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狼皇

    呂后聽從蕭何之計密謀殺害韓信的,韓信被萬箭穿心.韓信臨時感言,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他把蕭何當兄弟,別人只把他當棋子而已!功高蓋主,不懂的激流勇退。要麼就自立為皇,如果在楚漢相爭之時來一招漁翁得利,天下是誰的還真不好說!不懂政治和當皇帝!一介武夫,哎,終究是個炮灰,不同的是,只是個高階炮灰!

  • 2 # 咖啡不加糖170561508

    這個問題我說幾句,韓信感恩劉邦的知遇之恩,平心而論,韓信沒有做皇帝的野心,謀反也只是發發牢騷,相信大多數人在失意的時候都有這樣的情緒,史記也並沒有寫有證據證明韓信謀反,最後發牢騷被小人告發,但是韓信實力太強,軍事上可以說天下無敵,無人可擋,劉邦為了後代子孫,不管韓信會不會反,史記是韓信可能有反的想法,但沒實際行動,所以韓信是沒謀反的,而劉邦在沒死之前,韓信都必須死,這就是帝王之術

  • 3 # 潘不安講究史

    韓信雖說是因為謀反被殺,但實際是死於自身政治智慧過低,每次都沒能判斷清時勢,在關鍵時候總是做出錯誤的選擇。

    韓信這一生,唯一一次正確的選擇可能就是選擇了劉邦,但正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其中蕭何又起到了很大的重用。當時劉邦入蜀,人人都不看好,每天逃往的人達到幾十個之多,蕭何都不問不顧,唯有韓信逃跑,蕭何親自追趕,併力薦給劉邦。如此才促成了這對歷史上最著名的君臣。

    但從此之後,在每個關鍵節點,韓信幾乎就沒有做出過正確的選擇。

    第一次是攻齊時,酈食其已經勸服齊王投降,但韓信聽信蒯通的話:“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髮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餘乃下趙五十餘,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

    然後就利用齊國沒有防備,輕易攻至臨淄,而齊王也認為酈食其出賣自己,將其活活烹死。韓信此舉就是典型的見小利而忘命了,從蒯通後面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希望韓信能夠自立為王的,那麼就不必要管酈食其的生死,攻下齊國作為自己的根據地即可。

    但韓信這時候是還沒有造反的心思的,那這一舉動,第一害死了劉邦重要的謀臣酈食其。第二赤裸裸的打了劉邦的臉,一下子把劉邦仁德的形象破壞了,變成不守信用的小人,劉邦心裡能不記恨嗎?

    第二次是請求封假齊王的時候。當時的劉邦正好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天天盼著韓信來救援,結果接到的卻是這樣一封信:“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

    在劉邦看來,這完全就是一份勒索信了,當時就破口大罵,好在因為張良、陳平的提醒而封韓信為真齊王。但這種羞辱哪個老闆能忍受。

    對於韓信來說,這個時候其實要不就自立為王,要不就老老實實的來救援劉邦,請封假齊王實在是個大昏招。

    第三次是,項羽派武涉遊說韓信,希望韓信自立為王並結盟共抗劉邦,結果韓信卻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這就很傻了,在前面韓信已經用兩次實際行動,向劉邦表明了自己的野心,這時候又說的中心不二,對劉邦來說聽到這句話是不會有任何感激之情的。

    第四次是蒯通以狡兔死,走狗烹,功高震主來告誡韓信,希望他能自立為王。結果韓信的政治思維依然停留在夏商周時期,認為自己功勞大,劉邦不會把自己怎麼樣,還能像春秋戰國一樣得一個諸侯王噹噹,做著姜太公第二的美夢。

    卻不知道從秦朝統一開始,不會再有異性諸侯王的出現,已經是大勢所趨了,還想著當諸侯王就是找死。

    第五次是,劉邦奪了韓信的王位,改封淮陰侯時。當年手中還有精兵良將的時候不想著造反,現在正應該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時候,卻天天喊著造反。又看不起灌嬰、樊噲等劉邦重臣,幻想現在自己還是大王。

    陳豨拜為鉅鹿守的時候,又鼓動他造反,等到陳豨真的造反了,韓信又寫信給他:“弟舉兵,吾從此助公。”約定裡應外合,結果被家中舍人的弟弟告發,人證物證具在坐實了造反的罪名,最後被呂雉所殺。

    所以說,韓信就是政治智慧太低,每次都做出錯誤的選擇,一步步自己逼自己造反。事實上,兩漢時期對於功臣待遇都是非常優厚的,說劉邦殺功臣,但除了那些異姓王之外,真正追隨劉邦打天下的忠臣,都是安享榮華,子孫興旺的。

    因此司馬遷對他的評價非常正確:“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 4 # 大飛哥愛歷史

    韓信這個人是一個性格比較複雜的人,一開始他在項羽革命隊伍裡不受重用,頗有一種被埋沒的感覺,後來韓信被蕭何挖到了劉邦隊伍裡,開始依然不受重用,於是韓信乾脆辭官回家,掛印而去。蕭何發現韓信離開,匆忙去追。於是就有了後世傳頌的蕭何月下追韓信一事。後來劉邦在蕭何的建議下登壇拜將,拜韓信為大將。自此,韓信開始了他波瀾壯闊征戰生涯,其間韓信定三秦、虜魏、破趙、平代、滅齊,在劉邦的統一過程中立下了不世之功。垓下一戰中,韓信採用十面埋伏,將項羽圍在垓下,全殲項羽軍隊,此戰對漢朝的建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關於韓信其人,留給我們研究的史料不多,大飛哥認為,韓信被殺的禍根早在滅齊時就埋下了,當年濰水之戰前夕,韓信面對項羽二十萬大軍,遲遲不出。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這就是明擺著跟劉邦講條件,如果劉邦封他,則在濰水之戰當拼盡全力擊敗楚國大將龍沮,假如劉邦不封,他韓信輕則按兵不動,重則可能反水,幸虧劉邦知道孰輕孰重,當機立斷封韓信為齊王。表面上看大家都高興,實則雙方心中已有隔閡,劉邦並不相信韓信。後來滅項羽後,韓信已成為劉邦內部最大的威脅,韓信軍事才能突出,他不僅有項羽的勇猛,也有張良的智慧,善於用兵。劉邦必須要除掉他,以絕心腹之患。所以劉邦在遊雲夢澤時突然逮捕韓信,打了他個措手不及,此時劉邦還沒有決心要殺他,只是廢了他的楚王之位,嚴加看管。後來又封韓信為淮陰侯,此時韓信也開始記恨劉邦,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後來英布和彭越謀反時韓信積極參與,並密謀和他的老部下陳稀起兵,結果陳稀兵敗,韓信也被呂后於暗室誅殺,夷滅三族。可憐一代名將,就此隕落,韓信的死是他性格的必然結果,他打仗可以,但是論謀事就差遠了,被貶淮陰侯時他如果就此遠離政治中心,或可逃此一劫。可是韓信沒有這麼做,他想到了報復劉邦,跟彭越、英布等人共同謀反。結果身死族滅,可悲可嘆。

    參考文獻《漢書》

  • 5 # 秦血漢骨

    韓信之所以被殺,一方面是因為韓信功高震主,漢朝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真心害怕萬一有一天韓信造反;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韓信情商太低了。

    功高震主

    劉邦雖然得了天下,但是在漢陣營論貢獻度,筆者認為韓信差不多可以佔一半。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成語很出名,因為在歷史上這是楚漢相爭的轉折點,這個戰略恰恰是韓信提出來的。此戰略的成功使劉邦奪得了關中之地,為後來最終奪得天下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後,韓信還有定三秦、虜魏、破趙、平代、滅齊、雍水之役、十面埋伏等功勞。如果說劉邦之前是惶惶不可終日的到處逃竄,得到韓信後,在韓信的幫助下一步步扭轉局勢,可以說韓信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

    功勞大,在軍隊當中威信更大,還善於帶兵打仗,這樣的人一旦造反,將會對朝廷帶來致命打擊,甚至有很大可能顛覆新生的政權。

    以己度人一下,不免一身冷汗,還是寧殺錯莫放過為好……。

    情商低下還愛慕虛榮

    當年韓信攻佔齊國,掌握著劉邦陣營大部分的軍隊,手下有人諫言他“反漢與楚和,可三分天下王之”。韓信卻認為“漢王待我甚厚,吾豈可鄉利倍義乎?”

    這時是韓信造反的最佳機會,韓信沒反倒也罷了,但沒有造反,卻想當王,遂向劉邦去信說要不封我為齊王吧。

    這件事把劉邦氣壞了,同時也嚇壞了,韓信這麼能打仗,還帶那麼多兵,萬一造反,我還過不過?

    在劉邦看來,韓信想當王就是有反意,但是韓信卻不這麼看。因為韓信是個破落貴族,天子是天子,諸侯王是諸侯王,稱王並不影響諸侯王向天子效忠,韓信並不認為向劉邦要求王位是多大的事,不得不說韓信在情商方面低的一塌糊塗。

    上天是公平的,韓信兵法韜略堪稱祖師級人物,但是在情商上是幼兒級別。

    所以以此得出結論,韓信肯定沒有反心,如果韓信想反,他有無數次機會,而且韓信一旦造反,劉邦根本不是韓信對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山1004拖拉機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