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吳偉2361
-
2 # 手機使用者60698890168
資本透過渲染,籌劃,製造教育的危機,洗腦家長,形成社會的壓迫感,然後透過民辦學校,補習班……開始搜刮百姓的口袋。堪比銀行來錢快。
-
3 # 留戀9743075
老師為了要小孩報名學興趣班,老師在教室用自己的電話打給家長,接通後讓小孩跟家長說要繳費學興趣班,作為家長,你能說不同意嗎?我想說的是,老師,興趣班不是自願的嗎?為了區區幾百塊錢,你把自己良心給賣了,太醜陋至極,真TM噁心。
-
4 # 雲水1703650
大學寬進嚴出才能解決中小學負擔問題,而寬進是不能劃等級存私心的,寬進要觸動特權者利益,所以,中國教育形成了死結
-
5 # 大學專業深一度
一種未來不確定的焦慮
這在中產家庭中普遍存在,他們切身感受到來自周邊的競爭壓力,自己生存的特別艱辛。看的新聞很多,瞭解的資訊很多,也能認識到自己的孩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而讀書、考試是唯一簡單而有效的路徑,於是補習就是一個相對投入較少的方式。
相比幾百萬的房子,那幾十萬培訓費似乎就不是很多了。
一種明確的競爭氛圍教育本來就是競爭性的,儘管不是你死我亡,但卻是你上我上的態勢。教育終究是競爭名校,而不是隨便的一個大學。
名校就那麼多,考生卻只增不減。資源與需求是極大的矛盾,只能拼了,中產的家庭基本都是全身投入,各種培訓班,從科目到舞蹈音樂手工,目標似乎明確,卻盲目而無頭緒。
-
6 # 荷塘月色635
現在的教育,哈哈了,在不治理就玩完了,這種教育出來的孩子有幾個能成大器的,多半都是書呆子,無責任感,無良知。
-
7 # 益壽延年裝修
前些天有先生寫文是劇場效應,大約是有觀眾想看更清楚首先站在椅子上看,劇場內觀眾陸續站在椅子上看,等於誰都沒看更清楚。
-
8 # 成長教育那些事兒
儘管這些年國家對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已加快了步伐,積極引導人們轉變教育觀念,將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在目前階段,中國教育體制依舊以應試教育為主導。而目前高考的指揮棒也依然是“以分為本”。眾多學生仍舊需要為考試而學,為應試去補。因此,“以分為本”的考試指揮棒是讓補課之風愈演愈烈的本源所在。
兒女的學習將永遠是父母的關注焦點。在中國,由於升學競爭大,有80%的父母希望孩子能透過補課讓成績更上一層樓。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使得他們都不希望孩子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於是,一些家長們為了“搶跑”,從幼兒園就開始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
一些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社會輿論出現,又讓沒有“搶跑”的孩子被迫加入到補課陣營中,以至補課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的存在。由於在現有的考試評價體系的影響下,有許多的學校、家長都“分數至上”。而補課大部分都能起到提高成績的作用,這也使得一些家長們趨之若鶩。
隨著中國的經濟不斷髮展,雖然各方面的菁英人才需求也在不斷擴大,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口基數大等國情使得人們的競爭壓力、生存壓力、以及工作壓力不斷加大。為了將來能夠獲得較高的社會競爭力,使得學生迫切需求提高自身競爭力,於是不得不自發的要求補課。
想要治理有償補課,僅靠一個禁令是不夠的,還得一系列的政策配套。不妨各抒己見,見仁見智,一起來想想還得需要哪些一系列的政策配套?
-
9 # 碧水青山0
補課實屬無奈之舉!但因數眾多。
一、高考的附屬。這不用多說,人人都知道。
二、減負的產物。教育部門為學生減負,家長還沒下班,孩子早已放學了。孩子有大把的時間,讓孩子單獨回家,實在不放心。即使有爺爺奶奶接,在家也是遊戲電視不斷,或溜出去玩沒人管。去補習班,也一舉兩得。
三、攀比的代價。別人孩子在補習,我孩子不補習,覺得有些丟人。既怕別人笑話捨不得為孩子花錢,又看到別的家長吹噓他孩子洋洋得意,很是羨慕,加上老師隔三差五催:管孩子。自己沒精力沒能力,咬牙花錢吧。人家前幾名的都在補習呢!當然,倒數幾名也在補習的孩子,他們不願意去看。
四、廣告的誘惑。補習班、培優班精美絕倫的廣告滿天飛,說他們教出來的孩子,誰誰成績提高了多少多少,吹得天花亂墜。加之有些老師也推潑助瀾,說只靠課堂學習肯定不行,有的老師直接說去某某地方補習。
聽說補習班有時複習的內容與第二天學校考試的試題一模一樣,平時有時也直接代替家長簽名。
補習不是靈丹妙藥,對肯學的孩子有用,對絕大多數孩子根本沒用。
-
10 # 日月經天天地光明
補課現象屢禁不止,必然有其客觀存在的因素。其一,根據達爾文的生物進化理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的生存離不開競爭。競爭不僅存在於不同的物種之間,而且也存在於相同物種的內部。人類之間的競爭尤甚,因為不論是和平時期還是非常時期,生存就要佔據一定的資源,而資源總是有限的,只有透過競爭才能獲得。其二,補課的本質是學生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取得知識和技能上的優勢,從而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更好地生存下去。其三,中國要復興,就是要從傳統的農業國轉型升級為科技發達、不受外辱的工業國。在面對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進行先進工業技術封鎖和美國為了打壓中國復興而進行的貿易戰的境況下,科技發展要奮起直追趕上發達國家,必須時不我待地加快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而人才必須透過教育獲得。所以補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貿易戰的壓力傳導到教育領域的結果。
回覆列表
社會對中小學教學效率不滿的結果。
加快教學改革開放,讓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映生輝,比翼齊飛。
家長要參與自己孩子的學習過程,家長的選擇比學生的努力更重要。
教育界被僵化的陳舊理念和既得利益者控制,誤人子弟。中小學教學需要改革開放,幫助學生形成智慧學習習慣,擯棄記憶學習習慣,推動素質教育。
中小學教學改革,雙向選擇,想跟誰學就跟誰學。中小學教學必須改革開放,引進競爭機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中小學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改革開放四十年了,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驚人的變化和進步,唯獨中小學的教學模式似一潭死水,顯然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很多人抱怨中小學學生是“勞動模範”,超時工作 沒有節假日;睡眠不足,近視率居高不下;書沒讀多少,身體卻弱不禁風。授課老師認為一撥不如一撥,“你們是我教的最差的一屆。”學生苦水一肚子,“吃奶的力都用上了,怎麼還說我不努力呢?”家長心急如焚,求爺爺告奶奶,“為了你的學習,操碎了心。”學生累,老師累,家長累,這說明了什麼?
中小學能不能雙向選擇,學生自主選擇老師,願意跟誰學就跟誰學。老師雙向選擇可能性不大,因為有義務教育法。在中小學中引進競爭機制會怎樣呢?適度競爭會提高效率,各行各業如此,中小學教學亦如此。據統計,目前有數萬名中小學生選擇了體制外學習,他們不參加中高考,不參加中小學的考試,結果如何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法不一,總歸是一個選擇吧。曾經有人邀請我去體制外的“私塾”授課,被我拒絕,理由是不認可不參加中高考的觀點。我認為可以不必每天去學校上學,但考試必須參加,這是社會層面的競爭,結果被社會記錄並承認。
我傾向每位學生都參加中高考,這是難得的人生經歷,不可或缺。我的一位學生參加了高考(我要求他),在國內一流大學讀了兩年,帶著學分在美國的大學再讀兩年,畢業後立刻被美國LinkedIn公司(現為微軟)錄用,在矽谷。他比較成功,心想事成,為他驕傲。我的一個小學生,不是每天上學,最少的一學期上學天數是19天(老師的統計),別人上學時,他去了遊樂場、游泳池、圖書館……很“悠閒”,但期中期末考試都去,各科都在90分以上,數學幾乎都是滿分。今年上初中(北京一流的“附中”),分班考試成績很好,進了所謂的好班(科技班),數學提優“混進”了A班(年級前30名)。我在想:是他的小夥伴“讓著他”,還是我的教學新法效率高。段子:“豬八戒成佛是因為跟對了人。”
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和手法說是數百年前的模式不為過(可以考證),特別是所謂奧數的教法不倫不類,搞得小學生神魂顛倒,痛苦不堪,家長談“奧”色變,社會驚慌失措,大喊取消。一件簡單的事情人為複雜化了,是故弄玄虛“撈錢”,還是另有所圖,不得而知。奧數是數學的初級部分,初一初二數學提優課中隨處可見。授課老師試圖用“生活類語言”替代“數學語言”講解數學問題,如同用中文教英語,結果能好嗎?我們二十年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得出結論:授課“語言”的偏差導致學生思維混亂,學習效率低下,形成記憶學習的習慣(記題型)。記憶學習具有“封閉性”,後患無窮,想想華人為什麼鮮有獲得諾貝爾獎?
我們主張小學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智慧學習”的習慣(先入為主,尤為重要)。智慧學習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和愉悅性,有利於今後的創新。偉人說“從娃娃抓起”,那中小學教學改革就從小學開始吧。承認“錯誤”,改正錯誤,俊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