朗海軍總司令卡扎迪表示,伊朗可以製造出另一個擊落事件作為對敵人的迴應。
看來美伊局勢持續升溫,波斯灣乾柴能點燃起來嗎?
首先看美國方面。美國首先利用“交易的藝術”,在經濟上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美國想讓伊朗石油零出口,基本上做不到,畢竟世界那麼大,美國不可能管的面面俱到。隨即世界第一軍事大國拿出了殺手鐧--軍事施壓,把航空母艦、戰略轟炸機、導彈叢集搬到伊朗家門口。大牌的軍事圍剿,按照美國的合理想象,伊朗別無選擇,只有乖乖投降的份兒了。
伊朗確實不是吃素的,波斯人倔強、堅毅、冷靜的性格完美地體現。任憑美國怎麼施壓,這個“打不死的小強”平靜如水,冷靜如冰,堅決不與美國談判,除非美國改弦易轍,回到2015年的協議上。美國終於放下了身段,拳頭高高地舉起,輕輕地放下,甚至提出“無條件”談判。特別是在無人機被襲後,特朗普居然給伊朗臺階下,說伊朗不是故意的,昔日那個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王者,這種作派聞之未聞。
美國根本就沒有與伊朗打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準備。這種做法美國玩不起,伊朗不是20年前的伊拉克,美國也不是20年前的美國。與伊朗玩,最終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從伊朗方面來說,跟美國互掐了40年,美國憑藉其強大的實力對伊朗在世界範圍內實行封鎖,伊朗的日子總體來說並不好過。伊朗之所以同意簽訂伊朗問題核協議,就是它也想擺脫核困擾,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實際上,伊朗比美國更不想打仗。
回到現實,美國只不過是以核問題為幌子,其真實目的是打壓伊朗,遏制伊朗的發展,防止伊朗勢力在中東做大。伊朗如果同意美國重新談判的要求,決不僅僅是檢查核試驗那麼簡單。與其繳械投降,不如絕地反擊,後者至少還有一條生路。所以伊朗至今都沒有低頭就範。當然,伊朗打掉美國的無人機而不是載人機,實際也在試探美國的底線,不想把事情做絕。
從目前來看,美伊雙方都不想打,也都不敢打,只好打打嘴仗,磨磨口舌。但是美國的鷹派勢力想打仗,美國的中東盟友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想打仗,伊朗扶植的中東什葉派組織想打仗。中東本來就是一個火藥桶,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派系矛盾、國家矛盾互相交織,牽一髮而動全身,一件小事,一個動作,隨時都有可能擦槍走火。中東局勢一旦失控,將如干柴烈火。中東又是石油重地,全世界都會聞到糊焦味,那是一場真正的地緣災難。
回覆列表
事實證明,在冷靜下來後,特朗普軟化了立場。“我不只是說那個國家犯了個錯,而是說那個國家指揮之下的某個人,犯了大錯。”特朗普表示他很難相信這是故意行為,“幸好,無人駕駛飛機上沒有人。否則那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而美國時間21日早晨,特朗普連發4推,詳細描述了他在進攻發動前10分鐘撤銷打擊命令。雖然令人感覺箭在弦上,但是從他的推特中可以發現幾條有意思的資訊:
1.特朗普表示,如果美國發動進攻,伊朗將傷亡150人。考慮到美伊之間的軍事力量差距,這點傷亡人數證明這將是一場極其小規模的軍事行動,表明美國現在並沒有能力或者是相應的部署來與伊朗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正面戰場較量;
2.特朗普表示取消命令是因為打擊會造成人員傷亡,而伊朗雖然打下了美國飛機,但沒有人員傷亡。這表示美國當前的種種施壓行為、挑釁行為並不是為了尋找戰爭的由頭,而是僅僅是為了實現相關戰略目標而挑動地區緊張局勢。
因此我認為美國並不會真的對伊朗發動戰爭,其種種的打壓行為僅僅是為了利用伊朗來對其他利益攸關方進行打壓,已實現其戰略目標:
先來看美國:
美國還是希望以伊朗為槓桿,撬動以下幾個戰略目標:1.要挾歐洲,一來藉口伊朗導彈開發程序逼迫歐洲在北約軍費上加大投入,二來在俄歐尋求改善關係之時,利用伊朗與俄羅斯的緊密關係來分化俄歐,三來利用歐洲與伊朗的經貿往來違反美國製裁,而在美歐貿易摩擦中增加底牌;2.製造地區緊張局勢,轉移巴以矛盾,為即將推出的中東“世紀協議”做出鋪墊與準備;3.在國際油價畢竟50美元這個頁岩油開採成本線之時,透過中東亂局,刺激油價上漲,以保護其國內頁岩油產業;4.利用對伊強勢態度,來滿足國內對伊強硬的政治正確,從而提升特朗普在連任競選中的民意支援度。
再來看歐洲:
在伊朗問題上,歐洲期望的是順勢而為,透過美國在伊朗問題上展露出來的獠牙,來營造輿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擺脫美國影響力:1.利用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對其利益產生的影響,炒作輿論,來建立美元結算體系之外的歐元結算體系,從而進一步強化與推擠歐元的國際地位,從而擺脫美國利用美元對其無形的剝削;2.利用伊朗問題造成的潛在軍事及難民問題,來推進歐洲軍事一體化,擺脫北約的影響與控制,元件歐洲聯軍,強化軍事力量與軍工生產能力,重新武裝自己,以確保政治及外交上的獨立性;3.利用伊朗問題,轉移國內注意力,轉變輿論關注方向,從而改善與中俄特別是俄羅斯的關係,從而穩定其東部能源通道,確保能源安全;4.強化歐洲在伊朗的存在,從而確保歐洲對其能源命脈波斯灣的控制能力,從而保障其能源安全。
再看伊朗:
伊朗現任魯哈尼政府屬於溫和派,主張透過外交手段來處理爭端,總體來看,還是比較冷靜理智的。而透過最近伊朗政府與美國政府的表態可以發現,雙方都在謹慎的把握著這場表面衝突的尺度,並且都暗中畫下了底線,特朗普已明確表示,不謀求伊朗政權更迭,而魯哈尼也說,不會同任何人開戰。因此可以說,雙方都已經形成相當的默契,以維持一種鬥而不破的局面。
此外,美國目前沒有對伊動武的財力。特朗普上任之後,因其大幅度的減稅政策以及貿易摩擦帶來的負面影響,聯邦政府債務增長速度再創歷史,總額達到22萬億美元。而要知道,在於伊朗實力相當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共計投入3萬億美元,而當時美國之所以有能力進行這樣一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全因克林頓時期,美國財政歷史性的實現盈餘,聯邦政府債務不斷縮減。而2018年,美國財政赤字達到了驚人的1.9萬億美元,著實已經沒有能力支援這樣一場戰爭了。
並且,這次被擊落的僅僅是一架無人機,雖然這是一架單價高達1.9億美元的奢侈品,但是在美國輿論中,只要沒死人,都不太會造成輿論壓力,來影響政府的態度。並且,這也不是第一次伊朗將美國無人機搞下來了,所以見怪不怪。
因此,可以看出,美國當前不想打也沒能力打,而伊朗軍方雖然血氣方剛,躍躍欲試,但文官政府還是保持了較為理智與剋制的態度。而透過目前美國政府與輿論對於此事冷處理的態度來看,不論這飛機是否侵入了伊朗領空,都不會對當前的伊朗局勢造成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