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暖仁仁

    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格局大說明人的心量大,站得高看得遠,洞悉事物發展的規律,就不會被眼前的瑣事所迷惑障礙。正所謂“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因為我們迷在事裡面,所以才會糾纏,說白了也就是自己的得失心作怪,總想計較自己的得失,目光短淺只看到眼前,所以讓自己總是陷入痛苦。

    而大格局的人,首先會尋找正確的方向,因為方向是根本,如果方向錯誤了,再努力都是白扯,然後在通往這個方向的道路上,提前就會明白這個道路的曲折以及規律,所以遇到了事兒,就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解決就可以了,有的時候也會慢一點,但是隻要方向正確,終究會到達目的地的。

    舉一個例子吧,比如我們在企業遇到這樣的一種員工,能力是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人品不太好,很多人因為只看到眼前,這個員工的能力能夠幫助到公司,就會忽略他的人品,這樣做是把傷害留到未來,而且時間越長傷害越大。這樣的事情就容易糾纏,都是得失作祟。那如果作為一個有格局的管理者,一眼就明白,如果一個人的心(因)不正,那這個果一定是有傷害性的,這樣的人呆的時間越長,傷害性就一定會越大,這個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這個時候不管他的能力再強,也要立即處理,否則隱患更大,也許眼前會損失不少利益,但是也是為將來減少了損失。如果我們生活中多了一雙慧眼,那些麻煩的事兒就會越來越少,當然就不會糾纏了。

    智慧越高,越不貪婪。當然是這樣,人們為什麼貪婪,因為愚蠢,所以目光短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只會斤斤計較,總想少付出多得到,這樣的人時間久了,人見人厭,慢慢的會把自己的人品徹底敗光了,誰願意用這樣的人,誰又真心願意跟這樣的人做朋友呢?所以愚蠢的人只看到眼前,不想未來發生的事情,就是不洞悉事物發展的規律,終究是害人又害己。何謂智慧?照見名智,解了為慧,就是有一雙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慧眼,一眼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因緣果報看破了,那些眼前的小恩小惠這些利益當然就不能夠迷惑智者,因為有智慧的人明白,心(因)不正則果不正,如此則是傷害,有智慧的人一眼能看到貪婪後面的傷害性,所以有智慧的人絕對不可能貪婪,因為認識了事物發展的規律以後,有誰願意自己害自己,自己覺自己的墳墓呢?

    正所謂“利人才是真利己,利己是害己”。還有句話叫“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指的是正道,只有心(因)正,道才能正,有智慧的人不會只想著自己,因為心裡只有自己,就離不開得失和計較,心自然就斜(邪)了,所以心正來自於心平等,也就是把家人和外人平等對待,也就是把怎麼對自己那顆心對待一切人,就是心正,如此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樣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當然不會貪眼前之小利。

  • 2 # 莊勝男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管它什麼格局和智慧,無非就是看到了人世間的盡頭,仍然是個赤條條來赤條條去罷了,都不如一棵樹在這世上更長久,所以就顯得豁達些,顯得不那麼患得患失些,迷途羔羊太多了,才顯得有格局有智慧的人高大上,古人還說“善易者不卜”呢,不也是這個理嗎!能看透人心,也就看透了世事,何必再卜卦算命,多此一舉,不過人世間的事兒,向來是對立分裂至極的,深處二八法則那個‘八’的普通人,他們的生活狀態向來艱難與殘酷,無法不庸俗無法不勢利,講什麼格局和智慧呢,生存最偉大!這才是人世間第一要義。能吃飽穿暖能安居樂業再談格局和智慧,豈不是更符合自然之理,古人云過的好多話,無非也是個經驗之談,並不能全部適用新時代新問題,世界的潮流,只能用‘變’的眼光審視思考,至於古人的話,可以“古為今用”,絕不可以“今為古用”。

  • 3 # 文化三家店

    這是個很深奧的心理問題,古人用很形象的說法把其中的因果給表達了出來。

    格局指一個人在看問題時的站位、廣度以及在內心世界把對內外的要素進行組織排列,是物質世界反映到人的心理世界時,人對處理面臨問題時的價值取向選擇、處理辦法選用的一種能動反應。

    格局越大,越不糾纏,怎麼理解呢?舉個簡單例子,劉備是一代豪傑,但在荊州劉表手下時,就象龍困淺水,無論政治路線和軍事動向都處於糾纏狀態,空有天地抱負。當時他心理世界十分狹小混亂,情緒苦悶糾結。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理清東漢末年各種勢力衝突糾葛並制定正確的政治策略軍事路線,此時他發現了諸葛亮,經過“三顧茅廬”,諸葛亮被他誠心所感,決定效忠,一展他的抱負,奉獻出聰明才智。諸葛亮站在一個大視野給劉備擘畫出了一全新的政治藍圖,制定出三國爭霸的時間表,標出了路線圖。政治方向有了,軍事路線自然也開始清晰。劉備很快從荊州這個泥潭中跳了出來,從而進入了的波瀾壯闊的群雄爭霸的新天地。諸葛亮格局廣大高遠。

    可以說,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能夠走多遠,飛多高,那人的格局是如何打造呢?

    人生格局構成要素包括知識、閱歷和先天性格三個方面。

    先天性格就是古人經常說的“器”,北宋王安石寫過一篇很短小但歷來被人所重視的文章《傷仲永》,方仲永天生能文,是一個很好的“器”,但因為沒有進行教育磨礪結果才能被夭折了。在此“器”不多論。

    知識是獲取高階人生技能的基礎,知識是“巨人的肩膀”。春秋戰國時的蘇秦在遊說秦王失敗後發奮讀書,頭懸樑,錐刺骨,然後成就了合縱連橫的宏圖霸業。

    所學知識變化成人生能力還要經歷紛繁艱苦的人生磨礪,既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經歷萬千山川,處理鉅細事務,心中自會形成一片廣闊天地,人的氣質也會脫繭化蝶,造就不一樣的人生格局。

    智慧是人生格局的能動反映。貪婪在這裡指有所取有所不取。在智慧光照下,制定行動綱領,選擇最有利方法措施,赤壁之戰、爭戰西蜀、六出祁山等一系列戰役為諸葛亮贏得了“智慧如妖”的讚譽。

    沒有智慧,就不能很好獲取知識,心理表象是亂麻蓬草。智慧在求學時表象是專注,心理安靜,不受干擾影響。非靜無以成學,非學無以廣才。東漢末年,管寧、華歆在園中鋤菜,見地有塊金子,管寧不為金子所動,華歆撿起擲到了別處。管寧的做法就是專注的很好詮釋。

    專注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質,但人心如猿猴,多動少靜。古人用誦讀來解決孩子學習時這個問題,反覆讀誦四書五經,同時用耳朵聽,透過反覆練習,剔除妄想雜念,逐步形成月映澄波的心理品質。

  • 4 # 傳奇只爭朝夕

    這話當然有道理了,古人一字頂千金,說話字數不多,但是有些時候讓人一輩子都參不透,不過你這個問題我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給你解釋清楚,沒有太多廢話。

    第一個什麼叫格局?簡單說就是能夠看的局面有多大。

    用圍棋的例子給你解釋一下,我還不是怎麼會下圍棋,都是看金庸書裡講的袁承志理解的。

    第一句,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很簡單,格局大的人,以棋局全盤考慮,所以某一個角落的得失,那也許只是策略,不用特別在意,所以不用糾纏。

    第二句,智慧越高,越不貪婪

    下棋智慧高的人,不會像那些生手一樣,總想著一步就把人全部吃掉,而是走一步看三步,一點點的蠶食你的棋子。

    很容易就明白了吧?

    高手技能從戰略上的全域性考慮,得失盡在掌握之中,也就是劉邦所說的,運籌帷幄之中。也能夠從戰術上的細節,步步為贏,決勝千里之外。跟這樣的人對局,哪有贏的道理。所以圍棋是一項非常考量人的品格與智慧的遊戲。

    覺得說的沒問題,不要忘記【關注】我哦

  • 5 # 紅塵彌勒

    首先亮明一個態度:我個人十分認同這句話。

    我本人雖談不上格局大智慧高,但阻擋不了我對大格局、高智商的嚮往和追求。不記得誰說過的話:我從來不和別人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這是什麼?這就是格局。

    正所謂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莊子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

    這和那些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者比起來,可不就是雲泥之判、天壤之別嗎?

    所以陳勝才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關於格局這一點,我個人更欣賞毛澤東的名言: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這種亙古未見之格局,不就是鑄就了毛澤東千古一人的品格嗎?

    應當說,格局高智慧大的奇人異士,都有吞吐天地的志向,包藏宇宙的弘基,富有奇謀,胸懷錦繡,其志向遠非小富即安混沌度日可比,那是要定鼎中原、安撫社稷的。

    哪怕他這個人智竭駑鈍,依舊保持固有的定力,咬定青山,矢志不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第二,三難中有哪些精彩的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