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826611576468
-
2 # 海燕—黑色的閃電
無論什麼病是否能治癒主動性在於患者自己,具體患者是否能治癒這個問題是相對的,在我接觸的患者中有的是醫院早就判死刑了,可數年過去了,他們還是活的很好,有的還痊癒了。有的患者其實開始不嚴重,最後還是亡命了。癌症患者或其他疾病去醫院其目的只有一個”控制病情擴張”,後面的事情全靠自己了,也就是身體的自愈能力了。
任何事都是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本。
所以癌症的全愈主觀上是要靠自己的,沒有什麼能不能治癒。
-
3 # 儉德醫家
現代醫學目前主要以“總生存期”和“無進展生存期”作為癌症的療效判斷的指標,尚無公認的癌症治癒標準。早中期癌症根治手術或者其他治療後腫瘤完全消失後5年或8年沒有復發、轉移,一般被認為是“臨床治癒”。但這只是代表不會復發轉移的機率大於80%~90%或更高,5年甚至8年以上病情反覆者並非罕見。
以往判斷癌症的治療效果重視實體瘤療效(又叫客觀療效),按照治療後腫瘤消失、縮小至少30%以上、縮小小於30%或增大不足20%、增大20%以上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進展四級,前兩者之和且在療程結束後至少4周腫瘤沒有復發或再增大判斷為有效。但由於腫瘤本身的特點,很多癌症在治療過程中或療程結束後先消失、縮小,後復發、轉移、增大,因此,這種方法現在僅僅用於近期療效判斷。
目前判斷療效的主要指標是“總生存期”(從癌症患者確診至死亡之間的存活時間)和“無進展生存期”(從開始治療至區域性病灶增大、增多或/及轉移之間的時間),次要指標是生活質量。傳統手術、放療、化療及最新靶向、免疫治療臨床療效評估和新藥新技術評價都是以“生存期”為指標。實際上,這更能客觀反映現代醫學癌症治療的現狀、進展和無奈,因為我們還沒有必要的證據來判斷癌症多久不復發、轉移才是直正的治癒。
-
4 # 餘貝娜
如果癌症在早期都可以及時手術是有機會治癒的,可到了中晚期沒有說完全能治癒,只能說是否控制住了沒有!臨床上癌症通 過手術相應的治療,到達5年或者5年以上沒有復發的,就差不多為控制住了,但決不能掉以輕心,癌細胞是非常的狡猾的,在今後的生活中,飲食,情緒,生活習慣等一但哪裡不注意,它就會馬上鑽出來,所以沒有轉移復發就認為好了治癒了!
-
5 # 深藍醫生
對於癌症,我們常用一個詞,叫做“臨床治癒”,雖然加了臨床兩個字,和真正意義上的完全治癒還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術後5年不復發,我們就叫做“臨床治癒”了,但這並不代表以後肯定不再復發,只是復發的風險就較低了。
所以,如果一定要問癌症是不是治癒了,我們通常會把術後5年作為一個時間節點。
我們都知道,癌症最大的威脅不在於能腫瘤能長多大,而在於癌細胞會出現轉移,也就是說癌細胞會從母體脫落,隨著血液迴圈或淋巴迴圈等,轉移到身體其它的部位,我們把癌症主病灶切除了,不代表癌症就治癒了,因為這些可能已經發生轉移的癌細胞是很難透過我們的檢測發現的。
所以,癌症手術以後,在放化療、靶向治療等完成以後,我們會要求患者定期複查,尤其是手術後的2-3年,是癌症復發的高峰階段,要求每3-6個月複查一次,如果5年以後,仍然穩定 ,沒有出現問題,要求後續每年複查一次,並長期複查。
-
6 # 劉永毅醫生
癌症能治癒嗎?有可能!一些早期癌症在有效的治療下是有可能治癒、治好,但不是所有的早期癌症都能治癒,中晚期癌症能治癒的情況也不多。那麼,如何判斷癌症有沒有治癒呢?
臨床治癒!不代表真的治癒,包含完全治癒的情況。什麼是臨床治癒呢?癌症治療後5年,透過症狀體徵、血液、超聲、CT、磁共振等檢查手段在體內未發現腫瘤,認為是臨床治癒。
臨床治癒的病人其後再復發、轉移的可能性在20%-30%左右,也就是有70%多的病人不再復發、完全治癒,最終死亡的原因是非癌症。
現有的檢查手段未發現腫瘤就真的沒有腫瘤嗎?比如超聲發現最小腫塊的直徑大約在1cm左右,CT能檢出的腫塊直徑一般也要5mm左右,直徑1mm的腫瘤約等於10萬個癌細胞!
所以說沒有查出或許真的沒有癌細胞,但也不能排除小的腫瘤沒被發現,這種情況以後很有可能復發的,可看作臨床治癒,但臨床治癒不等於完全治癒。
-
7 # 臨床營養科譚濤峰主任
癌症能否治癒,與多種因素有關,首先與發現癌症的早晚,以及癌症的分期分型,以及分化程度,惡性程度,對癌症綜合治療效果的反應,以及個體差異,等綜合因素有關。對於早期癌症,分化程度高,惡性程度低,沒有轉移的癌症,透過手術切除,術後輔助後續治療,可以達到臨床治癒。惡性程度高,分化差,分期比較晚的癌症病人,治療效果又差,身體抵抗力差的患者,治療效果就差,治癒率就低,治癒的可能性就小。因此癌症能否治癒,不能一概而論 ,需要結合各種因素,綜合評估判定。
回覆列表
“一直線上”是一家致力於“務基層、服務大眾”的健質管理公司,能提供線上和線下醫療建康管理一健康諮詢、就醫協助、醫技術支援、血適醫院服務。
“一直線上”您身邊的健康“管家”
對於已經接受治療的患者來說,怎樣才算治癒呢?
癌症是一種治療過程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且很難痊癒的慢性疾病。怎樣才算是完全治癒?這一問題著實讓很多人頭疼。為了解除大家的疑惑,本文列舉了4個癌症治癒的標準,方便大家評判。
一、化驗結果顯示正常
一般來說,在治療癌症的過程中需要化驗身體的各種指標,包括血常規、尿常規、甲狀腺等等。如果這些化驗資料正常,則血液系統處於健康狀態。如果尿液檢測結果也在正常範圍內,並且各項指標長期保持在正常的範圍內的話,則也可以初步認為癌症已經被穩定控制了。
如果腫瘤標誌物以及自身免疫疾病檢測合格,則患者的表現正常。多年來如果也沒有發生明顯的病變,則就能初步認為癌症已經被痊癒。
不過癌症型別眾多,癌症治癒的標準也要根據癌症型別進行選定。治療中如果完全檢測不到癌細胞存在的話,可以認為癌症被治癒。
一般來說,癌症患者在痊癒之後,內臟的功能正常,而且各項的指標如血脂和血糖在長期內也不會出現異常。
二、影像學檢查穩定或正常
B超、X線攝片、CT、磁共振、PET-CT、ECT等檢查是捕獲腫瘤蛛絲馬跡的火眼金睛。影像學的檢查正常或沒有發現新的病灶,以及以前出現的結節穩定,沒有增多或變大,可視為正常。
三、體檢沒有相關症狀及表現
惡性腫瘤的複發率是非常高的,主要是因為身體中的癌細胞沒有徹底的被清除,下面這些症狀和表現的出現,可能是腫瘤復發的徵兆。
1出血徵象
出血也是腫瘤病人常見的症狀之一。腫瘤體壞死往往會引起區域性小量出血,但若腫瘤體侵蝕周圍的血管,則會造成嚴重的大出血。常見的有嘔血、黑便、陰道流血、尿血、流鼻涕、痰中帶血等。
2體重下降
病人體重下降是癌症常見的體徵之一。病人透過治療後,體重應保持平穩。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又出現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就應檢查有無腫瘤復發的可能。
3淋巴結腫大
患者透過治療後,應關注自身各部位的淋巴結是否腫大。可經常檢查淋巴系統,防患於未然。如頸下三角區(頸部、下頜、鎖骨窩)、腋窩、腹股溝等部。這些淋巴區域是腫瘤轉移的重要途徑,一旦發現腫大,應立即就醫。
4疼痛徵象
腫瘤患者往往有轉移病灶,病痛非常明顯。一般多見於骨轉移。瘤體直接浸潤神經組織,或較大的瘤體壓迫了體內管腔,都可引起組織壞死和產生炎症,出現疼痛徵象。
5發熱徵象
腫瘤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發熱現象,這在臨床上稱為“癌瘤熱”。腫瘤組織壞死,瘤體侵入腹腔神經叢,腫瘤代謝物進入血流,腫瘤腦轉移等,均可引起發。
四、五年內不再復發
在治療癌症方面,還有另一種情況。透過長期的治療,雖然腫瘤病灶依然存在,癌細胞卻仍然存在於身體中,但是腫瘤沒有進一步發展,處於停滯狀態,並且這種情況可以長期維持,一直到宿主因其他原因離世,這也是癌症治癒的標準之一。
只是,這個時間怎麼考察呢?如果一定要用當前的治療效果去判斷癌症是否治癒,比如“病灶消失”、“機體不再存在癌細胞”、“癌症生物學指標已經處於正常狀態”,又不一定是可靠的判斷方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醫學上引入了“五年生存率”的概念。這個概念的大致意思是癌症經過治療,五年之內沒有復發或沒有轉移,且患者健康狀態穩定。
因為醫學界發現,當患者的癌症在五年之內不復發的話,大部分就不會再出現癌症的轉移。換句話,就是將“暫時沒有病變”或“長期沒有病變”換一個稽核辦法,用5年來判斷是否治癒,這一辦法應該是目前為止最為科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