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柯談事

    我們知道陸遜因為兩宮之爭,備受孫權責罵,最後鬱郁而死。在陸遜死後,孫權把他的罪狀與陸抗核實,陸抗逐條對答,消除了孫權對陸遜的憤怒。陸遜曾和諸葛恪互換防區,諸葛恪的防區頗有損壞和陸遜的防區完好無損,為此諸葛恪感到很羞愧。可見其統軍能力非常之強。最讓陸抗人生大放光彩的莫過於西陵破晉,此戰陸抗指揮得當,不僅殺了叛將步闡,還擊敗了晉軍的進攻,保衛了荊州的安全。

    陸抗都督荊州之時,蜀漢已經滅亡,西晉國力昌盛,可以說是南北對峙的態勢。而吳主孫浩殘暴不仁,胡作非為,使吳國百姓怨聲載道。陸抗知道朝政混亂,屢次上書。但是孫浩依然我行我素,不聽忠言,陸抗只好盡忠職守,保護一方疆土。可見其忠心耿耿。而陸抗去世五年之後,公元279年西晉大舉進攻東吳,吳國滅亡,其進攻路線和陸抗生前預測的完全相同。一代名將就此隕落了。

  • 2 # 劉一千五

    孫權的東吳,儒將風雅,文能下馬治國,武能提刀上馬,步戰水戰,很是了得。三國之中最後滅亡。不是吳主多能幹,而是文臣武將臨陣不變,為國忠貞。自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吳主尚能支撐,陸抗一死,西晉數十萬大軍沿江而來。孫皓不敵,吳國滅亡。

    夷陵相殘,吳蜀各自損傷不少,但荊州之事總算有個主子來負責。孫吳一直加強西方防備備蜀,東方備曹(後期為西晉)。不想,蜀國沒來,倒叫西陵督步闡叛國投晉,引與一場保衛戰。

    晉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八月,吳主孫皓突然西見西陵督步闡。這步將軍世世代代居住在西陵。這次被反覆無常,殘酷無情的主子召去,他以為是自己犯錯,可自己克盡職守,不可能是,那一定是有人在主子面前下了老子的爛藥害我。他這麼一想,就怕了,一怕就在九月初舉西陵投靠了晉朝,司馬炎大喜,加官晉爵,並讓他照樣在西陵負責各種政務。

    西陵督步闡反書至吳朝廷,孫皓大怒,派吳國大將陸抗領左弈,吾彥去討代叛逆。晉國也派荊州刺史楊肇,車騎將軍羊祜,巴東將軍徐鳳胤去救援步闡。

    陸抗首先挖了一條長壕,從赤溪一直挖到故市,又深又寬。內可以用來圍困步闡,外可以抵抗晉兵攻擊。將軍士兵們很有怨言,以為不挖也行。陸抗就讓不幹活只想打仗的組成一隊,讓他們去打敵人,結果損失慘重,回陣幹活再無怨言,一切都聽陸抗的。

    挖好後,陸抗就去進攻西陵。當年陸抗在西陵地勢平坦處挖了個大壩蓄水。關水成澤抵抗外來侵略。羊祜到後,到處找船來運糧食物資。忙了十幾天。就在啟運頭天,陸抗破壞了水匣,放幹了壩水。羊祜的船動不了,又改用車馬,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十一月,楊肇的軍隊達到西陵,陸抗派孫遵沿長江南岸阻止羊祜,派水軍留慮截擊晉將徐胤,自已直接與楊肇對峙。

    就在這當口上,吳軍一個叫俞讚的逃到楊肇軍中,洩漏了吳軍虛實。陸抗馬上把戰鬥力弱的夷兵(南方少數民族軍),換成戰鬥力強的精銳。楊肇第二天果然攻吳兵"薄弱"處,結果遭到痛擊,當夜逃跑了。羊祜一看,主力都潰逃了,自己也帶兵走了。西陵被陸抗攻破,步闡被殺,並將一起背叛吳國的幾十個將軍殺乾淨,餘下的全放了。

    陸抗打勝後,臉上沒一點得意之色,跟平時一樣謙虛。晉將三個都被免,降職。

    西陵步闡事件後,吳國加強了對西方防守。陸抗臨終時,還不忘提醒吳主注意西方的防務。

    而"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的滅吳大軍,正是從西陵開始,一直掃蕩而東的。

  • 3 # 季我努學社

    陸抗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說到陸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的父親卻非常有名,就是火燒連營的陸遜。作為陸遜的兒子,陸抗絲毫沒有遜色,反而在東吳繼續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三國志》的作者這樣評價他:“抗貞亮籌幹,鹹有父風,奕世載美,具體而微,可謂克構者哉!”那麼此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在東吳又做了些什麼呢?

    陸抗是一個年輕有為的人,在他年僅20歲時的時候,就已經與孫權正面交鋒過。此前陸遜政敵告發陸遜多條罪狀,當孫權前來對峙時,為自己的父親辯白,陸抗不僅沒有獲罪,反而給父親帶來的清白。接下來他就很深程度的參與到了吳國的軍事戰略之中了,駐守城市,管理地方,負責防務。到了孫皓繼位的時候,陸抗已經身居益州牧了。

    公園272年,也就是鳳凰元年,東吳的大將步闡誤以為自己受人陷害,情急之下聚城投降於晉。晉武帝重新封了步闡封號,並且一邊派兵保護,一邊進攻江陵。陸抗則擔負起了這場戰爭的勝負,他為了避免腹背受敵,先是在城池的四周建築高強,圍困步闡。他並不急於奪下城池,而是選擇了圍困戰術。隨後陸抗並沒有在江陵督戰,而直接親自趕赴西陵,因為他意識到了西陵與步闡的聯合可能會引起更多的叛亂。此外,他還注意到了晉軍的糧草問題,階段了大壩,破壞了對方的水上糧道。最後,步闡被殺,晉軍撤兵,陸抗用非常漂亮的戰術贏得了戰爭,並且在立大功之後依然保持著謙虛。在戰爭中,晉方大將羊祜意識到了陸抗的實力,於是採取了懷柔政策,在兩國邊境處展現出德行和寬容,陸抗也照單全收,並且還之以禮,兩國邊境一時平穩了起來。

    羊祜

    但實際在這個時候,吳國的國勢已經不可挽回的衰落了下去,孫皓稱帝以後,朝政混亂,其為人荒淫殘暴,整個吳國都有著傾頹的味道。面對這種情形,陸抗上書皇帝,言辭誠懇動人,但是還是沒有被皇帝採納。多次上書以後卻激不起一點水花,陸抗身處邊疆,只能恪盡職守,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陸抗實際上是在憂慮之中去世的,他所擔心的事情在死後成了現實,晉軍以破竹之勢伐吳。如果孫皓聽取了陸抗的建議,這種情況也許是可以避免的。

    孫皓

    毫無疑問,陸抗不僅擁有出色的軍事才能,而且有一顆赤紅的忠心,可惜天不隨人願,沒有遇上明主,但是這也不妨礙他成為歷史上最出色的將軍之一。

    參考文獻:

    《三國志》

    《世說新語·政事第三》

    《資治通鑑》

  • 4 # 鄧海春

    三國後期,隨著蜀漢衰微、滅亡,魏國被司馬家篡權,天下局勢逐漸從“合久必分”向“分久必合”轉變,而這時天下的主旋律,也就變成了晉、吳兩國的南北對峙。東吳盤踞江東,擁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於是在魏、蜀、吳中存活時間最長,從孫權稱帝算起達到了五十二年,在周瑜、魯肅、呂蒙相繼去世後,陸遜成為了東吳的頂樑柱。

    陸遜為東吳竭忠盡智,整頓軍隊、治理內政、平定叛亂、發展經濟,堪稱賢臣的楷模。除此之外,他還為東吳培養了自己優秀的兒子——陸抗。作為東吳後期的中流砥柱,陸抗可謂是久經戰事,此外,他和晉朝名將羊祜的“陸羊之交”也為世人所稱道。那麼,陸抗戎馬征程的一生是怎麼樣的呢?

    東吳黃武五年(226),陸抗出生於吳郡吳縣,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蘇州市一帶,他的父親是受封為丞相的陸遜,而母親則是江東奠基人孫策的女兒,這麼說來,他是孫策的外孫,該叫孫權一聲“外叔公”。他從小受父親的薰陶,不但文武雙全,還赤膽忠心。

    後來,陸遜因參與繼承人問題被孫權遷怒,在悲憤中去世,但陸抗將楊竺陷害陸遜的二十條“罪狀”一一進行辯駁,孫權才終於悔悟。成年後,陸抗被孫權封為建武校尉,統率其父生前的兵士駐紮在武昌。第二年,陸抗受封立節中郎將,前往柴桑駐防,他治軍嚴謹,使得另一位重臣之後諸葛恪感到慚愧。

    孫權去世後,孫亮繼位,陸抗被封為奮威將軍,太平二年(257),諸葛誕投靠東吳,陸抗受封為柴桑都,前去接應。他首次出征,便“破魏牙門將偏將軍”,於是班師後受任徵北將軍。元興元年(264),孫皓即位,陸抗受封鎮軍大將軍、益州牧。

    建衡二年(270),陸抗又接過大司馬施績的班,“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因為東吳在後期更加專注於整頓國內,對外戰爭並不多,所以陸抗並沒有太多作戰的機會。到鳳凰元年(272),機會終於到來,西陵督步闡舉城降晉,陸抗連忙出兵征討。

    晉武帝見狀,派出車騎將軍羊祜率五萬大軍進攻江陵圍魏救趙,又派徐胤率水軍前去援助步闡。陸抗在西陵城外築牆,一方面圍困城中的步闡,一方面則阻擋前來支援的晉軍。後來,陸抗認為江陵易守難攻,於是集中注意力於西陵,另一方面,他傳令江陵守將鑿開堤壩,將晉軍的運糧道路阻斷,晉軍只好從陸路運糧,效率極低,大軍也就難以快速推進了。

    等到羊祜支援不住而撤軍,陸抗就立刻攻克西陵,取得大勝。此後,陸抗駐紮西陵,成為了防禦晉國的堅實防線。他關心朝政,多次上書勸諫孫皓卻無果,最終於鳳凰三年(274)去世。他死後,晉國很快便按照他生前所警告孫皓的作戰策略南下,滅亡了東吳。後來,羊祜和陸抗都入選武廟七十二將,被後人所崇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封神演義》封神元始天尊為何不敢殺聞太師?三霄娘娘為何讓元始天尊也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