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終於改

    古人能和現在的人比嗎?如果比物質,肯定比不上,但是古時候錢不多呀,放到現在肯定多。古時候女性嫁過去沒地位,但是現在女性嫁過去有地位。古時候後女子必須從一而終,現在需要從一而終嗎?古時候女子不得輕易離婚,只能等休書,現在需要嗎?古時候女子未嫁大多是處子之身,現在的呢?咋不說現在的男人沒傳統性意識,反正是個女的能娶就行?但是往往女方坐收高價,婚姻的彩禮成了發財致富的手段?所以說,呵,不要拿古代跟現代比,因為不是一個檔次。

  • 2 # 南唐童夢

    古代的聘禮,也是要看家庭的富裕程度的。

    所以,門當戶對很重要。

    看男方給出多少抬聘禮,女方多會加倍。當然。這些都是在大富人家的嫡女身上。那些庶女的待遇就差很多。

    所以,找個正房夫人做娘親很重要。

    普通的小百姓,看是讓女兒做正常人家的老婆,還是賣給有錢人家做妾。

    較早的不清楚,我就談下我奶奶,她解放前嫁給我爺爺。

    那時,富貴點的人家,4-5歲就給女兒裹腳,裡腳女人三寸金蓮,大腳的給説丫鬟命。

    我爺爺是村中的富貴人家,我奶奶十三歲就嫁給他。

    據説,那時聘禮給了一斤多的黃金打造的首飾,還有幾十兩白銀。我奶奶家其實不富裕,所以白銀全收了,給我奶奶買了二套新衣服,添了對金耳環就算了。

    很多普通人家,可能就二三擔稻穀做聘禮。

    據説,有牛做聘禮的,都是大富人家了。

    這是我瞭解的解放前的人家。

    還有的,老婆死了,丫鬟做正,村中就有幾個,丫鬟多賣死了,可能就幾塊白銀搞定,災荒年可能幾擔紅薯也有可能。

    十里紅妝的,始終是少數。普通百姓的,其實都是量力而行。

    從古至今,門當戶對一直存在,我也覺得是合理的。

  • 3 # 楊發明26

    老百姓,與官員娶媳婦支付彩禮錢是不一樣的,老百姓多以實物,動物皮,納親,彩禮錢是象徵性的,官員納親的彩禮錢,用錢,比較多。不像現代,老百姓攀比彩禮錢,有錢人,富人,反而不要彩禮錢,嫁禮還是很多的。彩禮錢越少越好。社會進步了。

  • 4 # 虎標2

    謝文小姐邀請!古人明媒正娶彩禮是多少?這問題比較難回答,因為古時人們頭腦比較封建,還受當地習俗限制,彩禮應該不多,詳細數量不知,但禮儀很重視,比喻送彩禮給女方必需寫彩帖,所送之物都寫到帖中去,一瓶酒寫(魯酒楹樽),二包紅糖(糖母成座),綠豆(綠衣秀士)……等等,所以古時很麻煩,單寫帖子要幾十個至一百個,現今社會人的意識開放,方便多了,謝謝!

  • 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古今都一樣,結婚彩禮這事,確實非常讓人關心。現在很多地方的彩禮數額越來越高,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一項沉重負擔。

    我也是過來人,當初確實沒花幾個,當年真的窮,挺對不住老婆的。

    雖然彩禮沒給多少,但我知道,我老婆是我一生中最貴重的珍寶,她的每一個足跡都值千萬億。(老婆可能看到此文,必須這樣說)

    說說中國古代彩禮的事。

    關於彩禮,最早出自於《禮記》:

    “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正”,乃是約定。“禮”,則發自內心。

    “敬慎重正昏禮”就是以“禮”的方式,對於婚姻給予鄭重的承諾,從此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擔負起家庭的責任。

    “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儀禮》

    納采:收取彩禮(這個是象徵意義,類似於訂親)

    問名:算八字(術師為兩人合八字)

    納吉:議取良辰吉日(商議婚期)

    納徵:收取聘禮(這才是彩禮數額的主力)

    請期:占卜吉日(卜筮吉日,找個彩頭)

    親迎:迎娶婚禮(這就是結婚的正日子)

    那麼“納采”是數額較小, 而“納徵”數額較大,有多少錢呢?

    時代不同,人物不同,數額也不一樣。主要得看丈母孃有多大的胃口,花的少了怕是不行。

    在漢代,彩禮數額高昂。

    東漢時期的權臣梁冀,他家出過三位皇后,要彩禮特別狠。梁冀的妹妹梁女瑩被漢桓帝劉志迎娶為皇后,“聘黃金二萬斤,納采鴈璧乘馬束帛,一如舊典”。

    《漢書·王莽傳》中記述王莽娶親,“聘皇后黃金兩萬斤,為錢二萬萬。”

    皇貴們娶親彩禮多,老百姓也不少。

    《潛夫論·浮侈篇》中說,娶親彩禮,“一饗之所費,破畢生之本業。”

    娶個老婆,一家子的積蓄就花幹精光。

    唐朝

    唐太宗即位不久,釋出諭旨《令有司勸勉庶人婚聘及時詔》:

    “若貧窶之徒,將迎匱乏者,仰於其親近,及鄉里富有之家,褒多益寡,使得資送以濟。”

    “親近鄉里富有之家”要幫助那些娶不起老婆的光棍張羅婚事,資助財物,自然是為了解決彩禮的問題。

    還將其列入公務員的年度考核 :“ 刺史、縣令以下官人 , 若能婚姻及時 , 鰥寡數少 , 量準戶口增多 , 以進考第。如導勤乖方 , 失於配偶 , 準戶減少 , 以階殿失。”

    這說明唐代也是要彩禮錢的,而且,數目也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承當的。

    宋朝

    到了宋朝,社會風氣比較流行厚嫁,彩禮豐厚,聘金巨重。女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很重要。

    《宋刑統》規定,嫁妝是已婚婦女唯一可靠的私人財產,婆家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動用,倘若夫妻離婚,男方要將嫁妝如數歸還女方。

    嫁妝受到法律保護了,為了女兒的未來考慮,丈母孃當然要彩禮越發的狠了。

    靖康之恥,金兵攻佔大宋首都汴梁,當時秦檜和他老婆當了俘虜,後又一起被放掉。在返回的路上,秦檜想把老婆甩掉,獨自溜走,老婆王夫人大罵“我嫁到你們秦家,明媒正娶,嫁妝二十萬貫,你竟然想把我扔了,良心大大地壞了了!”

    一貫銅錢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130元,二十萬貫就是2600萬元,鉅富啊。

    一對狗男女!

    元朝

    到了元代,彩禮依然很重,很多人娶不起老婆。元世祖忽必烈就頒佈了“彩禮禁令”。

    禁令規定:一二品官員彩禮不能超過五百貫;三品官員彩禮不能超過四百貫;四五品官員不超過三百貫;六七品不超過二百貫……老百姓富裕家庭不超過一百貫;中等家庭不超過五十貫,貧窮家庭不超過三十貫。 禁令甚至對婚娶宴席上幾道菜都有明確規定。

    看看,都說元朝統治暴虐,純粹是胡扯。這麼好的政府,為廣大單身狗考慮問題,令人感動啊!

    好景不長,可惡的朱八八推翻了元朝,單身狗尋找另一半的希望就落了空。

    推翻了元朝,禮金又增加了,明清兩代差不多,普通人家,怎麼說也得幾十兩吧,也是相當鉅額的花費。

    《北史·吐谷渾傳》記載,有些貧窮的吐谷渾小青年們拿不起這麼沉重的彩禮,就“盜”媳婦 ,“貧不能備財者,輒盜女去”。

    我覺得這個辦法也不錯,符合“有錢出錢,沒錢出力”的原則。

    我記得當年三國時候的猛將張飛,就幹過強搶民女的事。窮啊!

    有什麼辦法,現在的單身狗越來越多,身無分文卻一往情深,又幹不出強搶民女的惡行來。確實發展成為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 6 # 家和興旺

    古人明媒正娶要多少彩禮?

    感謝邀請,關於古代人娶媳婦要花多少彩禮這個問題?說實話,因為本人的文化不高,對歷史懂得不多,還真說不清楚,只能大概分析一下古代的彩禮是多少,按照我們平時在電影裡和電視劇裡邊,看古裝戲裡邊結婚成親送的彩禮來說,經過我的觀察發現?古代人也講究門當戶對,

    我個人分析,窮人家的兒子可能很多都找窮人家的女兒做媳婦,窮人那時候也不講究多少彩禮,因為那時候窮人也沒有多少錢,只能用自己家裡的實物,比如,家裡養的牛,羊,豬,和地裡生產的土特產,隨便買幾件衣服,有銀兩多少就給一點,沒有銀兩孃家人我估計也不會要的,然後有媒人去到孃家當下聘禮,也就是現在的彩禮,我估計那時候孃家也不會講究要這麼多,沒有銀兩不給也是可以的,然後就可以選個良辰吉日,就可以把人家的閨女娶回家了,

    二,我個人分析,古代富豪娶媳婦,富人應該找有錢的大戶人家小姐做媳婦,也講究門當戶對,有錢人家娶媳婦聘禮給的肯定不少,金銀財寶都會做為給孃家的彩禮,孃家人陪嫁賠的也很多,有條件的還會賠兩個丫鬟,

    不像現在這個社會,越是有錢,家庭經濟條件好的,有穩定工作,最好能當個一官半職的,他們娶媳婦彩禮錢花的就會越少,孃家也會陪很多嫁妝的,這就是現實的社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在古代漢臣能拯救天下嗎?有人說到清朝後期大量漢臣備受重用,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