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祺羽0108

    春運,是一年一度最大規模的群體式遷徙。

    北上廣深,地鐵沒了沙丁魚式高峰期,街道上也只剩稀疏的人流。

    商鋪關門,菜場歇業,吃個早點都沒地方去,樓下那家包子鋪的老哥,早早兒的帶著老婆孩子回家過年了。

    繁華都市裡的本地土著說 “空城,現在是一座空城了”。

    與此同時,正是三四線城鎮一年之中,最熱鬧,最人氣的高光時刻。

    返鄉大潮攜帶著滿滿的人流,資訊流,資金流滾滾而去。

    今年掙了多少?一個月多少工資?年終獎發了多少?什麼時候結婚?

    最後的,買、房、了、嗎?

    擠的急赤白臉的剛回到家,氣兒沒喘勻就要接受七大姑八大姨的“靈魂發問”。

    故鄉是回不去了,故鄉沒有我的咖啡標配,沒有共同語言,只有家長裡短,人情世故。

    當年的玩伴少年早已在春節煙霧繚繞的飯局裡變成了面目模糊的油膩大肚男。

    但沒有錢在他鄉留下,所以成了“漂”,成了老家親戚眼裡的二百五。

    “沒有車,沒有房,沒有物件,沒有身在體制內。你在外面瞎晃盪個什麼勁?”

    尤其是當家鄉的發小、老友都已經買房買車,三年抱倆,早早完成了我計劃40歲完成的事情。

    沒有大城市的壓力,沒有脫髮的擔憂,比我過的愜意多了。甚至,賺的也比我多.....

    一年到頭勤勤懇懇當“漂”,回到家還要面對這種鮮明對比,心態幾乎要崩。

    但一線二線的限購限貸和高額首付,難住了大部分囊中羞澀的年輕人。

    在外奔波打拼,有的人有能力夠努力,又會選擇,也許可以在這個城市落腳紮根。

    但大部分人即便很努力,收入也不錯,卻因為高額首付這個需要家底的門檻,也只能被這座城市關在門外。

    大城市:請你有錢了再來見我,不然我們就分手!

    老家:回家吧孩子,家裡不嫌棄你!

    所以“返鄉置業”的招牌才會打的這麼大,文案才會寫的這麼生動。

    異鄉的追夢人,也會有疲累的時候,一年一搬的租房,房租在漲,房價也在漲,面對高房價的絕望。

    而年齡漸長,婚齡逼近,談了多年的女朋友還是女朋友,所以渴望擁有一處安身立命之所,擁有歸屬感。

    這種對房子的極度渴望,很容易在回到家鄉之後,失去理性,衝動買房,以此來逃避現實的壓力。

    因為老家的房子真便宜啊,拼死買不上一線的老破小价格,在家可以輕輕鬆鬆買套大平層了。

    這種“返鄉置業症候群”基本每年都要來一次。所以每次心裡都及時警鈴大作,打住打住.....

    返鄉置業從來都不是一種選擇,別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好嗎好的!

    選擇是什麼? 你可以選a,也可以選b,然後二者之中選了b,這叫做選擇。你選擇不了a,只能選b,這叫做逃避。

    你應該想到的是,你有限的積蓄,像只有一發的子彈,你不打在靶心,選擇打在了1環,而原因是打1環比較容易?

    那脫靶是不是更容易?

    架不住親友的催促和開發商的溫情套路,把近十年裡唯一一發子彈,打在了三四線小城,等同於失去了紮根大城市的機會,那下一代呢?

    會複製你的命運,會把你當年未完成的事,再試著完成一次,和你當年一樣成為滬漂、北漂、深漂、杭漂。

    但別忘了,現在留在大城市只需要100萬,而20年後,是多少?

    所以最高昂的成本不是那100萬,是時間差成本和階級固化的速度。

    回老家的路上,就發現過年時期的老家,比“富強民主和諧”的24字標語更多的是,“返鄉置業”的大招牌~

    開發商固然使盡渾身解數,送米送油送紅包,送車送裝修送現金,更有甚者,1234的給你列出明明白白的理由。

    但他們千呼萬喚的滬漂北漂深漂們,真的都願意回自己的三四線小城或者鄉鎮嗎?

    不,不願意。

    我們來看(tu)看(cao)他們列出的理由:

    一,城市化建設加速。確實,小城市的發展在提速,地鐵高鐵這種週期長投資大的建設雖然一時沒辦法定論。

    只說商業配套,小城市也是建萬達的建萬達,搞商圈、修建奧體,然後就開始圍著這些商業、奧體建樓盤。

    但要知道,小城市的商圈是很有限的,可能一個城市最多也就一南一北兩個,有的甚至十里八鄉就一個。

    舉個自己的親身例子,回家過幾天春節,老家的萬達以及萬達門前的馬路,初一當天差點沒被車子和人流擠爆。

    大城市的商業完善且分散均勻,不會有這種過於集中的盛況。

    二,一線城市房價高。

    感覺這句話完全說反了。一線城市是限價最強力的地方,所以反而“物有所值”,看高實則不高。

    三四線,甚至普通二線城市的房價有多虛高感覺不到嗎?匹配不上城市價值的房價,看低實則不低。

    雖然價格相比於一線仍然有優勢,兩三千塊的月供什麼的也不在話下。

    生活質量是保住了,不用惴惴不安的當房奴,也不怕月供資金鍊斷掉。

    但最大的問題一點也沒解決,這樣的房子——沒價值!

    基本的“優勝劣汰”邏輯是不會變的,隨便去查查市縣城鎮每年人口流失率,都能看的出來,年輕人的選擇早已經不是三十年前的樣子。

    如果鄉鎮縣的青年跳過了他們的四線城市直接跳進省會,甚至一線城市,那三四線城市這一批批拔地而起的新樓盤去賣給誰呢?

    用來自住?縣城的房價早已經遠遠超出了當地居民的承受力,全市人均收入兩千的地方房價破八千的城市比比皆是。

    用來出租?租房在一二線城市還是可做的買賣,在縣城,可不是。

    不是租不出去的,就是租不上價,房子本身也會自然耗損,二手房會長期的線性貶值。

    雖然不是人人都有新房癌,但房產本來就更新迭代很快,小城市的二手房老破醜,新盤又不會像一線城市那樣搶破頭搖號。

    那憑什麼買你的二手?

    你的投入又何時能回本?想必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三,樓價窪地?科科~

    三線及以下的省市裡,經濟實力稍微比周圍好一點的的縣城,目前均價幾乎都上了5000+,剩下也都在4000~5000之間徘徊,本來在大城市就只能蝸居,回老家裡還不買大一點?

    好吧,隨便買一套百平米的三房,起步價格都在50萬以上。

    更不用說強省市縣或者接壤一二線城市省會的縣城,房價都在這一波房價漲幅裡跟著雞犬升天了。

    再有不錯的樓盤品質,和品牌開發商的title加持,動輒百萬的房價,在很多鄉、縣、鎮成了常態。

    哪兒貴哪兒便宜?

    買這種人生只做一兩次決定的商品,不是去超市買顆大白菜,房價短期內會騙人,但城市的實力不會。

    四,本地人才缺口大。

    因為人才才不會傻到呆在一個沒機會的地方,當然缺口大。

    試問,玩金融的,分析大資料的,搞新媒體的,弄P2P的,或者做碼農的,回老家有市場嗎?

    勉強有,接受得了降維帶來的降薪降級降環境嗎?

    五,打的親情牌,無論是父母漸老還是結婚生子,都不應該是逃避的理由。

    為了家人,才更應該選擇醫療、教育、法制都更發達健全的環境。

    六,最後一個理由,也是最虛無縹緲的一個,落葉歸根。

    故鄉故土、葉落歸根是華人甩不掉的情懷,但在一個快速城市化、資源高度聚集的社會里,只有接近靶心,才有可能不用成為最挨割的那批韭菜。

    再說,葉落歸根是起碼50歲以後才用得著面對的人生課題吧?

    本質上,返鄉置業更多的是逃避,拿故土、故鄉、歸根這種高光,美化的只是那顆逃避現實壓力的心。

    如果你正有歸意,講真,回家該孝敬父母就孝敬,該走親訪友就走親訪友,別和自己那點首付過不去。

    寫在最後:

    做好返鄉置業的打算的旁友別急著罵

    想在最後告訴大家的是,不是所有的返鄉置業都是錯,都是一無是處,都要被阻止。

    前文裡一直說的,錯誤的返鄉置業姿勢,是外地打工返回鄉縣小城市,然後成為房價虛高的接盤俠。

    錯誤的是在哪買哪,而不是所有的“降維打擊”都是錯誤。

    如果生活就在一線,買不起,那最好就近買二線。如果在二線,那就看看有沒有可承受的強三線。

    儘自己的能力,在可選擇緯度裡選最好的,才是有價值的降維,如果你的錢可以在縣城買小洋房,在二線省會只能買百平米不到,請你買省會好嗎。

    別被開發商的套路所迷惑,打折促銷、買房送車、送你現金、優惠多多,目的只有一個,套牢你這個剛回來的有錢接盤俠,然後走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譚詠麟和黎明相比在內地誰的人氣比較高呢?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