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練字栗子君
-
2 # 汶水才子
漢代是隸書藝術發展的最高峰。
漢代隸書各種風格的名碑異彩紛呈,大致為遒勁雄健、瀟灑飄逸、嚴謹工整、博古端莊、古樸典雅、厚重大氣、姿態奇逸等風格。
正如魯迅說過四個字,沉雄博大。可以說代表漢代文化的總體風格。
主要特色是大氣、厚重和生動之中見精緻。
從其用筆方法來說點畫繼承篆書曲線之美,歸納出新的是波磔筆畫線條美,篆書基本上都是圓筆,隸書字型是在圓筆基礎上使用方筆。
從其隸書結體來說隸書字結體扁方取勢。重點原則是雁不雙飛。只能有一個雁尾。還有就是因字定型、避讓點畫、錯落有致的偏旁,形斷意連這些東西。
從其章法來說也就是說布白問題,縱橫規則排,展現齊整之美。再則縱行有規則字距離無規則,像刻石、竹簡或帛書等等。
學習隸書要從漢隸漢碑入手,選擇一個喜愛的碑,從筆畫結體臨習,重點學到漢隸的氣韻。
-
3 # 書風
隸書主要特徵:字形方扁,上下收緊,左右舒展,有折無轉,並有波挑,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運筆短速,字形活潑、風格多樣。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隸書相傳為秦末程邈所創。程邈在獄中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畫改曲為直。改邊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畫,更便於書寫。
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為主要書體。作為初創的秦隸,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髮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統一下,是漢代隸書逐步發展定型,成為佔統治地位的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
4 # 千年蘭亭
隸書有兩大高峰時期,一是兩漢,一是清代,二者的區別比較明顯。
漢代隸書多呈方形,用筆以圓為主,轉折和撇捺以方為輔,方圓並用。
漢碑中,《石門頌》《褒斜道刻石》純用圓筆,《張遷碑》《景君銘》則用方筆。
隸書用筆講究藏頭護尾,逆鋒落筆,調鋒後向筆畫方向運動,收筆時調鋒後向筆畫方向迴歸。
隸書獨立成形,主筆突出。撇、捺是隸書的主要特徵之一,也是與篆書、楷書的主要區別之一,又是隸書不同風貌的表現手法之一。
-
5 # 悠然書法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隸書又名佐書、分書、八分,因盛行於漢代,所以又叫漢隸,它是由篆書圓轉婉通的筆演變成為方折的筆畫,字形由修長變為扁方,上下收緊,左右舒展,運筆由緩慢變為短速,從而顯示出生動活潑、風格多樣的氣息,給書寫者帶來很大的方便。隸書分為秦隸和漢隸,流傳至今最為出名的有
《禮器碑》
《孔廟碑》
《華山碑》
《韓仁銘》
《曹全碑》
《張遷碑》
漢碑隸書最初書丹時是用筆寫出,然後再由石工鐫刻。即使是技藝十分精湛的石工,也不可能將原來的筆意完全表現出來。所以漢碑隸書的點畫都有含蓄凝重之感,不像墨跡上的字筆畫那樣纖巧,筆鋒的使轉那樣清晰。漢碑由於年代久遠,因剝蝕而產生的特殊效果,形成了漢碑隸書獨有的韻味。
學習漢碑者,應當深入瞭解漢隸的字型特徵,才能夠透過刀鋒見筆鋒,探求其內在的運筆技巧和藝術風味。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篆書和楷書較多的取縱勢,成正方或豎長方形,使筆畫縱向發展,隸書字形較扁,向橫的方向發展。形成這一特點的因素,是隸書在體長的小篆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寫在竹簡上,為了節約,而把體勢壓扁,使簡面字數的容量增多,而更趨簡捷。
隸書在左右兩面採取分勢,恰如“雁展雙翅”,也就是說向左方伸展的一部分筆畫和向右展開的一部分筆畫相對稱地展開。以八字為例,左邊的撇筆與右邊的捺相呼應,形成了隸字內緊外鬆的結體。
2、起筆蠶頭收筆雁尾隸書橫畫的最大特點,是前加蠶頭,後加雁尾,把橫和捺的部分加以裝飾,形成波勢、捺腳,使隸字筆畫更加富有變化。雁尾過去作燕尾,從其實際形象看,似乎以大雁的尾巴做形容比較逼真。
3、變弧為直變畫為點隸字是篆到楷的過渡書體,篆書中大量的圓筆轉折變為直線轉折。也就是說,與篆書相比,它多方筆轉折,即在起止轉折處出現了許多或圓或方的稜角,這就去掉了篆字的彎弧筆畫,由原來的篆書,只有點、直、弧三種筆畫,派生出隸書的八個基本筆畫,和更多的變化筆畫,如點化為各種隸書點,豎直化為各種直,橫直化為各種橫,斜直化為各種提、撇和波捺。我們從最能代表八個基本筆畫的永字上也看出篆、隸、楷三種書體的不同點,比如凡是篆字橫筆平直的筆畫,隸書都是稍微傾斜。篆字的點都極平直,到了隸書的點,變出各種有斜度的側點
4、變圓為方變連為斷篆書字框如“國”“圖”“回”等字外框都是圓角“形,隸書都變成了方形。
5、筆增提頓畫有粗細原來篆字只有橫面行筆,所以筆鋒保持一定粗細,隸字變為縱橫交錯運動,增加了提筆、頓筆,因此筆畫有粗有細,使毛筆的節奏感加強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大,很不好回答。命題放在碩士論文中,也不足以說清楚。
栗子君書法主功漢代隸書,試圖刪繁就簡,試著回答一下。
Part.1 問題分析首先,解決某個時代的書法特徵,栗子君一般是兩種思路
一種是直觀思維(即看圖說話,透過作品的呈現進行推斷)
一種是考據思維(即根據史學資料、歷代書家品評進行推斷)
同時還需要具備書法史、美學史、批評史的一些素養,才能相對準確的進行概括
栗子君試圖結合以上思維與素養,作一淺析
Part.2 時代分類漢代分為東漢與西漢
先看西漢的作品
作品1.《老子甲本》
作品2.《春秋事語》
作品3.《武威漢簡》
透過以上圖片我們不難看出,西漢時期的隸書作品的主要特徵為
1、用筆和結構上呈現“草體化的傾向”,篆書的偏旁結構進一步解體,個別偏旁結構出現簡省的處理。
2、隸書特有的波磔用筆得到突出與強調,主要表現為“長橫超出結體寬度之外,用力按頓後挑出”,進而形成了“蠶頭燕尾”的雛形。
3、這一時期主要是墨跡隸書,能夠看到毛筆在簡牘、帛書上書寫的痕跡,風格上比較“率意”,點畫書寫得相對更加輕鬆、“寫意”
再看東漢的隸書
1、《禮器碑》
2、《曹全碑》
3、《張遷碑》
4、《石門頌》
這一時期的隸書主要為銘刻隸書,即鐫刻碑鐫刻在石碑、摩崖上。
對於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徵,考據的思維來看,有很多前人已經做出過論述
清人朱彝尊說有3類:“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一種流麗、一種奇古。”
王澍說有3類:“古雅、方整、清瘦。”
康有為說有8類“駿爽、疏宕、高渾、豐茂、華豔、虛和、凝整、秀韻。”
還有很多其他的分類,這裡不再贅述。
Part.3小結這一時期的隸書非常之多,推薦一套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漢碑全集》
題主可一窺隸書的整體風貌。
栗子君則認為,這個時代的隸書是“一碑一奇,不可端倪。”
但隸書的主要特徵,歸納一下,應該是“古樸、古拙、古雅。”
樸素者,生姿;
稚拙者,生趣;
古雅者,生韻。
同時,要注重隸書的時代背景,漢武帝時期,整個漢代都非常的大氣、磅礴。
參考一件十一屆國展獲獎作者李守銀先生的大字隸書作品,去感受宏闊的格局和蒼茫的氣象,很符合漢代的時代風貌。
Part.4延展閱讀由於篇幅有限,在這裡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資料,對研究漢代隸書或許有些幫助。
參考資料:
1、陳振濂《大學書法隸書臨摹教程》2、王鏞《中國書法簡史》
3、周永健《隸書概覽》
4、李澤厚《美的歷程》
5、華人德《中國書法史·兩漢卷》
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