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土朝聖者

    這個其實是看智慧的層次,就像牛頓定律適合於機械時代,但是到了空間時代也不能說牛頓定律錯了。

    世界的根本是業力化現,我們感覺的美好都是幾種感覺,快樂,高興,受尊重,幸福,那在同樣的城市,同樣單位,同樣的兩個人,卻可能有不同的感覺,這就是業力,業力由善惡中來。

    有錢的人,佈施,斷偷中來,有人緣的人,謙虛待人,和氣待人中來,有權力的人,伺奉正法中來,有智慧的人,佈施正法,斷除邪法中來,都是有來頭的。

    有人說不對啊,明明我有錢是因為我買了很多房子,收租賺的錢,我喝的水,享受的Sunny,都是物質啊

    對,那問你為何你能收租,你能享受清淨的水,乾淨的Sunny,有的地方卻到處都是霧霾,享受不到呢?非洲有些地方飯都吃不飽,他們不是一個腦袋兩隻手嗎?

    我在哪裡看過一個公案,文殊菩薩把一個價值連城的手串放到一個盜賊橫行的集市中,並說”我無量劫以來,從未偷盜過別人的東西,那麼這個手串也不會丟失。後來果真沒人拿這個手串。

    要受善果,必須要種善因,佛陀已經告訴我們了

    因果律:

    鉅富無量,家財萬貫,從佈施中來,容貌端正,從忍辱中來,身體健康,從持戒,放生,戒殺中來,受人敬重,敬重他人中來,聰明無比,從正法佈施中來,是故,平窮的人應當盡力佈施(也可以是對小動物的一把米,注重不要帶有辛辣和農藥,當然,得得福報和佈施三寶所得福報是完全不一樣的),醜陋的人應當多忍辱,身體不好的人應當持戒,不煙不酒,遠離邪淫,愚笨的人應該將勸人向善的,修行的文章多轉給他人,善惡有報,因果不空

    (這裡說的是行福,戒福就是不去做那些壞事,可以自己推出應該是什麼)

  • 2 # 手機使用者52761414156

    物質,自然,規律三大概念對人類思想與精神沒有束縛,相反,人類的思想與精神是從物質,自然,規律中獲得營養,豐滿了自己的思想與精神。例如,列寧在論述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時說過,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定律,物質不滅定律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也說過,自然界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而數學是人類認識整個宇宙的工具。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人類需要打破物質,自然,規律三大概念對人類思想精神的束縛。

  • 3 # 道通為一1

    天人合一!!

    宇宙是一體的!!

    人為什麼看不到自己的尾巴了?因為少了心眼!!

    學會用心眼看世界,就不會那麼不自量力了!

  • 4 # 極致天國

    為什麼人類要打破物質,自然,規律三大概念對思想和精神的束縛呢?

    因為井底之蛙永遠不知道自己活在井中,也永遠不知道自己是不自由的。魚兒不知道山雀的世界,山雀不知道大雁的世界。人生再豐富學識再多,也無法理解別人的世界:

    打破物質,自然,規律對思想和精神的束縛的都是什麼人呢?是開悟,是大徹大悟的智者:

    是佛,是聖;

    是哲學家。

    是獨立思想,是自由之精神,追求宇宙真理,打破一切知見,並重建一切知見,實現自我與世界的完美融合!

    說的簡單點兒,為什麼打破物質束縛呢?你認為每天辛苦工作掙錢,為哈?是衣食住行束縛了你。人到中年更痛苦,幾乎沒有自由。為兒女,為了父母,為了錢!!!!!而活著…

    就這樣為了吃穿所控制;虛度一生,與禽獸何異?有了足夠的錢,相對就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間。

    有錢就自由嗎?不是!,還有名,還有利,有情,有欲,還有兒女情長。

    你把這些都看淡了,自由了嗎?不是,還有生老病死,還有時間束縛了生命,空間束縛了距離,這些都是物質,物質束縛了自由。它創造了我們,也束縛了我們!

    為什麼要打破自然的束縛呢?因為自然遮擋了你的智慧,和認知世界真相的能力。它讓人形成慣性依賴和惰性思維,讓人認為世界就是這樣的。

    蘋果從樹上落下,太平常不過了,牛頓打破惰性思維,發現萬有引力。1+1=2,太平常不過了,可從形式邏輯上它等同於相對論(估計有人看不懂,但是這個解釋很麻煩,故略),自然它就像一口深井,人就像青蛙。

    不光如此,人也是自然的產物,我們的社會文化,科學知識也是束縛,一切人類社會建立在它之上,但一切進步都是建立在懷疑,毀滅,新生之上,女人為什麼要留長髮?(短髮更清潔,易打理),過去為何包小腳?(不健康),結婚為什麼女方去男方家生活?人為什麼要穿衣服?世界沒有真理,社會也沒有最合適,只有相對合適。

    至於打破規律,那是科學的最終目標,。因為我們只是利用宇宙規則,而非創造規則。比如,如果打破萬有引力,我們就能更好出行,就更自由。

    如果掌控並創造規則,那我們就是自已的神。實現永生,和絕對的自由。

  • 5 # 淡漠乾坤

    這個問題提的好,事關概念的功與過。不過,若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物質、自然和規律究竟是如何對人的認識產生束縛的。

    物質最早是一個哲學概念,其與心靈相對應。後來,隨著人類認識的深入,開始逐漸地向物理方面轉化。然而,由於當時人類的認識,主要侷限於與其自身的尺度相近的宏觀範圍,使物質成為物理研究的唯一主角。於是,物質又成了現實世界中“有”的代名詞。

    自二十世紀起,人類的認識已經擴充套件至高速領域、宇觀領域和微觀領域,作為物理背景的空間效應便由此顯現了出來。於是,人類應該進一步地轉變觀念,將認識的重心由原來的物質轉移到空間上來。

    類似海水中的泡沫,實際上作為封閉體系的物質,僅只是宇宙早期劇烈變化所產生的副產品,是宇宙在其演化過程中所生成的能量緩釋器。

    然而,由於人類思維的慣性,不願意進行物質與空間的格式塔轉換。因而,物質概念對人類的進一步認知產生了束縛,將外在的空間效應歸結為物質的內在屬性。

    比如,各種不同的微觀粒子,都無一例外地具有波動性。對此,最自然的做法是,將上述現象歸結為統一的物理背景,歸結為物理背景的不連續性。然而,正統的哥本哈根學派卻仍固守一維的物質觀,將粒子的波動性歸結為物質的內在屬性。於是,人類對此的認識,伴隨著不確定原理而終止,並由此得出了量子糾纏的荒謬推論。

    自然對人類的束縛,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將抽象的概念與具體的現實相混淆。

    比如,自然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其意味著外在的客觀世界,自然界與人類的內在心靈相對應。而宇宙則僅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封閉體系。因而,宇宙以及構成宇宙的粒子,無論是在能量上,還是在體積上,都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混淆了抽象與具體之分,就會得出宇宙的無窮大和粒子的無限可分即粒子的無窮小。

    第二個方面,是將人類的認識與自然劃等號,認為人類的認識只是對於自然的客觀反映。於是,追求人類認識的絕對性。其具體表現在,要求科學理論具有對錯之分,而不是認識效率的高低;要求實驗能夠絕對地驗證理論,而不是在兩個以上的理論中做出相對的選擇。

    至於規律對人類思維的限制,表現在自然界變化的不連續性,存在著質的變化,即表現在人類認識的相對性。

    如果是歸納的規律,當人的認識超出質變的範圍,該規律就失效了。此時,如果仍堅持這一歸納出的規律,就會使人的思維產生混亂,從而阻礙了人類認識的進一步發展。

    比如,光速不變原理是由光速不變現象歸納出來的,適用於代表真實物理空間的參照系。然而,愛因斯坦將光速不變現象提升為普適的原理。於是,產生了雙生子佯謬,使速度的參照系失去了物理意義。

    如果是演繹的規律,其本質是公理與假說。因而,該規律僅只是相對於已有的現象關於自然界的同構系統。當人類的認識發現了新的現象與實驗,就需要我們放棄原有的規律,以構建關於自然界新的同構系統。如果我們堅持規律是自然界的客觀反映,就會始終堅持原有的規律,從而阻礙了新理論的建立與發展。

    比如,在高速領域,物質的運動速度受到了空間的束縛,不能超過光速。此時,如果固守原有的一維物質觀,繼續忽視空間效應,將原本是相對於空間勢能的增加,仍歸結為物質的屬性,認為是物質動質量的變化,從而使物質的質量概念產生了混亂。相應地生出了靜質量的概念,而原本該概念應該是最低能量狀態下的質量。因為,根本就不存在絕對的靜止狀態。

    總之,物質、自然和規律都是人類在特定時期,為了便於認識所形成的概念。然而,一旦概念形成,就會產生異化,反而在人類認識的其他發展階段,成為認識的桎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融入不進班級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