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素心流年
-
2 # 萃辰天心書院
南唐後主李煜的《相見歡》,全詩為: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975年(開寶八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李煜在汴京忍屈負辱地過起了囚徒生活。李煜的詞以被俘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後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相見歡》便是後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李煜,五代時期南唐後主。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宋攻佔金陵,將李煜俘獲到汴京,後被毒死。李煜善於寫詞,詞作內容大部分都是描寫宮廷的腐化生活,風格浮靡。進入汴京以後,他的詞作多寓身世感慨,情致悽婉。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被稱為“千古詞帝”。
這首詞上片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發真摯的感情。
首句“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無言”二字活畫出詞人的愁苦神態,“獨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樓的身影,孤獨的詞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神態與動作的描寫,揭示了詞人內心深處隱寓的很多不能傾訴的孤寂與悽婉。
“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寥寥12個字,形象地描繪出了詞人登樓所見之景。仰視天空,缺月如鉤。“如鉤”不僅寫出月形,表明時令,而且意味深長:那如鉤的殘月經歷了無數次的陰晴圓缺,見證了人世間無數的悲歡離合,如今又勾起了詞人的離愁別恨。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詞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悽慘秋色,也要被“鎖”於這高牆深院之中。而“鎖”住的也不只是這滿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的恨,都被這高牆深院禁錮起來,此景此情,用一個愁字是說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一切無不渲染出一種淒涼的境界,反映出詞人內心的孤寂之情,同時也為下片的抒情做好鋪墊。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一個苟延殘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極其婉轉而又無奈的筆調,表達了心中複雜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與悲傷。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用絲喻愁,新穎而別緻。然而絲長可以剪斷,絲亂可以整理,而那千絲萬縷的“離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這位昔日的南唐後主心中所湧動的離愁別緒,是追憶,是悔失“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國奴、階下囚,榮華富貴已成過眼煙雲,故國家園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毀於一旦。閱歷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經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這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於詞人的心頭難以排遣。作者嚐盡了愁的滋味,而這滋味,是難以言喻、難以說完的。
末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緊承上句寫出了李煜對愁的體驗與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於人的內心深處,是一種獨特而真切的感受。“別是”二字極佳,昔日唯我獨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階下囚徒,備受屈辱,遍歷愁苦,心頭淤積的是思、是苦、是悔、還是恨……詞人自己也難以說清,常人更是體會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傾訴,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國之君,即使有滿腹愁苦,也只能“無言獨上西樓”,眼望殘月如鉤、梧桐清秋,將心頭的哀愁、悲傷、痛苦、悔恨強壓在心底。這種無言的哀傷更勝過痛哭流涕之悲。
全詞情景交融,感情沉鬱。
-
3 # 清心一棧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詞人愁苦,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他的內心深處有很多不可言的孤寂與悽婉。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勾起了詞人的離愁別恨。
“鎖”住的也不只是這滿院秋色,還有那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的恨……
此景此情,一個愁字怎能說得完?
李煜,作為一個亡國之君,苟延殘喘的階下囚,他極其婉轉、無奈地表達了心中複雜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與悲傷,內心是何等淒涼孤寂。
昔日的南唐後主心中所湧動的離愁別緒,他追憶過往,惜乎時過境遷,如今已他是亡國奴,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詞人歷盡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經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種種愁苦悲恨哽咽於心頭,難以排遣,難以言喻、難以說完的。
-
4 # 井底之蛙122
說來真有意思。我小的時候,整天玩,最多聽聽評書看看連環畫。對詩詞,也就是讀讀教科書裡的,沒啥興趣。有一天,無意中看到一本雜誌,居然有一篇李後主的傳記小說,引用這首詞。一看之下,從此我愛上了古典詩詞。那麼,為什麼我會被這首詞深深吸引呢?其實很簡單,因為我當時看的是李後主的傳記啊!聯絡到他的遭遇,一下子完全領悟到詞中的孤寂困苦和無奈。所以,賞析古典詩詞,知人,論世非常重要。從這個角度切入,感受著作者的感受,許多作品都能迎刃而解。
-
5 # 吾才是傻瓜
李煜《相見歡》:這首詞作於詞人亡國身虜後那段時期,抒寫離愁。上片寫深秋詞人獨自登樓的情景。""無言獨上西樓"",首句即直接將人物引入畫面之中。這一句看似平淡,實則蘊意無限。""無言""二字將詞人的愁苦神態刻畫了出來,而後著一""獨""字,勾勒詞人孤身登樓的身影。這句詞平白如話,但是卻能透過對神態與動作的刻畫揭示出深藏於詞人心底的孤寂與悽婉。"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是詞人登樓所見,寓情於景,意境淒涼。身為階下囚的詞人不正如那深鎖在庭院中的梧桐嗎!寂寞、孤苦。下片抒發離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愁本無色無形,而這裡詞人將愁形象化,以絲喻愁,非常新穎。那麼,"絲"與"愁"有何相似之處呢?詞人身為亡國之君他心中的"離愁"正如那千縷萬縷的絲一般,紛亂、繁雜。這幾句細膩地道出了詞人對繁華的故國無法排遣的離愁。末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緊承上句寫出了詞人對愁的體驗與感受。淪為宋廷的幽囚,他心中的愁悶是難以言說的,它根植於人的內心深處,包含著無限辛酸與苦澀。
-
6 # 貴州曉玉姐
我認為賞析李煜寫的這首《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前,只要弄懂這首詞的核心是說“愁”,那麼一切迎刃而解。
這首詞情景交融,李煜形容他心中的愁是“剪不斷、理還亂”,曾經的繁華彷如昨天才剛剛發生過,今天卻歷經了這樣的大苦大痛,
我們在賞析一首詩或者一首詞時,一定要看這裡面的意象,因為這往往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詞意。
在李煜寫的這首詞裡,他以月亮、梧桐、深院、秋天這些展現哀悲的意象烘托氣氛,彼時花好月圓,他縱情高歌歡愉度日,此時物是人非,他已是任人擺佈的階下囚。
李煜想表達的愁或許猶如青絲數也數不清,並不是單一的一種愁緒,而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悽婉與哀愁。
他內心有苦痛、有傷悲、有悔恨,他要表達的離愁並不是人與人的分別之傷,而是國破家離的亡國之痛。他已飽嘗了這世間的愛恨離愁,也感受到了世態炎涼的無奈,他也不知道何去何從,心中的百種情緒也只能獨自吞嚥,獨自消解內心的傷痛。
-
7 # 二大王
我站在家樓上,黙默無言,一陣秋風吹過,院子裡金黃的樹葉繽紛飄零,心情平靜又茫然,有何愁,有何怨,有何思,有何念,人生如秋,寒風蕭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8 # 劉曉林九天居士
做自己的知己
劉曉林
一生倘若有三五知己,自然是幸運至極的事情。如果不能,退而求其次,做自己的知己。
人活在世上需要受諸多因素的制約,人人皆是一個系統。當兩個系統達到高度的互融狀態時,所謂的知己產生。世界始終處於變化中,人也不例外。當我們有了思維後便有了促使這種變化處於相對穩定的可能——於是,變化進入了“勻速”運動。兩個人之間的“心理變化”態勢越趨一致,相處的越愉悅、越合拍。從這個意義上講,與自己做知己比與他人做知己要容易些。
與自己做知己的前提是瞭解自己,真正做起來卻非常之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要使得自我評價與實際上的性情、所擁有的能量相吻合。非常殘酷的現實,人這種高等動物在靈魂深處要麼高估自己,要麼輕視自己。遂之,自我的瞭解變得混沌莫變。一個人瞭解自我的重要途徑便是在經歷了適度堅持後對人生做出剖析與反省,聽從內心那真實的呼喚並結合所為的實效來對自己進行定位。
瞭解自我後的落腳點是接受自我。否則,7解白我便失去了意義。人人不是上帝,優點與劣勢並存。你我的所取得點滴主要在於優點的發揮與劣勢的適當規避。人間沒有完美的存在,只有階段性的優點凸顯。接受自己的核心便是坦然正視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人人皆如此,何必跟自己過不去?!
如果你我做到了上述就有了與自己做知己的可能:在失意落魄時,會自己激勵自己;在志得意滿時,會自己告誡自己。任風雲變幻,倏忽爾秦,倏忽爾漢,四時皆春。因為做了自己的知己,滿目芳華,無窮般若。
一個人活在世上,想依靠外力來化解自己的酸楚、悲慽、困惑、蒼惶……多為徒勞而已!做自己的知己,或許這就是與靈魂對話的法門!做自己的知己,眼前即是天邊。
-
9 # 古月湖中
李煜(937――978),是南唐最後一個皇帝,公元975年,宋滅南唐,他當了囚徒,過了兩年"日夕只以淚洗面"的悲慘日子後,被毒死。他傳下30多首詞,在文學史強佔有重要地位。他的詞在感情生活深度個藝術表現力上,有突出的成就,他用天才創作把詞的體裁和它所能負載的意境從狹窄的天地中解放出來,拓寬和提高了詞的表笑生活和抒發感情的能力,使詞在中國文學史上贏得了與古典詩歌一樣受尊重推崇得地位。李煜的這首《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夜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不難想象,一個亡國之君被囚禁在幽深的庭院裡,又恰值秋天的月夜,亡國之恨,之悲,之痛,能不加倍一起湧上心頭?他忍受不了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不去想吧,卻"剪不斷";想捋出個頭緒吧,又"理還亂",此情此景,這種滋味是別人體會不到的。悲乎哀也!
回覆列表
一個多情的皇帝用他的詩詞訴說著悲情的一生,恰如那一場春花秋月,風光過後便是無盡的淒冷,唯那愁思如江水,亙古長流。
公元975年,南唐被滅,李煜被俘,囚禁於汴京,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亡國主,從榮華至顛到極盡屈辱,其中的萬般滋味,唯李煜深切感受,沉鬱哀婉,愁情恨意,這首詞便是代表作品。
鎖清秋:籠罩在清冷的深秋。
別有一番:另外,格外有一種味道。
寫景,點面,點染加渲染,寫出詞人獨立寒秋,天地皆清冷幽寂的淒涼之境。
“月如鉤”:不是圓月,不是眀朗,而是殘月冷輝,正如家國殘敗,人落魄,遭遇悽殘,殘月孤懸,仰望天際,深夜寂寂,是“索索涼風滿樹頭,破窗殘月五更秋”,意味深長。
“寂寞梧桐”:擬人,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猶如落魄的詞人一般,孤獨地獨立殘月深秋,淒涼難言,是“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更苦。”
抒情:神態,動作加心理,從外到內,從形體到精神,愁到無以復加,難以言喻!
“無言上西樓”:獨自一人登樓遠朓,沉默不語的背後是內心的情感翻湧,亡了國,失了家,被世人笑話,又有何面目大聲喧譁?被俘囚禁,苟且偷生,忍辱偷活,命在他手,又有何權利大聲痛哭?無言無語,縱淚橫流,是後悔,是不甘,是無奈,是無盡的悽愴...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一句寫愁歷來為人稱道。
不同於“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得如江水,浩浩蕩蕩,洶湧而來,不可遏制,又如江水連綿不絕,不可排解!
而是“無邊絲雨細如愁”,以絲喻愁,新意形象。絲長,絲多,絲亂,絲細如麻,剪不斷,理不了,雜糅成一團,恰如那盤旋心頭的愁思,愁長,愁多,紛亂複雜,理不順,除不去,纏纏繞繞,無法抗拒!
是家國,“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的國破家亡;是離愁,“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的遠離故土,淪為階下囚;是屈辱,“羅衾不耐五更寒,一晌貪歡”的孤苦伶仃,是留戀,“金爐次第添金獸,紅錦地衣隨步皺”的往事不堪回首,追悔莫及...
曾是一國之君,如今淪為階下囚,那其中的心酸悲苦,離愁別緒,又豈是尋常之人能體會!別有滋味,又豈是“離愁”能概括!世人都說李煜昏庸,沉溺聲色,懦弱無能,家破人亡,是歷史的笑話。然而,李煜本就無意於帝位,被逼成為國君,奈何勢單力弱,亡國不可避免,但他憑著文人的柔弱之力,挽南唐多存十多年,實屬不易。一個風流的文人政治上玩陰謀,也是悲劇的一生。
揹負歷史的罵名,忍辱苟活,唯詩詞可以慰藉受傷的靈魂!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