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風宋月

    秦始皇坑的是三部分人。

    第一部分,方士。秦始皇晚年迷信黃老之術,因此費了很多財力物力,用了很多方士,給他煉丹熬藥,出海找神仙,好多方士貪圖富貴,紛紛入宮自薦,比如徐福之流。這幫傢伙坑了秦始皇的錢和信任跑了,還說秦始皇是個傻逼,秦始皇智商自尊受到雙重侮辱,惱羞成怒,大開殺戒。

    第二部分,儒生。秦國自商鞅變法起,一直推崇法家,抑制儒家,把儒生視為害蟲。秦始皇建立大一統政權,儒生的地位並未得到明顯改善,儒生們為了吃飯,只好學習黃老之術忽悠秦始皇,因此後世說的焚書坑儒並非空穴來風。

    第三部分,遊俠。遊俠們在秦始皇手下也吃不開,秦始皇被騙了,這幫傢伙幸災樂禍,嘴上沒個把門的,結果遭殃了。

    三部分方士最多,儒生次之,遊俠最少。

  • 2 # 河東來

    是方士,也稱術士,還稱為道士。

    他們不是普通的儒,是整個儒教的領袖,因為儒當時是一種宗教,必然與神權產生聯絡。

    在當時,可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以與神溝通,進行我們現在所謂的算命的。

    第一要是大儒。

    掌握普通儒者不知道的祭祀(禱告,被動接受上天的安排),占卜(主動預測上天的發展趨勢)等宗教手段。

    第二要是貴族。

    而且還不是一般貴族,通常都是以前被滅掉的諸侯國國君資格繼承人,國師資格繼承人(道家),國相資格繼承人(儒家),才能擁有完整的傳承。

    為什麼方士那麼推崇分封制?

    因為實行分封制的話,他們就是候選國君,候選國師(道家),候選國相(儒家)。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

    是為了鎮壓當時的儒教奪權思潮,故此其首要鎮壓物件就是方士,也就是傳統儒教國家的統治精英,可以宣揚宗教教義的人群。

    這些方士被坑,導致本來被焚的《道經》無人傳承,《樂經》無人演繹,唯一沒有被焚的《易經》也無人看懂。

    所以秦始皇焚書是真的焚,要命的焚,坑儒也是真的坑,要命的坑。

    焚得人們連儒是什麼都搞不清楚了。

    坑得人們連儒教是否存在過也搞不清楚了。

  • 3 # 楊朱學派

    焚書坑儒,共坑殺了460人。其中,少數為方士。即陰陽五行學派弟子。絕大多數是儒生。

    先說焚書。

    法家提倡愚民。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韓非子謂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其目的是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而儒家提倡智民。孔子曰:君子以振民育德。儒家是秦始皇推行法家愚民政策的最大障礙。秦統一天下後,必然要焚燬史書。扼殺思想,扼殺言論。

    焚書的導火索是郡縣制與分封制之爭。儒家提倡分封制。分封制特點是分權。改良之後,就是今天的民主聯邦制。郡縣制是把天下的權力盡忠於皇帝一人。使君主擁有絕對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因儒生‘以古非今’。李斯建議秦始皇禁燬天下史書及百家言。儒生紛紛罵秦始皇殘暴不仁。這為坑儒埋下了伏筆。

    再說坑儒。

    表面上看,坑儒起於術士。波及株連到儒生:秦始皇為求不死之藥,自謂“真人”,不稱“朕”。行為詭秘,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複道甬道相連,帷賬鐘鼓美人衝之。有言其處者,罪死。有中人告丞相,始皇怒:詔捕中人及在旁者,皆殺之。自是之後,莫知其行所在。

    侯生、盧生得知此事,與人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樂以刑為威,天下畏懼,莫敢盡忠。博士、群臣莫敢言其過。二子稱秦始皇無德,不能長生,無法求仙藥。於是亡去。

    諸生皆議論秦始皇之過,嬴政令於是誅捕諸生四百六十人。皆坑之咸陽。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頌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監軍蒙恬於上郡。

    坑殺諸生之事,起於陰陽五行學派的術士,波及儒生。從扶蘇之言“諸生皆頌法孔子”可知。在四百六十名諸生中,有術士。但絕大多數是儒生。這就是著名的坑儒。

    其實,坑儒與焚書密切相關。其根本原因是儒家思想與法家思想針鋒相對,水火不容:

    一、法家提倡貧民、弱民、愚民。儒家提倡富民、強民、智民。

    二、法家提倡立法為君,君主牢牢鉗制刑罰,寧枉勿縱,夷族連坐。儒家提倡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法家無疑是法治的死敵)

    人類一思考,法家就煩惱!法家字典裡的良民——寡聞從令!這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根本原因。

    附錄:被坑殺的450名儒生死於誹謗罪。誹謗之法由秦始皇創立,批評政治,罵天子者——誅!漢文帝時,儒家大師丞相張蒼放開言論,廢除誹謗之法。漢武帝時,法家酷吏張湯重立誹謗之法。隋文帝時再廢誹謗之法。明清時期,再立誹謗之法。

  • 4 # 國學微知

    (一)古代典籍中的記載

    《史記·秦始皇本紀》交代完秦始皇“坑儒”的起因後,說秦始皇“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這裡說被“坑”的是“諸生”。

    《史記·儒林列傳》中說:“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阬術士,六藝從此缺焉。”這裡說被“坑”的是“術士”。班固的《漢書·儒林傳》幾乎照抄的《史記》的記載,書中寫道:“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詩書,殺術士,六學從此缺矣。”班固還是在說被“坑”的是“術士”。

    “諸生”是什麼人呢?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公子扶蘇勸諫秦始皇不要“坑儒”時說:“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有人據此認為,既然諸生“皆誦法孔子”,那麼“諸生”當然就是“儒生”了。

    漢太史公司馬遷

    “術士”又是什麼人呢?我們現在說“江湖術士”,指的是搞占卜、煉丹、算卦這類活動的人,大致就是先秦時期的方士。但先秦時期的術士範圍要大得多,大致包括儒、道等各家有學術的人物。有人據此認為,《史記》《漢書》等古籍中記載的坑殺“術士”,自然就包括儒生在內。

    後世建構出秦始皇“坑儒”的故事,主要是根據這些記載。但是從事件的前因後果上看,觸怒秦始皇的方士群體;“焚書坑儒”事件發生後,以儒生為主的“博士”,如叔孫通這樣的人,繼續在秦朝做官,到秦二世時期還可以參加皇帝召集的廷議。可見,“坑儒”事件並不是針對儒家,也不是政治案件,而是一起因方士們欺騙秦始皇和說秦始皇壞話,秦始皇洩憤搞的一起刑事案件。只是由於記載中“術士”“諸生”兩個詞指代含混,導致人們對此事件中被“坑殺”的物件眾說紛紜。

    (二)後世對“坑儒”物件的認識

    漢代“劇秦”思潮流行,而且已經“獨尊儒術”,儒學取得統治地位。一般認為,到了東漢魏晉時期,建構出秦始皇“坑儒”的故事,認為秦始皇坑殺的是儒生群體,目的是針對儒家,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

    這種認知流行千餘年,但仍有人認為坑殺的是方士。如明代張燧就認為秦始皇並非不喜歡儒生,“坑儒”事件是因為方士盧生等私下議論秦始皇才造成的。他雖然沒有直接說“坑儒”殺的是方士,但從他的意思中可以推斷,他傾向於秦始皇“坑儒”殺的是方士。明代另一位大儒于慎行則直接指出秦始皇坑殺的是方士而不是儒生,直接提出秦始皇坑殺的“皆盧生之徒也,坑之誠不為過”。

    明代帝師于慎行:秦始皇坑殺的是方士

    近代梁啟超同樣認為秦始皇坑殺的是方士。他指出,秦始皇所坑者咸陽四百餘人耳。且禍實肇自方士,則所坑者什九皆當如漢時文成、五利之徒,左道欺罔,邪諂以易富貴,在法宜誅。“文成、五利”是漢武帝時期的方士李少翁、欒大,兩人用裝神弄鬼的方術欺騙漢武帝,最後都被漢武帝所殺。可見,梁啟超認為秦始皇坑殺的就是方士,而不是儒生。錢穆也認為,秦始皇時期並沒有廢儒,坑殺的主要是方技之流。

    梁啟超:秦始皇坑殺方士,殺得好!

    另外,也有人認為“坑儒”事件本身就不存在。這種觀點以《劍橋中國秦漢史》為代表,該書參考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後提出這樣一種觀點:

    “長期以來對這個傳說(即坑儒說)毫不懷疑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傳統上對秦始皇的恐懼。可是客觀的考察表明,有充分的根據把它看作虛構(頗為聳人聽聞的虛構)的資料,而不是歷史。”

    這也可以看做一說。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說,即使“坑儒”事件確實存在,那麼坑殺的物件也主要是觸怒秦始皇的方士之流,而不是儒生。當然,在方士們互相揭發的情況下,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儒生被牽連進去。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在此事件之後,秦朝對儒家的態度並沒有改變,仍然是任用儒生在朝為官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野拓實前景如何?下一個香川真司還是下一個岡崎慎司?