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中花鏡中人
-
2 # 他大大的兒子
昭君出塞,其實就是漢朝歷代用女人和匈奴交換和平的一種方式。當然,也帶去了農耕文化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技術,進一步促進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對民族大團結,起到了一定得作用。
-
3 # 史談闊論
昭君出塞最最重要的是把儒家思想帶過去了,和為貴,邊境再無戰爭,兩個民族文化交流,變成一家人,其他最新技術,科技,匠人,牛羊什麼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思想,文化思想一致了,衝突就少了。
-
4 # 喜笑顏開
應該是宮女,後宮裡有很多從民間選來的宮女,整天被關在皇宮裡,很想出宮,但卻不願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著急。這時,有一個宮女主動請求出塞。她名叫王嬙(qiáng),又叫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管事的大臣聽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報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選擇吉日,讓呼韓邪和昭君在長安成了親。單于得到了這樣年輕美麗的妻子,又高興又激動。臨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漢元帝告別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又美麗又端莊,可愛極了,很想將她留下,但已經晚了。據說元帝回宮後,越想越懊惱,自己後宮有這樣的美女,怎麼會沒發現呢?他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才知道畫像上的昭君遠不如本人可愛。為什麼會畫成這樣呢?原來宮女進宮時,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選,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給皇帝看,來決定是否入選。當時的畫工毛延壽給宮女畫像,宮女們要送給他禮物,這樣他就會把人畫得很美。王昭君對這種貪汙勒索的行為不滿意,不願送禮物,所以毛延壽就沒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為此,元帝極為惱怒,懲辦了毛延壽。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騎著馬,離開了長安。她冒著塞外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韓邪單于的妻子。
-
5 # 陳參
說起昭君入塞就要從歷史大環境捋一捋,眾所周知,西漢和匈奴的關係可以說是曲折反覆歷經坎坷並最終蕩平的!漢高祖劉邦曾想一舉消除匈奴隱患,但心有餘而力不足,不但被圍白登山差點做了匈奴的俘虜!最後多虧厚黑高手陳平行賄冒頓單于的老婆,冒頓單于聽信了老婆的枕頭風,劉邦才死裡逃生躲過一劫!但是天道輪迴劉邦死後,冒頓單于仗著兵強馬壯又大大地調戲了劉邦的老婆呂后一把,劉邦剛死冒頓單于就寫信給呂后:孤僨之君…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啥意思啊?簡而言之就是我死了老婆,你沒了老公,兩個人都是單身狗,不如你跟了我吧!這是明擺的欺負大漢無人啊!呂后駁然大怒然後馬上召開會議然後~然後就忍了!沒辦法弄不過匈奴啊!不過這筆帳先記下了,咱們走著瞧!到了劉邦的重孫漢武帝時,這孫子把這口惡氣出了,仗著爺爺漢文帝老爸漢景帝攢下的家業,又有小舅子衛青外甥霍去病兩大戰神,漢武帝把匈奴打得抱頭鼠竄並從此失去老家一分為數部!匈奴再也不能威脅大漢了!然則盛極而衰,漢武帝一死後輩不爭氣,匈奴慢慢又恢復了點原氣,到了武帝孫子漢宣帝劉詢時,匈奴合併為南北兩個匈奴部落:南匈奴郅支單于和北匈奴呼韓邪單于!這兩個單于是親兄弟,但是親兄弟明算帳,兩個單于為了一統匈奴大打出手,結果是誰也滅不了誰,這個時候漢宣帝出手了,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于把兒子送到長安作為人質投降了西漢,獲得了大筆封賞!看到這個情況郅支單于馬上跟著學,郅支單于也把兒子送到長安作人質,雖然不是真心歸順,但最少你大漢要公平不能偏向弟弟來欺負我啊!這個時候匈奴還是惹不起強大的西漢!公元前45年,郅支單于看不慣大漢王朝偏愛兄弟呼韓邪單于,派人來長安進貢的同時也想把作人質的兒子帶回去,此時漢宣帝已死,漢元帝繼位,就派人護送這些匈奴人回家,結果郅支單于腦袋短路一發昏,把大漢的使者全殺了!這是明顯的找打啊,當真以為大漢無人了嗎?於是就有了那句千古名句: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是大漢傳奇名將陳湯說的!沒有懸念陳湯出手寸草不生,郅支單于被徹底清除!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懷著喜懼的心情再次來長安拜謝漢元帝,喜的是大漢為他清除了對手,怕的是大漢再對他出手!為了表示誠意呼韓邪提出結親申請,想娶個大漢的公主回家作老婆,這樣世代親戚就不會再發生戰爭了!漢元帝大喜,就下令從後宮選一個未曾臨幸過的宮女,以公主的禮儀出嫁匈奴!當然前題是自願出嫁的宮女可以獲得公主身份!而王嬙(王昭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自願出嫁匈奴的,因為進宮幾年幾乎連皇帝的面都沒見過,與其這樣毫無希望的老死在後宮,不如風光的嫁人!當然王昭君是非常美麗的!這點有出漢元帝的意料之外!但是皇命已出根本就無回頭的可能,漢元帝賜給王昭君帛,錦繡一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以及圖冊,黃金,貴重禮品若干!此外王昭君還帶了很多農作物種子和紡織,刺繡等工具!昭君出嫁後,與呼韓邪單于生下了一個兒子,三年後呼韓邪去世,王昭君上書漢成帝請求回漢朝老家,但漢成帝回詔讓她從胡俗,王昭君只好依照匈奴習俗嫁給了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復株累單于,這個兒子是呼韓邪前妻的兒子,王昭君和復株累又生了兩個女兒!公元前19年,寡居的王昭君去世!這個美貌絕倫而又命運曲折離奇的女子,就這樣離開了人世!王昭君的一生其實是嫁給了漢朝,為大漢犧牲了個人的一切。史載昭君出嫁後的幾十年,西漢和匈奴邊城晏閉,人民往來,牛羊布野!
-
6 # 歷來現實
王昭君,名嬙,為西漢南君秭歸人(今屬湖北),晉代時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或“明妃”,是齊國王襄之女,因出身平民,17歲時被選入宮待詔。昭君自幼聰慧,等她進宮之時已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之姿。其中沉魚落雁一詞就是以昭君為藍本的。
宮女進宮都要由畫師畫像,以備皇帝隨時寵幸。而當時主畫的畫師是毛延壽,毛延壽生性貪鄙,屢次向宮女索賄,宮女為得召見,大都傾囊相贈。因此,筆底添出丰韻,易醜為美,易美為醜,而昭君自恃清高,性子冷傲,且手中錢財不足以賄賂,因此雖然生的一副好皮囊,但是畫像與本人還是差之一二。史書對這段的記載為“漢元帝后宮女子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女皆賂畫工,多者十萬錢,少者亦不減五萬。獨昭君不肯,遂不為帝所幸。”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約定“漢與匈奴為一家,毋得相詐相攻”。並且呼韓邪單于三次入長安,請求和親。歷史上關於昭君和親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昭君聽聞和親之後自願出塞。“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漢元帝同意了昭君的請求,並且讓她在之後的宴會上與另外的四名女子一同出席供呼韓邪單于挑選。
當昭君出場時,只見一名婀娜多姿的女子緩緩走來,她不施粉黛卻彷彿自帶一層精緻的妝容,兩葉黛眉淺顰微蹙,似嗔似怨,步履之間帶起陣陣香氣,令人心神嚮往。旁邊的四名女子雖然姿色不俗,可是相比之下還是淪為陪襯,黯然失色。呼韓邪單于一下子就被這個女子深深的迷戀住了,甚至就連漢元帝也被吸引的久久不能回神。
在西漢《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中寫到“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在宴會上,昭君舉止嫻雅,對答自如,此等奇女子也是令元帝后悔不已,所謂,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當然最後這名讓皇帝錯失一名美人的畫師只能以死謝罪了。這種昭君自願出塞說法雖然來源於後漢書,但是,因為史料多來自民間,其可信度沒有《漢書》來的真切。只是因為民間的傳頌度高,才得以流傳。
第二種說法就是就是來自《漢書·匈奴傳》:“單于自言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元帝派遣昭君出塞和親來換取太平盛世,在江山和美人之間,孰輕孰重元帝分的還是特別清楚。單于見到昭君後被他的容貌所吸引,對於和親的女子和漢朝的態度甚是滿意。於是昭君便以公主的身份前往和親。
昭君出塞後,兩地交鄰地區無犬吠警鳴,黎庶無干戈之役,牛羊遍地成群。昭君出塞不僅給兩地人民帶來了六十年的和平,而且也給匈奴帶去了我們的漢文化。不僅帶去了我們漢人的能人巧匠,帶去了我們的養殖種植技術,還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力,比如教會他們如何製作農業器具,如何養蠶剿絲,改善了匈奴人的生活。
昭君出塞促使了漢匈兩朝和平相處,加強了兩地的文化、習俗交流。還拉攏了呼韓邪單于,使漢朝免受了北匈奴的騷擾,使漢朝得以和平發展,有足夠的時間養精蓄銳。還將“和親”這種方式發展為歷朝歷代處理政治關係的一種手段。所以,無論從政治、從膽量、從容貌方面來講,王昭君這四大美女之一的頭銜當之無愧。
回覆列表
昭君出塞,帶走了大量的人、物。其實物品就是那些金銀財寶,絲綢、書記(文化傳承)之類。重要的是那些人,宮女、侍衛必不可少,主要的是一些匠人、農民。匠人代表的是先進的技術,農民代表的是較為穩定的糧食來源,匈奴作為遊牧民族缺少的就是這些,看起來感覺大漢作為文明之邦很是慷慨,又送人又送財,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感覺有點資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