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仙人球花442

    曹公曾有詩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說明曹操並無代漢之意。

    大家都知道,東漢未年,政治一片混亂,有野心的都想撈一把,最明顯有此慾望的當董卓,二袁還有劉備,這幾人中當數劉備最聰明,董卓最笨。

    曹操為了政治清明,先借機迎獻帝到許昌,先為自已樹威,為後來治國打基礎,因他深知,憑他的資歷,在朝中是沒人支援的,所以必須使人怕他,這樣以後自已提出的治國措施才能暢行無阻。事實證明,在曹操治理下,確實是強於以前。

    而劉備聰明之處在於打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除賊扶漢!如此一些反對曹操的人自然大肆宣揚,為劉備造勢。

    而羅貫中寫三國恰以劉備為主而寫,但書中好多細節深思的話,都能推出劉備的野心。

    三國演義是本好書,讀一輩子也未必能讀懂!

  • 2 # 童146569245

    曹操被人稱為賊而劉備卻為後人稱道。依在下看來,這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對後世的影響太深遠了。在小說中,羅貫中先生抑劉貶曹的主題思想,早已根植於億萬讀者心中。而如今,歷史學家們早已給了曹操一個公平的評價,那就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而反觀劉備,經過漫漫歷史長河的洗滌,留給後人稱頌之處,卻是少之又少。

  • 3 # 晨曉cc

    |劉備(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時期曾任丞相,後加封魏王

    |上面可以看出,劉備出自於皇室,而曹操出身於微末。劉備造反,可以叫家裡內訌。曹操造反便是外人來偷,搶東西。出身問題便決定了曹賊之名。

    |封建主義的社會輿論比現在還要可怕而且那時候的人還好忽悠。各位可能都聽過,“劉邦斬白蛇”,“石人一隻眼,調動黃河天下反”等等封建造反故事,那時候造反也是需要理由的,所以有識之士隨便編那麼一個理由,忽悠一下普天百姓,便造反了。社會輿論方面,劉備要比曹操做的好多了。

    |挾天子以令諸侯,造反大忌,史實證明,造反要偷摸摸的造反,別太高調不然會捱打的。但是曹操不會,大搖大擺的把天子挾持,號令諸侯,言官們能慣著他這個臭脾氣嘛,紛紛開罵。

    |曹賊之名,如此而來。

  • 4 # 勇往值錢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為什麼稱之為曹賊呢,因為曹操有幾件事做的很不地道,曹操在被董卓追殺中,逃跑中到一戶人家中,人家留下他,還要招待他,人家殺豬,曹操卻起疑心,把人家一家老小都給殺了。他這是忘恩負義。還有名醫華佗為曹操治療頭痛病,是他把人家請來的,華佗提出治療頭疼方案開顱手術,曹操又起疑,認為華佗要害他,就把一代名醫華佗給殺害了。還有曹操殺了一位有學位的大屬儒孔融。這三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都讓曹操給無辜的殺了。特別是曹操說的那句話,更顯示他的為人極為自私無情,叫做"寧讓我負天下人,決不讓天下人負我。為什麼三國演義裡的劉備能受人尊敬呢,因為劉備受人尊敬呢?因為劉備同情老百姓姓,還有仁義。

  • 5 # 水一白聊歷史

    曹操捱罵跟關羽成為財神一樣,也是隨著歷史發展不斷形成的,不能把這個鍋全讓羅貫中和《三國演義》來背。

    1、曹操在魏和西晉時期地位還是非常高的。

    魏是自家的買賣,就不說了,而晉武帝司馬炎因為是接受的曹魏禪讓,以承襲曹魏正統正居,自然更不會貶低曹操。陳壽的《三國志》裡面把曹魏寫作正統也是很合理的了,陳壽稱讚曹操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可見一斑。

    2、東晉劉宋開始出現貶曹小浪潮。

    東晉立國屬於偏安一隅,佔的也是當年東吳的地盤,就開始有人想要擺脫承襲曹魏的傳統了。東晉的習鑿齒首先提出曹操“篡逆”的說法,提出“三國之時,蜀以宗室為正,魏武雖受漢禪晉,尚為篡逆”,甚至提出“皇晉宜越魏繼漢”,打算將魏從正統中抹掉,直接由晉繼漢。

    到了劉宋時期,因為劉宋老大劉裕本來就是漢室子孫,而曹氏又是從老劉家手裡奪得的天下,劉裕對曹氏心存怨恨也是正常的。他的大侄兒劉義慶寫《世說新語》的時候,自然對曹操父子免不了多加貶損。到了這個時候,稱讚曹操才能的開始越來越少了,相反形象曹操奸詐的開始佔據主導優勢。不過這時,還主要是統治階層的貶低。

    3、南唐兩宋時期曹操就已經墊定“亂臣賊子”的稱謂了。

    五代十國的南唐,跟東晉比較類似,樂於偏安江南,故自比孫吳,視後周、北宋為曹魏,所以開始對曹操大加攻擊,極度誇大甚至編造了曹操殘忍好殺的故事,因此在當時的江南開始流傳大量的反曹故事。北宋時的民間百姓,就已經聽說三國故事時聞劉備軍勝而喜,聞曹操軍勝而悲了。

    兩宋時期,曹操的功績已經少有人提了,開始以“亂臣賊子”的形象所替代。儘管《資治通鑑》中曹操的形象還算公正,但其他文人可就不那麼客氣了。朱熹作《通鑑綱目》時甚至以劉備的年號來代替黃初承建安(黃初元年即建安二十五年,曹丕接受禪讓)年號,南宋稱曹操是“當今女真,蒙古胡虜也”,蕭常受歐陽修義理史學的影響,因不滿《三國志》以曹魏為正統,重建歷史事實,寄寓褒貶之意,以蜀為正統寫了一本《續後漢書》。在兩宋時期,三國故事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講史了。

    4、《三國演義》的流行使曹操的負面形象更加文學的流傳開來。

    《三國演義》的成書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是由宋元以後的各種版本的講史、民間傳說、話本及戲曲故事,並以《三國志》及《裴松之注》的人物及時間主線為基礎寫成的。當統治階級的好惡導致民間普通老百姓對三國故事開始有傾向性的時候,《三國演義》崇劉抑曹的基調和主題也就難以避免了。

    而隨著《三國演義》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曹賊已成,玄德無奈稱帝也就順理成章了。

    5、近代的不斷“評反”使得曹操形象逐漸歸於正面。

    隨著章太炎、魯迅、孫中山、毛澤東等一大批近代知名領袖、人士不斷地為曹操“評反”,曹操的形象到了20世紀就基本逐漸歸於正面了,我們現代人也能夠更加公正的從各個角度來評判歷史人物。

  • 6 # 青石之衣

    漢朝是劉氏天下,劉備成立的是蜀漢政權,名義是漢的延續!曹操是漢臣卻架空漢獻帝,權傾朝野為所欲為,好比王莽董卓之流。

  • 7 # 野馬神風

    關於曹操與劉備的功過是非歷史早有定論,僅從《三國演義》這部流傳甚廣的小說來看,曹操是名符其實國賊。賊者,盜竊之徒稱謂。曹操是盜墓者的祖師爺,讓軍隊掘人家墳墓,乃至盜墓之賊流傳於今。即為漢相,就應該盡臣子之道,恪盡職守,扶保漢室江山。但此老賊卻挾天子號令天下,竊取國權,進九錫,加魏王,玩皇帝於股掌;對外稱漢相,欺世盜名,騙百姓於無知,歌功頌德,其功蓋過高祖。知其有曹而誹漢。《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什麼讓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而非漢?又為什麼三國指魏、蜀、吳?魏王即是漢朝臣下,怎麼又可稱一國?其實,羅先生暗喻曹操是名副其實的竊國奸賊!

    而劉備以仁德取天下,為不捨追隨之百姓,被曹兵追至圍困,差點被擒獲,爰民之心可鑑。當皇帝后仁德施於天下,惠及蒼生,豈能不受百姓擁戴?

  • 8 # 愛歷史君

    曹操確實沒當皇帝,他的皇帝稱號是他的兒子曹丕即位後追封的。至於曹操被罵曹賊,是宋朝開始的。

    (曹操劇照)

    北宋之前,大體上歷代王朝是承認曹魏為正統的——即曹魏是中央王朝,劉備孫權只算地方割據勢力。到了北宋時期,民間開始認可劉備,覺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個奸臣。

    南宋時期,情況又發生了變化了,北方的金國、蒙古人相繼崛起並且金人、蒙古人不同程度漢化。南宋朝廷開始變成類似於劉備集團那樣的“地方政權”了,於是南宋官方和民間都希望像劉備那樣“北伐中原”“驅除奸兇”,劉備的地位空前提高。

    等到了明朝初年,《三國演義》橫空出世,民間“尊劉貶曹”的政治傾向徹底成熟。

    (劉備等人的劇照,這些人都成為“復興漢室”的旗幟)

    因此,曹操成為“漢賊”;而劉備一心光復漢室江山,早已成為黎民百姓心中的英雄。

    (“北伐中原,恢復漢室江山”,成為後代王朝尤其是南宋或者明教等反抗外族統治的一面光輝旗幟)

    總之,在一些三國戲劇和《三國演義》的影響下,曹操的稱帝之心就是“大逆不道”、“謀朝篡位”;劉備保漢室,稱帝就是“情有可原”。而且劉備稱帝的時候,漢獻帝早就被逼退位了,劉備稱帝正好扛起了“興復漢室”的大旗,因此這不是謀朝篡位,而是為了“恢復漢朝江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隊對陣阿曼隊的主裁判被亞足聯直接遣返回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