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先生的茶

    賣保險的,做微商的:

    炫耀娃兒的:

    這類人一般是希望自己能多記錄孩子成長過程,另一方面也想得到他人的讚美。

    炫衣服首飾的,炫旅遊的,炫聚美食會的:

    求安慰的:

  • 2 # 青加爭的視覺

    1.做微商的人需要人脈去發展長線

    4.引起共鳴,得到有共識的的人的迴應

    5.只是日常的發牢騷而已

    6.沒有什麼發什麼,自我安慰的一種表達方式

    8.一種特殊的發洩視窗,當做樹洞一樣處理, 希望有人可以迴應獲取注意力和主動安慰

    9.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有人去承擔主動討好自己。

  • 3 # 小光頭說電影

    第一種人:喜提瑪莎拉蒂的微商

    第二種人:投機主義者

    這類人會把朋友圈裝飾的逼格很高,什麼豪車展啊!健身館啊!美食城啊!旅遊景區啊!就是天天在快樂自由的翱翔於藍天白雲之下,造成男的事業有成,女的生活無憂假象。他們出於泡妹紙和釣凱子或者更不為人知的目的來發朋友圈,在於吸引一些三觀不正的人上鉤。

    第三種人:雞湯文受害者

    第四種人:撒狗糧的恐怖分子!

    這種人最可惡!完全不在乎單身狗的感受。早上一句話麼麼噠,中午一句親愛噠,下午一句想你啦,晚上就是啪啪啪!完全不在乎單身狗的感受,我們不一樣!每個人不同的境遇!拒絕狗糧,從你做起!

  • 4 # 張歡水

    朋友圈是個展示自己生活的地方,很多人也會把它當成一個日記本,或者有些人將它作為一個情緒宣洩平臺,亦或是乾脆把它作為一個宣傳營銷的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用,但不管怎樣,大家的朋友圈應該都是熟人居多吧,並不是一個完全由著自己的地方,有時候拿捏不好,就容易造成一種在朋友間引起不舒適。

    至於發朋友圈,我感覺應該是跟性格完全相關的,有些人就是喜歡發,不管做什麼都喜歡發上一條,甚至每次吃飯錢不許同桌的朋友先動筷子,得她拍完之後才能開吃,也是挺可愛的做法,而有些人就很不愛發,一年當中都難得看到他發一回,我估計他連看都很少看,造成這種喜好的差別,也屬於正常了,關鍵在於自己對生活的不同看法吧,如果單說發朋友圈比較頻繁的那一部分,我感覺大體有四類人。

    1、純粹的愛分享、愛記錄

    2、曬娃、曬恩愛

    當一個人內心愉快的時候,她就會忍不住想要被人也一起分享這種感覺,她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可愛、老公很貼心,所以就時不時會發一些關於他們的動態,這種也要分開來說,正常的釋出自然是沒什麼問題,可有些人不能接受的是,太頻繁了,跟流水賬似的完全記錄,過分的展示就容易被誤讀成一種炫耀。

    3、變成一個抱怨平臺

    不管工作遇到不順心的事情,還是家裡產生了什麼矛盾,都會拿到朋友圈宣洩一番,說著自己的不滿,變成了一種抱怨式的做法,其實真的很不贊成這種做法,朋友圈裡畢竟有著很多的熟人朋友,別人看到了傳到對方那裡,難免會造成誤會升級,畢竟這不是私人平臺。

    4、過分的展示

    有一種說法就是,越缺什麼越愛曬什麼,雖然有一點過於絕對,但是在不少情況下確實如此,有些人希望在朋友當中樹立高價值,所以總是想辦法曬出能讓自己看起來高大上的東西,比如各種美食、各種旅遊、各種休閒娛樂,覺得這樣子可以使得自己看起來過得好,實際上很多過得很幸福的人當真沒空發這些。

  • 5 # 魚V8

    比如微商發表的之類的,那麼肯定是微商了

    發自拍多的,那麼就比較自戀

    發心靈雞湯多的,對生活和工作充滿了激情,渾身正能量

    發負能量多的,對一切生活和工作壓力,好吃懶做,好逸惡勞,渾身負能量

    發的東西比較雜亂,一天很多條的,可能是比較閒,然後是不會去在意別人感受的

  • 6 # 文史大世界

    我相信每個人現在都離不開手機,尤其是春節放假幾乎是時時刻刻都在看手機。我們在睡覺前和睜開眼之後,拿起手機就會刷朋友圈。而且很多人喜歡發朋友圈。有的人喜歡發朋友圈的程度讓你不可理解,天天發一天發好幾次。之前我們也探討過這個問題,朋友圈只是微信功能提供給大家的一個平臺,可以說是個人的一個空間。人們在這個平臺和空間內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情。也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些好的東西,或者是發洩自己內心的鬱悶。可以使自己獨享,也可以公開讓大家點贊或者是評論。那每天發一條朋友圈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發朋友圈的人一般來說心態比較年輕。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而且一般來說學文的比較多一些。學理科的人一般來說是會比較縝密,考慮的問題也比較多,感覺發朋友圈可能會洩露個人的隱私。但是學文的人一般來說比較大大咧咧,性格也比較開朗。心態好的人一般來說喜歡與別人分享某些東西。其實在你與別人分享某種東西的時候,自己也得到了更多。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人都把朋友圈的許可權關閉,不讓別人看到。那這樣的結果也是覺得非常沒意思。自己發朋友圈也能夠看到別人的朋友圈,其樂共融多好呀。

    還有一些就是每天發一個朋友圈,有的時候是要求,比如說有一些公司的宣傳或者是自己做的微商等等需要宣傳。有很多公司把朋友圈當成是企業文化的一個宣傳的視窗。定時的給大家釋出一些資訊,讓更多的人瞭解公司的情況。所以說每天發一個朋友圈的人,從一定程度上說,反映這個人做事有一定的計劃性,而且執行力也比較強,有目標。從一些小事情上就能夠看到一個人做事的方式和對生活的一個期望及規劃。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每天喜歡發朋友圈,那就好好珍惜和她之間的友情吧。

  • 7 # 惜福攢福

    一、喜歡享受存在感

    二、頻繁髮圈的人是少安全感的

    生活中總是有這樣的一些人,因為他們曾經的經歷,亦或者是現在的處境,讓他們的生活缺少安全感,總是怕失去什麼。在發朋友圈的過程中,他們想證明自己,渴望得到一些關心,這樣他們能夠更加踏實。雖說我們應該專注自己的生活,但是人總是需要一種力量的,這樣能使我們前進得更有勁。他們總是覺得,安全感是朋友可以給到的,特別是一些重視友情的人,只有別人的關注才能讓她們快樂。

    三、生活太閒了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我曾是個家庭主婦,每天只要把孩子和家照顧好,其他的就不去想了,所以我經常會發朋友圈。大多數的內容是孩子,做菜的細節,現在想起來都有些煩了,因為當時沒什麼事情,髮圈是生活中重要的事情,讓自己有點事情做。後來我有了工作,每天都很忙,就算是晚上休息了,只顧著倒頭大睡了,想不起來要發個朋友圈,所以我覺得這和有空有太大關係了。

    四、想讓某些人看

    這一點很多人都有感觸吧,尤其是對一些異性,也許我們想透過發朋友圈告訴他們一些什麼。可能是兩個人有了矛盾,不好意思主動挽回,我們會盼望著對方和我們主動聯絡,又或者想證明些什麼。人的感情是很豐富的,複雜的情緒真是說不好,我們有時候會怨恨別人,想氣氣誰,朋友圈是一個渠道了。這還真是個好方法,有時候能得到我們需要的效果。

    五、性格不同

    有的人是很低調的,他們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生活的真實樣子,他們就不太愛發朋友圈。不過有的人就截然不同了,恨不得向全世界展現所有的東西,他們倒是沒想那麼多,只是一種炫耀或發洩吧!在自己難過的時候,他們就像找不到人訴說一樣,在朋友圈發個不停,當自己有什麼成績了,總是要顯擺一下的,其實他們的想法挺簡單。

    大多數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就算我們在朋友圈看著別人發的,其實那種生活是我們都能預見的,不管出於什麼心理,只要當時覺得高興就行。我們不需要向其他人交待什麼,也不用怕打擾別人,朋友圈是我自己的,也許它未必代表我們真實的心理,當時它能滿足你某種心理,這些問題不用糾結,自己想做就好。展現自己的生活是少了些隱私的,只是奉勸網友慎重,把握好隱私的部分。

  • 8 # 美好生活的分享

    1.做產品宣傳

    2.願意分享個人的喜怒哀樂的

    3.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的,記錄生活中的人事物

  • 9 # 此地有黃金

    從來沒有發過一次朋友圈,以前還翻翻別人的朋友圈,現在基本不刷了,感覺沒多大意思,就是想知道某個人的最近狀態的話,會直接去翻一下,其實才30歲,但是感覺是老年人了,不用想都知道朋友圈會是發的什麼,微商每天早中晚的雞湯以及報告每天幾百收入,有孩子的是孩子一天的吃喝拉撒,剛結婚的秀恩愛。中年就是曬孩子成績和孝順程度了。初高中就是曬明星。但是今年孩子上幼兒園了,看別的家長每天都發孩子學習影片圖片,看來也要每天日常打卡發熊孩子學習影片了。發就發吧。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 10 # 小舒克大貝塔

    健康的關係就是彼此都很在意對方,試圖去了解對方的感受,當對方經歷一些事情的時候,也能夠感同身受。健康的關係就是兩個人彼此信任,感到安全,能夠以一種積極的、非對抗性的方式說出自己的困擾,而不用擔心。

  • 11 # 林先生的茶

    賣保險的,做微商的:

    炫耀娃兒的:

    這類人一般是希望自己能多記錄孩子成長過程,另一方面也想得到他人的讚美。

    炫衣服首飾的,炫旅遊的,炫聚美食會的:

    求安慰的:

  • 12 # 青加爭的視覺

    1.做微商的人需要人脈去發展長線

    4.引起共鳴,得到有共識的的人的迴應

    5.只是日常的發牢騷而已

    6.沒有什麼發什麼,自我安慰的一種表達方式

    8.一種特殊的發洩視窗,當做樹洞一樣處理, 希望有人可以迴應獲取注意力和主動安慰

    9.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有人去承擔主動討好自己。

  • 13 # 小光頭說電影

    第一種人:喜提瑪莎拉蒂的微商

    第二種人:投機主義者

    這類人會把朋友圈裝飾的逼格很高,什麼豪車展啊!健身館啊!美食城啊!旅遊景區啊!就是天天在快樂自由的翱翔於藍天白雲之下,造成男的事業有成,女的生活無憂假象。他們出於泡妹紙和釣凱子或者更不為人知的目的來發朋友圈,在於吸引一些三觀不正的人上鉤。

    第三種人:雞湯文受害者

    第四種人:撒狗糧的恐怖分子!

    這種人最可惡!完全不在乎單身狗的感受。早上一句話麼麼噠,中午一句親愛噠,下午一句想你啦,晚上就是啪啪啪!完全不在乎單身狗的感受,我們不一樣!每個人不同的境遇!拒絕狗糧,從你做起!

  • 14 # 張歡水

    朋友圈是個展示自己生活的地方,很多人也會把它當成一個日記本,或者有些人將它作為一個情緒宣洩平臺,亦或是乾脆把它作為一個宣傳營銷的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用,但不管怎樣,大家的朋友圈應該都是熟人居多吧,並不是一個完全由著自己的地方,有時候拿捏不好,就容易造成一種在朋友間引起不舒適。

    至於發朋友圈,我感覺應該是跟性格完全相關的,有些人就是喜歡發,不管做什麼都喜歡發上一條,甚至每次吃飯錢不許同桌的朋友先動筷子,得她拍完之後才能開吃,也是挺可愛的做法,而有些人就很不愛發,一年當中都難得看到他發一回,我估計他連看都很少看,造成這種喜好的差別,也屬於正常了,關鍵在於自己對生活的不同看法吧,如果單說發朋友圈比較頻繁的那一部分,我感覺大體有四類人。

    1、純粹的愛分享、愛記錄

    2、曬娃、曬恩愛

    當一個人內心愉快的時候,她就會忍不住想要被人也一起分享這種感覺,她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可愛、老公很貼心,所以就時不時會發一些關於他們的動態,這種也要分開來說,正常的釋出自然是沒什麼問題,可有些人不能接受的是,太頻繁了,跟流水賬似的完全記錄,過分的展示就容易被誤讀成一種炫耀。

    3、變成一個抱怨平臺

    不管工作遇到不順心的事情,還是家裡產生了什麼矛盾,都會拿到朋友圈宣洩一番,說著自己的不滿,變成了一種抱怨式的做法,其實真的很不贊成這種做法,朋友圈裡畢竟有著很多的熟人朋友,別人看到了傳到對方那裡,難免會造成誤會升級,畢竟這不是私人平臺。

    4、過分的展示

    有一種說法就是,越缺什麼越愛曬什麼,雖然有一點過於絕對,但是在不少情況下確實如此,有些人希望在朋友當中樹立高價值,所以總是想辦法曬出能讓自己看起來高大上的東西,比如各種美食、各種旅遊、各種休閒娛樂,覺得這樣子可以使得自己看起來過得好,實際上很多過得很幸福的人當真沒空發這些。

  • 15 # 魚V8

    比如微商發表的之類的,那麼肯定是微商了

    發自拍多的,那麼就比較自戀

    發心靈雞湯多的,對生活和工作充滿了激情,渾身正能量

    發負能量多的,對一切生活和工作壓力,好吃懶做,好逸惡勞,渾身負能量

    發的東西比較雜亂,一天很多條的,可能是比較閒,然後是不會去在意別人感受的

  • 16 # 文史大世界

    我相信每個人現在都離不開手機,尤其是春節放假幾乎是時時刻刻都在看手機。我們在睡覺前和睜開眼之後,拿起手機就會刷朋友圈。而且很多人喜歡發朋友圈。有的人喜歡發朋友圈的程度讓你不可理解,天天發一天發好幾次。之前我們也探討過這個問題,朋友圈只是微信功能提供給大家的一個平臺,可以說是個人的一個空間。人們在這個平臺和空間內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情。也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些好的東西,或者是發洩自己內心的鬱悶。可以使自己獨享,也可以公開讓大家點贊或者是評論。那每天發一條朋友圈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發朋友圈的人一般來說心態比較年輕。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而且一般來說學文的比較多一些。學理科的人一般來說是會比較縝密,考慮的問題也比較多,感覺發朋友圈可能會洩露個人的隱私。但是學文的人一般來說比較大大咧咧,性格也比較開朗。心態好的人一般來說喜歡與別人分享某些東西。其實在你與別人分享某種東西的時候,自己也得到了更多。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人都把朋友圈的許可權關閉,不讓別人看到。那這樣的結果也是覺得非常沒意思。自己發朋友圈也能夠看到別人的朋友圈,其樂共融多好呀。

    還有一些就是每天發一個朋友圈,有的時候是要求,比如說有一些公司的宣傳或者是自己做的微商等等需要宣傳。有很多公司把朋友圈當成是企業文化的一個宣傳的視窗。定時的給大家釋出一些資訊,讓更多的人瞭解公司的情況。所以說每天發一個朋友圈的人,從一定程度上說,反映這個人做事有一定的計劃性,而且執行力也比較強,有目標。從一些小事情上就能夠看到一個人做事的方式和對生活的一個期望及規劃。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每天喜歡發朋友圈,那就好好珍惜和她之間的友情吧。

  • 17 # 惜福攢福

    一、喜歡享受存在感

    二、頻繁髮圈的人是少安全感的

    生活中總是有這樣的一些人,因為他們曾經的經歷,亦或者是現在的處境,讓他們的生活缺少安全感,總是怕失去什麼。在發朋友圈的過程中,他們想證明自己,渴望得到一些關心,這樣他們能夠更加踏實。雖說我們應該專注自己的生活,但是人總是需要一種力量的,這樣能使我們前進得更有勁。他們總是覺得,安全感是朋友可以給到的,特別是一些重視友情的人,只有別人的關注才能讓她們快樂。

    三、生活太閒了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我曾是個家庭主婦,每天只要把孩子和家照顧好,其他的就不去想了,所以我經常會發朋友圈。大多數的內容是孩子,做菜的細節,現在想起來都有些煩了,因為當時沒什麼事情,髮圈是生活中重要的事情,讓自己有點事情做。後來我有了工作,每天都很忙,就算是晚上休息了,只顧著倒頭大睡了,想不起來要發個朋友圈,所以我覺得這和有空有太大關係了。

    四、想讓某些人看

    這一點很多人都有感觸吧,尤其是對一些異性,也許我們想透過發朋友圈告訴他們一些什麼。可能是兩個人有了矛盾,不好意思主動挽回,我們會盼望著對方和我們主動聯絡,又或者想證明些什麼。人的感情是很豐富的,複雜的情緒真是說不好,我們有時候會怨恨別人,想氣氣誰,朋友圈是一個渠道了。這還真是個好方法,有時候能得到我們需要的效果。

    五、性格不同

    有的人是很低調的,他們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生活的真實樣子,他們就不太愛發朋友圈。不過有的人就截然不同了,恨不得向全世界展現所有的東西,他們倒是沒想那麼多,只是一種炫耀或發洩吧!在自己難過的時候,他們就像找不到人訴說一樣,在朋友圈發個不停,當自己有什麼成績了,總是要顯擺一下的,其實他們的想法挺簡單。

    大多數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就算我們在朋友圈看著別人發的,其實那種生活是我們都能預見的,不管出於什麼心理,只要當時覺得高興就行。我們不需要向其他人交待什麼,也不用怕打擾別人,朋友圈是我自己的,也許它未必代表我們真實的心理,當時它能滿足你某種心理,這些問題不用糾結,自己想做就好。展現自己的生活是少了些隱私的,只是奉勸網友慎重,把握好隱私的部分。

  • 18 # 美好生活的分享

    1.做產品宣傳

    2.願意分享個人的喜怒哀樂的

    3.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的,記錄生活中的人事物

  • 19 # 此地有黃金

    從來沒有發過一次朋友圈,以前還翻翻別人的朋友圈,現在基本不刷了,感覺沒多大意思,就是想知道某個人的最近狀態的話,會直接去翻一下,其實才30歲,但是感覺是老年人了,不用想都知道朋友圈會是發的什麼,微商每天早中晚的雞湯以及報告每天幾百收入,有孩子的是孩子一天的吃喝拉撒,剛結婚的秀恩愛。中年就是曬孩子成績和孝順程度了。初高中就是曬明星。但是今年孩子上幼兒園了,看別的家長每天都發孩子學習影片圖片,看來也要每天日常打卡發熊孩子學習影片了。發就發吧。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 20 # 小舒克大貝塔

    健康的關係就是彼此都很在意對方,試圖去了解對方的感受,當對方經歷一些事情的時候,也能夠感同身受。健康的關係就是兩個人彼此信任,感到安全,能夠以一種積極的、非對抗性的方式說出自己的困擾,而不用擔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人突然離開,消失在一切生活中,這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