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嘿黑梅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今年十歲,和我的閱讀量差不多。從來沒人告訴他哪本書能讀哪本書不能讀。他打算把家裡書架上的書挨排讀一遍。

  • 2 # 使用者阿拉伯數字54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習慣和所好,隨著年齡的改變這種習慣也會有一些個變化,我年輕的時候,喜歡讀長篇小說,現在年紀大了後,眼睛有些跟不上了,現在我習慣在網上看看時政新聞和一些有趣的事情。

  • 3 # 魚爺的道場

    建議還是讀文學經典。

    文學經典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讀出不同的意義,讓我們隨著思維層次的提高,能夠清楚的瞭解我們這個世界。

    就比如《西遊記》這本書。

    相信很多人的文學啟蒙讀物都是《西遊記》,如果你問現在的孩子他們最喜歡的故事人物是誰相信有大部分人會回答是孫悟空。這本書的故事淺顯易懂,在我們還少不更事的時候會只注重故事的情節不重視細節,那個時候我們就覺得齊天大聖非常厲害,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他是我們中國孩子心中的超級英雄,符合中國國情,比漫威、DC等英雄人物更能夠深入人心。所以在我們少年時期《西遊記》的故事就單純是故事,並沒有教育我們什麼做人的道理。

    但是當你成長了就發現這本書遠沒有那麼簡單,當你長大成人後就發現《西遊記》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少兒讀物,因為我們開始注重細節,這個時候閱讀都是精讀。就比如《西遊記》和當時時代的關係,道家和佛家的關係,憨厚可愛的八戒,究竟是什麼人?仁慈的唐僧內心裡的自私。我們會發現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西遊世界,這個世界遠比我們小時候理解的複雜。素以就出現了專門研究這些古典名著的人。

    文學經典能夠提升個人氣質,這種氣質是需要從小灌輸的,可能小時候不瞭解,但是當你每個年齡段去理解一下的時候就發現會受益匪淺。

  • 4 # 萍水阿文

    我不認為看書要分年齡段,關鍵在於有沒有“帶領者”,有樣才能學樣。想讓孩子“好學”,家長父母得親自“好學”。

    開卷有益!

  • 5 # 風過無痕攝有痕

    人的一生,各個領域的知識都以最富於吸引力和最有趣的方式呈現於我們面前。我們的生命雖短暫但有規律,書籍猶如朋友,必須慎重選擇,按年齡段讀書,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按人的不同年齡,選擇讀書。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1、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少年好學,將成大器。年少首要戒色,要從讀書開始,小心那些色情文學、色情繪畫和一些輕浮庸俗的故事書。一本誘人墮落的書要麼會毀掉你的理想,要麼讓你生活在墮落之中,因為它們能夠消磨掉你的精神信仰和追求。

    古人有詩為證:“二八佳人體如酥,腰間伏劍斬愚夫,分明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髓骨枯。”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高考、國考、企考、證考就是一個指揮棒,按照目標合理選擇書籍,自然有指定或參考的學習科目提綱。

    少年學習黃金時期,即使不走獨木橋,也心存志遠。年少當處勵志之時,當處養成自我習慣之時,讀書就要選擇一些能夠振奮精神,有益心智的好書。

    2、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中五車書。

    中年好學,能成就事業,行穩致遠。中年首要戒鬥,就要靜心讀書,特別要小心那些動搖信心的異端邪說,那些會逐漸侵蝕你對男人的信念和對女性的尊重,動搖你對家庭的神聖信念,嘲笑你的信仰,並逐漸破壞你對道德義務和責任的意識。

    三十而立,中年人正在成家立業時期,當然要培養興趣,提高境界。要圍繞做學問和修行集中精力讀一些業務和學術上的書籍,多讀一些能催促我們自我反思的書籍,以及能讓我們變得更自信、也更信賴他人的書籍。

    3、老而好學,如炳燭之光。

    老年人好學,是一種精神追求和享受。老年要戒掉害怕得到的東西會失去的心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書,沒有比讀書更好的更持久的滿足了。老年人讀書,最要小心的就是那些誇大健康保健用品宣傳的“贈書”。

    老年人有一個老有所樂,老有所養的需求,他們愛讀提升防騙意識的書籍,愛讀養心、養生方面的書籍,愛讀能調整老年人心態的書籍,也愛回頭看一看輕鬆、愉快的流金歲月的優秀圖片,感覺賞心悅目,心靈澄明。

  • 6 # 水映伊柳

    個人感覺閱讀是不分年齡段的,感覺跟個人的需求(閱讀目的),閱歷及愛好相關。提這個問題,感覺你對閱讀有點迷茫,也不知道如何選擇書籍。

    對於普通的人(相對於愛書成痴的人而言,例如三毛十多歲就閱讀了古今中外的大量書籍)如果是上學的話,建議在學好語文課本的同時,按照老師的推薦做相關課外閱讀;

    畢業工作幾年後,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什麼長進。都說學習是終身要做的事情,讀書使人進步。但是感覺自己也一直在讀書,仍然沒有什麼進步。

    我的讀書狀況是這樣的,每個月會去圖書館借閱書籍。至於選擇什麼樣的書,也是很茫然。就是在書架上大概瀏覽一遍,覺得自己感興趣的就隨手拿,有歷史類,經濟類,心理學類,銷售類,成功勵志雞湯類的等。 其實借了這麼多書,有的的確閱讀過,也有的是翻了幾頁就沒有再看了。最終結果是感覺自己讀了很多書,一直在學習,仍然沒有什麼用。

    後來一直在思考如何閱讀的問題。為此還特意報了一些關於閱讀的培訓班。透過學習,漸漸意識到是自己的閱讀目的和閱讀方法不正確。

    關於閱讀目的,可以分為收集資訊,獲取知識和消遣娛樂三類。

    我們很多人經常會覺得,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用,前面看後面忘。是因為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閱讀目的是什麼。很多人愛看小說故事類的書,除開部分文學愛好者是為了研究文學作品,大多數人僅僅是背其中的故事情節吸引而已,這種純粹就是娛樂消遣型打發時光的。

    而很多人覺得自己讀書沒用,學完就忘,其實是想透過學習有所收穫,能學以致用。那麼想達到這個目的,在閱讀方法上就要注意了,一方面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有重點的去閱讀,做到精讀和閱讀相結合;另外,在閱讀的同時,也要做筆記;同時還要做輸出工作,比如寫讀後感,小結之類的。既然我們想學到新的知識,時間和精力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慢慢積累,才會見成效。

    關於閱讀經典作品,作品能稱得上經典的,當然是非常有學習價值的。問題是我們很多人的知識結構和閱歷有限,而文學作品,都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和寓意,如果我們的知識儲備不夠,讀完之後就不會有太深的感觸,也會覺得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意義。

    讀書貴有心得,當我們年輕的時候閱讀一本書可能沒有什麼感觸,當我們經歷了一些事情以後,重新去閱讀同一本書,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我透過學習閱讀的課程以後,看書時就會去做筆記,剛開始不知道有什麼可寫的,就去看一下別人是從哪些方面去寫去體會的 。

    我重新拾起閱讀,是從我最喜歡的作家汪曾祺的作品開始,因為他的作品,語言樸素,而且幽默風趣。後來也閱讀了汪曾祺的老師,沈從文的作品;再後來閱讀了三毛,錢鍾書,楊絳先生的作品;當然現在心靈雞湯很流行,也讀了一些雞湯文,這些勵志文章對我的思維方式有比較深的影響。

    關於閱讀對自己生活的改變,我舉一個例子,就是我閱讀了楊絳先生的作品《我們仨》,裡面提到楊絳先生生孩子住院期間,錢鍾書先生一個人住。原文內容如下: 鍾書這段時期只一個人過日子,每天到產院探望,常苦著臉說:“我做壞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我說:“不要緊,我會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後他又做壞事了,把檯燈砸了。我問明是怎樣的燈,我說:“不要緊,我會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滿面愁慮,說是把門軸弄壞了,門軸兩頭的門球脫落了一個,門不能關了。我說,“不要緊,我會修。”他又放心回去。 我說“不要緊”,他真的就放心了。因為他很相信我說的“不要緊”。我們在倫敦“探險”時,他顴骨上生了一個疔。我也很著急。有人介紹了一位英國護士,她教我做熱敷。我安慰鍾書說:“不要緊,我會給你治。”

    讀了這些文字以後,當老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的時候,我不再像以前一樣去指責他,而是學著像楊絳先生一樣去安扶寬慰他,雖然有的事情我也不一定能做。夫妻感情也更融洽了。 這樣的影響還很多。

    當然,我的一些改變並不是讀到這些文字馬上就會改變的。一方面是由於自己的生活經歷,另一方面,我是讀了比較多的類似的文章才會慢慢的被潛移默化的影響到。

  • 7 # 陳叔來了

    五十歲看通話故事都可以。現在也沒啥禁書吧。外華人一輩子也不看中國國學。一輩子不會乘法口訣。活的也很好。讀了而能用到才是最好。讀本童話故事可以講給孫子聽不是很好。憋在肚子裡,用不上。讀也沒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宋末期宋徽宗為什麼要建立燒造“汝窯″?真實的意義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