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不聞

    1127年,圍攻開封的金兵擄走徽宗、欽宗二帝,北宋滅亡。

    國不可一日無君,宋高宗趙構在應天府即位。戰後的開封無人管理,盜賊滋生,金兵又在不遠的黃河對岸窺伺,隨時有可能再次進犯。在李綱的建議下,68歲的宗澤走馬上任,前往開封任東京留守。

    儘管之前六十多年的日子裡,宗澤的履歷已經足夠榮光,但在開封的人生最後一年多時間,將成為他名垂青史的最閃亮時刻。

    宗澤首先做的是清理盜賊,先迅速清肅了一小批作亂的土匪,然後對周邊有實力的軍隊進行招降。

    河東大盜王善,擁眾數十萬,此前也想佔據開封。宗澤獨自一人,騎馬直入王善軍中。眾人大驚,不知這鬚髮皆白的老將有何企圖。

    宗澤見到王善,涕下數行道:如今國家遭難,生靈塗炭,公赤膽忠心、兵強馬壯,如得公救社稷、拯萬民於水火,立不世之功,則金賊又何足為患?

    王善被宗澤一番話說得心悅誠服,感動落淚,當即帶領部下投誠。

    不久,又有一小支部隊前來投靠,為首的年輕人 25 歲,器宇軒昂,作戰勇猛,其實他不是第一次歸屬宗澤了,因此宗澤見到他之後喜出望外。這個年輕人叫做岳飛。

    這年年底開始,金軍分三路大舉進攻,在開封府周圍和宋軍展開了激烈的持久戰。宗澤坐鎮開封,臨危不懼,四面排程,手下岳飛、劉衍、王宣等大將多次擊敗金兵來犯。

    宗澤威名遠播,金人一度對他十分忌憚佩服,稱之為“宗爺爺”。

    第二年,宗澤又聯絡上了一支實力強勁的軍隊,由岳飛舊上司王彥領導,盤踞在太行山一帶。這支軍隊計程車卒,人人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因此稱作“八字軍”。王彥得到宗澤的命令,先令一萬人作為先鋒去會合,金兵派重兵一路跟隨,然而卻始終不敢進攻,可見“八字軍”戰鬥力之強。

    這時,卻傳來了一個宗澤最不想聽到的訊息:宋高宗決定巡幸南方。

    說的好聽是巡幸,其實就是朝廷放棄北方,準備去南方建立新都了。而宗澤一直努力經營開封的目的,正是為大宋守住國都,迎接宋高宗甚至是徽宗、欽宗二帝回來,然後再渡過黃河,反攻金兵,收復中原。在他看來,開封就是國之根本所在,怎麼可以輕易放棄。

    年屆七十的宗澤焦急萬分,他不知道自己還有多久的生命可以為國效力。

    他一連上了二十多道奏摺,告訴高宗,開封府在自己的經營下已經既安全、又穩定,兵精糧足,希望高宗可以率領文武班師回朝。道道奏摺言辭懇切,忠心可鑑。

    然而高宗只想偏安一方,根本不理會宗澤的懇求。期間倒是有過一次回開封的念頭,那是因為有傳言信王趙榛準備進入汴京。可見比起收復中原來,高宗更擔心的是有沒有兄弟要搶自己的皇位。

    高宗不僅不打算北上,還反而憂慮起宗澤擁有了那麼多兵馬,會不會有異心來,便往東京派了一位副留守作為監察。

    年邁的老將見狀,終於憂憤成疾,臥床不起。

    眾將士忍淚圍在宗澤身邊,宗澤努力高聲道:自二帝被擄蒙恥,我憤恨至今,你等如能奮力殺敵,則我死而無憾!

    眾將再也剋制不住,一齊落淚道:焉敢不盡力!

    還差幾個月就七十歲的宗澤大喊三聲:過河!過河!過河!闔眼長逝,臨終沒有一句提及自己家事。

    宗澤死後,之前歸附的許多豪傑、盜賊紛紛離心散去,他苦心經營北伐大本營的努力也終於隨著大宋國運的飄搖而付諸東流。

  • 2 # 漢史鉤沉

    江蘇鎮江東有座宋代古墓,墓碑有近兩米之高,是由岳飛主持修建的,並且歷代岳家子弟多有修繕。究竟是什麼人值得岳飛如此尊敬呢?他就是靖康之恥後,收復汴京,召集義軍抗金的老將宗澤。這個老人在大宋危難之際,第一個扛起了抗金大旗,多次請求趙構返回汴梁,可屢屢被拒絕。最後憂憤而死的名將,臨死都在高呼:渡河!渡河!渡河!

    幼年的宗澤,勤奮好學,飽讀詩書。可歷代國家危亡之刻,中華兒女不乏投筆從戎,立志興國之人。党項、契丹等族驍勇善戰,大宋對外大多呈防守態勢。宗澤拿起了歷代兵家典籍,鑽研起了治國平天下之法。這一時期的學習,為宗澤日後的作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宗澤真正大方光彩的時候,是在靖康之恥前後,那時他已經年近七十了。“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臣忠”。往往最危機時刻,最能考驗一個人的品格。金人南下,汴京告急,白髮蒼蒼的宗澤率軍勤王。同時,他還發書信給各地留守將領,請求他們救援京師,可得到的只是無情的拒絕。宗澤悲痛之餘,一人領軍趕往汴京。

    由於各地守軍多持觀望態度,宗澤前往汴京的路途中,受到了大批金軍阻擊。宗澤用兵靈巧之餘,善於鼓舞士氣,可以說是剛柔並濟的良將。多次擊敗金軍,一路勢如破竹,趕赴汴京。但由於金軍越來越密集,宗澤孤立無援,一度被擊敗。全軍士氣低落,宗澤下令:死戰不退,險中求勝。全軍將士見再無退路,紛紛死戰,斬殺金軍數千人。

    可畢竟是勢單力薄,當宗澤率軍趕到汴京時,入眼的是斷壁殘垣、枯草白骨。昔日繁華的宋都,滿目瘡痍,徽欽二帝和宗室妃嬪全被擄掠北返。宗澤率軍截殺金軍,意圖救回二帝,無奈各地宋軍全都隔岸觀火,不能成功。之後上書趙構,諫言他銳意進取,收復山河。

    宗澤在靖康之恥中,孤軍勤王的義舉,得到了仁人志士和各地軍民的一致讚許。和李綱為首的主戰派,相談洽歡。可對於宗澤的收復失地,北伐大業,趙構態度很曖昧。宗澤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在李綱的舉薦下,率軍收復汴京為中心的中原地帶。

    由於久經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中原盜賊橫行。宗澤沒有魯莽處理,仔細分析下,他覺得民眾是難以生存才會落草為寇的。於是宗澤決定降服他們,一致抗金。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騎著戰馬,開始了勸說群寇的壯舉。各地盜賊紛紛依附,宗澤獲眾上百萬,他選擇青壯練軍,餘者屯田。滿目瘡痍的中原,漸漸恢復了秩序,煥發了新的生機。

    金軍在河北整軍,準備南下,宗澤多次請求趙構返回汴京,鼓舞士氣,依託黃河對抗金人。可趙構總以各種理由加以拒絕,汴梁就像曾經的澶淵一樣,留得下忠良,卻留不下它真正的主人;唯一的不同,是宋真宗好歹走過過場,趙構卻連踏入中原的氣魄都沒有。這使宗澤感到分外傷心,中原各地義軍難以真正歸心。

    無奈之下,宗澤只能精練義軍,整軍經武。岳飛就是在宗澤的提拔下,脫穎而出的青年將領。宗澤去世後,岳飛以恩師事之,親自送棺到鎮江安葬宗澤。對於宗澤的請求,宋廷有很多爭議:建都金陵、建都成都、建都建康等等,但沒有還師汴京的提議。趙構直接退守江淮一線的舉措,使黃河南岸的宗澤憂憤至極卻又無可奈何,也在之後阻礙了宗澤的北伐大業。

    金軍的鐵騎很快邁過了黃河,再次肆虐在了中原大地之上。宗澤派出部將劉衍迎敵,自己率軍夾擊,金軍大敗。之後宗澤派人收復西京鄭州,義軍多而不精,戰敗而還。滑州之戰,張捴死戰不退,雖然身亡,但打出了漢人的骨氣,之後金軍被趕來支援的宋軍擊敗。宗澤指揮下,汴京成功抵擋了金軍的南下,而且敗少勝多,中原義軍士氣大振。

    宗澤的聲望一時間達到頂峰,成為了抗金代表人物。富有戰略思維的他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宗澤很清楚江南宋廷的態度,無奈之下只能利用個人威望號召各地義軍。由於金人殘暴不仁,北地多有反金組織,他們紛紛以宗澤為首,形成了一定的秩序。金人雖然驍勇,但人馬不多,各地組織的反抗,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金人對於宗澤越發頭痛,他就像一面樹立在中原的抗金旗幟,許多金軍基層士卒都叫他“宗爺爺”。

    在抗金局勢大好的情況下,宗澤二十多次上書請求趙構返回汴京,總督軍政。書信中一方面言明義軍良好的局勢,另一方面以國事家事勸解趙構,請他回京。書信中極盡哀求之意,讓人為之傷心,可趙構最終沒有返回汴京。

    年邁的宗澤積勞成疾,加上憂憤,很快就臥床不起了。在病床之上,他告誡眾將,不要忘記收復山河的北伐大業。對於國仇家恨,宗澤痛苦不堪,可又無可奈何、力不從心。臨終前,他沒有說任何關於家人的私事,而是大呼三聲“渡河!渡河!渡河”,然後與世長辭。岳飛將他的屍骨送回了鎮江,安葬在了青山之下。

    之後,趙構任命杜充接任汴京留守,接手江北抗金大業。可杜充志大才疏,恐懼金人,一方面放棄支援河北義軍,另一方面鎮壓中原義軍。宗澤苦心經營的佈局,毀於一旦。中原陷入混亂,金軍很快控制了河北,再次攻陷汴京,江淮以北,不復為大宋所有。可杜充卻因賄賂朝廷,連連升任,最終投降金人。宋朝控制區由黃河沿線,爭奪河北,變成了退守江淮,國力正式衰微。

    參考資料:

    《宋史.列傳第二百三十四》、《盛世危言:卷六.兵政》、《宋宗忠簡公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聯想z510i3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