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金英玉
-
2 # 滄海一滴
魯迅,周作人,郁達夫,梁實秋,冰心,林語堂,朱自清,豐子愷,巴金,葉聖陶,餘秋雨……他們都稱得上是現當代的散文大家了。
-
3 # 龍羽尋青簡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近現代散文家的話,汪曾祺老先生或許在我心中算一個!但我覺得不要把汪曾祺封神,他不是神也不愛當神,
像汪曾祺這種人,無論在多高的廟堂都向往著平凡。我們在閱讀他的作品時,其實按照汪朗先生一家的叫法叫他老頭也是甚是可以,畢竟我們敬重但不是需要拘束!
看看汪老多會吃:鹹鴨蛋要吃高郵的,蛋黃得一筷子戳下去就冒出紅油來;吃西瓜要用繩絡掛著浸在井裡一上午,下午撈上來一刀下去,咔嚓一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連吃個豆腐都要用嫩香的椿頭焯水後,用鹽揉碎切細,香油是萬萬不能少的,否則沒有靈魂!
許多人覺得汪曾祺是士大夫,但如汪老這樣的人,其實也並非沒有煩惱和困難!汪曾祺起過豬圈、刨過豬糞,也經歷過抗糧食,頓頓吃醃蘿蔔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很清苦,但汪曾祺但卻把它過成了詩。甚至他在這寫西南聯大“跑空襲警報"”的去處時,也寫的極有意義。
在寫日軍派飛機轟炸昆明威嚇中國時,
他說道:“他們不知道華人的心理是有很大彈性的,不那麼容易被嚇得魂不附體。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生於憂患。已然很‘皮實’了,對於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 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的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
於淡然間,汪曾祺可謂寓以無限深情,令人動容。令人或心頭一顫,或會心一笑。他不僅是熱愛生活的有心人,也是一個心地明淨的赤子。他的文字恬然,卻又充滿力量。他從不刻意誇大,但也絕無隱去。點點滴滴的情感與真實,以及堅定澄澈的心,都讓人得以從他的文字中窺見!
他感謝生活給他的苦難,並形容是“三生有幸”,而汪曾祺的人生智慧,或許對於成年後生活太苦,擔子越來越重的來說極有意義。如果能學一學人生的智慧,普通人一樣能將日子過出花來!
說到散文,汪老的散文絕對不是那種矯揉造作,讓人看不懂的散文。他寫的文字是連路邊識字的阿婆都能看懂,並且有感觸的文字,他的每個字,都如大地母親一般樸素!他的散文,愛吃,愛玩,愛朋友。
無論是多年父子成兄弟,還是談師友沈從文、聞一多、金嶽霖等人,無論是昆明的汽鍋雞、昆明的米線、火腿,還是端午的鴨蛋等物品,汪曾祺寫的簡直都太引人!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有人說故事像說著自己,有人說著自己像故事。”
對於汪曾祺來說,外面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而這種平靜,才是讓人為之欣喜的,畢竟——世間最多平常人!
“活在世上,你好像隨時都在期待著,期待著有什麼可以看一看的故事。”
“人生如夢,我投入了的卻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
“黃油餅是甜的,混著的眼淚是鹹的,就像人生,交雜著各種複雜而美好的味道。”
在俗世中找得著仙氣,才能發現美好。然後再描描述在筆下,所以真切又動人!曾無意間看到的兩句話,算是對於汪曾祺散文的評價,個人覺得也很中肯。
一句話是:沒有遠思,只有世情!
他的文中寫的就是日常生活,就是吃喝玩樂,傳統手藝人,詩意的世態人情。
還有一句是:平淡中有豐裕。
個人覺得這句評價極妙,表面平淡如水,內裡韻味悠長,平淡沖和,含蓄蘊藉。對於文字創作來說,看破一切人事乘除與得失榮辱,做一個心地明淨無渣滓的人,才能暢快地大笑。這種功夫,這種心境,是那般手裡握著《軟埋》的人永遠所學不會的。因為那種人,手裡只會想到昔日祖先的故事,紀念往日的繁華而不感恩一天的生活。那種心裡晦暗的作家,也是不配與汪曾祺所相提並論的!
當你生活失意時,看看汪老的散文,它會告訴你,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無論世道如何爆錘我們,我們這一生都能憑藉人生智慧過出花來!
其實這世上好書實在太多,世上的散文家也著實不少。好書數不清,碰到哪本書,哪個作者,大概也是個緣分。既然如此,把文字看到的,當成一種回味深長的好。縱使世間萬物各有所好,各有所愛,但我們依舊能夠從自己所讀中擷文字之美!
-
4 # 李煥龍
這個問題問的太寬泛太籠統,不好回答,再加上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個人心目中的散文大家標準不一樣,可能是見仁見智,我也就不自量力來回答一下。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著書立傳,從孟子、莊子都是散文大家。司馬遷、賈誼、諸葛亮、陶淵明有散文流傳千古。這裡面最耀眼的應該是唐宋八大家,文章到現在上千年讀來還是令人耳目一新,這個是經得起時間考驗。這些大家只是說了一部分,應該還有許多。
主要說一下近代,以百年為界,說一下我心中的散文大家。魯迅的散文大家耳熟能詳《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秋夜》等。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的秦淮河》、《匆匆》、《春》等。魯迅的胞弟周作人的散文《烏篷船》、《故鄉的野菜》等。梁實秋的《雅室小品》系列散文也是跨過時間,到現在還是彌久歷新,給人生活的啟迪。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和一些遊記寫的非常好。沈從文的《湘西散記》也應該有一席之地。豐子愷的散文這幾年大行其道,《送阿寶出黃金歲月》等散文,俞平伯的《陶然亭的雪》,林語堂的散文也值得一讀。近代散文作家也有不少,楊朔、汪曾祺、餘秋雨、賈平凹等等,是好的散文作家,要說是大家,可能還需要時間的沉澱,考驗大家的成色。
我有話在先,只是個人的一家之言。
-
5 # 又又樂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可謂近代名篇。“……,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句中“一絲的顫動”,怎麼就“像閃電般”、“霎時”傳遞?這麼劇烈的意境,實景看不到,似乎與《荷塘月色》表達的意境也不相符。“疑存”在心,不知劇友有何理解?
-
6 # 使用者仁者樂山
唐宋八大家,就是說的是他們是散文的大家。這八大家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
-
7 # 奇文高叟
散文,是一種比較靈活的文章體裁,人們對它的說法也比較的多。有的認為,除了詩、賦一類韻文外,其它的文體都可統稱其為是散文。不過現在大家普遍都認為,散文是一種與詩歌、劇本、小說相併列的一種文體。而許多人又認為,散文是一種帶文學色彩的文學作品。因此,具體到某一篇文章,到底它是不是屬於散文,人們往往也很難定奪。既然散文的範文那麼的廣,寫法又那麼的靈活,所以在散文領域不可能只有一家獨大的“大家”。而我認為,毛澤東、魯迅、朱自清三位,可稱得上是散文領域內的“大家”了。一、毛澤東。可能大多數人會認為,毛主席的文章應屬於政論文,而不是什麼散文。但我認為,政論文也是一種政論類的散文,怎麼能說它不是散文呢?難道一提起政論就應該把它排除在散文之外了嗎?散文最大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無論從何種角度上看,毛主席的文章都可說它是散文,不過它是帶著政論色彩的散文。如毛主席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反對黨反股》等文章,無論從內容到形式、從語言到筆調,以及它所能給人帶來的思想上的深思、帶來的啟迪等各個方面來看,都屬於是政論型散文中的上品。所以,只要有人一提起政論類的散文“大家”,可說是非毛澤東莫屬。二、魯迅。有人把魯迅的散文稱之為雜文。其實雜文也屬散文中的一種文體。有人把魯迅的雜文稱之為匕首,這話一點不假。魯迅的雜文是投向敵人的利器,但我認為,從更大程度上看,魯迅的雜文是剮傷剔骨的手術刀。魯迅原本學醫,可他為什麼會棄醫從文呢?就因為他想用自己手中的筆來治療華人靈魂上的愚昧無知、麻木不仁,以喚起民眾。所以他的文章是很有其深度的,也是能觸及到國民靈魂的。魯迅是世界公認的文學大家,也是一代大文豪,他當然也是散文領域中的“大家”了。不過,他的散文所觸及的是社會類華人靈魂方面的散文。三、朱自清。一提起散文,首當其衝的絕對是朱自清。特別是他的散文《荷塘月色》,可謂是老小傳誦。其筆調之婉約,寫景之清新,語言之優美,聯想之豐富,都可稱得上是散文中的絕作,他的寫作技巧也可說是無與倫比的。從散文的寫景.抒情等方面來看,朱自清的散文堪稱一流。所以說,就文學色彩而論,朱自清當然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散文“大家”。
回覆列表
散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矛盾的白楊禮讚,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冰心的小橘燈,柯巖的敬愛的周總理你在哪裡,他們的散文作品堪稱為中國的各個時期的代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