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煙火燎
-
2 # 阿龍談兵
兩者定位不同,一個是陸基型一個則是艦載型。SU-35戰鬥機,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的深度改進型單座雙發、超機動性多用途戰鬥機,屬於第四代戰鬥機改進型號,即第四代半戰鬥機。可以說是SU-27終極改進版本。中國在2014年與俄羅斯簽署了24架的採購方案,現已列裝部隊。亮點:①裝備了先進的雪豹E型無源相控陣雷達②裝備2臺單臺推力可達14.2噸的117S向量發動機③強調多用途。
F/A-18戰鬥攻擊機,由美國麥道公司(現波音/Boeing )研製的一款三代半戰鬥機。主要負責航母的艦隊防空,對地支援,並且發展了多種型號,包括電子戰型,該系列機型是美國航母的中堅力量。
公開的報道中兩機型沒有過交手、接觸記錄。如果單論紙面資料,SU-35在機動性、航程、雷達、飛控、武器這幾方面較強。電子系統F/A-18則佔優,特別是電子戰型。現代戰爭打的是體系化,單個武器可以影響戰場態勢,但早已不是一兩樣武器裝備能夠決定勝負。所以單純的拿來比較意義不大,非要比資料的話SU-35要佔優。
-
3 # 科技之重
這要分型號討論,中距空戰時蘇-35遇到EA-18G,FA-18EF沒有任何優勢。近距格鬥時蘇-35遇到哪個型號的F-18,都有優勢。但就整體效能而言,蘇-35還是要略勝F-18一籌的。畢竟近距格鬥完爆,中距空戰相當。先來看看兩型戰鬥機的具體效能,再來分析更具有真實性。蘇-35戰鬥機是俄羅斯研製的最新型號,也被稱為“終極側衛”,意思就是蘇-27的終極改進型號。蘇-35戰鬥機安裝了“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據俄羅斯方面宣稱其探測距離為400公里。其實這有很大的水分,400公里的探測距離應該是探測大型艦船等目標的,對典型戰鬥機的探測距離估計也只有200公里左右。能夠同時探測30個目標,並且能夠與8個目標進行交戰之外,蘇-35戰鬥機還在座艙右側安裝了紅外探測器,可以在雷達靜默的狀態下探測目標。別看俄羅斯的航電系統不怎麼樣,為了增強電子戰效能,蘇-35還內建了電子戰裝置。此外,蘇-35還安裝了兩臺117S向量發動機,使其具備優秀的機動效能。而F-18戰鬥機的最新型號就是F/A-18E/F以及電子戰版本的E/A-18G。這兩者都安裝了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的效能要比雪豹-E的好,無論是抗干擾性能,電子戰效能,探測效能。此外,美國的電子技術水平相當高,兩型戰鬥機的航電系統要比蘇-35強一些。論起電子戰水平,E/A-18G要吊打蘇-35,畢竟E/A-18G在中距空戰時,可是擊落過F-22的。事實上,F-18系列戰機更注重多用途效能,但空戰能力也不差。畢竟非空優戰機,空戰效能與專制的制空機型肯定是有點差距的。而蘇-35在具備多用途時,更加註重空戰效能。只是由於俄羅斯的電子技術落後,當今空戰越來越依靠航電系統的情況下,面對F-18的最新型號,優勢也蕩然無存。唯有依靠近距格鬥與對方周旋。
-
4 # 航空視界
蘇-35戰鬥機是一款被俄羅斯稱為4+ +的先進的第4代的戰鬥機,蘇-35戰鬥機雖然外形與蘇-27戰鬥機非常相似,但實際上是兩款完全不同的戰鬥機,其內部架構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蘇-35戰鬥機只是保持了蘇-27戰鬥機的氣動佈局也可以。
蘇-35戰鬥機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與超視距打擊能力和超強的機動能力,與第五代戰鬥機相比就缺乏隱身能力。蘇-35戰鬥機是採用向量發動機的一款空優型號,只空中作戰能力和對地攻擊能力都是非常強悍的。
F/A-18E/F戰鬥機是一款航空母艦艦載機,這是在F/A-18C/D大黃蜂的基礎上大幅度改進而來。這款戰鬥機也配備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不過這款戰鬥機在空戰能力上和蘇-35戰鬥機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蘇-35戰鬥機的研製時間比F/A-18E/F超級大黃蜂要晚了很多, 因此在航空電子裝置上要進步了許多,採用大直徑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之內捕獲超級大黃蜂的蹤影。
在綜合能力上蘇-35戰鬥機都是優於超級大黃蜂的。
-
5 # 聯合防務
蘇-35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基礎上改進的現代化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結構強度增加,消除了蘇-27的“跨音速陷阱”,雷達、航電、發動機全換,整體效能有了飛躍性的提升。
蘇-35使用的N-135E“雪豹-E”雷達雖然是無源相控陣雷達,但效能很好。其雷達天線陣面採用機械轉動來擴大天線陣面的掃描範圍,前向掃描範圍達到了135度。“雪豹-E”在使用多目標大範圍探測功能模式時,最大探測距離為250公里;使用遠端小範圍精確探測模式時,對單個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可達400公里。此外,“雪豹-E”雷達還具有多普勒銳化、合成孔徑與逆合成孔徑雷達成像等能力,對地面和海面目標也有良好的探測能力。雖然與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比,無源相控陣雷達缺乏有源干擾、遠距離通訊能力,抗強雜波干擾能力、功率分配靈活性等較弱一些,但對空、對地作戰足夠用了。
蘇-35的前緣襟翼還裝有L波段相控陣雷達,能夠探測隱身飛機,儘管精度較低,但是提供了遠距離的預警能力。
蘇-35的光電探測能力比蘇-27大大提高,機載自衛電子戰能力也因為新的SAP-518電子戰吊艙(掛在翼尖)出現而有了顯著提升。
蘇-35的多用途能力很強,能夠掛載俄羅斯研製的多種空空和空地武器執行任務,最大載彈量為8噸。
美國的F/A-18是款中型艦載戰機,尺寸和最大起飛重量都比蘇-35小,出生時就是強調多用途,所以才有F/A的機種分類,意思就是戰鬥/攻擊。現在美國海軍已經將F/A-18A/B/C/D淘汰,只留下最新的F/A-18E/F。與蘇-35相似,F/A-18E/F也是基本保持了F/A-18家族的氣動外形,但在結構、氣動細節、雷達、航電、發動機方面都做了大幅改進,實際上它也可以看作是一款新的艦載戰機。其尺寸比之前的F/A-18加大,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29.937噸,已經接近重型戰鬥機。因此,F/A-18E/F的效能是相當強的。
就平臺效能來說,蘇-35是優於F/A-18E/F的,畢竟蘇-27的氣動外形不是F/A-18能比的,在機動性方面是佔有較大優勢的。
但是,現在無論是空戰還是對地作戰,只有平臺效能是不夠的。美國強大的軍用航空電子技術賦予了F/A-18E/F很出色的資訊化能力,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功能比蘇-35的雷達更多,很多方面也更強。配上先進的頭盔瞄準具、AIM-120C和AIM-9X空空導彈,F/A-18E/F無論是中距攔射還是近距格鬥空戰,並不遜色蘇-35。
在對地能力方面,F/A-18E/F的載彈能力也是8噸,而且美國的機載對地武器的效能比俄羅斯要好、種類更豐富,所以F/A-18E/F的對地能力要強於蘇-35。不過,美國現在的對海武器只有“魚叉”,所以F/A-18E/F的對海打擊能力不如蘇-35。
此外,F/A-18E/F的機載電子戰系統不僅有自衛電子戰吊艙、紅外/箔條幹擾彈,還有拖曳式誘餌,自身的機載雷達也具有電子干擾能力,在應對防空系統方面的能力要強於蘇-35。(S)
回覆列表
蘇35是典型的空優戰機,主要是奪取制空權的,對地、對艦攻擊能力雖然有,但是非常有限,而F/A-18是美國航母艦載機,是世界上最有代表的多功能戰機,護航、巡邏、對地攻擊,對艦等樣樣精通。
蘇35應該算是三代半戰機裡的巔峰之作了,又是俄羅斯奪取制空權的空優武器,俄羅斯對這款武器是相當自信和滿意,在三代機中空戰的話,個人覺得這款戰機可能是最強的,無論是近距離格鬥還是中遠距離的較量,美國的F15戰機多次在演習中與俄羅斯的蘇27、蘇30較量過,基本的情況都是敗績,不是蘇27和蘇30的對手,而F15的空戰能力是強於F/A-18超級大黃蜂一籌的,因此蘇35與FA-18遭遇,應該是有優勢的!
而FA-18最新的E/F版超級大黃蜂,這款戰機是典型的多功能戰機,一直感覺都非常的低調,但是卻也非常強,超級大黃蜂換裝了APG-79有源相控陣 雷達,在加上AIM-120和AIM-9X的空戰組合,空戰能力還是能夠保證的,不管給航母防空、編隊護航、還是對地支援,大黃蜂的身手非常的全面,超級大黃蜂還換裝了F414-GE-400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推理增加了24%,但是這款戰機也相應的放大了25%,機動性並沒有得到質的提高,而這款戰機的機動性一直就不是非常好!
因此FA-18很強,但是要與俄羅斯的蘇35比的話,算是各有優劣吧,蘇35在空戰中肯定會佔據優勢,作戰半徑更大;而FA-18對地攻擊能力更強,空戰能力也比較強,綜合性自然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