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方鵬
-
2 # 巴山夜雨涮鍋
目前摸金校尉除了陳琳的檄文,沒有其他出處,有可能是陳琳對曹操的諷刺。
“摸金校尉”出處是陳琳討伐曹操的檄文,其原文相關段落如下: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桑梓猶宜恭肅。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毀突,無骸不露。身處三公之官,而行桀虜之態,汙國虐民,毒施人鬼。按照陳琳的檄文,曹操專門設定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這樣的官職,專業偷墳掘墓,盜取陪葬品。這是作為陳琳攻擊曹操胡作非為的罪狀之一。
在漢末亂世中,挖掘墳墓本來就是常見的斂財手段。董卓就曾挖掘墳墓盜取陪葬品,而曹操這樣的事情也幹得不少見。後來曹魏的將領郝昭(就是守陳倉拒諸葛亮那個)曾經在給兒子郝凱的遺囑說:“吾為將,知將不可為也。吾數發冢,取其木以為攻戰具,又知厚葬無益於死者也。汝必斂以時服。且人生有處所耳,死復何在耶?”郝昭自己也承認曾經挖掘墳墓,用來獲取製造戰具的木材,所以知道厚葬對死者沒有好處,要求兒子薄葬。再說,曹操手下程昱籌集軍糧的時候,連人肉乾都送了不少;官員王忠因為吃過人肉,曹丕給他開玩笑,把骷髏掛在他的馬鞍上。可見那個時候治安敗壞,挖墳根本不算啥了。
曹操挖墳是真,不過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卻未見其他當時史料記載。而且從常理而言,曹操還是要面子的。就算真的安排官員專門負責這缺德事,也會取個相對中庸點的名號,不會直接把乾的勾當赤裸裸刻在職位上。
所以,曹操應該是沒有設定叫這個名字的官職的(雖然可能確實有人專門幹這個)。當然,也可能本來這個官職叫別的名兒,被曹操自己手下人取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的綽號叫著開玩笑,然後被陳琳寫進檄文,也是有可能的。
-
3 # 小漢字見大歷史
是的。曹操設定「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唯一的出處就是陳琳的檄文: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而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略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墮突,無骸不露。身處三公之官,而行桀虜之態,殄國虐民,毒流人鬼。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所以,一句話就可以回答你,這是一個事實判斷。因此,只有將問題引申一下:那陳琳檄文所說的曹操發放「盜墓執照」,設定『摸金校尉』 是否可信呢?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講:第一,文獻記載的一致性先從文獻記載方面梳理一下,
三國魏朝郎中魚豢私修的史書《魏略》沒有記載這個檄文,可以理解,畢竟曹操是魏武帝。
三國蜀漢陳壽撰《三國志》也沒有收錄陳琳檄文。
最早記錄在東晉孫盛所撰的《魏氏春秋》,這本書已經散佚。
南朝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和范曄《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傳》都是引散佚的《魏氏春秋》記載的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有幾個字稍有差異)。
考慮到《三國志》和《後漢書》這樣官方正史地位,再加上范曄、裴松之作者的史學造詣,也幾乎都沒有利益糾葛,我們可以很自然的推己及人:
范曄、裴松之在引證《魏氏春秋》記載的陳琳檄文的時候,可定要對其可靠性進行審查,他們認為是可信的。
這兩位史學大家面對檄文這樣文獻,肯定是不會輕易相信的,他們也會審查衡量。
既然范曄《後漢書》、裴松之注《三國志》審查過,都是一致的,說明他們是相信的,我只有選擇相信。
這兩個官方史書,是研究東漢三國最可靠的史料。
而且《後漢書》記載,曹操捉到陳琳以後,並沒有說陳琳汙衊他盜墓,設定「丘中郎將、摸金校尉」,而是說陳琳你為什麼罵我祖宗十八代,罵我是太監的兒子。
第二,歷史背景曹操所處的時代,盜賊蜂起,群雄割據的大亂世,在那種時代盜墓是很正常的現象。
秦漢學會長王子今先生有一本著作叫做《中國盜墓史》,其中有一節「漢魏之際盜墓的高潮」是他對時代背景論述,我引用過來:
引自:王子今. (2011). 中國盜墓史. 九州出版社.頁98-105所以,東漢末年就是今天說的「無政府主義」時代:王權式微,天下大亂,用《三國演義》中的一句詩「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
所以,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漢魏之際出現了一個盜墓高潮,民間小盜挖有錢人的墓,軍閥大盜為了湊軍餉,連光武帝劉秀的墓都挖了。
董卓、呂布以及孫吳政權都盜過墓,曹操盜墓也很正常的。
第三,考古發現陳琳在檄文中指責曹操將梁孝王墓被洗劫一空,漢帝枕頭都哭溼了。
三國時代的《曹操別傳》《曹瞞傳》等文獻記載了曹操盜掘了梁孝王的墓。如:
《曹操別傳》:操引兵入峴,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立泣。《曹操別傳》等都是散佚的野史,是唐宋以來的文獻轉引,只作為旁證。
考古所發現的河南芒碭山樑孝王墓確實被洗劫一空,梁孝王墓(保山一號墓)1994年被評為「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成果。
《水經注》記載梁孝王墓「斬山作郭,穿石為藏」是個非常浩大的工程:
《水經注》:碭山有梁孝王墓,斬山作郭,穿石為藏,行一里,到藏中,有數尺水,水有大鯉魚,黎民謂藏有神,不敢犯之。這跟考古發現完全一致,碭山樑孝王墓是目前所見規模最大的西漢石涯墓:
墓道內有幾千塊巨大的封石堵塞,考古學家認為,盜掘這種墓葬,不是偷偷摸摸的小盜墓賊可以應付的,只有明火執仗的軍隊才有可能盜掘:
引自:閻根齊. (2001). 芒碭山西漢梁王墓地. 文物(8), 60.頁37曹操曾經在芒碭山一帶的活動過,而史書記載梁孝王墓是曹操盜掘的,沒有指向任何人。
所以,曹操盜掘梁孝王墓應該可信。
---------------------------------------------
俗話說:「孤證不立」,何況「檄文」的可信度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但我們綜合考量三個方面:1、文獻記載的一致性:正史《後漢書》和裴注《三國志》都相信陳琳檄文。2、時代背景:漢魏之際的盜墓高潮,軍閥都有盜墓行徑。3、考古證據:漢梁孝王墓葬確實被有組織的盜掘,曹操是唯一嫌疑人。這三個方面綜合考量,曹操盜掘梁孝王墓,並設定「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兩個盜墓職位,我認為在沒有可信反面資料的情況下,我們暫時可以選擇相信。至於陳琳說曹操盜墓是「所過墮突,無骸不露」,可能有點文學誇張。罵曹操「身處三公之官」,卻「行桀虜之態,殄國虐民,毒流人鬼」,文采也真是好,所以能被《昭明文選》選入,而千古傳誦。
檄文開篇之句,真的很霸氣,道理講得好,又朗朗上口:
蓋聞明主圖危以制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擬也。陳琳真是一流的筆桿子。
回覆列表
袁紹曹操交惡,大戰將起,文辭先行,大文人陳琳寫了一篇名揚天下的文章《為袁紹檄豫州文》,歷數曹操父祖罪惡外,又引入曹操說他更有滔天之罪,比如殺名士存壞心等等,其中更有一句“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揭露曹操發死人財,挖墳盜墓,以充當軍餉,墓主屍骨亂扔。
有記載最先揭露曹操盜墓的是陳琳,雖然檄文會有誇張寫法,但放在漢朝以孝治國的大環境下,所有皇帝的諡號都有孝字,比如孝文帝孝武帝,劉協是孝獻帝。做官還有一個途徑叫舉孝廉,盡孝道可以當官。所以,掘人祖墳在當時為世俗所不容,後來陳琳被曹操虜獲時,《三國志》記載曹操責備他說,“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陳琳聽後也識趣,跟曹操請罪,曹操愛惜他的才華既往不咎。從這裡可看出,曹操耿耿於懷的是檄文辱及他的父親祖父,對盜墓一事卻沒有提及,如果是被誣陷,程度不亞於辱及父祖,這種情況下似乎是預設盜墓存在“惡惡止其身”。
一些歷史學者認為,曹操的父親在徐州遇害,所以曹操率軍討伐徐州。在這一過程中,曹操的手下大肆殺戮,發人丘墓,而曹操為了報殺父之仇,也就沒有阻止,這也是一家之言,不過似乎有頂鍋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