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漢史趣聞
-
2 # 平安讀歷史
王莽想在不觸犯貴族、豪強、官僚利益的前提下,讓百姓、貧民、甚至奴婢的生活也得到改善,完全是痴心妄想。王莽改制增加王侯官員的俸祿和供養學者的開支,勢必減少農民土地,提高百姓賦稅。而要緩解土地矛盾,減輕百姓賦稅,只有削減朝廷開支,裁減貴族官僚,限制他們的土地佔有量,這麼做絕對難以兩者兼頤,因為財富是一定的,一邊多佔,另一邊只能少拿。
裁減貴族官僚,限制他們的土地佔有量自然會受到官僚大地主豪強的激烈反對,因為這樣肯定觸犯了他們的根本利益。而且改制既沒有可行性,又沒有切實的強制措施,地主豪強多餘的土地大多沒有交出來,所以政府沒有足夠的土地分給應該受田的無地、少地農民,對這一紙空文,農民自然也不會滿意。
這樣,王莽的改制實際上就是已經失敗了,既得罪了大地主階級也無法得到廣大平層階級的擁護,完全失盡了人心,他的失敗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
3 # 像我一樣besos
在回答問題前,我想說說我對王莽的看法。用三個字形容吧——“精神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見。舉個例子吧,比如有事沒事改官名、改建築名,最關鍵的是還經常改地名!有的地方一年改名好幾次,弄的老百姓都不知道自己住在什麼地方!你說說這不是精神病是什麼?
第一,丟失了長期打造的聖人形象。我們說一下王莽是怎麼當上皇帝的,他是透過廢帝,從而自己做了皇帝。將一個只有倆歲且沒有失德的皇帝廢掉可是大逆不道的啊,這可是與他往日的“聖人”形象不相符啊。這有沒有跟太平天國的教義很像?一方面不允許士兵過性生活,一方面卻又根據級別娶老婆,這是不是很可笑?並且在成為皇帝后,一改以前大方的風格,對將士們特別摳門,焉有不敗之理!
第二,沒有讓支持者得到更多好處。王莽當皇帝之前讓官員和平民都得過他的好處,比如加俸,少收稅。因此在他當了皇帝后,這種期望值會被放大,那麼一旦他不能滿足這些人的願望,這些人立刻就會由擁護者變為反對者,事實也正是如此!
第三,改革土地和奴婢。王莽當了皇帝以後將天下的土地稱作“王田”,也就是說天下的土地不再是你的私人財產,私人不可以隨便買賣,一夫一妻分田百畝,地主要把多出來的土地,拿出來給沒有地或者地沒有分夠的人。而且還不允許買賣奴婢,而地主家裡的奴婢一般都是幹農活的主力,這樣田沒了,還養了一大幫吃閒飯的人,地主豪強們馬上就炸開了鍋,抵死不幹,於是三年後這個政策流產。但是在流產之前已經有一部分基層小地主扛不住中央政策,已經把土地分了出去,現在你說政策作廢了,那我們的土地呢?就這一下子,搞的上層和基層全部站出來反對他,尤其是一些劉姓宗親勢力。
第四,貨幣混亂。為了斂財,亂鑄錢幣,這些貨幣沒有信用,遭到人民抵制,他就用嚴法推行。而且因為經常改換貨幣,所以在民間有很多人偷鑄錢幣,因此事誅殺了很多人。
第五,在青海成立了北海郡,強制移民,導致人民強烈不滿。
第六,發動邊境戰爭,在那樣動盪的時期長期與少數民族軍事膠著,導致大量財力耗盡,邊境人民苦不堪言。
第七,自然災害。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旱災、蝗災、瘟疫、黃河決堤改道,即便是康乾盛世發生這樣的災害,也難免傷筋動骨,更何況如此虛弱動盪的帝國。
-
4 # 泰山7001
王莽代漢自立,推行新政,雖以解決民生問題為目的,但在執行過程中手段、方法不當,遭遇士紳地主階層的強烈反對,又企圖以嚴刑峻法強制推廣,最終不僅沒有達到目的,反而讓士民百姓深受其害。
新政朝令夕改,官員百姓不知所從。王莽有些所謂的新政著實不著邊際,改錢幣,改官名,還改地名,有的地方還改了好幾回。老百姓可不瞭解他的決策怎麼會變得這麼快,他只有可能覺得這個皇帝發瘋了,再讓他這麼折騰下去還不知道有什麼更可怕的後果。
王莽錯誤的民族政策導致北部邊境戰事冗長,幾十萬大軍長年在外作戰,加重了人民負擔。新朝只能對內採取更加嚴酷的法令,更加沉重的賦稅來維持統治,導致民不聊生,很多人被迫淪為流民,久而久之,就行成了赤眉、綠林兩大起義軍。官府又要鎮壓起義,相當一個守法的新朝好公民的壓力可想而知。
新朝代漢,本來老百姓還算是配合。可沒想到王莽才用了短短几年時間就搞得民怨沸騰,戰火頻仍,這也難怪他最後落得一個如此悲慘的下場,同時也為劉秀的粉墨登場做了一個最好的鋪墊。
-
5 # 江郎說史
王莽是西漢外戚王家的主要成員,原本王家給人的印象就是一群不學無術的公子哥,而王莽的出現則是改變了這一看法。王莽他對內孝順,對外謙恭,如同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蓮。在當時朝野素有一番聲望,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王莽一度被認為是“周公再世”的救世主。
然而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在西漢漢哀帝早死、皇權旁落的情況下,道貌岸然的王莽就漏出了真實面目,自己趁機奪取了大權,逼皇帝禪讓給他,自己建立了新朝。但是王莽因為自己超前的思想,在經過一番折騰後,天下紛紛開始反對王莽的統治。當時的起義軍特別的仇視王莽,甚至在殺死王莽的時候,一些士兵為了爭奪王莽的屍體,都開始自相殘殺。為什麼一個聖人在經過短時間之內就能成為這樣,我們看看王莽的所作所為。
首先是如何把盛世變成一個亂世,王莽他被說成穿越者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他做的一些事情太過超前了,不能說我們懷疑古人的智慧,但是王莽一個人的思想和當時世界觀完全不一樣。首先就是王莽發動戰爭,王莽稱帝后就開始擴張領土,連年的戰爭征討匈奴、西羌、高句麗,原本老百姓都安居樂業的,但是卻被王莽不斷的徵召來打仗,這就讓老百姓開始不滿王朝的統治。
這些其實並不是本質原因,還有一點就是動搖的豪強的利益。春秋的貴族、西漢的外戚、唐朝的世家、其實有的時候皇帝就是豪強世家的代言人,如果王朝一旦動了世家的蛋糕,那麼世家也一定會動搖王朝的統治。王莽在位的時候禁止買賣土地,硬是逼一些世家把自己的土地分給一些窮人,而且還將酒、鹽、鐵這些賺錢的生意全部壟斷到國營,這很明顯就是動了世家們的蛋糕,世家們也都開始反對王朝的統治。
王莽還做了一件事就是徵收個人所得稅,王莽對漁民、獵人、商人、工匠開始徵收個人所得稅,也就是按照收入來收稅,此時的百姓就開始不滿王朝的統治了,但是好歹還能苟活,所以也沒人去造反。王莽真正的敗筆就是改革幣制,在王莽在位的時候,五次改革幣制,貨幣的面值相差很大,貨幣面值越來越小,百姓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差。而此時王莽的徵兵和黃河改道造成的饑荒更是導致了經濟的崩潰,此時老百姓都沒飯吃了,於是自然就開始造反。
王莽改制十年,西漢從原本6000萬人口一直下降到不到3000萬的人口,人們爆發的起義更是受到了王朝的鎮壓,在戰爭和饑荒的雙重壓力下,百姓也對王莽徹底的失去了信心。以至於王莽政權被推翻後,士兵爭先搶後的拿王莽的屍體洩憤,最後還把王莽的頭顱割下來當成文物收藏起來了,而起收藏了270多年,直到晉朝時期,府庫發生大火,王莽的頭顱才被燒燬。
回覆列表
東漢末年是個很黑暗的時代,一般某個朝代出現大亂的是時候,都會伴隨著天災人禍。恰好,王莽所統治的新朝正好符合這些特徵。
不過話又說回來,王莽好不容易篡位成功,他就真的不想好好治理新朝嗎?
其實並非如此,王莽為了治理新朝還是下過一番苦工的。
但是,他所做的這一切,在即將崩塌的王朝面前根本什麼都算不上。
可以說王莽採用的措施沒有一個是恰當應對的。
比如,全國各地上報說,百姓沒吃的。為了調查此事的真假,王莽問手下的大臣,大臣都說這是子虛烏有之事。
王莽不信去調查,正好王莽調查的這個地方,提前被洩漏了。他們在王莽到來之前就安排了群眾演員,把流民都趕走了。
當王莽來到這個地方看的時候,果然是井然有序,做生意的做生意,旅遊的旅遊。王莽就這樣把全國上報上來的民生問題當做了謠言。
因為被謊言所欺騙,王莽耽擱了最佳挽救時機。到了王莽知道了真實的情況後,他不得不採取辦法來應對了。
當時,王莽所面臨的危機最主要的是關中以外的百姓根本沒有吃的東西。為了解決民生的溫飽問題,王莽先是命令奇人異事,製作了一種以乾柴為原料的速食食品。
當他們把這些東西發給百姓時,百姓一吃,當場就罵娘了。這那裡是人吃的東西。
百姓沒東西吃,他們就會去搶,隊伍壯大後,他們就開會鬧革命了,其實也就是仗著人多,去搶官員等大戶人家,畢竟普通百姓都沒有什麼可吃的。
那時候比較有名的起義軍由綠林軍,赤眉軍。可以說新朝就是亡在了綠林軍的手中。當然了導致天下無食可吃的情況,並非是王莽一人所為。但是人們把恨都算在了他的頭上,誰讓他是皇帝了呢?
所以,當綠林軍殺入皇宮後,幾個小兵卒子就把他給碎屍萬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