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人民很行1
-
2 # 航空視界
F-35B是一款具備短距/垂直起降能力的第五代戰鬥機,在實際使用中F-35B不會採用垂直起降的模式,這是因為F-35B對於垂直起降是有要求的,儘管F-35B裝備的F135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可以達到190千牛,但是這款發動機加上升力風扇的推力也就不夠F-35B加上武器裝備的重量,也是就是說F-35B在滿油和武器掛載的情況下是無法實現垂直起降的。
F-35B是一款可以在包括兩棲攻擊艦等大型水面艦艇上使用的第五代戰鬥機,美國海軍目前就有3艘兩棲攻擊艦可以攜帶F-35B閃電II戰鬥機。在使用F-35B的過程中有一種降落方式可以對降落的整體重量的要求有所降低,這就是所謂的滑降的方式。當然在一些航展上可以看到F-35B閃電II戰鬥機進行垂直起降的動作,而這個僅僅是表演而已,實際用途非常小。
英國皇家海軍曾經在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上測試過滑降的方式,其實這是常規降落和垂直降落組合的模式,也就是在滑行降落的過程中開啟升力風扇和改變尾噴口的方向,這樣降落的過程就不全部依賴推力了。採用滑降方式的好處是可以把F-35B所攜帶的彈藥帶回來,否則這些制導武器只能做拋棄處理了。
F-35B採用滑降的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使用成本,除了彈藥之外就是燃油成本,直接採用發動機推力和升力風扇的升力會導致燃油消耗的增加,但是在兩棲攻擊艦上或者英國的航空母艦是無法進行阻攔索降落的,因為F-35B並沒有著艦鉤的設計,同時兩棲攻擊艦也不會配備阻攔索機構,英國的航母也是如此。
-
3 # 鐵匠工坊
因為這個說法本末倒置了。其實F-35B的研發理念正好相反,F-35B是一種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STOVL戰鬥機,而非傳統意義上垂直起飛、垂直降落的VTOL戰鬥機。也就是說在美國海軍的最初設想中,這種戰鬥機就是應該先經過一個較短距離的滑行,然後起飛,在返回時則採用垂直降落。
美軍和小弟英軍都有使用AV-8B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經驗,距今也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在使用當中英軍和美軍都發現完全意義上的垂直起飛對戰術應用的意義不大,原因很簡單:垂直起飛時,飛機升空所需的升力全部由發動機提供,而這一方面需要將發動機開到最大馬力,即使這樣發動機提供的升力也不足以讓戰機滿油滿彈起飛,不然就會超重飛不起來。鷂式攜帶武器垂直起飛的作戰半徑只有92公里,而類似原理的雅克-38戰鬥機更是有“桅杆保衛者”的稱呼。
而採用短距起飛時,戰機會進行一段距離的滑行,將飛機加速到一定的速度,此時戰機機翼已經可以產生一定的升力,這樣對升力系統的壓力也就小得多,從而起飛重量也會大大增加。而F-35B設計時所考慮的兩棲攻擊艦和輕型航母本身就有一定的甲板長度,完全可以實現這樣的短距起飛。在返回時,由於戰機燃油已經被基本耗盡(沒耗盡也會先放油),所搭載的武器也都扔掉,重量大大減輕,完全可以實現垂直降落。
F-35B在垂直起飛時起飛重量被限制到16.8噸,但F-35B空重就已經達到了14.7噸,剩下的2.1噸裡面要攜帶燃油和各種彈藥,本身就沒有多少盈餘了,作戰半徑也就小的可憐。而在滑行122米短距起飛時,F-35B的起飛重量則會增加至22.7噸,扣除14.7噸的自重,還有8噸的有效載荷,這樣燃油和彈藥的選擇就會多一些。而以F-35B為主力戰機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甲板長達167米,而且還有增加起飛速度的滑越甲板,這樣的時候F-35B甚至可以得到27噸的最大起飛重量,這時戰機有效載荷可以得到12.3噸,作戰半徑和載彈量都和普通艦載機沒多少區別。
而前段時間伊麗莎白女王號的F-35B還成功開發了短距降落,這個技術也是從短距起飛逆向操作而來,也就是說發動機噴口向下後方翻轉,提供升力和前進的速度,同時前進速度降低,轉為向下,戰機慢慢停止。這也算是在短距起飛基礎上的一個令人驚喜的小亮點罷了。
回覆列表
F-22猛禽誕生後,空軍率先進去隱身戰鬥機時代,但由於過分的追求極致的效能,導致價格很昂貴,無法滿足裝備足夠的數量的需求,還有就是F-22的對地打擊能力幾乎忽略,當然F-22設計定位就是絕對的制空優勢。
空軍進入隱身戰鬥機時代了,那海軍呢(取代F-18 E/F),海軍陸戰隊呢(取代AV-8b)?美空軍僅僅180架F-22是遠遠不夠的,還有大量的F-15、F-16需要升級換代。
三軍都有需求,需要一款效能優異,價格便宜多功能的隱身戰鬥機要便宜就只能單發,而各自獨立研發的話,經費又很大,於是三軍聯合研發、分攤經費,弄一款一機三型,關鍵部件可以通用,來滿足空軍、海軍艦載機、海軍陸戰隊垂直/短距起降型的需求。看起來很完美的計劃,實際操作技術難度非常大,三軍種的戰鬥機使用環境完全不同,對各自需要的機型技術要求就不同,硬要把三種機型揉一起,也只有美帝有這樣的能力做這樣的嘗試了,過程也確實一波三折,F-35B機型嚴重拖了肥電整個專案的後腿,一拖再拖,一改再改,差點被砍掉了!
A型,技術含量最低的,肥電三兄弟中最簡單的,空軍型常規起降。
B型,讓很多小白尖叫的機型,太牛逼了,居然可以垂直起降,這還要什麼機場,什麼彈射器啊?無敵啊,簡直。其實不然,垂直起降飛機,嚴格叫垂直/短距起降飛機,這個機種被開發出來就是為了保證機場被摧毀了,戰鬥機還可以不依賴機場跑道正常起降作戰,以及搭載在航母上,不需要複雜的彈射器用的。早期這種機型各國都有研究和嘗試,中國也研究過。不過早期的發動機效能、飛控技術的,材料技術的影響開發出來的機型不夠完美。比如:大名鼎鼎的英國的:“鷂”式,馬島一戰出盡風頭。實際呢,該機航程短、作戰半徑很小,機動性差,航速慢,起降操控複雜,造價也很昂貴。蘇聯也做過大量的研究,在垂直起降飛機上有深厚的技術積累。F-35b美軍自己是給海軍陸戰隊配的機型,用來取代AV-8b,兩棲作戰,垂直起降機型還是很有用的。英國佬用F-35b做艦載機,主要因為它沒錢玩彈射航母,有錢玩彈射航母的都不會用F-35b,錢不夠只能玩F-35b將就下了。英國佬也習慣用垂直起降飛機配合滑越甲板了,根本原因還是錢不夠。義大利也是,國力有限小航母搭載F-35b,便宜簡單夠用。日本一個是也造不了彈射航母(美帝也不會給它造)正好掛羊頭賣狗肉的搞個準航母,搭載下F-35b用用了!美國開發的F-35b算是後來的集大成者,雖然都是垂直短距起降型,但是和英國的鷂式、蘇聯的雅克38、雅克141細節上有很大的不同,鷂是用的單發動機,四噴口的模式,操控及其複雜好在羅羅的發動機牛逼(噴口多了發動機推力有損失的),但是對飛行員的負擔太大了,可以想象下:鷂式起降姿態改變的時候飛行員有多手忙腳亂。蘇聯人走的主發動機噴管偏轉+飛機中部升力發動機佈局,這種設計佈局也是垂直起降型最好的佈局了。整體的結構就是現在F-35b的結構,同樣操控很複雜,最致命的缺點就是升力發動機在飛機平飛後,巨大的升力發動機變成了死重。F-35b沒有用中央升力發動機,主要是F-135發動機實在牛逼,推力強大,否則也搞不出來技術上現階段最完美的垂直起降飛機了,當然飛控技術,新材料的技術也起了很大作用,F-35b用的是尾噴管偏轉+中央升力風扇(注意是升力風扇,這比用中央升力發動機結構死重要小太多)+機身兩側的小噴口來滿足飛機的垂直起降的姿態改變。基本避免了,英、蘇兩種技術路線的缺點,鷂式的那種需要巨大的進氣道,這種設計飛機對飛機的速度,隱身效能有巨大的損害,這顯然和F-35最基本的技術要求:隱身是矛盾的。雅克38/141那種機身中央升力發動機的死重又太大,這對機身體積有限戰鬥機也是致命的,航程、載彈量、可靠性都有影響。毛子的尾噴口偏轉真心腦洞夠大,當然技術難度也是相當的高和複雜,美帝的F-35b也借鑑了,用了雅克設計局的技術。發動機技術的強大、飛控技術的進步、新材料的進步都使得近乎完美的F-35b誕生了,然而還是很複雜,F-35b去年9月份在美國本土墜毀至今原因沒公開,個人判斷還是飛控的問題。雖然近乎完美垂直起降飛機,但是相對常規起降型和航母用的彈射型還是技術太複雜,可靠性低,航程作戰半徑,載彈量都有縮水。
C型,美海軍艦載機彈射型,應該也是美海軍目前最不滿意的艦載機,但也沒辦法,要和空軍、海軍陸戰隊一起搞節省經費。低成本機型只能用單發動機了,這是海軍艦載機最不滿意的地方,單發動機一旦發動機故障飛行員只能跳傘,在茫茫大海上,搜救是很麻煩的。相對A,B型機身尺寸做了放大,機翼加大、(艦載機對飛機升力要求比較高),機身結構做了加強,起落架加強,增加著艦尾鉤。美海軍航母已經進入電磁彈射器,有彈射器艦載機的載彈量、作戰半徑才有保障,自然也不會用技術負責,可靠性低,作戰半徑、載彈量都有縮水的B型垂直起降型做艦載機了,艦載機還是彈射型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