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素心流年
-
2 # 我是鵬程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首詩也是非常的直白,金縷衣是非常的金貴的,價值非常之高!
但是再怎麼高的價值,你也要穿上啊,你不穿那就是一件廢物!
所以就要勸你,好好的珍惜珍愛少年的時光,青春的時光,尤其最美的少女,美女,你喜歡的話,你必須要去追求她,要愛她,否則紅顏易老,等到老了的時候,少女就不再是少女,就不在沒毛,這個時候花已謝!只剩下了枯枝在哪裡,這個時候後悔已為時已晚!
所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要在花正茂盛的時候追求她,讓他盛開,開的更加的絢爛,美麗!這樣才不辜負美人對你的期盼!對你的垂愛!
-
3 # 每天讀宋詞
《金縷衣》雖然是一首無名氏的唐詩,但被選入課本,短短28字,句句在理,堪稱經典,同時也是《唐詩三百首》的壓軸之作。
《金縷衣》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告訴人們要珍惜青春,不要虛度年華。乍一讀這詩,感覺不像詩而更像一首歌。其實它就是一首樂府詩,也是大唐中期很流行的一首歌曲,唱得最好的就是杜秋娘。
杜秋娘本出身於貧苦之家,但卻有著江南女孩的俊俏靈秀。十五歲被潤州節度使李錡納為侍妾,兩人經常深情對唱這首《金縷衣》,唱得是紆迴徐緩,蕩氣迴腸,所以深得李錡寵愛。也許是受這首《金縷衣》的啟示,李錡也想趁著大好年華建功立業,不甘做一個封疆大吏而起兵反叛,但結果是兵敗被殺,杜秋娘被作為戰利品進宮做奴。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當朝皇帝唐憲宗也喜歡聽這首歌曲,於是這首《金縷衣》讓杜秋娘成了唐憲宗的寵妃。可能是唐憲宗也深受此詩的啟迪,發憤圖強,勤勉國事,成了唐朝後期有名的中興之主。
十幾年後,唐憲宗去世,他的兒子唐穆宗繼位,唐穆宗也喜歡這首《金縷衣》,更想讓自己的下一代得到正能量地教育,於是就讓杜秋娘給兒子漳王李湊做教引嬤嬤,也就是人生指導老師。伴隨著這首《金縷衣》地教誨,漳王李湊漸漸長大,成了一個很有雄心和作為的皇子。以至於穆宗去世後,他和哥哥唐敬宗一起,要根治安史之亂後唐朝的頑疾毒瘤——宦官亂政。很不幸,這場鬥爭失敗,李湊被囚禁而死,杜秋娘則被遣返回鄉。
後來詩人杜牧去潤州看望她,三十年恍然如夢。昔日明眸皓齒,鮮活動人的杜秋娘已經老態不堪,貧病交加。杜才子感慨萬千,寫成了堪比《琵琶行》的《杜秋娘詩》:“秋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世事無常,令人唏噓不已。此後,杜秋娘再無訊息。
但是她唱火的這首《金縷衣》卻流傳千年而長久不衰。
上來連續兩個“勸君”,就是一個排比句式娓娓道來,勸勉人們珍惜青春,追求愛情,追求事業。它不同於“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的說教,也不同於“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單調死板,而是像歌兒一樣回緩往復,唱進了你的心裡,有著勸慰,有著鼓勵。
三四句又重複著花和折,但語氣上有了急促感,正反兩方面:“直須”帶著迫切,“空折”透著遺憾。“太陽落了明朝還會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會一樣開”,而青春卻是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好年華是一定要珍惜的,有著期望,有著鼓勵。
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舊話,用衣服和花做了精妙的比喻,不著“悔恨”字樣,卻更耐人尋味,意蘊無窮。
生硬的大道理在一詠三嘆中得以柔化,很熨帖,很溫潤,很讓人理解接受。
-
4 # 羌人看世界
【文.羌人山裡漢】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該詩句出自唐朝時期的一首七言樂府《金縷衣》。全詩為: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是一首著名的勸喻詩,也是風靡中唐時期的一首流行歌詞。
從詩的字面上看,是告誡人們不要只想著追求榮華富貴,應當珍惜青春年華,要在花開時抓緊時間去採摘,別等到花已落盡才知道珍惜時光,才明白愛情的珍貴。
從詩的背景上看,《金縷衣》出自唐朝中期,作者無名氏,也有人說該詩出自杜秋娘或李錡,都是不準確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杜秋娘曾經在不同場合演唱過此詩。杜秋娘,唐代金陵人,一位不僅貌美、且富有文采,更是一位善於能歌善舞的女子,且一生坎坷。最早被鎮海節度使李錡花重金買入府中為歌姬,後經唐憲宗、穆宗、敬宗三朝,後因事敗露,被削籍為民,孤獨終老於金陵。
縱觀杜秋娘的一生,雖有才華,卻無法拯救自己的命運。因自己的歌舞,且為《金縷衣》賦予了新的生命,也正因如此,《金縷衣》才被歷朝歷代傳誦至今。
此詩看似單純,實則寓意深刻。這就是一首典型的人生哲理詩,一首珍惜時光,愛惜生命的勸誡詩。正如陶淵明曾感嘆道:“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正因時不我待,我們更應當把握現在,不負年華,不改初心,珍惜身邊人,珍惜當下,不要把歲月空擲,不要給未來留下遺憾。《金縷衣》作為唐詩被世人銘記,作為歌詞被世人傳唱。難怪時至今日,它依然使人心醉而被廣為傳誦了。
-
5 # 稷桑望野
該詩之所以廣為流傳。是因為,在文化傳承的師徒授業中,比那些常對學生們耳提面命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等口頭闡,在聽者意識中它富有美麗的立體鮮活的景畫感!更易觸動人心。以致它不枯躁,更易使人們接受,而成為了以上"口頭闡"的代替語!
私人觀點,淺陋之見,邀斧正。
回覆列表
《甄嬛傳》中安陵容一曲金縷衣婉轉悠揚,很是動聽。
而珍惜青春,積極進取的詩何其多,“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然這首卻能千年不朽,是有原因的。
《金縷衣》 (唐)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1 傳奇女子杜秋娘
作者不可考。
有人認為是李錡,有人認為是杜秋娘。
最權威的《唐詩三百首》編者蘅塘居士便認為是後者。
杜秋娘的故事,《資治通鑑》,《太平廣記》等都略記,而唐代大詩人杜牧,也為其寫有《杜秋娘詩並序》。
杜秋娘才色雙絕,15歲時被鎮海節度使李錡以重金買入府中為歌伎。因一曲金縷衣而備受恩寵。李錡造反被殺,秋娘入宮為奴,仍為歌伎,又因演繹金縷衣而得唐憲宗恩寵,封為秋妃。憲宗死後,她成為皇子漳王李湊的保姆,漳王廢,她被削籍為民,放歸故里,窮困而死。
因一首曲子而被改變的一生。
詩人杜牧經過其鄉,“感其窮且老,為之賦詩。”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間杜秋者,不勞朱粉施。”
羅隱也為其賦詩《金陵思古》:“杜秋在時花解語,杜秋死後花更繁。”
因一首曲子而演繹無數傳奇的女子。
2 相比光陰詩,這首詩更為好聽!
好聽,因是樂府曲辭,廣為傳唱!
而意思更為熾烈,珍惜青春,該愛趁早愛!
金縷衣:用金線編織的衣服,極言富貴,漢時君王陪葬金縷玉衣,舉世聞名。
兩個“勸”字開句,反覆強調,言詞懇懇,情真意切,不以理曉人,而以情動人。
將金縷衣與少年時作對比,金衣雖貴重,卻不及青春年華珍貴,拿世間最富貴的金子陪襯青春的無價。
以鮮花比喻人生大好年華,既強調人生的美好,又表明人生的短促。
以前這一類詩,說教比較多,而這首詩以情為基點,將惜取少年時與人生成就聯絡起來。
以折取滿枝的鮮花為人生有成就的象徵,珍惜光陰,不虛度青春便提升到生命價值的高度,超過了以往的詩。
用金縷衣襯托少年時,滿枝的鮮花象徵人生的美麗,圓滿,成功,不貪慕榮華富貴的物質生活,而追求人生的成就,將短促的生命活出積極昂揚的狀態,激發進取的精神,自然深得人們的喜愛。
語言淺近,比喻通俗,卻也能含義深刻,寓普遍的道理於感性的折花過程,很是新穎別緻!3 撩情
“撩情”是個時尚詞,然而用在這首詩,也恰當不過。
女子如花,要在她容顏最好,正青春時愛她,等到她容顏蒼老,青春不再時,就追悔未及了!
這樣大膽熱烈的求愛,是女子的一種無畏與真性情!
然而,女子如花,既是女子的幸事,又是女子的悲哀,花期之短,女子以色事人,都難久矣!
在封建男權社會,歌伎身處最低層,以色藝取悅於人,是謀生的手段,她們的命運就如花般易折,年老色衰,孤窮而老是無法擺脫的命運。
杜牧也因同情憐憫而寫詩。
白居易《琵琶行》“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同樣如此!
杜秋娘的《金縷衣》,與其說是大膽的求愛,倒不如是一個女子悲慘命運的流露,然,可貴在於,就算無法擺脫,也要搏一搏,積極進取,渴望被取悅,能夠取悅於人,在最好的年華被愛,才不辜負短暫如花的生命!
或許就是這樣的一種人生態度,才會如此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