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間清音俗世留

    立春以來,全國各地低溫陰雨天頻現,天氣變化劇烈。養殖戶最怕的就是在升溫過程中突然的降溫降雨天氣,尤其是擔心很厲害的“倒春寒”。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後期(一般指4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

    目前除了南方部分地區溫度比較高,其餘地區還處在冬季,尤其是中東部地區受這一波冷空氣影響,持續的陰雨低溫天氣,讓人非常難受。今年會不會有倒春寒的天氣?不好說,這樣的異常天氣沒辦法預測,只能提前做好一定的防範工作,尤其是一些已經放苗了的塘口更要注意,如果碰上了倒春寒天氣,養殖戶又沒有做好一定的防範措施,很容易導致這一個養殖週期非常麻煩。針對不同的影響因素要採取不同的措施:

    低溫多雨

    開春氣溫尚低,降雨增多,首要任務是防寒防雨:加高水位,保持在2米以上,加固塘基,提高池塘保水能力;經常檢修防寒棚,氣溫回升後或中午前後可揭開棚蓋,以利通風透氣增加溶氧;於上風處搭防風障,防止冷風直接吹襲池塘;圍養水葫蘆,阻止塘水上下對流,推遲塘底降溫的時間。

    低溫時不宜捕魚,網捕時魚群被迫劇烈活動,增加其體力消耗,加快其體質下降;有些品種的魚如羅非魚會於水底叢集以相互取暖,捕魚時會使魚群受驚散開,造成凍傷。

    寒潮天氣雨水比塘水溫度低且偏酸性,故要在魚塘的四周挖一條深0.5米、寬0.7米的排水溝,方便及時排除雨水,防止塘內溫度和酸鹼度進一步降低。

    病害增多

    入冬時水溫下降,致病菌的致病性降低,魚病減少,養殖戶減少或不再採取防病措施,致使致病菌存活於魚體內或水體中。越冬期間致病菌長時間慢速繁殖,並在入春後水溫回升期繁殖速度加快,數量陡增,致病力增強,危害增加,再加上越冬後魚體體質下降,魚病發生增多。

    近期氣候不穩定雨量增多,淡水養殖魚類的水黴病、愛德華氏病和纖毛蟲病等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將會升高,要對越冬池實行殺菌消毒。

    常用藥物和使用濃度分別為:“水黴淨”0.15ppm,“鉑立康”0.1ppm,“安潔”0.5ppm等。

    針對錨頭鰠等寄生蟲病的防治對策是:“混殺”或“魚蟲清”0.1ppm兌水稀釋2000倍後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續2-3次。

    水質突變

    春季低溫陰雨和忽冷忽熱的天氣導致池塘內的藻類大量死亡,水體溶氧減少,水中有益菌群活性降低,水色變黑。水質的惡化造成塘魚浮頭,甚至死亡。遇到上述情況應及時換新水(換水15-35釐米為佳),並將“解毒應激靈”粉劑1ppm兌水稀釋後全池潑灑,以淨水解毒、凝集懸浮物和適當平衡酸鹼性,改善水質。水溫較低時要適當加大用量並使用“安進巨能氧”給水體增氧。

    另一方面,浮游植物的生長跟不上浮游動物的繁殖速度,被大量吃掉,致使原來青褐色的塘水變清變透。

    其對策是:及時注入新水或施用“安進巨能氧”,以增加水中溶氧;同時全池潑灑0.1ppm的“混殺”適當控制浮游動物的繁殖速度;同時追施“矽藻壯”+“安進肥霸”+“球藻壯”等產品促進浮游植物生長繁殖。

    除以上措施外,還要注意隨氣溫變化適時、適量投餌,並新增“酶益添”、“黃連康”、“複合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強劑和定期投餵藥餌,增強體質,提高抗病禦寒能力。此外,要及時撈出凍傷、凍死的魚防止水質被汙染。

    春天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肥水,而且很多時候都需要在低溫期進行肥水,但早春肥水難是出了名的,早春肥水為什麼會那麼難?通常我們說的肥水,指的就是水體藻類的丰度,即藻類的種類和數量。所以,要想肥水,那就要從藻類的生長和繁殖說起,藻類的生長主要受3個因素的影響:藻種、光照和營養,當這3種因素同時滿足時,藻類才能生長和繁殖。

    1、藻種

    雖然藻類可以無性繁殖,但是必須要有藻種才行。由於初春伊始很多池塘清塘了,缺乏一定數量的藻種,加上水溫低,晝夜溫差大,光照強度弱,導致藻類自然生長繁殖速度慢,表現為水體透明度高,水質清瘦,水體溶解氧低等問題。

    所以說清塘是把雙刃劍,清塘藥用量少了達不到效果,用量多了又會導致藻源藻種的缺乏,在春天肥水的時候事倍功半。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好的水源,可以及時引有藻相進塘補充,也可以一開始的時候,用帶有有益藻種的生物肥“矽藻壯”、“肥源”、“肥水專家”等來施用,效果顯著。

    2、光照

    藻類又稱為“浮游植物”,是含有葉綠素的,其生長和繁殖也是需要光照的,白天透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晚上則消耗氧氣。

    春季氣溫較低,且氣候不穩定,早春三四月份的光照本身就相對弱,湖北每年從開春到4月都多雨,藻類繁殖所需光照強度與時長都不充足。華中地區越冬停食早,隨著開春水溫逐漸提高達到吃食魚開口溫度後,投餵操作容易造成魚鬧食,水體渾濁導致藻類對光照的利用效率低,藻類的光合作用直接受到影響,非常不利於藻類的生長。所以養殖戶在肥水之前,最好是查天氣預報後,能有二天連續晴天,再進行肥水。

    3、營養

    1、基肥不足

    藻類所需的營養主要是無機鹽和小分子有機物。華中地區前期投餵量較少,水體可轉化利用的營養鹽少,缺少外源營養輸入,池塘基礎肥力低。

    2、肥料選擇

    部分客戶對漁肥認識不足,無機肥肥水價格低廉,雖然起肥快,但肥效往往持續時間短,且使用不當容易對養殖生物造成刺激,影響生長。

    有機肥類中大多數屬於大分子有機物,但這種大分子有機物是需要芽孢桿菌等細菌的分解才能轉化為小分子有機物和無機物,從而供藻類吸收利用的。早春溫度低,細菌的分解能力弱,所以這個時候大分子有機物的分解速度就很低。這個時候,即使補了很多肥,但是藻類仍舊長的慢,有可能水沒有肥起來,反而因有機質過多而氨氮升高、水體發黑。

    3、施肥方式

    現溶現用的施肥方式導致肥分釋放不充分,影響肥效。

    解決思路:

    ①主用“矽藻壯”、“肥源”、“安進肥霸”等氨基酸類肥料,讓藻類直接吸收利用,輔助補充生態平衡肥,延長藻類生長週期;

    ② 泡肥操作。

    還有個肥水難的問題可能不少朋友會忽略掉,重金屬超標或者pH值過高過低,都會導致肥水困難。重金屬超標,經常是出現在工業化汙染高的江湖河水源地帶,舉個例子,蘇北,蘇南地區有些地方的自然水源就是鐵嚴重超標,這些溝湖抽出來的水,接觸的時候稍為長一點,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就可以看到一層鐵鏽在水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塘口鐵鏽水色的成因。

    濃度過高,導致藻類不能維持胞內和大環境之間滲透壓的平衡,而導致藻類死亡,沒法繁殖起來。養殖戶如果發現塘口水體pH值過高,得去分析原因,看是否是鹽鹼地,還是因為使用石灰或其他其他東西消毒時而引起的或是塘口水質本來就PH偏高。

    若水質pH值過低,原因可能是淤泥太厚,改造底層土壤不徹底,一般都會出現塘泛酸,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找到了肥水難的原因在哪裡,再找到正規產品針對性肥水,一般來說就會比較順利的,當然了,每個地方的養殖環境差別比較大,再加上天氣多變,養殖戶要根據自己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操作,不能盲目照搬過往的經驗。

  • 2 # 終歸農村

    “倒春寒”來襲,養殖戶如何做好防控工作?

    倒春寒,是春季出現的一種異常的天氣,本是逐漸上升的氣溫,突然溫度下降,寒冷程度不亞於冬季。這樣的異常天氣,不僅會影響到種植業,對於養殖業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比如對於水產養殖的影響,劇烈的溫度變化,會影響到魚體內胰脂肪酶、蛋白酶等的活性,進而影響攝食。同時,也會影響到魚的免疫系統。那麼,對於倒春寒如何做好防控工作呢?

    這裡以水產養殖為例進行分析,建議採取如下的防控措施。

    做好防寒費措施

    倒春寒到來,首要任務是防寒防雨,建議:加高水位,保持在2米以上,加固塘基,提高池塘保水能力。同時,要在倒春寒到來之前,經常檢修防寒棚,並在氣溫回升之後或者中午前後揭開棚蓋,以利於通風透氣增加溶氧。此外,可以採取一些其他的措施,比如搭建一個防風屏障,阻止冷風直接吹襲池塘。

    總之,就是避免倒春寒帶來低溫,影響水面溫度,進而影響魚兒或者其他水產品生長。

    做好病害防控措施

    倒春寒不僅帶來低溫影響,在之後的溫度上升過程之中,會帶來細菌性疾病爆發。其中,原因就是魚體消化道和池水維生物在溫度上升過程之中加速繁殖所致。

    對此建議在氣溫回升的過程之中,選擇在晴天中午多開增氧機,可避免因為水體分層加劇帶來底部缺氧。同時,及時對水體進行消毒,減少病原菌大量滋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直腸癌改道後,又從肛門出褐色的東西,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