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ou少恭

    謝題友邀。

    這本書我恰好曾經在圖書館翻閱過。全書分為十七個章節,九個章節講了精神方面,八個章節講了身體方面。這十七個章節都是乾貨,講了從精神、身體兩個方面對人的幫助。我覺得,無論《鈍感力》是獲得美好人生的智慧或者一篇雞湯文,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下面說說生活中的例子。

    我們公司有一個跟我一起進公司的同事,小北。小北做產品經理出身,工作能力強,和很多同事無論平時聊天還是聊工作都能聊到點上,加上為人隨和,在公司裡有很大的人緣。但,既然有喜歡他的就有想黑他的人。公司另一個同事,小松,跟小北工作經驗相似,但嫉妒心很強,加上那年產品經理有一個指標升職,而小松覺得競爭對手是小北,所以經常在同事面前,上司面前說壞話,詆譭小北。小北也從同事口中聽到了。但小北只是笑笑沒說什麼,平時該幹嘛還是幹嘛。後來小北升職了,小松成了小北的下屬。有一次,我問小北,小松說你壞話你知不知道。小北迴答讓我意外,知道又能怎樣,還不如好好幹活。

    後面他跟我說,他看過一本書,叫《鈍感力》,裡面有一句話,讓他感觸很深:這世界上不只存在敏銳聰慧這種才能,還有一種才能叫不為瑣事動搖的鈍感力,而這種才能可能是生活中更為重要的才能。

  • 2 # 可樂必可樂

    如果我問你透過遲鈍這個詞,你可以想到什麼?一定是慢吞吞等負面的形容詞。我們很少會聽到有人說,你這麼遲鈍,真是羨慕你啊!一個做事遲鈍的人,往往會受到別人的譏笑與批評。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鈍感力其實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與智慧呢?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他的作品《鈍感力》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對眼前的事情鈍感一點,不要什麼都往心裡去。在各行各業中取得成功的人們,當然擁有才能,但在他們的才能背後,一定隱藏著有益的鈍感力。鈍感就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力量。

    說到渡邊淳一這位日本小說家,可能很多人都是從他的《失樂園》認識他的。他在做了10年的外科醫生後,轉而從事專業文學創作,著有50餘部長篇小說及多部散文、隨筆集,為當今日本文壇的文學大家,被譽為日本情愛大師。早期的作品以醫療題材為中心,逐漸擴充套件到歷史、傳記小說,渡邊淳一以其醫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豐富多彩、深入男性、女性本質的戀愛小說,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我們的社會是靠人與人之間連結起來的,一個人,無論他的頭腦多麼聰明,學習多麼優秀,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係,就無法享受愉快而有意義的人生。

    新人剛進入職場的時候,免不了要跑腿打雜,經常捱罵,有的人前天被上司罵得劈頭蓋臉,第二天仍然精神抖擻地去上班,有的人被罵了之後,就開始責備自己,鑽牛角尖,下班之後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緒和煩惱中無法自拔,這樣兩個人放在一起,前者就佔據了絕對優勢,以後在職場上可謂大有所為,前提是要有一定的才華,而能讓才華經過磨鍊熠熠生輝的,正是堅韌的鈍感力,後者則會漸漸被人疏遠。

    我們還會在報道中見到那些高齡而健碩的人,大家或許已經發現,他們基本上都不聽別人講話,偶爾聽上幾句,也是聽聽就過去了,這種情形可以稱為自我中心主義者,也可以說是孤芳自賞,或者還可以說是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而正是這種不太計較他人言語、不聽別人講話的做法,才是保持健康的秘訣。也就是說,做事不要顧慮太多,即使別人說些不中聽的話,聽完也要馬上就拋到腦後。這種有益的鈍感,與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心情愉快密不可分。

    鈍感力不僅限於精神方面,在身體方面也同樣如此。

    有人會覺得,如果我的身體很遲鈍的話,豈不是會損害健康?

    舉個例子,夏天來了大家都在樹下乘涼,露在外面的胳膊就被蚊子叮了。此時甲慌忙進行拍打,趕走了蚊子。由於被叮的地方非常癢,於是他開始抓撓,那裡很快就變得紅腫,但是他還不停手,所以接著面板就會變得潰爛,轉成溼疹。與之相反,乙只是輕輕地拍打一下,把蚊子趕走就算了,被叮的地方好像並不怎麼癢,他一臉毫不在乎的表情。在這種情況下,敏感和遲鈍相比,顯然是鈍感要優越很多。

    有些時候我們幻想自己有超能力,可以知道別人在想什麼,表面上看來這是一件好事,其實如果真的擁有,就會發現太糟糕了。五官上的敏感會帶來很多困惱,比如,視力較弱的人可以透過眼鏡或手術等糾正視力,但是卻沒有為視力超強的人準備的眼鏡。聽力超常的人(音樂家除外)聽到常人聽不到的聲音,不僅會造成思維上的干擾,嚴重的話還會造成精神異常,發展成幻聽。如果嗅覺過於敏感,對食物的要求就會很高,無法享受平常人津津稱道的美味。還有關節和肌肉的反應,可以說是一個氣象預報了,然而除了給自己帶來疼痛外還有什麼用途呢?

    睡眠是人們所有的活動和健康的源泉,良好的睡眠可以說是鈍感力的核心代表了。睡眠能力不單指睡眠良好,同時還包括了迅速起床所必需的覺醒能力,倒頭就睡、睜眼即起,是大多數外科醫生都具備的本事。那麼,和易入睡、起床快的人相比,難入睡、起床慢的人相比,究竟會蒙受多大損失呢?作者在書中算了這麼一筆賬:

    現在我們以普通人一天睡七個小時來計算,上床倒頭就能睡著的人,和上床後掙扎了兩個小時仍然不能入睡,而起床時又要發呆兩小時、不能馬上進入工作狀態的人相比,一天就會有四小時之差。那麼,以一個月三十天來計算的話,一個月的差就是一百二十個小時;以一年進行計算,就是一千四百四十個小時之差。以一個人的一生來看,其最活躍的年齡在二十歲到六十歲之間,以這四十年來算,睡眠不好的人浪費了五萬七千六百個小時。若能有效地利用這近六萬個小時的時間,其對人的一生將產生怎樣巨大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這麼說可能過於宏大,但是看一看科比那句,“你知道洛杉磯凌晨四點鐘是什麼樣子嗎?”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接受每日新聞採訪時宣稱,他每天晚上只需要大約四個小時的睡眠。他說:這就是我成功的秘訣之一,每天睡12到14個小時的人,如何與睡三四個小時的人競爭?還有他的女兒伊萬卡·特朗普,同樣一天只睡三四小時。

    在戀愛方面,鈍感力也是必不可缺的。當然,過於鈍感也令人棘手,所以很多夫妻都希望對方的鈍感恰到好處。從某一方面來看,結婚生活就是一條漫長的容忍之路。而在夫妻雙方相互容忍的背後,是出色的鈍感力一直在支援和守護著他們。

    鈍感這個詞,與敏感相對,因為渡邊淳一,世界上多了一個叫“鈍感力”的詞。“鈍感力”也可以被稱作是“遲鈍的力量”,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傷痛。 磕磕絆絆的愛情,如坐針氈的職場,暗流湧動的人際關係,這些壓力會一點點侵蝕人的健康。而鈍感力就是粗糙人生的潤滑劑、沉重現實的千斤頂。沒有人是傻瓜,選擇鈍感,只是為了不錯過生活中那一點點的幸福。

  • 3 # 紅塵笑笑生

    在咱們漢語原來的詞彙中,沒有鈍感力這一詞,這是作者在《鈍感力》中提出的一個概念,意思是在人際交往及身體生活中,不要太敏感,對於負面的事件或情緒,應該保持一種比較遲鈍感應的狀態,不為小事、瑣事、煩事所困,而始終以淡然自定、樂觀開朗的心態去應對。

    在我們通常的觀念中,都是鄙視遲鈍,推崇敏感。在漢語中,鈍的基本解釋就是笨、不靈活,所以帶“鈍”字的詞語都帶有一定的貶意,比如鈍愚,就是指愚笨,遲鈍;鈍貨,就是常說的蠢貨,笨蛋;鈍皮老臉,就是指厚臉皮;而“敏”指迅速、靈活,所以帶敏的詞一般都是褒義,比如敏感、敏捷、敏銳等。

    但作者卻認為,在現代社會過於敏感並不是好事,它讓我們容易被負面的事情所打擊;相比敏感而言,鈍感力讓我們在遭遇挫折時仍然保持堅韌的鬥志。

    全民焦慮是我們當下國民普遍的一個精神狀態,因為生活或工作壓力過大而自殺的資訊時或在網路出現,這種焦慮甚至漫延到了90後這一輩,於是出現了90後中年危機、90後油膩、90後出家等種種自嘲或認真的說法。人生還只過了三分之一,就這樣自暴自棄,我想,渡邊淳一所倡導的鈍感力對於他們來說,尤其具備積極的意義。

    《鈍感力》這本書2007年首次引入了國內,後來又經過數次加印和再版,但在網路上對於這本書評價不一。有的人本身可能就是具備“鈍感力”的人,所以對於書中的理念毫無感覺;但對於天生敏感,並且意識到這種敏感給自己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的人來說,就好象很多年一直在那種敏感的狀態中掙扎、反覆,現在卻有一個人用一本薄薄的書就進行了概括,並指出了你未來面對挫折時,應該持有的心態和行動,這種感覺,就如黑暗中突然出現一盞燈,指引你前行。

    但我們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鈍感力時,也要避免進入另外一種極端,就是如網路上所說的90後佛性人生,面對挫折時,不是積極去努力,而是抱著隨遇而安的心態去應對。畢竟我們生命的意義是追尋對世界認知的深入和自身體驗的豐盛,而不是僅僅只是活到終老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中,有哪些著名的女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