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檸檬愛旅遊
-
2 # 使用者3136867717565
關羽的“義”。毛宗崗將關羽的這一品格概括為兩句話:“獨行千里,報主之志堅;義釋華容,酬恩之誼重。”“報主”表現的是“忠”,“酬恩”表現的是“義”。關羽當初死守下邳,兵敗被圍,巧妙地以“降漢不降曹”為策略,“身在曹營心在漢”,千方百計尋兄報主。更重要的是關羽終生守“義”,以身盡“忠”,是一個集忠義、勇武為一身的“古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現在在我們的論壇上我看到許多人對關羽做了褒貶不一的評價。有人對關羽幾乎可以算是敬若神明,而有人卻將關羽貶的一文不值。其實,我認為這樣都是不對的,就我個人認為,歷史上關羽絕對算的上是一個勇冠三軍的猛將,而且他的忠義也絕對值得稱讚。試想一下,如果關羽沒有他的過人之處,以曹操對人才的挑剔又怎會對關羽那般喜愛和欣賞,有人可能會說是因為關羽勇猛,我認為其實不然,因為曹操手上猛將如雲,即使像關羽張飛一般級別的也不是沒有,再則曹操要是真的喜歡猛將的話為什麼又要白門樓斬呂布,他大可將呂布歸為己用,而且他有足夠實力和智慧讓呂布不能背叛自己,這些都足以證明曹操欣賞關羽的不僅僅是他的勇猛,關羽的忠義和他身上特有的英雄氣概都是吸引曹操的地方,曹操一生哭過很多次,不是為自己就是為別人,而所有值得他哭的人不是名震天下的豪傑就是智慧超卓的謀士,關羽算一個。再則,有些人說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明顯有貶曹褒劉的傾向,的確,這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但是,大家試想一下,老羅就算要偏向屬國,要誇大屬國的將領,他也要找真正值得他去誇大的人去寫啊,屬國那麼多武將,他為什麼誰都不寫,偏偏選擇關羽,這說明關羽的確有他值得去寫的地方,其實早在《三國演義》出書之前,關羽的事蹟就在民間流傳了。 關羽是一名真正的大將,但是人無完人,關羽的性格就不怎麼令人喜歡,俗話說有本事的人容易自大,關羽的確有驕傲了些,這一點即使是從演義上面也可以看到許多方面證明,最出名當數關雲長驕失荊州。另外,當關羽聽說龐德要抬棺戰他的時候,竟然大怒,道:“天下英雄誰聽了我關羽的名字,都被嚇的膽顫三分,他一個龐德竟趕來戰我!”可見關羽是何等的高傲和自大,不過也沒辦法,誰叫他有本事呢,而且在失去荊州之前,關羽也的確沒怎麼敗過,這也是導致關羽自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關羽在自己的蜀國猛將當中已經找不到對手了,歷史上,論武藝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其實都不如關羽。我還聽說張飛曾打遍蜀中無敵手,而關羽一出馬一招就將張飛的大槍壓了下來,誰強誰弱,一招便分出。從此,關羽當之無愧的蜀中第一猛,可能,真是由於關羽在蜀中裡的無敵導致了他以為天下也無人可敵他,而與龐德那一戰讓他得到了慘痛的教訓,可惜的是,這一敗,也沒有讓他的驕傲有所改變,反而因為大勝于禁使他更加驕傲,直接導致了關羽後面的徹底慘敗,可嘆一代名將,最後竟敗在自己手中。 最後,我該來說說文章的主題“關羽的忠和義”。無論關羽是不是勇猛無敵還是他性格高傲,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關羽的確對得起忠義二字。關羽為了他心目中的君王甚至是神明--劉備可謂是忠心不二,為了劉備關羽不犧拋頭顱(當然,天下也沒有幾人可取他頭顱),撒熱血。天下什麼樣的誘惑和酷刑都不能讓他對劉備動搖。不過,總是有列外,直到有一個人的出現讓關羽內心產生一絲的動搖,這人就是曹操,我一直在想,如果沒有劉備,關羽一定會為曹操所用。關羽一向高傲,可曹操卻是能夠讓他尊敬的人,甚至讓他對劉備的忠心產生一絲的動搖。為什麼會這樣呢,可能是關羽在曹操身上發現了一些劉備所不具備的東西,最起碼的是曹操在軍事上的才能是劉備遠不能比擬的,再則曹操直來直去,時而放聲大笑,時而縱酒狂歌,時而號啕大哭的真性情到使得劉備的仁慈和寬容顯的有些虛偽,而且,曹操同樣也孤傲和自賞,關羽也許在曹操身上看到了些許自己的影子。另外,曹操也是極少數讓關羽自嘆不如的人,關羽雖然驕傲,但對於本領比自己好的人還是敬重的,再加曹操在關羽被降的一段時間對關羽是十分關照,這使得關羽對曹操心存感激。而且,根據我的瞭解,關羽和曹操的私交是很好的。歷史沒有過五關斬六將之說,因為以曹操和關羽的交情,曹操是絕對不會在關羽的去留問題上為難關羽。在演義上,描寫華容道這件事時,說是曹操屈尊向關羽求情以博得關羽的同情,實則不是這樣,而是曹操在被逼入絕境時一看領將是關羽便放聲大笑,好像來的不是取他人頭的敵人而是多年未見的好友,關羽也許正是被曹操在這種絕境中還能放聲大笑的豪氣和氣概所折服,而不惜冒死放了曹操,這也跟加證明了關羽是何等重情重義。 如果說劉備是天生的王者,那麼曹操就是天生的霸者,霸者可以讓一個國家空前的強盛,而王者可以讓一個國家長久的安定。如果關羽是一把絕世的好刀,那麼三國之中用的起這把刀的就只有劉備和曹操了,就在於誰先得到他,看來劉備運氣好了些,那麼關羽的忠和義也就註定為劉備所有,而曹操只能是一個曾經讓關羽感動過的人。 從古至今,只有關羽被奉為武聖人!由此可見關羽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他的武藝高強,斬顏良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等等,數不勝數;品德高尚,忠於義兄,為保嫂嫂安全而歸降曹操,侍奉嫂嫂以禮相待,為與義兄相逢千里走單騎;曹操有禮以待,關羽有義以還,解白馬之圍,放之於華容道。從個人角度來說,關羽有禮,有忠,有義,不愧為武聖人! 我以現代人去評義三華人物,無任何荒唐之想法,只是對華容道之事心有不甘。在近代中國歷史中有多少為了黨派或者政治的理想而大義滅親的。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先大家後小家,為了革命的事業可以放棄自己的一切,包括名譽和生命。 關羽在華容道要面對是忠於兄長還是義於曹操的抉擇,忠於兄長殺了曹操就有可能興盛漢室,終成霸業,開國功臣美名傳播;義於曹操則放虎歸山,再戰江湖則孰知未來,義氣美名揚……最終,關於還是選擇了放曹操,以成就自己的良心和義舉。當國家和個人的利益衝突的時候,很不幸關羽選擇了個人,也許他覺得自己有把握再消滅曹操,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對整個劉備集團的稱霸宏圖來說是不利的。 殲其首腦不僅敵國喪氣而無心戀戰,而本軍長氣則可趁北魏將亂的時候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範圍,也許那種混亂的局面更適合劉備他們的發展、壯大,因為那個時候他們幾乎一無所有。 關羽回到營地,即願領死服眾,這個真實個豪傑所為。但是,既愚認為:關羽有如此胸懷和膽氣,為什麼不能殺曹操在霸業成就後而再以死報義呢,這樣是不是忠效都能兩全呢。他難道就沒有想過將曹操放走可能帶來的危害麼?曹操一定要復仇,以劉備的實力還是無法阻擋,而且這樣的戰爭開始,誰也不知道結果如何,如果劉備失敗,難道曹操可能放過劉備麼?這樣不是就害死劉備麼,那這個義是對的還是錯的?那這個忠有從何談起? 張飛再當初誤解關羽,以為關羽為私利投降曹操而與關羽動手。張飛和關羽有兄弟之情、手足之義卻仍然要和關羽決一死戰,不就是以為關羽不忠麼?連張飛都知道先忠而後義,難道關羽不懂麼?說到義,難道桃園三結義的義不如曹操的義麼? 這個也許是關羽的性格決定的,他剛愎自用,很少仔細思量自己的控制能力,往往只考慮自己的行為方式更本不考慮可能給大家帶來的危險和混亂。諸葛亮派他駐守華容道時就曾說關羽會放曹操生路,而關聖人拍著胸脯說:解白馬之圍,斬顏良殺文丑已經報恩,決不會放曹。可惜的是他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感情;馬超歸順,他就要和馬超比武;黃忠被列入五虎上將,關羽不管安定團結直接提出不滿,這不是一個聖人所應該具備的寬廣胸懷。關羽鄙視東吳的豎子,卻終被東吳豎子所滅。 我以現在的思維去評價當年捨身取義的年代,也許本身就是錯誤。我只是對劉備未能重振漢室感到遺憾!對關羽的個人成就我無話可說,只是對於結局很悲哀。 只是希望在現在和未來,當我們面對祖國的忠和個人的義的時候好好想想,希望在大海對面島上的同胞們在面對炎黃子孫的歷史根源、國家大義和某些人的私利的時候好好想想,是讓老百姓幸福生活還是無可奈何自殺,對個人而言是選擇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 其實很多事都能體現出關羽“義絕”:千里走單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