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這個是個球
-
2 # 草根看電影
在《冰與火之歌》的歷史中,維斯特洛大陸曾經分裂為七國,彼此之間征戰不休。其中有一個生活在鐵群島的民族,自稱為“鐵種”。他們信仰自己的神靈“淹神”,終身熱衷於征戰與殺戮。在他們看來,戰死者會抵達神靈的宮殿,此處有美人魚侍奉左右,一切慾望都將得到滿足。
正如統治著鐵群島的葛雷喬伊家族所言,“逝者不死,必將再起,其勢更烈。”
圖為鐵群島船隊
鐵種經常乘著長船,造訪維斯特洛的港口,在燒殺擄掠一番後,便揚長而去。他們與維斯特洛之間的恩怨糾葛,持續了成百上千年。有時他們會向維斯特洛的王者低頭,有時候則會發動叛亂,將血腥的災禍帶到這片土地上。
眾所周知,維斯特洛大陸的原型,便是不列顛島。如果我們翻開中世紀不列顛的歷史,便能輕鬆找到鐵民的原型——甚至一些細枝末節,都能被一一對應上。在諸多記載不列顛中世紀曆史的書籍中,我們可以選擇牛津大學講師亨麗埃塔·利澤的著作《盎格魯-撒克遜人簡史》。它以不列顛政權的視角出發,為我們講述了“鐵民”的前世今生。
老實說,如果我們不瞭解中世紀英國的歷史脈絡,乍一讀這本書,會感覺有些吃力。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找到鐵種的原型。在中世紀的歐洲大陸上,的確有過這麼一個驍勇善戰的民族。他們無數次乘坐長船造訪不列顛的港口,為這裡的原住民帶來了血與火的回憶。
(一)維京與不列顛
如同維斯特洛一般,古代的不列顛也曾陷入七國分裂,彼此征伐的時代。正在此時,北歐的維京人乘船到來。這些人是不折不扣的嗜血強盜,他們燒殺搶掠,許多王國被迫向維京人臣服。國王派出使者,畢恭畢敬地向維京人獻上財物,以換取一時的和平。
但維京人的胃口並未滿足。他們並不滿足於貢品,而是希望征服整個不列顛。在維京人的猛烈攻擊之下,騎士身首異處,國王死於非命,平民則在鐵蹄之下痛不欲生——直到維京人碰到了一個硬釘子。
他就是阿爾弗雷德,撒克遜王國威塞克斯的國王。在維京人的猛烈攻擊之下,不列顛各國兵敗如山倒。但阿爾弗雷德自有一套方法,他讓士兵列出盾牆,讓維京人的攻擊無功而返。緊隨其後,阿爾弗雷德計程車兵發起了攻擊,維京人大敗而逃。當阿爾弗雷德對其窮追不捨時,那些被維京人壓迫已久的本地人揭竿而起,紛紛加入阿爾弗雷德的隊伍。最終,維京人被困在據點裡,飽受飢寒交迫之苦。當然,國王也給了他們機會——只要誠心皈依基督教,就能換回一條生路。
維京人別無選擇,他們只能順從。維京人的首領尊阿爾弗雷德為教父,雙方間的戰爭就此停止,威塞克斯王國也迎來了一段和平的時代。
圖為阿爾弗雷德大帝畫像,像撲克牌裡的老K
這正是阿爾弗雷德的智慧所在,相同的宗教信仰,即將帶來更多的共識,也增添了更多和平共處的可能性。威塞克斯的強盛,從此持續了一個世紀之久。
(二)“Danegeld”
沒有國王能夠永久統治,賢君如是,昏君亦如是。縱使阿爾弗雷德大帝英明神武,但他也無法逃過油盡燈枯的那一天。他終將升入天堂,成為天父的忠誠侍奉者。
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需侍奉,從無例外。
百年之後,維京人再次入侵英格蘭。此時的威塞克斯王國,已經成為英格蘭首屈一指的強大王國。但是這一次,勝利的天平卻傾斜向了維京人一邊。曾經威震英倫半島的威塞克斯王國,已經成為了外強中乾的臃腫巨人。
一個王國是否強大,與國王的水平有著直接的關係。此時的國王,是被稱為“倉促王”的埃塞爾雷德二世。單單看這個名字,我們就能發現,這位國王看來高明不到哪去。
同樣是二世,埃塞爾雷德和秦二世的即位方式都差不多。在用陰謀害死了兄長後,這些並不合法的繼承人登上了王位。一旦王朝內有人對他產生質疑,就會被他找個罪名貶官驅逐。
在埃塞爾雷德二世的胡作非為之下,威塞克斯王國很快便離心離德。當維京人來襲時,駐守港口的兵馬兵敗如山倒。雖然埃塞爾雷德整治起自己人來從不手軟,面對外敵的時候,卻嚇得六神無主。經過漫長的思考,他終於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花錢消災。
維京人的主體是丹麥人和挪威人。埃塞爾雷德用來賄賂他們的這筆錢,被稱為“Danegeld”,中文意思為“丹麥金”。這和宋朝支付給北方王朝的“歲幣”很相似,但不列顛的富庶程度,絕不如地大物博的宋朝。所以這筆額外的費用,很快便成為英格蘭居民的一筆沉重負擔。
時到如今,“丹麥金”這個詞在英語的語境中,仍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它在字面意思之外,仍然有著“屈辱賠款”的字外含義。這無疑是對昔日那段歷史的重現。
(三)論“倉促王”到底有多倉促
在這本《盎格魯-撒克遜人簡史》中,還記載了“倉促王”埃塞爾雷德的很多奇葩行為。當“丹麥金”不那麼好使的時候,“倉促王”便將屠刀舉向了國境內的丹麥平民。在他看來,這些平民與維京人沾親帶故,一定是迎接維京人的內奸。
但就算他殺害了許多平民,維京人的威脅也從未減輕過。於是“倉促王”一計不成二計生,他認為只有向天父虔誠祈禱,才能換來神靈的憐憫,從而贏得這場戰爭。這樣的計劃,聽起來讓人匪夷所思,根本就是不靠譜。
但這個不靠譜的計劃,真的被像模像樣地執行了下去。所有的人民和國王一起定期禁食,以少量麵包、牧草和清水充飢。除此之外,還要赤足走到教堂去懺悔。而向民眾徵集的丹麥金,卻是一磅都沒能減免。在飢餓和貧窮的雙重打擊下,英格蘭人計程車氣低落,而且毫無鬥志,最終在維京入侵者的面前俯首稱臣。
而在此時,“倉促王”已經逃向了諾曼底。丹麥國王則成為了不列顛的統治者。昔日強大的威塞克斯王國,從此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四)不列顛與維斯特洛
熱衷海上入侵的維京人,也信奉“逝者不死”的理念,在他們看來,戰死者將升入神殿,與天神共享蜜酒和佳餚。他們信奉北歐諸神,與歐洲大陸上的基督教信仰迥然不同。由此可見,《冰與火之歌》的鐵種,其原型正是這些維京人。
維京長船
而維斯特洛大陸與不列顛,更是驚人地相似。阿爾弗雷德國王宛如英勇的勞勃·拜拉席恩,打了幾場戰爭,便讓這些海上強盜屈膝投降。而“倉促王”埃塞爾雷德,則像極了色厲內荏的瑟曦·蘭尼斯特。除了在大後方出點餿主意之外,幾乎是一無所能——僅有的幾個技能點,全都點在床技上了。
而這本亨麗埃塔·利澤的著作《盎格魯-撒克遜人簡史》,無疑為我們揭示出了《冰火》背後,那一長串故事的歷史原型。最難能可貴的是,正是它以不列顛王朝切入的觀察視角,才幫助我們在歷史的迷霧中,看清了王國興衰起落的真相。
-
3 # 喝著啤酒裝的肥宅
鐵種又稱鐵民,是一支好鬥的民族,曾擁有無以倫比的艦隊
鐵種是維斯特洛大陸上的原住民,十分好鬥,征服戰爭之前,霍爾家族統治下的鐵種是最強大的,他們不僅統治者鐵群島,還擁有河間地以及維斯特洛大陸西海岸的大部分土地。鐵種的女人們可以像男人一樣戰鬥,一樣登上戰艦四處掠奪,甚至可以當上艦長指揮她們自己的戰艦,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阿莎·葛雷喬伊。
戰服戰爭中,鐵群島王族霍爾家族因拒不投降征服者伊耿·坦格利安被滅,鐵種被趕回了鐵群島,伊耿允許鐵種自己推選他們的領袖,於是鐵種推選了維肯·葛雷喬伊家族,由此鐵群島進入了葛雷喬伊家族的統治時代,首府為派克島。
鐵群島雖然屬於維斯特洛大陸,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與大陸隔絕著,因而鐵種信奉的神與維斯特洛大陸信奉舊神不同,他們信奉淹神。
坦格利安家族統治時期,鐵種以前的掠奪行為被嚴厲禁止了,因畏懼坦格利安家族的龍鐵種也不敢亂來,久而久之鐵種們就過上了打漁、耕種、貿易等平淡的島上生活。
但統治者葛雷喬伊家族並不是安分的,正如他們的族語一樣:強取勝於苦根!巴隆·葛雷喬伊就發動了對於拜拉席恩王朝的叛亂,最終被勞勃國王和艾德·史塔克公爵擊敗,巴隆投降,他僅存的兒子席恩·葛雷喬伊被艾德收為養子(實際就是人質)。
鐵民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他們的鐵艦隊,論海上實力的話幾乎七大王國無人能敵,但受制於他們島上的鐵礦資源匱乏,不然鐵種將會是一隻不如小覷的力量。再就是他們的女人同男人一樣的地位觀念,戰鬥與掠奪不是男人們的專屬,女人也行甚至比男人做的還好。
回覆列表
是生活在維斯特洛大陸西海岸日落之海中鐵群島原住民的自稱,尤指那些以劫掠和海盜為生的人,他們還有一種較為正式的稱謂叫做“鐵民”居住在“青綠之地”的維斯特洛人又稱他們為“魷魚”,得名於鐵民當前統治家族葛雷喬伊的家徽。
鐵民是生性好鬥,他們在輝煌時期曾擁有無以倫比的海軍優勢,並一直有著劫掠東方和南方內陸的黑色傳統。這也使得鐵民在七國內的惡名一直流傳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