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訥河何小欠

    1.發病情況 多見於羔羊,15日齡以內的羔羊尤為嚴重,成年羊相對發病少見且症狀輕微或一過性。該病多發於潮溼和秋冬、冬春等季節轉換時節,或發生於氣候驟變時,最高峰一般在6~7月黃梅季節,此時陰雨綿綿,溼度高,適於致病細菌的大量繁殖,羊食用了溼冷和發黴變質的飼草,就容易發生腹瀉。

    2.發病機理 羊腹瀉通常與小腸疾病有關,主要是分泌過多和吸收不良2個病理過程。羔羊腸黏膜發育不全,胃液酸度小,酶的活性低,在不良因素作用下,進入胃腸的內容物容易發生分解不全而發酵,這樣發酵的中間產物刺激腸蠕動加快就出現下痢。腸消化功能紊亂使食糜的氫離子濃度改變,給腸內細菌創造了有利於繁殖的環境。由於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從而使羔羊腹瀉加劇。羊腹瀉的病因比較複雜,常見的有飼養管理不良引起的羔羊單純性消化不良(如圈舍簡陋、母乳過濃過稀、飼草單一、營養不平衡)和中毒性消化不良(如發黴飼草)。有輪狀病毒、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魏氏梭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拉稀,也有球蟲、隱孢子蟲引起的蟲源性拉稀。成年羊的腹瀉多由飼草料變質、受寒或其他疾病引起。其中羊的腹瀉主要分為致病菌所致腹瀉和寄生蟲病所致腹瀉,二者引起的腹瀉病例分別佔總病例數的59%和41%。

    菌源性腹瀉:

    一是黴菌。患羊生長受阻,採食量減少,被毛粗糙,後期體溫下降,水瀉、糞便的顏色黃灰色,該病應及時撤換黴變飼草。

    二是大腸桿菌。多見於1~8日齡羔羊。母羊乳房不潔,產羔房衛生環境不良,潮溼、擁擠、寒冷和通風不良,是發生該病的主要原因。病羊糞便稀薄、惡臭,有時有氣泡並混有血液。羔羊腹痛,尖叫。糞便起初為黃色,後呈灰白色,羔羊嚴重虛脫,體溫下降,脫水死亡。病程1~2周。死亡率有的高達50%。

    三是沙門氏菌。引起羔羊敗血和下痢,又名羔羊副傷寒。羔羊出生後2~3天發病的主要是羔羊在子宮內或接產中羊水感染的結果。羔羊7~15日齡發病的是出生後經消化道感染。傳染源來自病羊和帶菌母羊。臨床表現為體溫升高,下痢,糞便中混有血液並伴有黏液和組織碎片,腥臭,病羔羊食慾消失,迅速消瘦衰弱。2~3周死亡。有的羔羊轉為慢性到成為僵羊。

    四是B型魏氏梭菌。所致腹瀉又稱羊痢疾。病初病羊精神萎頓,低頭拱背,不吃乳,不久就發生持續性劇烈腹瀉,糞便由糊狀轉變為水樣,黃白色或灰白色,後期為棕色,形成血便,大便失禁,惡臭。1~3d衰竭死亡。少數病羔羊則呈現神經症狀,腹脹而不下痢、四肢癱軟、臥地不起、呼吸急促、口吐白沫、角弓反張、體溫下降,常數小時後死亡。

    五是鏈球菌。主要透過消化道和黏膜傷口感染。病羊發熱,排出腥臭帶黏液的稀糞,個別羊瀕死前有神經症狀,常於3~4周死亡。

    蟲源性腹瀉:

    一是球蟲。主要由艾美耳球蟲引起,以反覆拉稀為特徵,臨床2~4月齡羔羊最易感染的一種寄生蟲病。成年公羊多為帶蟲者但不發病。在高溫、高溼、高密度和衛生狀況差的環境中、雨季或雨季後舍飼的羔羊最易暴發流行。病羊普遍消瘦、精神不振、行走搖晃、食慾減退、被毛粗亂、可視黏膜蒼白。病羊急劇下痢,糞便褐色、綠色、黑色都有出現,常帶有大量腸黏膜、惡臭。有的裡急後重、腹痛尖叫。剖檢病變為小腸黏膜有大量淡黃色或乳白色圓形、卵圓形結節,從菜籽粒到米粒大小不等。糞便和腸黏膜刮片檢查,都可見到大量蟲卵。

    二是隱孢子蟲。隱孢子蟲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可引起3~35日齡羔羊拉稀的寄生蟲。發育史略同球蟲,一般只需要1個宿主就能完成其生活史。經糞口途徑感染。隨著糞便排出的蟲卵已孢子化,就具有感染能力,平均潛伏期4d。飼養與產羔環境差、擁擠、潮溼是暴發該病的主要外因,患病羔羊常出現頑固性腹瀉。如果伴有繼發感染,症狀明顯加劇,死亡率直線上升。

    預防措施:1.適度規模,推廣高床飼養。根據當地飼草來源和飼養環境控制飼養規模,羊群密度不要太大,防止盲目擴群導致疫病風險因素增加。高床飼養可大大降低羊與致病因子的接觸機率,從而防範疫病發生。2.合理飼餵,供足營養。選用新鮮的青草或豆科乾草,適當補充由豆餅、玉米、麥麩、食鹽、礦物質等配成的精料,定時定量飼餵,少喂勤添,避免小羊傷食。

    3.保持羊舍清潔衛生。勤換墊草,及時清除糞便,供足飲水,定期用10%石灰水或30%草木灰水等消毒藥噴灑消毒。保持羊舍乾燥清潔。

    4.適時戶外放牧。晴天將小羊趕到戶外,讓小羊接受Sunny照射,增加活動量,增加小羊體內維生素D和膽固醇的含量,促進骨骼發育,增強體質。寒流和霜凍天氣不要放牧,以免小羊受風寒或採食有霜凍的草發生腹瀉。

    5.中草藥預防。如將鮮蒲公英洗淨,直接餵羊或搗爛後取原汁餵羊,既可預防腹瀉,又可起治療作用。中草藥來源容易,方法簡便,成本低,效果好,用量要求不嚴,沒有任何毒副作用,適合於農戶養羊防病。六是調理胃腸道環境。可使用微生態製劑進行日常預防。適時驅蟲。

    治療措施:羊腹瀉的治療是清理腸胃、保護黏膜、止酵防腐、維護心臟、防中毒和脫水。菌源性腹瀉應採用抗生素控制繼發感染,補液、防脫水、防酸中毒為主的支援療法。由於羔羊體質弱,病程短,腹瀉後很快死亡,因此準確診斷和及時治療是關鍵。我建議肌肉注射羊痢靈(東方健)來治療一天一次基本上3天便可以治癒。預防羔羊痢疾,首先要加強產羔母羊的飼養管理和產羔環境的衛生消毒工作,同時在產羔前15~20天再給待產母羊接種一次疫苗,以保證羔羊獲得充足的母源抗體。

  • 2 # 楊一諾

    羊拉稀,羔羊痢疾可以參照下辦法

    三個月內的糕羊可以喂土黴素,成年羊不能可以喂土黴素,因為羊瘤胃中的正常菌群會被土黴素破壞引起胃腸功能紊亂,三個月以上的可以喂慶大黴素,按說明書連用三天,脫水的要給它靜脈補水。

    另外一種方法是將大蒜參入飼料中。

    羔羊痢疾的治療和預防

    症狀

    1.急性型突然死亡,如細觀察可見羔羊死前喜臥無精神,不吃,反應遲鈍,腹脹痛,糞便由正常變為棕灰色半液體狀,糞便也有血液並混雜惡臭,且病羔黏膜發紺(稍微帶紅的黑色),呼吸急促,全身涼且呈昏迷狀,經數小時到十幾小時後死亡。

    2.亞急性型病程達1~2日,病羔懶動喜臥,強行起立也不願走動,背弓,腹瀉物呈黃色半液體狀並帶黏液,瀉物顏色為黃綠、灰黃或帶血,且有腥臭味,後食慾廢絕,眼下陷,衰竭無力,最後昏迷而死。

    發病原因

    對母羊飼養管理不善,尤其是在懷孕期內未補充足夠飼料,使所產羔羊體弱,從而誘發該病。另外天氣寒冷舍溫過低,或接產羔羊時衛生護理工作不善,或羔羊產後吃奶不均,飢飽過甚,均易引發該病。其傳染源是病羔羊、帶菌母羊及病羊的汙染物等。

    預防措施

    1.加強母羊飼養管理抓膘保脂肪,懷孕後期要補給優質飼草、青乾草、胡蘿蔔及礦物質等。

    2.產羔房要有防寒保暖設施室內要乾燥清潔,接產時要注意衛生,對接產器具要嚴格消毒。

    3.對羔羊護理要精心如臍帶消毒要認真。使羔羊儘早吃到初乳,吃奶量要均衡,防止飢飽過甚等。產後12小時內可服土黴素預防。

    4.預防接種菌苗懷孕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菌苗,第1次於產前20~30天皮下注射2毫升,第2決於分娩前10~20天皮下注射3毫升。或注射羊厭氣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

    治療方法

    1.初期應內服輕瀉藥物以清除腸內容物。用硫酸鎂2~3克溶於30~40毫升溫水中,內加福爾馬林0.2~0.3毫升,1次灌服。

    2.取土黴素0.2~0.3克、胃蛋白酶0.2~0.3克,加入適量溫開水灌服,每日2次,連用3日。

    3.取碳酸氫鈉、磺胺胍、次硝酸鉍、鞣酸蛋白各6克,加水100毫升混合均勻後,給每隻羔羊灌服5毫升,每日2次。

    4.中藥選用:

    大黃、酒黃芩、焦枝子、枳實、厚朴、青皮、甘草各6克、朴硝15克(另包),除朴硝外加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後,再加朴硝混合煎湯,每隻羔羊服20~30毫升,約8小時後改用烏梅、炒黃連、黃芩、鬱金、炙草、豬苓、河子、澤瀉各6克,焦山楂、神曲各12克,幹餅1個,共研後加水煎湯,再加紅糖50克,煎至150毫升,每隻羊每次服30毫升,每日1~2次。另外,根據羔羊病情,適當應用強心、收斂、助消化等藥物進行綜合防治。

  • 3 # 沒有對以錯

    這位要把症狀說清楚,才好告知你用什麼藥,羊拉稀有很多原因,如果是斷奶時期可能是還吃不慣草,或者是草料不乾淨照成的拉稀。還有可能是胃腸炎,也也有可能是季節變化著涼等等,如果你不想去請獸醫就觀察一羊糞便有沒有帶血什麼的,然後去藥店拿藥把詳情工作人員說清楚。我覺得還是請獸醫去看一下好一點,到現場什麼問題都一清二楚了,說不定不是什麼大問題,打一針說不定就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輛進水哪些地方需要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